9月10日,川普的重要政治盟友,“美国转折点(Turning Point USA)”组织的创始人,31岁的查理·柯克(Charlie Kirk)在犹他谷大学举办的活动中遭枪杀,引发美国国内舆论哗然。
现在美国右翼普遍不相信被抓的白人小男孩是真正的凶手。谁也不相信一个22岁的男孩爬上屋顶,因为恨科克而出手杀人。难道他没有看到暗杀川普人的下场?两百米外一把破步枪?难道子弹真的是从那个屋顶上发出来的?没有消音器,没有稳定器?第一次杀人就这么有精准度和冷静的心理素质?这小孩也太天才了。
查理 · 柯克原来是以色列的忠实卫士,他在保守派年轻人中有巨大的粉丝群。他每天向美国年轻人宣传捍卫以色列。而且他创立的Turning Point USA的背后金主一直都是犹太复国主义的支持者。
2012年春,他18岁,在伊利诺伊州本尼迪克特大学(Benedictine University)的一场演讲中警告:年轻人注定会被政府债务压垮。他以自信、干净利落的形象主张建立一场青年运动,对抗“占领华尔街”(Occupy Wall Street)的呐喊。
那场演讲吸引了退役餐馆老板、当地茶党活动家比尔·蒙哥马利(Bill Montgomery)。当时美国的“茶党”运动方兴未艾。蒙哥马利说服柯克——他曾被西点军校拒收——放弃大学,转而投身保守主义运动。“这听起来是最疯狂的点子,所以我当然就答应了:好,那我们来干吧。”柯克在2016年出版的回忆录《转折时刻:走向自由市场与有限政府的路线图》(Time for a Turning Point: Setting a Course Toward Free Markets and Limited Government)中如此写道。
2012年6月,柯克高中毕业两天后便创立了“美国转折点”。据熟悉他家庭的人透露,这个名字是他和父亲一起想出来的。蒙哥马利安排了组织的第一间办公室,并引荐柯克给深口袋的保守派捐赠者,而柯克本人也四处寻觅金主。在2012年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的一座楼梯间里,他拦下了已故投资经理、共和党金主福斯特·弗里斯(Foster Friess)。
柯克的推销主张简明又符合年龄定位:他的新非营利组织将团结保守派学生,打造一个对标自由派草根组织“MoveOn”的平台,后者以病毒式媒体宣传而著名。早期社交媒体战役口号是“政府太烂了”(Big Government Sucks)。他还创建了一个“教授观察名单”(Professor Watchlist),曝光自由派教授。
TPUSA的财务增长轨迹与其政治影响力的上升完全同步。该组织的收入从2016年的430万美元飙升至2020年的近3980万美元,到2023年更是达到了惊人的8500万美元。这一增长得益于理查德·乌伊莱因和布拉德利基金会等保守派巨额捐助者,以及像“捐助者信托”这样的“黑钱”运作组织的支持。与川普及其家族,特别是小川普的紧密结盟,是其筹款成功的关键驱动力。在海湖庄园举办的筹款活动一次便能筹集数百万美元。TPUSA如今已膨胀为覆盖全美3500多所高中和大学、拥有25万学生会员的共和党青年动员核心机器。下表是美国转折点(TPUSA)的财务增长轨迹。
查理·柯克能与共和党各派系沟通自如,这是其他人少有的能力。在他努力下,查理·柯克(Charlie Kirk)的组织已从一个面向青年的保守派外展机构,发展为一个包罗万象的右翼帝国——它与有影响力的保守派宗教团体建立了关系,拥有强大的媒体部门,并为特朗普及其他共和党大人物组织集会。这使柯克成功扮演了一个关键角色:他成为主流保守主义与极端派之间的“桥梁守门人”。他不仅是右派阵营中的配角,更以自己的影响力推动保守主义向他的愿景靠拢。
柯克拥有权力,也深知如何运用。柯克凭借社交媒体运营天赋和校园组织能力,将其打造成连接年轻保守派与共和党选举的关键纽带,在特朗普历次竞选中扮演“青年军”角色,甚至被视为“MAGA版图中的关键拼图”。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帮助柯克起家的“茶党”背后是金主就是科郝家族。说起科郝家族也是猛人辈出。科赫家族常年占据全球最富家族榜前几名,其所拥有的科氏工业集团涉足从化工燃料到生活用品等多领域,在全球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雇佣十余万名员工,年收入超千亿美元。
科赫家族不仅因此成为总身家逾千亿美元的巨贾,亦得以将权力触角伸到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家族主心骨查理·科赫的自由主义理念带领下,科氏工业集团成了美国实力最雄厚的游说机构之一,规模大到被外界戏称为“Kochtopus”(Koch和“章鱼”一词octopus的组合)。
矛盾的是,虽然查理自诩自由主义者,但科氏工业是典型的在裙带资本主义环境下蓬勃发展的企业。他们通过雇佣庞大的律师和说客队伍,在一个与政府补贴和监管密切相关的垄断行业只手遮天。
科郝家族第一代创始人弗雷德·科赫发明重油转汽油的热裂解技术,因为威胁到美国当时的石油大公司,被迫去苏联发展。刚好当时苏联推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从而赚了第一桶金。不过苏联进行大清洗,他有被迫跑去帝国为希特勒服务。充满传奇的一生。有兴趣的可以看在下的旧作《科郝家族掌权》。
由于奥巴马上任时正逢美国经济极为糟糕的时候,因此他公开表态要加强监管、不偏袒富人。这毫无疑问是查理.科郝为代表的美国保守派最不想听到的话。科赫兄弟旗下的机构发起过多轮攻击,但无甚成效。2009年2月19日,CNBC记者桑特利(Rick Santelli)公开喊话奥巴马,并声称要组织芝加哥茶党。此为“茶党运动”的导火索。科赫兄弟立刻抓住了这个机会,刻意地塑造、控制、引导、利用了这股民粹主义情绪。
新闻发生几小时后,一个名为TaxDayTeaParty.com的网站便成立了,域名注册人叫奥多姆(Eric Odom),他为名叫萨姆亚当斯联盟(Sam Adams Alliance)的组织长期工作,而该组织的CEO亚当斯(Sam Adams)与科赫家族有长期合作关系。
不仅如此,萨姆亚当斯联盟在2月19日前后都利用网络阵地不断煽风点火,为2月27日的首次茶党抗议集会造势。而传统基金会、卡托研究所、AFP、自由运作等组织,为这些集会提供了演讲人、演讲内容、新闻通稿、后勤支持。由于活动进展过于顺利、美国东西海岸都被瞬间点燃,导致许多记者此时已开始质疑茶党运动背后有人推动。
这就难怪柯克在“茶党”的帮助下迅速发展。虽然公开记录中未见科赫基金会或美国人促进繁荣(AFP)直接向TPUSA捐款的明确案例。不过在2024财年,TPUSA近一半的资金来自10位匿名捐赠者。这些捐赠很多是通过像“捐助者信托”(Donors Trust)这样的渠道进行的。通过其作为捐助者建议基金的运作模式,为保守派捐助者提供了一个高效、避税且隐秘的资金通道。正是这种对资金来源和最终去向的严格保密,使其获得了“保守派黑钱ATM机”的称号。科赫网络是这类“黑钱”渠道的早期和重要使用者,通过其匿名捐赠以掩盖资金最终来源和意图。根据税收记录,科赫网络中的知识与进步基金(The Knowledge and Progress Fund)每年向其捐赠200万美元。
同时,科郝家族与犹太复国主义者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一方面,科赫家族通过其风险投资部门“科赫颠覆科技”(Koch Disruptive Technologies)对以色列科技公司进行投资。另一方面,科赫网络资助的许多组织在外交政策上持强硬立场,通常支持亲以色列、对伊朗采取遏制政策的立场。通过这些组织,科赫网络间接地为美国国内支持以色列的舆论和政策环境提供了土壤。
如,科赫网络通过“捐助者信托”(Donors Trust)等渠道向以色列右翼智库“科赫莱特政策论坛”(Kohelet Policy Forum)提供资金支持。该智库被广泛认为是2023年以色列司法改革的主要推手,其宗旨是推动“犹太民族国家”属性、自由市场原则和削弱司法权力,与内塔尼亚胡政府议程高度重合。
科赫莱特政策论坛被视为将美国保守派和自由意志主义思想“进口”到以色列的关键节点。其创始人本身就是在纽约长大的犹太裔美国人,其理念与科赫网络所倡导的议程高度吻合。受科赫网络资助的科赫莱特论坛,在以色列内部推动了包括司法改革在内的多项极具争议的右翼议程,深刻影响了以色列的社会和法律走向。
不过最近两到三个月,查理.柯克的思想发生变化。开始怀疑以色列。据塔克·卡尔森透露查理·柯克访问白宫是为了反对伊朗战争。查理知道,让中东再次陷入永久战争的风险,对我们国家毫无益处。所以,他来到椭圆形办公室,向总统直言不讳。他没有咆哮,也没有不敬。他平静地陈述了自己的观点。查理知道,美国转折点组织的许多金融支持者会因为他反对新保守主义外交政策而对他感到愤怒,但他还是这么做了,因为他相信这是正确的。”据说当时川普“对他咆哮”并终止了谈话。
因为柯克思想的转变,美国各种犹太复国主义者急了,威胁要断他的资金。但这没有把柯克拉回来。两星期前夜壶亲自打电话给柯克,请他到以色列,这样夜壶可以当面教育威胁,结果柯克婉拒了。这点也在柯克被刺杀后,内塔尼亚胡在电视上亲口证实。在枪杀柯克前48小时内,他的最后一个电视节目中,柯克质问犹太复国主义活动家:“以色列是不是对巴勒斯坦人种族清洗?”
所以以色列必须在他公开转向之前干掉他。干掉柯克之后,以色列及其控制的美国政府大力宣传柯克是以色列好战士,被反以色列的人干掉了。不过,内塔尼亚胡也故意在上澄清是极端伊斯兰干的,强调肯定不是他干的。这好像是警告其他准备背叛以色列的人,要三思。
如果在20年前,就算柯克说一些类似的话,估计以色列不当一回事。甚至可能认为柯克只是希望吸引多一些粉丝,最多口头警告一下。不过现在美国国力衰退。中国的先进的武器系统开始渗入埃及,阿联酋,沙特等国。以色列对中东各国的武器代差优势已经开始消失,甚至有些部分已经开始落后。
因此才会在几天内空袭了,巴勒斯坦加沙地带,黎巴嫩,叙利亚,突尼斯水域,卡塔尔和也门。最惨的是卡塔尔,本来卡塔尔是美国要求卡塔尔作为中立地带,安排哈马斯与以色列,美国的谈判地点。结果可能以色列感觉时间无多,希望通过谈判引诱哈马斯高层过来谈判后杀死。
这几年,以色列也成功杀死很多真主党,哈马斯甚至伊朗高层,但这些组织或者国家并没有崩溃。现在以色列明显也没有办法用大规模的战争方法去消灭对手了,最后连美国最后的信誉都消耗,希望奇迹发生,杀死哈马斯高层后,哈马斯可以崩溃。所谓死马当活马医了。
以色列现在处境非常困难,上次打伊朗后,结果证明以色列与美国,没有能力抵挡伊朗的饱和攻击。所谓占领加沙,到现在也不能成功。现在埃及有了中国武器系统后,也硬气起来了,根据多家中东媒体报道,埃及宣布将停止与以色列的所有安全合作,并且不再解释任何军事行动,即使是在西奈半岛。埃及还向哈马斯领导人发出正式邀请,邀请他们驻扎在开罗,并表示将保证全面保护哈马斯领导人免遭以色列的侵略。
现在连沙特都感受到威胁,原来美国的保护虚的。白宫事后居然表示“对此次行动不知情”,而驻卡塔尔的乌代德美军基地距离爆炸点不到30公里。因此,沙特王储在空袭后不到一小时即致电卡塔尔埃米尔,表示"无条件支持",并将以色列的行为称为"犯罪行为"和"对国际法的公然践踏"。沙特王储计划亲自访问多哈以示支持,并与阿联酋等国商讨组建地区协调机制应对以色列的"越界行为"。
这位王储平日里行程安排极为谨慎,一般不会为“兄弟国家”出头到这种程度。此次亲自登门,不是出面调停,而是明确“站队”。此前,沙特与以色列的关系正处于微妙的蜜月期,美国甚至多次推动两国“建交正常化”。
但这场突如其来的空袭,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把沙伊关系直接打回冷战时期。而沙特这一动,整个中东的态度都开始“集体转向”。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本·扎耶德随即飞往卡塔尔,约旦王储也在同日抵达,原本毫无外交安排的访问突然集中爆发,像是事先商量好的一样。就连曾在2020年率先与以色列建交的阿联酋,这次也罕见地加入“谴责阵营”。
以色列这次空袭,不仅炸出了阿拉伯国家的愤怒,也炸出了美国在中东的“信誉危机”。卡塔尔这些年花了多少钱从美国买武器?F-15战斗机、爱国者导弹、防御雷达系统,全是顶配。但关键时刻,这些装备不是没用,而是完全没反应。甚至,美军自己都没动——乌代德空军基地明明就在事发地30公里范围内,却连侦测都没做。这不是系统漏洞,这是战略性信任崩塌。卡塔尔、沙特、阿联酋一下子明白:靠美国,靠的是“买单式安全”,而不是“实质防护”。这些国家已经不再满足于当“军火客户”,而是要做“安全主导者”。
于是我们看到,沙特和阿联酋已经在与中国、俄罗斯洽谈防空系统合作。卡塔尔更是直接传出准备采购中国FD-2000远程防空系统的消息。这些迹象都在说明一个问题:中东正在从“美式安全架构”向“多边军事合作”转型。而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美国靠不住,以色列更不可信,未来的安全,得靠我们自己找出路。
对以色列来说,现在中东越来越不安全,如果美国内部开始动摇对以色列的支持,就更是灾难性的。以色列现在已经没有条件容忍柯克的背叛。而川普也非常配合,宣传柯克是与他自己是以色列的坚定支持者,还发一张自己与柯克拥抱的照片,背景是美国与以色列国旗。
同时发起一项大规模的清算行动,在社交媒体上全面清查对查理·柯克被杀一事表达庆祝的美国人的情况,对这些美国人实施系统性的开盒、举报和惩罚,确保美国社会不得存在与特朗普当局相悖的第二种声音。
美国 MAGA 建设了一个网站,专门记录庆祝查理·柯克被打死的美国人的大开合信息。该网站宣布:“一个包含两万余人庆祝查理·柯克遇害事件的可搜索数据库即将在我们的网站上线。该数据库支持按大致地理位置、雇主单位和行业类型进行检索。政治暴力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答案。”这个网站正在发动粉丝,联系它们开出来的每一个美国人的雇主、学校……等等,要求逮捕、解雇、开除、驱逐他们。
这是美国的大开合、大举报时代。Office Depot 宣布解雇网传视频中“拒绝为纪念查理·柯克的守夜活动打印海报”的密歇根州员工;查理·柯克去世后,全美范围内的教师和教授因社交媒体帖子而被解雇或纪律处分,至少有十几名教职员工因网上麻木不仁的评论而面临后果。
川普的“戈培尔”斯蒂芬·米勒刚刚声称:查理·柯克发给他的最后一条信息呼吁解散在全美煽动暴力的激进白左组织,并确认“将以他的名义执行这项使命”。看以后谁敢反对以色列。而同时,在MAGA大V和群众们沉浸在查理·柯克之死中无法自拔、彻夜不眠时,川普本人已经迅速从巨大的“震惊和悲伤”中恢复了。911当晚老特就前往观看纽约杨基的比赛,当现场响起自己的专属BGM时,他兴奋地坐着就跳起了舞,嘴里还跟着节拍“棒棒棒”。
欧美在大航海之后,因为不断扩张殖民地,同时因为殖民地加上本土市场的足够大,令到发展工业大规模生产有利可图,因此科技与工业互相促进,令到蛋糕越做越大,所有内部矛盾都可以掩盖。现在科技与工业已经被中国领先,也无力通过军事或者金融去收割其他国家,他们不懂得怎样存量博弈,怎样通过内部改革,平衡各方利益后,通过内生发展。刚刚也传来2025年8月至9月初,德国北威州地方选举前夕,选择党的7名候选人(5名正式候选人,2名候补候选人)连续死亡。警方未发现他杀嫌疑,政客表示“这种现象从统计学角度来看令人震惊,目前难以解释”。
西方不懂和谐共生,只懂零和博弈。相反只有中国,在扩张都极限后,一方面需要应对黄河,一方面需要应对周边游牧民族的入侵。因此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通过合理的资源和权力分配体系,能够有效防止外部敌人和内部阴谋集团的破坏和颠覆。
当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逐渐变得成熟,迈过了农业时代的及格线,它还需要应对另一个挑战:在当时有限的科技条件下,一片土地存在天然的人口承载上限,也就是“马尔萨斯人口陷阱”。而对于一个治理能力及格的国家,它的人口在一段时间后总是会逼近这个上限,整个系统就会表现为内部压力上升,濒临崩溃,最终反映为兴衰治乱、往复循环。历史周期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我国农业时代的政权无法突破“马尔萨斯人口陷阱”现象的一种总结。
而欧洲各国实际上一直没有走到“人口爆炸”这一步。论适合耕种的土地面积总量,欧洲大概是中国的2-3倍;但是按照最乐观估计,整个欧洲在农业时代的人口峰值不超过9000万。这是由于欧洲始终处于大小王国分裂的状态,各国之间战乱不断,同时欧洲国家组织对抗瘟疫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差,仅14世纪的一场黑死病就让欧洲损失了大约2500万人口,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
时不时的战乱、瘟疫和灾害充当了自然的人口泄压阀。欧洲封建王国不及格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反而让它们避开了“人口陷阱”的烦恼。欧洲封建王国的统治者日常操心的事情是找哪家联姻更合适,因为这样就有了继承权,有机会吞并对方的土地。王国好不容易攒了一波人口,就立刻会被国王拉出去跟自己的亲戚抢地盘。这样的社会自然也不会出现“治乱循环”的现象,因为基本所有的时候都很乱。
因此,治理一直是西方的短板。现在进入存量博弈后,他们可能会重回中世纪的老路,不懂协调共存而内乱。相反,随着中国科技与工业领先全球,通过一带一路,中国的市场可以远超中国的国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