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精华音频版
2025年11月7日,日本右翼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预算委员会会议上公开宣称若中国大陆对台湾采取军事行动,可能构成日本"国家存亡危机事态",暗示日本自卫队将行使集体自卫权。这一言论打破了历届日本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谨慎表述。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回应中提到了一个关键的年份——“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历史的巧合往往发人深省。80年前,日本军国主义正是以各种捏造的“危机”和“自卫”为借口,发动了惨绝人寰的侵华战争,并在台湾留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罪行。正如发言人所指,从悍然制造“九一八事变”到全面侵华,“存亡危机”和“行使自卫权”正是其屡试不爽的侵略遮羞布。
80年后的今天,日本(部分)当政者再次拾起“存亡危机”的陈词滥调,并将其指向中国内政,这究竟是何居心?这不仅是对历史罪责的毫无反省,更是对亚洲乃至世界人民深重灾难的公然背叛。这种试图重蹈军国主义覆辙、颠覆战后国际秩序的企图,中国人民绝不答应,亚洲人民和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也绝不会答应。
我用大模型元宝分析一下,中日关系恶化,对小日子而言,带来的痛苦更为直接和急迫。
经济命脉受挫:东大是小日子最大的贸易伙伴和至关重要的出口市场,交恶将瞬间重创小日子的汽车、电子、精密机械等支柱产业,超过3000亿美元的年贸易额戛然而止,众多深度依赖东大市场的日企将面临生存危机。
产业链突然断裂:小日子制造业在许多关键原材料(如稀土)和中间品上对东大供应链依赖度很高。交恶将使其高端制造环节面临“断炊”风险,短期内难以找到替代来源,成本会急剧上升。
战略自主性丧失:交恶可能迫使小日子进一步倒向美国,但其国家利益未必与美国完全一致,这种捆绑可能使小日子丧失外交灵活性,更深地卷入大国对抗的漩涡,反而使其安全环境更加脆弱。
综合来看,交恶虽然看起来是一场“双输”博弈,但在冲击的强度和即时性上,小日子承受的代价更大、更剧烈,尤其是在经济层面。而东大面临的则更多是中长期的结构性挑战,双方交恶会严重冲击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和平稳定,作为地区大国,东大将需要投入更多资源来维护区域秩序,应对可能出现的权力真空和不确定性。
从理性角度,日本出于国家利益,本来不应该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不过,日本因为的岛国,心态比较扭曲。从日本人心态上,日本1980年代辉煌顶点要"买下美国",对GDP接近美国的记忆深刻,内心难以接受被中国全面超越的现实。长期对中国的定位就是"雁行模式",中国是排在东南亚后面的"雁尾",对现在的变化难以接受。日本人的心理特点是,掩耳盗铃极为严重,对于不想接受的事,真的可以抱团自我欺骗,直到再也瞒不下去,二战时就是如此。就如核电站事故本来还能控制,但就都拖着不动,直到最后崩盘。

日本的疯狂的本质不是其所谓源自内心自大的疯狂,经过二战日本早就没有什么自大的兜底的资本,日本疯狂的本质是美国衰落了,他二战后建立的一切架构都是基于美国实力兜底产生的,现在美国不行了,开始恐慌。一个国家一旦开始恐慌就一定会干出疯狂的事情,日本不存在野心一说,他现在无论是国家经济实力还是人口基本盘都不具备野心的能力,纯粹是日本本土实际控制人,那些财阀的恐慌,因为有可能新的主人要来了,董事会要改组最恐慌的是那些高级经理人。
可能是以上几个原因,日本这次才愿意为美国冲锋,试探中国底线。他们可能认为,日本企业的供应链都靠中国,与中国翻脸,估计最后会刀兵相见的机会不大。不过,11月16日,解放军报刊发专栏文章《叫嚣武力介入台海局势只会把日本引向不归歧途》,其中最重的一句是一旦武力介入台海,“日本全国都有沦为战场的风险”。
这是蛇打七寸。大家都知道没有台湾问题,只有中美问题。而美国在亚太最重要的棋子是日本与韩国,其他东盟国家谁会与中国为敌?这些年,美国通过菲律宾在南海搞事,是希望吸引我们的海军力量去南海,减轻日本美军基地压力。因此与其打台湾,不如集中兵力打日本,一起把日本的美军基地一锅端。实际上,美国的命门在日本和周边岛屿,这是美国本土的防线,打穿了日本,美国本土就赤裸裸暴露了。

如果事态发展到一定要动用武力那一步了,中国需要付出的最大代价是什么?明显,美国不会因为这种非核心利益而选择直接开启赢面不大的核战。故此,中国需要付出的最大代价其实是和欧美的经贸脱钩。不过脱钩与否,与战争规模关系不大,只打台湾,不打日本一样的制裁。因此,借此机会把美军基地一起清除是利大与弊。
现在解放军已经警告日本,小心战火蔓延日本全境,当然包括美军基地。这样就轮到美军决定是放弃亚太还是决战了。毕竟想要逼美国人凑齐所有能动的航母战斗群并且堆在同一个战区,这应该是唯一的机会了。日本一直是欧美打在亚洲的钉子。
石破茂在接受《每日新闻》采访时明确表示明治维新的发展动力并非来自日本自身的勤勉,而是源自甲午战争后从清政府获取的2.3亿两白银赔款。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被迫向日本赔偿2.3亿两白银。相当于日本全国不吃不喝四年的总收入!这笔"天降横财"直接让日本完成了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华丽转身。
日本用这笔钱干了三件大事:
工业建设:兴建八幡制铁所等重工业基地,奠定了军工基础
教育投入:建立现代教育体系,培养技术人才
军事扩张:扩充海军舰队,为日俄战争做准备
石破茂没有提到的是英国在其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上篇《日本 – 华丽的印度 明治海运兴国》说到,日本在英国帮忙建造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三笠号”。“三笠号”之所以在战争中表现出色,是用上当时英国战列舰最先进的技术,是火力和防护的前所未有结合的产物。
很多人不知道,除了大英在日俄中出大力以外,美国在软件方面也起到决定性作用。《日本 – 华丽的印度 明治海运兴国》中提到的日本海军高级参谋秋山真之,在战争之前用兵棋推演,设计出“T字型战法”,1905年对马海战爆发之前,秋山真之专门设计了一套战叫做“七段截击”的战术,这种打法是非常险恶的。
简单点说,就是不分昼夜的连续三天打击对手,白天用战列舰对轰,晚上用鱼雷艇偷袭,最后一天再发起总决战,给对手致命一击。如果双方海军一见面就直接爆发决战,要不全歼对方,要不被对方全歼,风险太大,“七段截击战术”可以降低风险,经过前六次的连续消耗,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最终决战。
这种战术对于长途跋涉的俄国太平洋第二舰队来说,是非常恶毒的,因为在对马海战开战之前,俄国舰队的船员因为长时间的航行,已经把锐气消磨殆尽,整个海军的精神状态不佳,如果日本舰队一见面就决战,其实对俄国有利。通过“七段截击战术”,让本来因为长期航行,就精疲力尽的俄国海军,连续3个晚上提心吊胆,夜不能寐,这是在精神上先压垮对手的关键,在日本联合舰队发起最后总决战的时候,就可以摧枯拉朽。
在总决战中,秋山真之设计的抢占“T字型”有利阵位的战术,足以载入世界海战史,但是因为这种操作非常冒险,如果没有十足把握,很可能适得其反,为什么秋山真之敢冒这么巨大的风险? 除了“三笠号”战列舰性能优越之外,美国海军的战略战术,在其中起到了什么关键作用?

1888年日本海军成立了参谋学院,目的是为了发展新的海军战术,充分挖掘新型战舰的作战能力,还要负责海军战略战术的理论教学任务,培养舰队的指挥人才,如果军舰的装备水平是“硬件”,那么参谋学院就是为了发展“软件”,英国造军舰的技术水平独步天下,硬件绝对是够硬,美国虽然当时海军与英国差距不小。但是在海军的理论方面,美国更胜一筹,“软件”走在英国前面,其中阿尔弗雷德.马汉的海军作战理论最为著名,日本海军参谋学院就是向美国学习,除了强调马汉的理论之外,还非常重视海军战术的实际应用和思维决策。
1898年,明治31年,日本海军选拔公费留学生,聪明绝顶的秋山真之竟然没选上,但是他自费前往美国留学,第一站就是美国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在这里遇见了他的导师阿尔弗雷德·马汉,这一年,美国与西班牙因为抢殖民地爆发了美西战争,战场主要在古巴和菲律宾等海域,秋山破格获得了一个机会,可以作为武官观战学习美国海军的战术,也就是在美西战争战争中,他学到了“沉船战术”。
美西战争结束之后,马汉开始编写《海权论》,在他的建议之下,秋山真之开始泡图书馆,专研世界海军发展史以及海军理论,“七段截击战术”“T字型战术”等都是在这段时期学会的。

美国先进的海军战略战术理论,借助秋山真之传到日本,海军的战略战术不仅仅是理论层面,最重要的就是将其运用于实战,其中“兵棋推演”最为耀眼,当时在这个领域,美国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是美国兵棋推演发展的黄金阶段,其低成本和“不流血”的特点,不用通过实战,就可以用兵棋推演模拟各种经典战役,这对美国海军学院的学者来说,无论是教学还是研究都非常实用。
兵棋推演的神奇之处,在于它是一种对实战非常有效果的战争意淫工具,兵棋推演就是把这种意淫数据化、科学化、具体化,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我虐对手千百遍,对手压根没发现”。

位于纽波特的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在1884年就开始编写兵棋推演的教材,1889年,已经成为七大核心主课之一,1894年以后,美国海军已经形成兵棋推演体系,从“单舰决战”,到“舰队战术”,再到宏观的“海军战略”。可以说,兵棋推演贯穿了整个海军作战的战略和战术,在开战之前,美国海军对战争的胜率就已经有基本判断,阿尔弗雷德·马汉在这个领域对美国的贡献,可以说的上是居功至伟。
当时日本海军高层大多数留学西方,对于兵棋推演的计算结果,接受程度很高,海军大臣山本权兵卫,早年留学德国,是战列舰火炮专家,对于德国克努伯系列火炮非常了解,总司令东乡平八郎早年留学英国,当时的英国无疑是海军第一强国,传奇战列舰“三笠号”更是英国的尖端技术。秋山真之留学美国,师从阿尔弗雷德.马汉,是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海军战略家,兵棋推演是当时最先进的战略战术工具。
因此,日本在对马海战中的势如破竹,如有神助根本就不是什么运气好,而是吸收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战争技术,从硬件到软件无一例外。日本陆军向德国陆军学,日本海军在战略、战术上向美国学,在武器装备、战列舰技术方面向英国学,在这一点上是非常可怕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日俄战争是“第零次世界大战”就可以理解了。
英国和美国战略在的第三个作用就是为日本提供了大量的贷款,在日俄战争初期,日本打的极为狼狈,在物资和武器上都非常缺乏,英国政府向日本提供了2亿美元的贷款,这对这场战争的影响是巨大的。
除此之外,美国犹太金融寡头雅各布·希夫,向日本政府提供了2.1亿美元的贷款,为什么一个美国犹太人会向日本提供如此巨额的贷款呢?

表面的原因是,作为犹太人的雅各布·希夫,对当时沙皇俄国的反犹情绪非常不满,但是如果沙皇俄国战败,有利于他在欧洲的各种利益。雅各布·希夫在后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给多个国家提供战争贷款,还催促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尽快结束战争,所以美国从1880年到1920年这段期间,又被称为“希夫时代”。
1904年日俄战争初期,雅各布·希夫来到日本,见到了心急如焚的日本大臣和天皇,表示愿意提供巨额贷款,日本方面觉得虽然贷款利息很高。但此时的日本就像是拿了钱的亡命赌徒一样,势必要打败俄国,所以除了英国政府之外,这个美国犹太金融寡头也是日俄战争的一个关键推手。
与英国在明处不同的是,美国在暗处,因为雅各布·希夫不代表当时的美国政府,美国刚打完与西班牙的战争,而且没有必要为了英国与俄国撕破脸,至少要让俄国觉得,美国政府更中立。这为后来的谈判埋下了伏笔,这也是为什么日俄战争后期,是美国出面调停,并且在美国签订《朴茨茅斯条约》,英国要是出面,俄国谈判代表估计会当面掀桌子。
然而在日俄战争之后,两国对日本的策略发生了变化,各怀鬼胎,英国继续帮助日本升级军事科技树,美国则开始警惕这个崛起的海军强国。因为,强大的日本海军就完全有可能直接威胁美国西边,太平洋海域的安全,因为那个时候,巴拿马运河还没有通航,美国大西洋舰队要支援太平洋,要从南美洲绕行。因此,理论上,日本占领加州是毫无困难的。大家也体会这次《解放军日报》上的警告,“日本全国都有沦为战场的风险”的含金量。
但英国为什么要继续支持日本,日俄战争又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哪些千丝万缕的关系?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