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后雨前的博客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秋渔荫密树,夜博然明灯。
个人资料
正文

痛悼同门师弟克任君

(2025-04-21 06:45:52) 下一个

克任君是我在复旦读研时的同门师弟,今年3月11日他还赞了我的微信朋友圈。五天之后,62岁的克任突然辞世,生命定格在2025年3月16日。噩耗传来,令人难以接受,痛惜之情无以言表。克任聪慧、纯粹、幽默、温文尔雅、性格阳光、善解人意,智商情商双双在线,是一个谦谦君子和难得的好人。他正值盛年却匆匆离去,可叹人生无常,给生者留下了无尽的伤感和思念。斯人已去,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往事一件件涌上心头。

克任是1978年全国数学竞赛优胜者之一,免试进入复旦大学78级数学专业。他20岁本科毕业,24岁获得博士学位,在高手如云的复旦数学系也是佼佼者。优秀如克任,却十分谦逊。记得有一次他和我说,进了复旦才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难得他年纪轻轻有如此见地。77级与78级只相差半年,因此我们读研时阅读文献、开讨论班都在一处,他是最年轻的一个。我硕士毕业离开上海后,曾与克任师弟见过两次。前一次是在四川大学听美国教授的系列报告,后一次是1986年10月底,去西安参加全国泛函分析会议。那次有好几位老师同学参会,大家在会议之余一起游览了西安碑林、半坡遗址、兵马俑等名胜古迹,十分尽兴开心,我们还谈论了很多申请出国的事情。当年总觉得后会有期,谁知从此一别38年多,竟然是整整一生。

克任博士毕业后不久,前往美国SUNY Stony Brook做博后,不久又在美国另一所大学谋得教职。克任在泛函分析和算子理论方面的造诣颇深,zbMATH Open收录了他发表的近20篇学术论文。由于当年通讯不畅,渐渐就与他失去了联系。1990年代初克任转行金融业,那时闯荡华尔街的大陆华人并不多,他敢为人先,做得风生水起。据复旦校友回忆,克任很快就在结构衍生产品和多资产相关产品的开发和交易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后来又转场伦敦和香港的证券市场,担任世界一流公司高管。他在利率衍生品领域从事一线交易近二十年,与在学校做学问一样出类拔萃。克任还帮助和介绍了多位复旦同学入行,他的援手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宅心仁厚在朋友圈传为佳话。然而克任始终保持书生本色,为人处世十分低调。

时间来到2012年7月,我才再次听到克任的消息。那年复旦数学系78级的同学举办以 “怀旧·欢聚”为主题的毕业30周年返校活动,克任在大会上首先代表他的班级向老师们敬礼,感谢老师们曾经的教诲, “使得我们多年来走遍天下都不怕”;也感谢领导 “使得这次聚会成为可能,使得我们这些分布在各地的同学有家可回”。他将苏步青老和导师严先生的方言口头禅模仿得惟妙惟肖,并且不断插科打诨,至今同学们回忆起来,仍然忍俊不禁。2013年底我加入了 “复旦数学77-78微信群”,与失联已久的老同学们在网间相聚,别有一番乐趣。克任师弟一如几十年前那样风趣亲和,却愈发博学精深,言语中增加了几分禅意。万里归来颜愈少,此心安处是吾乡。

2017年我去上海看望师母,聊起很多往事。师母说起78级毕业30年聚会期间,克任曾到家中探望久病的严师,深深地鞠了一躬,三个多月后严师就过世了。后来我与克任在微信中谈起此事,他告诉我:那时严师 “已不能与人交流,唯以鞠躬表达敬意” “那个深躬,不知师知其意否”,我对他说: “严师心中想必明白”。克任兴趣广泛,具有旺盛的求知欲,他在离开职场后依然不断学习新知识。十多年来本人以码字为乐,我写下的一些关于数学文化或周游列国的文字,常常得到克任的点评。旅行和远足是克任伉俪的最爱,多年来已经游遍世界。几年前我去葡萄牙马德拉岛游玩,回来之后写了一篇游记,克任说他去过两次,还想再去,不知后来如愿否。

从少年英才到数学博士、再到业界翘楚,克任度过了丰富、精彩和完美的一生。也许由于太完美,老天爷才早早地收了他。十余年来,每逢圣诞春节,克任的问候总会如期而至。一声 “师姐”、三两话语、十分暖心。他还记得1985年爬峨眉山时到我家作客,家母给他们包水饺吃的事,并在我的朋友圈留言缅怀,可惜以后再也听不到微信的那声 “叮咚”了。对于克任的猝然离世,同学、校友及生前友好都万分悲痛和不舍。追思和缅怀的文字如潮水般涌入微信悼念群,大家纷纷回忆和他在一起的时光,克任在金融界的成就以及热心助人的善举也才为更多人知晓。他的一位老同学及同事说:后来的克任 “更是一个绅士老克拉,可以亲近的老朋友。”

克任在香港的葬礼备极哀荣,他的灵堂环绕着世界各地的同学亲友献上的花篮花圈。葬礼挽联写道:

克己惠人,君子溘然长逝,遗同袍敬仰于尘世;
任真守正,高士卓尔终生,留英魂永存于苍天。

克任的同班室友在悼词中对他说:“能与你同室同窗数年是我们一生的最大荣幸,是我们一生的骄傲”,这也是他的所有朋友的心里话。感谢克任,让我们看到如此善良美好的人性!美国著名女作家和新闻人Joan Didion在她的代表作《奇想之年》中有这样一段话: “当我们哀悼逝世的亲友时,我们多少也在哀悼自己。哀悼我们的曾经。哀悼时间的一去不复返。哀悼我们终有一天也将不在人世。”我们终将在另一个世界重逢,克任千古!

相关博文链接:我的复旦七年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104/38443.html

怀念先师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210/30295.html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