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后雨前的博客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秋渔荫密树,夜博然明灯。
个人资料
正文

漫游都柏林(三)—— 被文学浸润的土地

(2024-08-27 07:54:30) 下一个

【续前】漫游都柏林(一)—— 千年的悲情与抗争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408/5803.html

漫游都柏林(二)—— 竖琴和美酒的家乡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408/14226.html

爱尔兰是一片被文学浸润的土地,从古老传说到现代作品,爱尔兰文学传统提供了丰富的叙事织锦。都柏林圣帕特里克大教堂的后花园里有一面爱尔兰文学之旅(Literary Parade)砖墙,为纪念都柏林建城千年建于1988年。墙上镶嵌着12位爱尔兰著名作家和诗人的纪念铜牌,上面雕刻着每位作家的头像、生平和最重要的三部作品。图为其中六位: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1745)、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1900)、乔治·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 ,1856–1950)、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 ,1865–1935)、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萨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 ,1906–1989)。这六位作家都出生在都柏林及郊区,2010年都柏林被UNESCO评选为文学之都。

圣帕特里克大教堂中埋葬着多位名人,其中最著名的当属18世纪的爱尔兰讽刺文学大师斯威夫特。他于1682年入读都柏林三一学院,四年后获得学士学位;1692年在牛津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702年获得都柏林三一学院神学博士学位。斯威夫特具有诗人、政治家和神职人员多重身份,他在一生的最后32年中担仼圣帕特里克大教堂的主持牧师并长眠于此。大教堂中的斯威夫特之角存放着他的脸模和颅骨模型,以及一些生前用品。左图为斯威夫特的胸像,右图小门上方是1735年他为自己撰写的拉丁文墓志铭: “这里安放着乔纳森·斯威夫特的遗体,他是神学博士,这座大教堂的主持牧师。在这里,强烈的愤慨再也无法撕裂他的心。前行吧路人,如果可能,就效仿这位勇敢的自由斗士。”近二百年后,叶芝将斯威夫特的墓志铭译成英文短诗。

斯威夫特是英国启蒙运动中激进民主派的创始人,1700-1730年间是他的创作高峰期。斯威夫特的许多作品都致力于爱尔兰摆脱英国控制的独立事业,包括《书的战争》《一只桶的故事》《布商的信》等。其代表作——长篇游记体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于1726年出版,达到讽刺文学的高峰。全书包括四部,记载格列佛到小人国、大人国、诸岛国、慧骃国的四次冒险旅行。小人国的朝臣以鞋跟高低分成低跟党和高跟党,前者影射支持低教会权的英国辉格党,后者影射支持高教会权的英国托利党;大蛋端影射天主教,小蛋端影射圣公会。全球知名搜索引擎雅虎就来自慧骃国中粗鲁、笨拙、不懂世故的犽猢(Yahoo)。宫崎骏的动画片《天空之城》是由《格列佛游记》改编而成,火星卫星火卫一上的多数陨石坑也以《格列佛游记》中的人物命名。

这次在都柏林,寻访了两位大作家王尔德和乔伊斯的博物馆。王尔德出身于都柏林的一个盎格鲁爱尔兰上层家庭,父亲威廉·王尔德爵士(Sir William Wilde)是一位眼耳外科医生及维多利亚时代的博学者;母亲简·王尔德夫人(Lady Jane Wilde)是一位诗人、作家和翻译家,年轻时是一位爱国者,经常用笔名为激进报刊撰写鼓吹独立的诗歌和政论文章。王尔德出生后不久,全家搬到都柏林梅瑞恩广场(Merrion Square)1号一座乔治亚风格的房子。由于王尔德父母的成功事业及对社交生活的热爱,这所房子很快成为都柏林的一个文化中心。简·王尔德夫人连续20年在二楼举办每周沙龙,都柏林的艺术家、音乐家、诗人、政治家和哲学家聚集在这里。王尔德和他的兄弟姐妹们在这里度过了田园诗般的童年时光,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文学熏陶。

1871-1874年间,王尔德在都柏林圣三一学院攻读古典文学,之后又到牛津大学深造四年,他很快在伦敦艺术和社交场上开始崭露头角。王尔德从小钟情于花朵、落日与希腊文学,成年后以其犀利的机智、华丽的着装和谈话技巧而闻名。他一生中写过九篇童话,可与安徒生及格林兄弟的童话相媲美。 “艺术至上”的理念体现在王尔德的大量作品——特别是戏剧中,成为世界戏剧史上最杰出的喜剧作家之一及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代表。王尔德是一个超越时代的段子手,经常口吐珠玑、金句频出,整个维多利亚时代晚期的伦敦均为之倾倒。伦敦的王尔德纪念碑上刻着他的一句常被引用的语录: “我们都在阴沟里,却仍有人仰望星空”。王尔德的文学生涯只持续了不到十年,1895年因同性恋行为被判监禁与苦役,年仅46岁就告别人世、长眠异乡。

位于都柏林梅瑞恩广场的王尔德雕塑纪念碑描绘了他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的高光时刻,捕捉了其浮夸、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以及丰富多彩的个性,于1997年完成。主雕像由来自加拿大的绿色软玉、挪威的粉红色透辉石和蓝珍珠花岗岩,以及黑色的印度紫云英制成,正对王尔德故居,每天注视着自己童年的家。雕塑纪念碑还包括两根花岗岩石柱,位于主雕像巨石底座两侧。其中一根顶部雕刻着王尔德怀孕妻子的裸体像,另一根顶部是代表希腊戏剧和酒神狄俄尼索斯的男性躯干。两根柱子上都刻有王尔德诗歌的铭文,模仿了爱尔兰作家谢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199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翰·基恩(John Keane),以及爱尔兰共和国诗人总统迈克尔·希金斯(Michael Higgins)等人的笔迹。

乔伊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及后现代文学奠基者之一,他的主要作品包括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自传体小说《青年艺术家的自画像》、长篇小说《尤利西斯》和《芬尼根的守灵夜》等,他开创的“意识流”写作方法对世界文坛影响巨大。乔伊斯在22岁那年逃离家乡,一生颠沛流离,辗转于欧洲大陆,却用余生书写都柏林,用文字反思故土。1914年出版的《都柏林人》由十五个短篇故事组成,分别讲述当地人在童年、青年、成年时期及公众生活的故事,充斥着对时政与宗教的尖酸讽喻。在乔伊斯的笔下,20世纪初的芸芸众生沉浸在英国殖民情境下昏暗的灯火里,在死亡将至的阴影中浑噩度日,宛如一幅印象派的苍凉画卷。在都柏林的大街小巷游走,总觉得会与书中的某个人物不期而遇。左图是位于都柏林尖塔附近的乔伊斯铜像,右图是他的脸模。

1922年,乔伊斯用七年时间写成的里程碑式小说《尤利西斯》(Ulysses)问世,全书共三部十八章,以时间为序,描述了主人公——广告推销员利奥波德·布卢姆(Leopold Bloom)从1904年6月16日早上8点到次日凌晨2点,18个小时内在都柏林漫游的种种经历。小说题目来自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奥德修斯(Odysseus,拉丁名为尤利西斯),乔伊斯将布卢姆在都柏林街头的一日游荡比作奥德修斯的海外十年漂泊,小说大量运用细节描写和意识流手法构建了一个交错凌乱的时空。詹姆斯·乔伊斯中心位于都柏林北城一栋18世纪的乔治亚风格联排别墅内,其中展示了乔伊斯的生平,还原了他童年的卧室及成年后的书房。右下图是室外庭院内关于《尤利西斯》的系列壁画以及书中主人公布卢姆夫妇的居所——埃克尔斯街 (Eccles Street)7 号的大门。

乔伊斯在《尤利西斯》中选择1904年6月16日,是因为这一天是他和后来的妻子诺拉·巴纳克尔(Nora Barnacle)在都柏林梅瑞恩广场第一次约会的日子。50年后,6月16日被全世界的乔伊斯书迷定为 “布卢姆日”,以纪念这位伟大的作家。都柏林是盛产作家和酒鬼的地方,乔伊斯则兼两者于一身。《都柏林人》的各个短篇均有美酒加持,例如 “姐妹俩”中的雪利酒、 “护花使者”中的姜汁啤酒、 “一抹微云”中的威士忌,以及 “泥土”和 “往生者”中的黑啤。乔伊斯最喜欢的是都柏林戴维·伯恩的酒吧(Davy Byrne's pub),在《尤利西斯》第八章中,这里是布卢姆享用午餐的地方。这戴维·伯恩的酒吧已成为《尤利西斯》粉丝的朝圣地,奶酪三明治和勃艮第红酒是畅销的布卢姆同款文艺套餐,酒吧还收藏了该书首版以及作家的塑像和画像。

百年间爱尔兰产生了四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其中三位出生在都柏林。首位得主是诗人兼剧作家叶芝,在都柏林的一个具有艺术气息的家庭长大,他早年的诗歌和戏剧通常从大自然、凯尔特神话和民间传说中取材。叶芝于1893年出版了《凯尔特黎明》一书,成为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的核心人物。他一生都对神秘主义和超自然冥思情有独钟,中年之后开始向现代主义转变并关注时政, 写出了《1913年9月》《1916年复活节》等诗作,有人说 “无叶芝,不自由”。在爱尔兰内战结束的1923年,叶芝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爱尔兰最骄傲的名片。颁奖评语说: “他那永远富有灵感的诗歌,以高度艺术化表达了整个民族的精神风貌。”  叶芝最脍炙人口的诗歌当属1893年创作的《当你老了》,以此献给他的终生挚友和灵魂伴侣茅德·冈(Maud Gonne)。

叶芝的父亲是一位肖像画家,两个妹妹分别是与凯尔特文化复兴运动有关的刺绣师以及教育家和出版商。他的弟弟杰克·巴特勒·叶芝(Jack Butler Yeats)是一位著名的表现主义画家,爱尔兰国立美术馆中有一间“叶芝展室”,全部是杰克的作品。在利菲河中进行的游泳比赛自1920年后成为都柏林的一项传统赛事,左上图是1923年创作的《利菲河游泳》,表现出观众倾身观看比赛的紧张气氛。此画在1924年巴黎奥运会的文化与艺术竞赛中获银牌,杰克也因此成为爱尔兰第一个获得奥林匹克奖牌的人——尽管不是运动员,百年前的利菲河肯定比现在的塞纳河干净。右上图是同年创作的《爱国空气》,左下图是1937年创作的《记忆中的Boucicault和Bianconi》。右下图《在路上》是杰克晚年的作品,马是画家最钟爱的选题之一。

萧伯纳是与王尔德齐名的才子和剧作家,而他的寿命却比王尔德的两倍还长。萧伯纳一生中创作了60多部戏剧,最著名的是《圣女贞德》,因其作品 “充满理想主义和人性,讽刺性十足,往往带有独特的诗意之美”获得1925年诺贝尔文学奖。萧伯纳还因电影《卖花女》与人分享1938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奖,是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奖和奥斯卡奖的作家。贝克特是荒诞派戏剧的重要代表人物,与乔伊斯一样,22岁开始漫游欧洲,主要用法语写作。他在二战期间的种种经历塑造了自己的写作风格,在其最著名的作品《等待戈多》中,以惊人的黑色幽默审视了生活中的基础。贝克特由于 “以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贫困中得到振奋”获得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但他和萧伯纳一样,都没有参加诺贝尔奖颁奖仪式。

上述作家中,除斯威夫特外,其余五位均出生在凯尔特文化复兴和爱尔兰民族主义蓬勃发展的时代,他们的生活轨迹多有交集。尽管萧伯纳并不赞同王尔德“为艺术而艺术”的理念,然而当王尔德深陷囹圄之际,只有萧伯纳等寥寥数人挺身维护他。叶芝23岁受到王尔德提携,每当有人诋毁王尔德时,他总会站出来反驳。新一代作家乔伊斯十分钦佩叶芝的才华,1935年叶芝在法国去世时仅收到来自乔伊斯的花圈,然而乔伊斯却拒绝加入叶芝的爱尔兰民族文学阵营。贝克特年轻时客居巴黎,曾作过乔伊斯的助手,为乔伊斯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芬尼根的守灵夜》的创作做研究,两人共同翻译了很多爱尔兰文学作品,他还是乔伊斯婚礼的伴郎。斯威夫特、王尔德和贝克特是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的前后校友。

最后,以两位文豪的名言结束都柏林之旅。王尔德:“生活就是你的艺术,你把自己谱成了乐曲,你过的就是十四行诗。” 乔伊斯:“我死时,将把都柏林书写在我的心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春后雨前S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油翁' 的评论 : 多谢美言!
油翁 回复 悄悄话 这篇文章写得真是让人着迷,你真是个了不起的作者!竖琴和美酒,看了我都想立刻去都柏林感受一下了。期待您未来更多的旅行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