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前】樱花季云游西日本(一):平城社寺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507/1266.html
京都古称“平安京”,公元794-1868年间的日本都城。平安京时期仿唐两都制,将都城沿中轴线分为右京长安与左京洛阳。京都承载着日本的文化记忆,是日本人“唯一的精神故乡”。1994年 “古京都遗址”入选UNESCO世界文化名录,包括17处寺院、神社和城堡。日本新感觉派作家、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在其代表作《古都》中,将一对孪生姐妹分离与重逢的故事编织在京都的四季美景中。他的笔端常带悲哀,以此勾勒出极为纤细的美以及潜藏在日本人灵魂深处的原始风景,表现出自然界的生命和人类的宿命。在《古都》中,从平安神宫观赏盛开的垂樱,到清水寺眺望西山的暮色, “京都之春”的画卷徐徐展开。音羽山清水寺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和时空坐标,乙巳清明来此游览参禅,图为清水寺本堂。
清水寺始建于公元778-798年间,现为日本佛教北法相宗本宗。这里一直是人们参拜本尊十一面千手观音菩萨的佛教圣地,是关西地区33处观音灵场“西国三十三所”中第16所寺庙。清水寺史上曾数次被烧毁重建,现存寺院是由江户时代第三代幕府将军德川家光于1633年按照八世纪平安时代的风格重建,因此已不是唐朝时的原始建筑了。正门“仁王门” 的切妻式屋顶类似于中国古建中的悬山顶,上方是平安时代书法家藤原行成题写的“清水寺”牌匾,31米高的三重塔是日本最大的。本堂依海拔242米的音羽山悬崖而建,矗立在六层炬木筑成的 “清水舞台”上,由139根高达十余米的榉树圆木立柱支撑,没有一根钉子。寺院建筑气势恢宏,屋顶使用日本的传统建筑技法桧柏树皮葺重叠铺盖,寺内一如既往地不能拍照。
2020年清水寺刚刚完成历时12年的大修,因此看上去焕然一新。右上图桃山样式的钟楼有六根柱子支撑,梵钟重达两吨。左下图的 “音羽瀑布”被列为日本十大名泉之首,据说是自史前时代以来涌出的纯净之水,三股清泉分别代表长寿、智慧、健康,不过确实 “细水长流”。去清水寺之前作好了 “人从众”的思想准备,到了那里感觉还好。从1995年起,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每年向日本全国征集年度汉字,于12月12日的汉字日在清水寺公布。2024年的年度汉字是 “金”,30年中第五次当选。与清水寺相仿,京都的东寺、仁和寺、醍醐寺等始建于唐朝年间的寺院,大部分建筑都是在16世纪末之后重建的。日本的寺庙内大多灯光暗淡,白天也看不太清楚,大约就是其传统文化中 “幽玄” (もののあはれ)和 “侘寂” (わびさび)的意境。
北山金阁鹿苑寺始建于14世纪末,是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的山庄。后根据其遗嘱改建为临济宗相国寺派的禅宗寺院,因内外贴满了金箔的三层舍利殿金阁而知名。金阁是三层楼阁式建筑,一层法水院是平安时代的贵族寝殿造,供奉释迦摩尼;二层潮音洞是镰仓时代的武家造,供奉岩屋观音和四大天王;三层究竟顶是唐样风格的禅宗佛殿造,供奉佛陀骨舍利,攒尖寺顶上伫立着一只象征吉祥的镀金凤凰。金阁周边效仿自衣笠山的池泉回游式庭园,是室町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名园,夕阳下金阁在镜湖池中梦幻般的投影十分美丽。在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中,主人公以室町时代初期的一休宗纯禅师童年和足利义满为原型,一休运用自己的聪明机智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金阁寺是影片中一休与搞笑将军斗智的场所。
以金阁为中心的庭院代表极乐净土,镜湖池中布设了风格别致的日式造景,以白砂波纹模拟海浪。池畔足利义满将军亲手栽种的“陆舟之松”与金阁的海上行舟意象呼应,体现室町时代贵族“掌控自然”的野心。1950年,金阁寺被见习僧人林承贤烧毁,只有寺顶的金凤凰幸免于难,后来用了三年时间重建,外墙金箔于1987年重贴。日本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以这一事件为背景,于1956年创作了长篇小说《金阁寺》。书中主人公沟口终日沉迷于金阁之美,幻想在战火中与其同归于尽的壮美场面。而战争的结束使这一愿望永远化为泡影,他在绝望之余将金阁付诸一炬。在作家笔下,金阁因人类对永恒的渴望而诞生,又因人类对美的占有欲而毁灭。金阁寺是这次西日本之行见到的游客最多的地方,大概都是奔着 “金箔”去的,与年度汉字 “金”倒是很搭。
神社是神道教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全日本大小神社数目超过十万间。稻荷神社是最贴近日本人日常生活的神社,主要祀奉以宇迦之御魂大神为首的五位稻荷神。自公元711年奈良时代神明镇座以来,被尊为保护五谷丰登、商业兴旺、家庭安全、诸愿皆得实现之神。位于京都稻荷山山麓的伏见稻荷大社是全日本三万多间稻荷神社的总本宫,京都地区香火最盛的社寺之一。日本的神社通过 “鸟居”分隔俗世与神域,进入鸟居后沿着参道可达参拜者用于洗手漱口的手水舍。左上图是伏见稻荷大社入囗处的鸟居及楼门,后者是战国时代武将丰臣秀吉为祈求母亲病愈于1589年建造的。大社中大部分建筑均在15世纪后期 “应仁之乱”时毁于战火,1499年重建。右上图是“稻荷造”样式的本殿,左下图是外拜殿,右下图是稻荷山境内一个用来祭祀 “鸟居”的小祭坛。
稻荷神社中矗立着被视为稻荷神明使者的狐狸石像,嘴里常常叼着稻谷、玉石、卷轴及谷仓钥匙等物。日本文化对于狐狸具有独特信仰,民间故事里常常把狐狸描写成具有高智慧与长寿的动物。根据起源于江户时代的习俗,前来伏见稻荷大社许愿的人们往往会捐资在神社境内竖立一座鸟居,以表达对于神明的敬意。神社本殿后方是成千上万座朱红色的“千本鸟居”,构成一道绵延不绝通往稻荷山山顶的隧道,看上去十分喜庆。现存鸟居最早可追溯到明治年间,传统上整个稻荷山的范围都被视为是神域。每个鸟居的背面朝向山顶,上面雕刻着奉纳者的名字和奉纳的日期,因此只有在下山时才能看到这些名字和日期。日本人将参拜千本鸟居的过程称为“御山神”,这里的游客人山人海,比清水寺还多。
元离宫二条城是根据江户幕府初代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康的命令,于1603年修建的守护京都御所以及到京都拜见天皇住宿的行辕,是开启日本最重要的历史时期以及走向近代社会的舞台,见证了江户幕府时代及德川家的荣枯兴衰。1620年,第二代将军德川秀忠之女和子嫁给后水尾天皇,成为中宫娘娘。为了迎接天皇1626年的五天 “行幸”,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忠对于二条城进行了扩建装修,形成了如今的风格。上方二图的唐门是主体建筑群二之丸御殿的正门,华丽的唐破风雕刻着松梅竹鹤以及象征皇室的金箔菊纹,代表了安土桃山时代最高的建筑艺术杰作。左下图是武家风书院造的二之丸御殿,由六栋建筑、33间房间组成,日本著名的狩野派画家狩野探幽及门生在殿内绘制了许多壮丽的障壁画作品,右下图是外护城河作为哨台的东南隅橹。
在天皇行幸前,还将伏见城的五层天守阁移建至此,建造了本丸御殿等,但先后毁于18世纪下半叶的雷击和大火,二之丸御殿因此成为二条城历史上最繁荣时期的重要遗构。1867年,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在“倒幕运动”中失势,在二之丸御殿的大广间举行 “大政奉还”仪式,宣布结束延续了264年的德川幕府统治,将政权交还天皇。从此日本进入明治时代,二条城也变成天皇行宫。1915年,大正天皇举行了即位大典,之后在二之丸御殿大宴朝臣宾朋。左上图现在的本丸御殿是由京都御所的桂离宫移建而成,完整保留了皇族宫殿。从右上图天守高台遗址可眺望本丸御殿和庭园,以及京都的街市景色。下方二图的二之丸庭园深受中国明代文化影响,具有回游式水庭的禅意,以曲水、湖石和松树构成行走的山水画,庭园中盛开着樱花王者八重樱。
佛教从中国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已有1400多年历史。中国佛教遵循因果规律,崇尚生命轮回。而日本佛教的“无常观”更注重现世,珍视当下。平安时代的宫廷女房紫式部在《源氏物语》中创造了日本人最早的美学表达“物哀”(ものあわれ),几乎成为日本禅宗的标志。刹那间的虚实源于心中的感叹,世间万物都是一期一会。“山寺春向晚,杳杳钟声过,樱花飘散落。”日本国花樱花是物哀美学的象征,盛开时是短暂绚丽的生命绽放,凋零时是优雅恬淡的决然离去,在某种意义上包含了日本民族对生命无常的理解和对美好瞬间的珍惜。东瀛的不少樱花树枝干粗大,以大岛樱和山樱为代表。老树新卉,亭台楼阁,相映成趣。日本的樱花并不都是重瓣的,其实赏樱不一定非要千里往里地飞到霓虹国,当然别处没有佛寺神社与穿和服的姑娘,虽然她们未必是本地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