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后雨前的博客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秋渔荫密树,夜博然明灯。
个人资料
正文

2024年春天的回国见闻(二)—— 魔都的律动

(2024-05-29 08:21:30) 下一个

【续前】2024年春天的回国见闻(一)—— 莞城古今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405/17043.html

从2015年秋天开始,我每隔两年总要到上海兜一转,与学姐一起逛街八卦,再和老同学们吃个饭。谁知这一次却被疫情阻断了快五年,见面时竟有几分隔世之感。大家虽然老了一大截,还都别来无恙,过去几年的种种经历也都不想再提了。有两位同学每年都要购买生肖币,我每次到上海就送给我。这次攒了五年,一下全部塞给我,真是令人感动!如同往年一样,学姐早早计划好了行程,既有老建筑,也有新景观。刚到上海就收到她发来的一张图片,上面是这样的文字:“住在衡山路半个世纪的老奶奶,今天依旧美美打扮,去和处了大半辈子的闺蜜见面。她们永远还有一半的八卦要讲,永远还有一半的街没逛。就算这世上有一半的故事尘埃落定,总还有一半仍未开始!”

2019年八月,我们一起走了杨浦滨江与北外滩,今年继续沿苏州河、外滩源、南外滩CityWalk。读书的时候,常常乘坐公交车经过外白渡桥,但从未沿苏州河走过。治理后水质大大改善,河边修了长长的步道。周末游人不多,虽然阴雨绵绵,却也乐在其中。左上图是1935年建成的四行仓库,现在这里是抗战旧址博物馆,2019年第八批国重文保。右上图是重建复原的慎余里,曾经是上海保存最为完整的石库门建筑群之一,由大约50幢砖木结构的二层石库门建筑组成。左下图是苏河湾万象天地商城的 “迈上”雕塑,下沉广场式的商城被称为 “城市峡谷”,只是十分不景气。右下图是1924年建成的邮政总局大楼,折衷主义风格,巴洛克式钟楼,大楼的科林斯式希腊立柱特别漂亮。

走到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汇处,这次我们没去繁华熙攘的中山东一路外滩,而是探访了藏在外滩背后圆明园路上的“外滩源”。这里是上海现代城市的源头,因拥有外滩地区最早的一批建筑而得名。一色清水红砖外墙,精美的砖雕装饰,低调而内敛。左上图:始建于1886年的哥特复兴式新天安堂,曾经是沪上著名的侨民教堂,1920年罗素来上海时曾在这里演讲。新天安堂在2007年大火后重建,现在是展览会馆,遇到几对拍婚纱照的新人。右上图:建于1904年的圆明园公寓,英国安妮女王复兴风格。左下图:建于1907年的安培洋行大楼,英国古典主义风格。右下图:建于1911年的益丰洋行大楼,国内现存最长的巴洛克建筑。

南外滩区域是上海最早的城区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宋代。董家渡一带尤为繁荣,清朝时就有“一城烟火半东南”的说法,1990年代初在这里建造了南浦大桥。左上图是十六铺老码头改建的咖啡厅,那一带曾是黄金荣、杜月笙的仓库,流传着无数昔日上海滩大亨的传奇故事。沿着新铺设的南外滩步道行走,海鸥翻飞、江水滔滔,换一个角度看魔都,还乘坐了两元一张船票的怀旧轮渡,别有一番情趣。豫园城隍庙是全上海最中国的地方,九曲桥、绿波廊都是耳熟能详的景点,但也有近20年没来过了。豫园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名列上海现存五大古典名园之首,1982年第二批国重文保,不巧星期一不开门,匆匆飘过打个卡。

1934年落成开张的国际饭店由 “上海高迪”匈牙利籍建筑师邬达克设计,当年以83.8米的高度号称 “远东第一高楼”,2006年第六批国重文保。这次进到饭店探寻了一下 “里子”,左上图是大堂正中的上海测绘原点铜盘,这是全上海的地理中心;右上图是一楼拐角处的沙发、留声机和楼梯。二楼回廊的文史馆陈列了大量珍贵的老照片、实物和史料,下方二图是当年饭店使用的银餐具及原版《帆声月刊》。《帆声》是国际饭店员工于1943年献给饭店开业九周年的礼物,中国旅馆业的第一份同仁杂志,创刊号中写道:国际饭店的标记是 “以那雄伟的一艘帆船而影射着那不急而永远的前进”。去年本人撰写的一篇文章中曾提到这份杂志,此次得见真容,实为一大收获。

上方二图的董家渡天主堂建于1847-1853年间,是中国第一座可容纳两千人的教堂,也是罗马天主教上海教区的第一座主教座堂。教堂以圣方济各·沙勿略为主保圣人,他是第一位试图前来中国的传教士,可惜1551年卒于台山县的上川岛。教堂立面呈西班牙巴洛克风格,平面为拉丁十字式,采用中廊高、侧廊低的三廊形巴西利卡式布局,内部中西合璧。五年前来沪时就在装修,现在还没装完,所以没能进去。左下图是徐家汇圣衣女修院,1869年首批修女从法国来到上海,女修院始建于1926年,在周围的水泥森林中独享清幽。右下图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音乐城堡”,这座文艺复兴风格的花园住宅于圣衣女修院同一年建造,曾被用作上音图书馆。

徐家汇圣依纳爵天主堂(左)始建于1896年,坐西朝东,法国哥特复兴风格,两座钟楼均高60米。1859年起,法国耶稣会控制了中国江南地区的天主教管理权,这座教堂奉耶稣会创始人圣依纳爵为主保圣人。1960年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座堂从董家渡迁到此地, 2013年第七批国重文保。上次来时教堂外部在装修,这次又遇到复活节圣周,居然一个星期都不开门,因此也没能进去。新建的徐家汇书院(右)位于天主堂东南方向,是徐汇区图书馆新址,上海文化新地标,其所在位置原为徐家汇观象台旧址和震旦大学等地。书院的宣传语是“沐光而生,向光而行”,明亮温暖的通高中庭仿佛大海中安抚旅人的岛屿,二楼露台的阳光阅读区面对精致的街心广场,使书院融入城市风景。

思南书局诗歌店是魔都首座垂直主题书店,原址为建于1932年的东正教圣尼古拉斯教堂,几十年间曾作过工厂、仓库、食堂、会所,甚至闲置。诗歌书店和徐家汇书院均由本地化先锋建筑设计事务所Wutopia Lab打造,保留了教堂的穹顶壁画和建筑细节,基于对偶形成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使用了45吨钢材改建修缮而成,穹顶的光线依然可以洒入书店。书店提供1000册不同语言的诗集,以诗歌的名义铸造了一座文学殿堂。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只有跟随老上海导游才能找到这里。可惜路上的电线很煞风景,还有无处不在的摄像头。感觉上海人民是全中国最遵守交通规则的,据说行人如果在南京西路闯红灯,马上一张罚单寄到家中。

在上海的街道上走走看看,随处会有惊喜的感受,百年老店与时尚街区相映成趣,毫不违和。上方二图摄于今年二月刚开张的HAUS NOWHERE,这是淮海中路上一栋四层展示空间,本来是一家韩国网红眼镜店,却集中了艺术装置、咖啡甜点、潮牌联名等多种业态。左下图是淮海中路上的武康大楼,近年成为大上海的一道网红景观,成群结队的各地游客来此拍照发图。从国际饭店向北转弯是帆声西饼屋前几十年如一日购买蝴蝶酥的长队,这也是沪上的一道风景。右下图是与国际饭店一街之隔的黄河路上的苔圣园酒家,虽然不是老字号,却因去年底热播的电视剧《繁花》中至真园餐厅的原型爆火出圈,不过我路过时已经没有什么瓜众了,远不如武康大楼热闹。

灵山太湖柳含烟,杏花春雨绿江南。大四的秋天曾与同学结伴游览苏州和无锡,已经过去四十多年,山水是旧的,建筑是新的。第一次见到号称中国第二的灵山大佛,高88米,1997年开光,但是我觉得宗教场所需要历史感。去年到过“摩莱坞”,这次又见“华莱坞”。加上“好”家和“宝”家,不知这世上有多少家“某莱坞”。回国的一大问题是上网,谷歌油管脸书包括文学城统统不能登录。几年前国内同学告诉我,用微软的必应(bing.com)比百度好,所以这次我一直用必应。必应有国内和国际版两种,版面设计与谷歌类似,大部分需要使用的网页都能上,就是有时速度较慢。用携程订机票火车票酒店都很方便,缺点是机票不能订座,用护照订的高铁票要到火车站退票。

(未完待续)

相关博文链接:遇见心中的上海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201/24480.html

孙鸿哲的儿女们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302/29221.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噢颜颜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春后雨前SE' 的评论 :
Covid之后,倒是天然风景显露了本色,北美的自然如此,相对罕见的天象也是一波又一波。
今天这里热,夏日能量充盈。
春后雨前S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噢颜颜' 的评论 : 我第一次见到幺妹峰,可惜云遮雾罩的。作别五年多,川西群山依旧美的不可方物。
噢颜颜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春后雨前SE' 的评论 :
四姑娘山风景还是那般秀美?
这里不错,多数时候温度舒适有时高,也有风,夜间分外凉爽。
春后雨前S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噢颜颜' 的评论 : 谢谢你啊,六月愉快!今年还去了四姑娘山,近来这里好热 :)
噢颜颜 回复 悄悄话 春前辈,在此先祝六月愉快并谢传送,再细看图文。:)
春后雨前S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多谢菲儿来访美言!上海总是看不够。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上海浓缩版,好多经典的地方,我们也都去年,赞好帖!:)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