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后雨前的博客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秋渔荫密树,夜博然明灯。
个人资料
正文

遇见心中的上海

(2022-01-23 11:30:10) 下一个

2019年夏天是近几年来第三次来到魔都,在上海的中心遇见心中的上海。每次都与老上海学姐约起荡马路,动身之前,学姐都会认真做好功课,总能发现新花头。有人曾说:所有的这些光影、细节、颜色、味道、韵律,其实都是我们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与想象。这座城市的生活方式、处世态度,甚至生命哲学,在不同的历史街区中代代流传。

东外滩杨浦滨江工业锈带,沿江大中型企业百余家,被UNESCO专家称为“世界仅存的最大滨江工业带”。早在光绪八年 (1882),清政府就在这里建造了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伦章造纸厂,英美日商人更是蜂拥而至,相继建成了中国第一家纺织厂、煤气厂、水厂、发电厂,规模在当时均为远东第一。东方渔人码头临近杨浦大桥,曾是桅杆林立的中国最大海洋鱼市场,如今变身一条玻璃幕墙大鱼。新怡和纱厂的老机器、杨树浦水厂的哥特式老房子、上海船厂的老厂牌,浓缩老上海百年沧桑,呈现浓郁的近代工业风。1883年远东第一家自来水厂由李鸿章开闸放水,让人想起“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西尔维奥·卡尔塔在《蓝色的纹路》中这样描写欧洲的水岸:"当工业时代与信息时代相遭遇,新的美学价值观就产生了。旧的工业场地变得令人着迷……在城市的旧场所,这种能唤起人们回忆的力量得到了放大。" 这一理念如今也落户杨浦滨江:饱经风雨的航标灯、锈迹斑驳的系船柱、崭新的木制景观大道、陆家嘴的摩天楼群,百年前的工业遗存与后现代的魔都地标在这里交织碰撞、隔空对话。蓝天白云,天气超好,人品爆棚。从前念大学的时候,常常在杨浦或陆家嘴乘坐轮渡去浦东伯父家,三十多年变迁,沧海桑田。

虹口北外滩是上海航运业的发祥地,经历170余年的传承发展,丰富的航运文化元素已经融入北外滩的每个角落。老上海沿黄浦江有40多个码头,在一条石板路上铺设了很多老码头标牌。我找到最老的是1762年的金利源码头标牌,这是南外滩十六铺码头的前身,90年前祖父母的家就在那一带。十六铺曾经是上海的水上门户,明清年间的货物集散中心,江面"舳舻相接,帆樯比栉",上海成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如果说外滩是魔都的面子,杨树浦是魔都的里子,虹口则是连接二者的纽带。

青浦古镇朱家角,大约成陆于7000年前,宋元时形成集市,明万历年间正式建镇,至明末清初已达"长街三里,店铺千家"。时有诗曰:"鱼米庄行闹六时,南桥人避小巡司,两泾不及珠街阁,看尽图经总未知"。朱家角濒临淀山湖,与一般江南古镇的小桥流水相比,可称"一条大河波浪翻",比较粗犷。镇上36座石桥古风犹存,最负盛名的当数始建于明隆庆五年 (1571) 的"放生桥"。该桥长70.8米、宽5米、高7.4米,长如玉带、状若彩虹,是长三角地区最大的五孔石拱桥。

朱家角镇上最大的庄园式园林建筑是始建于1912年的课植园,寓意"课读之余,不忘耕植"。园主是江西籍富商马文卿,故园内有一马形石。园内建有书城,又辟有稻香村,园中亭台楼阁、廊坊桥树、厅堂房轩,中西合璧。课植园的布局很像苏州的留园,虽然没有那么精致,但在工作日却没有多少游人,十分安静,这在灯红酒绿的魔都是不多见的去处。

位于南浦大桥附近的三山会馆,建于清宣统元年 (1909年),是清末福建水果商人营建的用于讨论商务和奉祈妈祖的地方,上海唯一保存完好并对外开放的晚清会馆建筑。三山会馆得名于福州城内的三座山,为三进砖木结构,四周护有高约10米的红色清水砖面围墙,整座建筑雕梁画栋、流金溢彩、古色古香,具有闽南特色。这里还是上海三次工人起义遗址,所以保存至今,图片依次为大门、正殿、天井、戏台。

上海十大花园洋房之极品、位于华山路849号的丁香花园,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宅第,占地2.67公顷,曾经是李鸿章庶子李经迈的私宅。园内一号及三号楼为19世纪后期的美式别墅,采用红白相间色调。别墅以南为中式花园,园内曲径通幽、修竹蔽天,园中小湖称"未名湖",湖心亭称"凤亭",百余米的龙墙起伏18节——素有"一条蛟龙卧半园"之称。龙凤遥遥相望,寓意"龙凤呈祥"。魔都的老洋房现多为政府部门征用,门禁很严,颇有点"侯门深似海"的味道。

思南路是法租界内一条被梧桐树复盖的幽静的马路,这条路原名"马思南路" (Rue Massenet),是公董局为纪念法国音乐家Jules Massenet于1914年建造的。在巴黎16区有一条同名马路,而现在这个"思南"是指贵州省思南县。思南路一带早年是"占野分圃,散为村墟,家给人足,鸡犬相闻"的中式乡村,直到19世纪中叶上海开埠以后的数十年间依然如此。随着近代上海城市的发展,这一带才逐渐纳入法租界的新区版图。此地现在成了时尚一族拍照的背景地,曾有摄影师到法国比利牛斯山下的Biarritz为思南路"寻根",发觉两地有些街区景观"似乎是从一个模具里刻出来的"。

思南路周边几乎集中了老上海全部民居的样式,聚集了众多的名人故居。保存完好的两栋房屋为孙中山故居&博物馆 (上方二图),以及俗称"周公馆"的国共和谈时期中共驻沪办事处 (下方二图),前者是加拿大华侨捐资购买的。孙文去世后,孙夫人继续在此居住,直到抗战爆发。八年后宋庆龄从重庆归来后,房屋已年久失修不能住人。宋将其上交国民政府,政府又为她配置了新居。除了记录20世纪上半叶的风云变幻外,还可一窥早年洋房中精致的细部。比如孙宅中使用的煤气灶具与瑞典皇宫中1920年代的设置有一拼,足见当年的海上繁华。

魔都"藏在深闺人未知"的地方,小资白领的新去处,Columbia Circle上生新所。上方二图是建于1924年的英美侨民的休闲娱乐社交场所——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俗称"外国弄堂",与三山堂正好一洋一土俩会所。整个建筑设计为当时美国南加州地区流行的西班牙传教风格,罗密欧阳台、都铎式拱形玻璃门、黄沙水泥拉毛饰面,具有粗犷自由的拉丁风。左下图的海军俱乐部具有沪上仅存的近代侨民总会露天泳池,拼花马赛克外观纹样清晰,现在仅作为观赏之用。右下图是建于1930年代的孙科别墅,"上海高迪"邬达克的经典作品,西班牙式花园住宅建筑,并由巴洛克、意大利文艺复兴、美国现代建筑及中国庭院等各种风格混搭。

昔日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变身当今网红街区和文创产业园,记录着魔都百年风云历程。马来西亚时尚插画师Radio Woon创作的二次元形象THE PEOPLE族群,以大眼睛、大肠嘴、没鼻子的招牌涂鸦形象,创作出艺术咖、生活家、夜跑者、工作狂等各色人物,充满海派风味,重塑都市生活新理念。昨日的时尚就是今天的历史,历史无处不在,因为它代表着新生。

南京西路上建于1935年的同孚大楼 (左上图),是一座由海归建筑师陆谦受和吴景奇设计的装饰艺术风格半月形公寓。因大楼处于边角地形,故采用点状型布局,以获得较多的建筑面积,平凡中凸显竣奇,典型的"螺狮壳里做道场"。其余三图是大楼对面的星巴克臻选烘焙工坊,全球第二家、海外第一家,提供烘焙、生产、包装、煮制为一体的沉浸式互动式全感官咖啡体验——这种体验比较拗口,看上去像个咖啡简餐大排档。这里是年轻人喜欢的地方,开张不到两年,依旧人满为患。走过路过,大妈也去开个洋荤,体验只有一个字:贵!

90后女孩邵艺辉担任编剧和导演的《爱情神话》,与费里尼1969年拍摄的影片同名。这部电影对白精致讲究,细节真实,大雅若俗。去年平安夜首映大火,并以此向大师致敬。看过两部费里尼的电影,一部是《舞国》,另一部好像是《甜蜜生活》,影片中的这部没找到。费里尼的电影又世俗又热闹,却是笑中带泪,烟花中的落寞。邵艺辉的片子也有点这意思,颇有“新浪潮”电影的遗风。“晚风吹过璀璨都会,迎面来的剪影,路灯微微 ……”。学姐家就在影片取景的那一带,我住的小客栈大堂和咖啡厅,与影片中老白家很相近。

影片的时间设置是2019年的魔都,而在这个时间点以后世界却完全变了模样。那次和学姐一起,每天在满满烟火气的弄堂里穿行,既逛了魔都的里子,也逛了魔都的面子。还见到了分别30多年的老同学和神交已久的校友学妹,成就了一段“友情神话”,“一曲清歌满樽酒,人生何处不相逢”。当时想不到的是,看似岁月静好的日子突然中断,从前说走就走的旅行也成了奢望。学姐说下次带我去逛《爱情神话》中的几条马路,期待再会!

相关博文:金秋十月下江南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201/19121.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春后雨前SE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几位赏读留言!建筑是四维的,时间维度向过去和未来延伸。
玛格丽特农庄猫 回复 悄悄话 好亲切, 我舅舅家就在思南公馆,中间最大的那个法式别墅, 是我舅妈的爸爸当年的纺织大王买下来的 所以小时候一直会去。
iiiiiii 回复 悄悄话 本人就是在《爱情神话》取景的小马路上出生,长大的,已离开上海三十多年,记忆中只剩下那些老额米道了。对新的钢筋水泥一点不熟悉。
全球战略 回复 悄悄话 作为老乡(老家就是思南路附近),谢谢侬额介绍!《爱情神话》昨天刚看,哎可以。但作为一个“日新月异”的国际都会,拿的出手都是49年前的老房子(包括《爱情神话》里的私房豪宅),也太吃老本了。浦东造了这么多钢筋水泥森林,要”味道“谁会去那里找?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