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从马拉加到了格拉纳达(Granada)。
格拉纳达被誉为西班牙最美城市之一,该地最有名的是阿尔罕布拉宫。得知世界上有座阿尔罕布拉宫要感谢吉他名曲《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Recuerdos de la Alhambra)。听上去很神秘,猛一听这个名字,联想到的是一千零一夜里的宫殿,结果发现这座宫殿竟然在西班牙。
然而,阿尔罕布拉宫确实跟阿拉伯人(即摩尔人)有关。早在8世纪初,摩尔人便占领了包括格拉纳达在内的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地区,并统治了格拉纳达700多年。
阿尔罕布拉宫是摩尔人格拉纳达王国的王宫,始建于14世纪下半叶(1354-1391),位于地势险要的山顶。没料到仅仅一百年之后(1492年),摩尔人便被逐出了西班牙,这座宫殿渐渐荒废,直到1828年才得到修复和重建。
西班牙国家旅游局是这样介绍的:
“阿尔罕布拉宫历时600多年建成,是一个由楼宇和花园组成的建筑群。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为世界遗产。”
宫殿包括皇宫、炮楼、花园、庭院、倒映池、喷泉和果园。建筑华丽精致,富有摩尔艺术风格,堪称西班牙伊斯兰建筑的瑰宝。
我提前一个月在网上买好了票。阿尔罕布拉宫的一些宫殿和花园是可以免费参观的,但是参观纳扎里王宫 (Nasrid Palaces) 需要购买门票。因参观人数众多,持票者必须在预定时间入场,不得提早或推迟,我买的是上午8:30的门票。
阿尔罕布拉宫在山顶上,本打算从旅店打车去,参观完再步行下山,可那天早晨6点多就醒了,与其呆在旅店里消磨时间,不如边走边看风景。
过了市中心的新广场 (Plaza Nueva),见不少游客模样的都往一个路口而去,猜想那是通往阿尔罕布拉宫的道路。
新广场
两个当地人在家门口抽烟,我上前去确认一下那条路是否正确。不料那二位劝我掉回头去走另一条路,据说离纳扎里王宫更近。按照他俩的指示,走了几分钟,便进入一个大门,大门内一条车道,道两边大树参天。车道口拦着栏杆,禁止车辆通行,但丝毫不影响步行。那条路上只有我一个人,正好有个小伙子从山上跑步下来,又问了一下,只要走到车道尽头,往右拐就是王宫了。
阿尔罕布拉宫的冷门入口
如此这般,相对轻松抵达了王宫门口,那里已排起了长龙。等我进入王宫,精美墙雕前早已人头簇拥,宫殿被几个旅行团占领了。草草打量一下,赶往其他宫殿,希望能比旅行团先行一步。以下是阿尔罕布拉宫的一些照片,这座融合了丰富文化历史和自然美景的宫殿,无愧为最壮丽的西班牙伊斯兰建筑精华。倘若在西班牙只看一座伊斯兰风格的宫殿,我一定会选择阿尔罕布拉宫。
纳扎里王宫包括许多宫殿(如著名的狮宫,被视为宫殿最美景色之一)、国王的起居室、庭院、门廊、花园等。因此,纳扎里王宫是游客最多的地方。
出了纳扎里王宫,去参观了赫内拉里菲宫(Generalife),这是国王的夏宫,可以从夏宫的长廊回望阿尔罕布拉宫的美景。
此外,还去参观了沉降花园、瞭望台、查理五世宫等景点。玩得仔细的话,一天都玩不过来。可惜我在格拉纳达时间有限,下午一点左右,意犹未尽走出了著名的正义之门,顺着台阶一路下山。这时候更感激早上让我走另一条道的二位当地人,多数游客顺这条台阶路上山,长约750米,有些地段坡度较陡,上坡挺累的,幸亏上来时走的是相对平坦的车道。
到了山下,准备回城中心,去看看大教堂和老城区。查看谷歌地图时发现,这会儿我正处于阿尔拜辛 (Albayzin) 区的边缘。
阿尔拜辛区分布在阿尔罕布拉宫对面的山上,是格拉纳达的老城区,蜿蜒曲折的中世纪摩尔街道是其最大的特色,而且还有多个远观阿尔罕布拉宫的观景台。1984年与阿尔罕布拉宫共同被列为世界遗产。
考虑到一天爬两座山可能太累,我原本计划第二天上午再来阿尔拜辛。可是已经到了跟前,而且依旧精神焕发,何不改变一下旅游计划呢?
不少旅游达人根据自己的经历,把阿尔拜辛区总结为“适合迷路式乱走”的地区。为了防止彻底走丢,不妨以不同的观景台为目标。当时我离最著名的圣尼古拉斯(San Nicolas)观景台才十几分钟的路程,便向那里进发。
走不多远,见一处花园大门敞开,进去转转,原来是个小宫殿——科尔多瓦宫(Palacio de los Cordova),从花园可以远望阿尔罕布拉宫。
曲里拐弯爬了一段坡,来到了热闹的圣尼古拉斯观景台,蓝天艳阳下,观景台上人头济济,几位歌手弹着吉他唱着欢快的歌,山对面是宏伟的阿尔罕布拉宫。多么完美的格拉纳达旅游体验啊!
离开观景台后,开始了迷路式的乱走。阿尔拜辛酷似迷宫,不迷路几近不可能,谷歌导航在这里也变得昏头昏脑,一会儿往左一会儿往右,有些地方根本没路还指示我拐弯。
非常喜欢这个城区,一个平民的格拉纳达,不精美,有些地方甚至破旧,却充满了生命力和烟火气,拐个弯就是一道风景。在一个破破烂烂类似贫民区的地方,看到一堵古老的城墙,而山那边就是美丽的阿尔罕布拉宫。
阿尔拜辛的街道太窄了,来了车,行人都自动贴到街边的房子上或躲进街边的门洞。那么窄的道路居然还有公共汽车,公车比面包车大不了多少。
公共汽车行驶的“大道”
这条小巷带我走出迷宫
走得有点累了,正寻思如何走出迷宫,但见一名导游带着三五游客正顺着一条台阶往山下走,何不跟着他们呢?结果下了台阶就是通往新广场的大路,就此回到了市中心。
参拜了格拉纳达大教堂后,又饿又累,玩不动了,吃饭睡觉。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第二天醒来,窗外下着中雨。买好了中午去科尔多瓦的火车票,决定上午去市中心看看丝绸广场。去得太早了,丝绸广场的商店都没开门。
那是个星期六的上午,又下着雨,街上行人很少。我漫无目的在附近街区瞎转,抬头见到一座雄伟的宗教建筑,上网一查,原来是圣赫罗尼莫皇家修道院(Real Monasterio de San Jerónimo),一座罗马天主教修道院,因其文艺复兴的建筑风格而闻名。正好修道院开门了,进去看看。
修道院古典气派,拱廊的建筑华丽,围绕着一座花园。据介绍,修道院有两座回廊,只有一座对外开放,另一座供修道院僧侣专用。
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离开修道院,回旅店退房,拖着行李直奔火车站,准备上12:20的火车,两小时后便可抵达科尔多瓦。到了车站一看,火车时刻显示牌上没有12:20这趟车,显示的都是傍晚5点以后的车次。
开始以为显示牌一时故障,过一会儿会显示我要乘坐的列车,其他乘客也跟我一样,耐心等待。直到有一位忍不住,去询问站台工作人员。只见两人大声交谈,激动地挥舞手臂,周围旅客的脸上露出了惊诧和不满的神情,我猜想大概是火车晚点了。
虽然不懂西班牙语,我也上前去打听一下。一位年轻的工作人员用结结巴巴的英文告诉我:Today no train。憋了会儿,又说:Woman not working。犹豫了一下,用试探的语气说:strike?我恍然大悟:哦,罢工了!他见我懂了,脸上露出快乐的神情,问我:Strike. You know?我连连点头,看来他为自己用对了那个英文词而高兴。我问:Why?他答:Women Day。原来是三八妇女节大罢工。
去车站的售票处问问情况,那里排着长队。听下来,罢工在晚上五点结束,可以乘坐晚上七八点的火车去科尔多瓦,可到那里就晚上十点了。开始我想把行李存在车站,继续去格拉纳达游玩,可是居然找不到存行李的地方。于是,去Omio App找长途汽车。12点半的一班刚开走,2点半有一班,决定改坐长途汽车。
这才发现,长途汽车站离火车站有一段路,要坐6站电车。好在出了火车站就是电车站,正好车来了,问清方向便要上车,却被司机拦下来,让我先去月台买票,买了票才能上车,只得眼睁睁看着电车扬长而去。
月台上有买票机,车费很便宜,1.35欧,可以刷卡,也可以用现金。这时遇到了一对友好的加拿大夫妇,他俩也是自由行,正准备去龙达。我们顺利地买了车票,不久电车又来了,十几分钟后就到了长途汽车站。就这样,我坐上了2:30的长途车,一路风雨,晚上五点半到了科尔多瓦。
图片均为原创
待续
好像还没过几天,阿尔罕布拉宫也成了博主的回忆。
旅游和人生,不都是这样吗:随着时间的流逝,前天的期待,变成了昨天的经历,又变成了今天的回忆。
让我想起百老汇音乐剧《猫》里的一句歌词:“When the dawn comes, tonight will be a memory t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