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金山虽然不大,但是各个区域的气候很不一样。城市东面靠海湾的,夏天相对暖和一些,而城市西面靠太平洋的区域,到了夏天就雾蒙蒙的,下午强劲的海风刮来,格外阴冷。难怪不少人夏天来到旧金山,常引用马克•吐温的这句话: “我度过的最冷冬天是在旧金山的夏天。” (The coldest winter I ever spent was a summer in San Francisco.)
一冷,便想去温暖的小咖啡馆或小茶馆,泡上一杯热乎乎的饮料,躲在室内跟友人悠闲地谈天说地。前两天我家理工女正是抱着这样的欲望,跟老同学一起来到了位于 Valencia 街的猫咪茶馆(KitTea Café) 。
她俩防疫观念挺强,到了茶馆门口,先往里张望,果不其然,在猫咪休息室里,人猫欢聚一室,不少人手握逗猫玩具,大猫小猫在里边欢跳转圈打滚。正想加入玩猫行列,却发现多数人没戴口罩,二人有点儿犹豫。吧台后面的招待告诉她们,现在客满,无法入内。
原来,进入这家猫咪茶馆需要买票,进去一小时,更确切地说是55分钟,平时的票价是25刀,周末假日28刀。为了防止人满为患,每小时最多接待12位客人,茶馆建议上网预约。
除此之外,也可以包下猫咪休息室举办小型聚会,但每次不能超过14人。如果想抱着热乎乎的大毛团看电影,每个星期六晚上茶馆放一场迪斯尼动画片或由猫扮演主角的电影(32刀)。此外,每周还举办“普拉提”课(Pilates),届时可以让猫嘲笑一下人体的僵硬,人猫也可以竞赛谁的姿势更佳(36刀)。
开这家猫咪茶馆的理念是,除了赚钱,还可以拯救流浪猫,并为客人提供减压舒缓。一开始,茶馆提供茶饮和点心,客人可以一边喝茶一边跟猫玩。疫情之后有了改变,现在只提供简单的茶饮,但是客人可以带入从旁边两家小餐厅买的食品。也就是说,现在是戏猫第一,茶饮第二。
这家茶馆的猫咪员工远远多于人类员工,对于猫咪,管理不太严格,上班可以打瞌睡、睡大觉、翻跟头、跳舞,怪叫,爱干啥干啥。茶馆有17名驻馆猫咪,它们也是经过挑选才入职的,挑选的标准是健康、个性开朗、尤其是那些自来熟、外向、好动、憨态百出、喜欢缠人的。
在茶馆网站,还公布了驻馆猫咪的信息:姓名、年龄、性别、家世、背景、性格、爱好等。由此发现,裙带关系相当严重,不少猫咪员工是兄弟姐妹,或来自同一城堡,这恐怕是为了高效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吧。
这些正式员工,是茶馆的栋梁,客人当然是不能随便认领回家的。不过,如果它们因为健康原因,无法继续工作,也鼓励客人领养。
此外,还有不少猫咪“临时工”,是由各个救猫组织送来暂时寄宿的,临时工可以“打工”,也可以游手好闲,万一被哪位客人看上,欢迎带回家去。
至于人类,美称是员工,实际上就是铲屎官,需要整天打扫卫生,喂食喂水,同时在休息室维持秩序,比如制止客人太嗨,让过于人来疯的猫咪去冷静冷静之类的。
这家猫咪茶馆的老板是年轻的海特(Hatt)女士,她办这个茶馆不仅是拯救猫咪,也为了让人看到,跟猫在一起,人会放慢速度,消除焦虑,减轻内心压力。茶馆还为救猫组织提供了展示猫的场所,增加它们被收养的机会。
据说世界上第一家猫咪茶馆1998年诞生于台湾,吸引了不少日本游客,他们喜欢在休息喝茶的时候,有猫陪伴左右。于是,猫茶馆传到了日本,又从日本蔓延到其他国家,包括美国。
有人批评说,猫咪茶馆违反了猫性。猫喜欢在野外活动,不喜欢一直呆在封闭的空间里。猫喜欢独自猎奇,不喜欢没完没了陪人游戏。这些批评合乎理性,然而人却常常受情感支配。
当你看到野猫的时候,是心生怜悯还是为它的自由自在而高兴?我已经习惯用人类的舒适标准去衡量猫的生活。在我的眼里,瘦骨嶙嶙、肮脏不堪的丧家之猫是苦难的,而胖乎乎毛茸茸在火炉边沙发上打盹的家猫是舒服的。虽然不知道家猫还是野猫更开心,但不必为生存苦苦挣扎的猫,感觉应该更轻松一点吧?
可惜我过敏,只能在外面看看:)
建议海风老师把此文贴国内网站上去,一定很受欢迎。
好可爱的猫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