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了然

坐拥两岸,皆不相属,看潮来潮往,记花开花落,尝人情冷暖,忆往昔岁月,愿此生安然
正文

囚鸟

(2025-10-08 06:40:05) 下一个

囚鸟

刷到张宇和费玉清合唱的视频,他俩聊天的时候,我还在想着,囚鸟是哪个歌来着?毕竟张宇当年的歌我们那时候都是很熟悉的。音乐起来,哦,原来是它啊,非常熟悉的歌,尽管好像来英国后就没再听过了,算一算,二十多年了。听着听着,眼眶就有些发热了,情绪来了,但没有要哭的意思。

Facebook 上的短视频很容易跳没了,回去Youtube上搜,评论区里还可以挖到原唱。好玩的是,张宇和彭玲的歌声固然是痛苦和伤心的,但又有着明显的不同,一种我无法用言语清晰描述出来的不同。不是性别和声音层面上的不同,或者说不仅仅是。我知道这首歌是因为张宇,那个年代的流行歌曲,大街上都是循环播放的,橱窗里醒目的宣传画,在我生活过的那个城市的那一片区域里,走到哪都一样,直到下一首歌的出现。即便是像我这样不追星的人,耳濡目染下,加上当时的年纪和心境,不用特意追,大致都是知道的。

也可能是因为不是歌迷吧,有什么就听什么,才导致直到今天才知道原来还有原唱彭玲这么个人。又可能是女性的原因,听了她的演唱后,才觉得那种感觉更贴近当年年轻时的自己的心境,尽管当年听到张宇的时候,就是心有戚戚的感觉。

费玉清空灵的声音里,更多的是对痛苦释然后在回忆里抹不去的一种幽怨,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阅历的原因,演绎的又是另一种味道,更像我当下再回首时的心境。也许是我第一次这么认真地听一首歌的缘故吧,那一刻才清晰地意识到原来人赋予音乐以灵魂是这样的啊。

再回首,释然后才会说,当年囚住你的,其实不是Ta,而是你自己。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认同,会明白。

人这一辈子,最难过的,应该就是情关吧。父母子女,亲戚朋友,兄弟姊妹,恋人或夫妻,交织成我们的生命底色,学校,工作,社交,更像是变化更迭的天空,包裹在一起,就是我们这一辈子生活的天地。

来到这个世上,不会什么都给你,也不会什么都不给你。古老的命理早就告知我们你一出生命里就会五行缺一,我们的应对措施就是缺什么补什么,不知道是不是追求完美的一种贪念。

人这一辈子,很多东西都没得选,由不了自己,知道命里有所缺,做点对应措施补救一下,其实也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因为那些应对有没有真的补上,谁也不知道。

都说血亲没得选,出生在哪个家庭,由不得你。但也有种说法,说是投胎的时候,是中阴身自己选的。我小时候跟父亲抱怨他家人不待见我的时候,是不知道这些说法的。我说,原来以为来你们家,孙辈就我这一个闺女,会被宠上天,哪知你们家这么不待见闺女! 看吧,我之后就没闺女敢来你家了吧!? (我叔家也是两个小子)我爸安慰我说的是,你有爸疼你就够了,不用他们疼。

但那时候总还是羡慕人家有爷爷奶奶疼的,特别是刚上小学那会,一下雨放学的时候教室外的走廊里就挤满了来送伞的老人,喧嚣过后只有我一个人孤单单地站在走廊里等雨停。

很多很多年以后,我才意识到,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慢慢学会了躲雨的技能和出门看天气的习惯。可能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慢慢想到将来要做一个全职妈妈。

如今做完全职妈妈,我却发现,我家闺女的生活自理能力,远远不如当年的自己。但另一方面,好像她们在精神层面上,仿佛更独立。小学三年级开始,她们就希望我们止步于学校的铁栅栏门前,不要跟着她们走到校舍的大门。而我直到高考,还是很依赖和享受父亲的送考的。

所以说,任何事情,都有两面,原生家庭,只要不是过度溺爱或过度摧残/消耗,都会让我们在某些方面受益。

接下来最大的情关,就是恋爱和婚姻。

不是非要结婚的话,其实恋爱的关并没有那么难熬。

想想看,失恋的痛苦,基本上只是被踹的单方会觉得。这痛苦里,有多少是因为被踹而不甘,有多少是因为那个Ta有多好而不舍,没有多少人会反问自己。如果你知道下一个会更好,你就会偷笑而不是痛哭流涕。但生活有趣的是你不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你只会因为恐惧未知而害怕失去已知的,不管Ta是不是真的好,直白一点,好像我们求的,不过只是一个心安而已。

我们那个年代,中毒很深,从一见钟情,到一生一世一双人,都太过完美和稀少。那个年代,多谈几次恋爱,就是道德败坏。更不会有人会明确地告诉你,多谈几次恋爱,你才会了解人性。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对比之下,你才会明白,你为之痛苦的那个人,其实并不值得你那些眼泪,虽然那些眼泪无所谓昂贵或廉价,但好歹是你身体的一部分,就那样在别人不知情也就不会领情的情况下给出去了,好像有些不划算呢。但换个角度想想,冲洗一下眼睛,下次看得更清楚,也是很好的,顺带还能减了一下体重。所以哭也就哭了,无所谓值不值得。

我后知后觉,在这样完美的一双人的境界里,好像藏着一丝懒的味道,看一眼就对上了,就不用费力地货比三家了,从此也就是这个人了,可以好安心的过日子了呀,只是时间长了,生活会不会有那么一点点的寡淡呢?

所以在那样完美的道德下的现实就是,当年我周遭的好多人,婚是结了,时不时脱了轨出去吹一下自由的风的,大把。

当年的我一直不太明白,周遭的人,是怎样确定那个结婚的人,就是他们自己想一辈子在一起的那个人呢?我一直不太确定什么样的人是我一辈子想在一起的人,但从他们身上,我很确定哪些是我不想要的婚姻。单身的那么多年,我和朋友们就那样在两个世界里,彼此看着对方各自的困境。

世俗里有太多的约定俗成,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生活。童话又太过简单和美好,我们看得又太早太容易相信,以为结婚以后就都是那样幸福地生活下去。而我们似乎也太习惯用一个未知的问题去解决一个眼前难以解决的问题。没有人告诉你婚姻的不易。只留下了那么多伤心的情歌,委婉地告诉我们多少的痴男怨女在红尘中的挣扎。

婚姻的本质,不过是以两人之力,更大概率上对抗外面的风雨。如若这婚姻自身的基石都不够稳定,谈何共御风雨。如若这世道慷慨,不予你我风雨,那一人尽享时光安谧,如我这里的好几位邻居、朋友、同事,也不失人间的一道风景。

我以为好的婚姻,犹如一个好的社会,也应该是有让你成为你,让我成为我的能力。时间,金钱和家务,是婚姻的三大要素,孩子是婚姻的粘合剂和试金石。他们总会给你大小不同的幺蛾子,让你俩不停调整三要素,以平稳地支撑着这个家,还会在你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给你递个照妖镜,让你看看自己的狼狈和不堪,又会在你声嘶力竭的时候给你杯糖盐水补充体力。他们把你俩从手忙脚乱的新手父母训练成气定神闲的老油条,知道何时睁眼,如何闭眼,如何批评和自我批评,然后在某天不用言语就已经读懂了对方的眼神。

世间就是这样,好东西都是经过磨砺和淬炼而来的。任何一种生活的选择,都有为之要付出的代价。但愿你我不管经历多少艰难,最终都会过上自己欢喜的日子。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