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一个月,我和太太的婚姻进入了第四十个年头。结婚40年称之为"红宝石婚",比喻婚姻就像红宝石般名贵且永恒。经历了40年的悠悠岁月,现在足可以使人顾盼自豪地说一声,当初两人的"执子之手,与子携老"爱的誓言,并非是一句虚言。当然也可以以长者之居跟小辈们聊聊人生经验,婚姻之道,不过话又说回来,所谓的经验之谈实在无啥可谈,大道理都放在那里,就看你自己如何去身体力行。此时最幸福的还是回忆那些曾经的美好,以及至今都难以忘怀的人和事。
结婚虽说是一件十分私人的事情,但它却带着明显的阶层、地域和时代特征,从这个方面来看,结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两情相悦,终身不渝才真正让人称羡,它要比大肆铺张,互相攀比来得更加重要。结婚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有其时代的共性与独特的个性。它是一个时代的窗口,透过这个小小的窗口,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当时我们那代青年的穿衣打扮,所思所想,审美情趣,精神风貌,社会习俗;它是个人审美情趣的表现,通过这一独特的视角,可以看到我们那代年轻人所具有的个性魅力。得益于改革开放,这种个人的独特性在上海表现得尤为引人注目。
年轻人结婚首先要有一个"窝"。一般来说,在上海婚房得由男方来准备的,男人要想把老婆娶进家门,房子是一等一的大事。男人只要有一间婚房,结婚这根柱子总算放安稳了,有多少多情的男子因为家里没有一间婚房,一段浪漫爱情最后无疾而终;又有多少帅气的小伙子由于没有一间婚房,硬生生的把自己熬成一个油腻大叔。面对一房难求的现实,那些自视甚高的男人也不得不低下他们高傲的头颅,只要有个结婚的窝居,爬阁楼也行,入赘没问题,租房也可以,这总比打光棍来得强,说到底传宗接代比亲亲我我要来得更加重要。
对我来讲房子从来就不是个问题,找一个美丽贤淑的姑娘才是最要紧的,不过也没打着灯笼满世界去找,奇妙的姻缘就从天而降。花样年华,两个懵懵懂懂的男孩女孩不经意地相遇相识,在一个月华如水的夜晚,月下老人手拿一根红线,一头抛给我,一头递给她,冥冥中为我们俩牵上了一段美满的姻缘,"姻缘天注定",此话一点都不假。当时她送我的爱情信物是一支"英雄"金笔,装在一个漂亮的礼盒里,花了她12元人民币,凢乎是半个月工资,还有一本丝绒布面笔记本,在她眼里这二件信物如同"宝刀赠英雄"一般。至于我送她什么爱情信物,我们俩都不记得了,但肯定不是"红粉",看来我还是有点呆头呆脑的不解风情。这二件定情信物,我如获至宝,至今还放在我的抽屉里。她祖籍宁波,出生在上海,当然说的是一口地道上海话,不过偶尔也会带点宁波口音,说起话来轻声细语,声音甜美,还略带几分矜持,几分羞涩。长相自不必说,双眼皮大眼睛,一头乌黑长发,从不卷烫发染发,脸上也从不施粉黛,完全本来面目,心肠更是好的没法形容,善良温柔,聪明本份,心灵手巧,知书达理,追求时尚却又恪守传统,如花似玉却又能"一与之齐,终身不改"。
我们俩足足谈了六年恋爱。为什么要加上"足足"二字,因为结婚的房子还没有盖好。我们的结婚新房是卫生局特别分配的,是一套不用花钱的期房,从分配到拿到房子至少要等一年以上。在这栋六层楼高的房子差不多封顶的时候,我们请来建造房子的施工队帮忙装修。当时新房交房都是些"毛坯房",可我拿到却是当时算是不错的"精装房",房间里铺着打蜡地板,厨房、卫生间铺着一人多高的白色瓷砖,还有地砖,连同阳台上都铺满了地砖,墙、门、窗都漆上油漆和涂料。房子南北都有窗户,通风和采光俱佳。更难的是地段绝佳,一抬腿就是南京东路商业街,离外滩也特别近,我们俩上班都十分的方便。
与婚房一样重要的是置办结婚用品,这无疑是对我们体力和耐心的考验。平时只要我们下班有空,华灯初上的南京东路、南京西路上总少不了我们俩的身影。星期天休息日,我们也常去金陵东路、淮海中路、四川北路商业街,我们俩的结婚用品就是在这无数次的逛街中慢慢添置起来的。当时我们买的全都是上海最时新的东西,一套组合家俱,日立大彩电、东芝双门冰箱、三洋四喇叭双卡收录二用机、水仙牌双缸洗衣机,这些东西在上海都特别紧俏,不是光有钱就能买得到的,都得凭票,凭证供应,要么就是走后门,不过只要是她相中的东西,我总有办法帮她弄到手。当然她要比我更加尽心尽力,女孩子都希望把自己的婚礼办得风光完美,自然对自己的嫁妆格外重视。她利用几年的结蓄置办大量的嫁奁和衣物,八条锻子面被头、四对软缎枕头、二条羊毛毯、印花床单、白纱窗帘、红色绒面窗帘、一个大皮箱、车料花瓶、拉丝杯、茶具碗筷、洗脸盆、气压式热水瓶、衣料、绒线,真是应有尽有,这些东西都是她精挑细选,她做事之认真实在不多见。
结婚前夕,按习俗男方应先要"过礼",可那时的上海根本不时兴这些,文革破"四旧"带来的唯一好处就是结婚一切从简,给当时的年轻人省下不少的钱。不过新婚前的一天,热热闹闹搬嫁妆的习俗一点都不能少,宁波人家里规矩大,嫁女儿一点都不马虎。到了晚上,一家子全体出动,租了一辆小货车,浩浩荡荡把新娘的嫁妆搬了过来,里里外外堆满了整个房间。接下来大家拍照留影,与此同时,有的人开始坐在桌子旁包喜糖,每包喜糖里共放八粒糖果,有巧克力,瑞士糖、大白兔奶糖等;还有的人布置新房,大红双喜字帖、大红彩带、大红窗帘、彩灯、插花、各式各样的摆件,整个洞房布置的喜气洋洋。当然最幸福的是我们俩,从明天开始,这里就是我们的洞房,新的人生也将从这里启程,带着一份深情,一份责任,一份美好的向往,人生路上我们不再孤身一人。
第二天是成婚的日子,也是我一生中最快乐,最忙碌的日子。一大早,我们俩去了一趟黄浦区妇幼保健院(西藏中路),做婚前体检,当然这种体验完全是走过场的形式而已。接着又马不停蹄的去婚姻登记处办理结婚证书。当时领到结婚证是种什么样的感觉,记忆大都模糊不清了,不过仍依稀记得那种幸福满溢的喜悦,两人还对结婚证上自己的照片指指点点了一番。从婚姻登记处出来,我们又马上赶去南京东路上的新新美发店,去做头发。太太烫了个长波浪,乍一看还真有点认不出她来了,惊喜之余也好理解,自打刚才拿到结婚证书的那一刻起,她已经跟过去纯真美好的岁月彻底告了别,而这个转变竟是如此之快。我也理了发,修面和吹风,在镜子前一副春风得意,喜气洋洋的神气。从新新出来已经临近中午,我们根本没时间吃午饭,便急急忙忙把太太送上了27路无轨电车,家里还有一大堆的事情等着我们处理,有生以来第一次觉得时间的不够用。我现在想想,还是不知道为什么所有的事情非得集中在这一天来做。
下午,家里人帮我从友谊商店叫了一辆丰田红色皇冠轿车,算作是迎娶新娘的彩车。我们一行人到了丈母娘家。我很奇怪怎么不见新娘子,不知她躲在哪里,原来是她还在楼上化妆打扮,于是我们先在客厅里就坐。她家的兄弟姐妹自然殷勤备至,沏茶倒水,端来点心。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也不知看多少次手表,终于听到楼上有了动静。新娘子由女傧相搀扶款款下楼,她打扮得非常漂亮,粉妆玉琢,晧齿朱唇,头上插着一枚红色的绢花,身穿一件大红毛料西服,左胸佩戴一枚漂亮的胸针,一条大红毛料裙子,长扺膝头,这套红色结婚礼服还是她在淮海西路一家时装店买的,她觉得若是没有一条红裙便不能成为一个新娘。我们家给她准备的新娘子礼服,改在第二天回门穿。除了这身新娘礼服外,她在里面穿的是一件粉红色的羊毛衫,衣服胸前织有梅花图案。一件粉红色的真丝衬衣,领口绣着二朵牡丹花,脚上穿一双红色羊皮皮鞋。她见到我羞怯的笑了笑,脸上写满了脉脉温情,我也是满心欢喜一齐涌上心头。我牵着她的小手从弄堂里走了出来,围观的邻居们都在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哪家的姑娘长的这么漂亮。"事实上凡是新娘没有不美的。不过邻居家对她知之甚少这倒是事实,因为她整天呆在闺房里,除了上学,上班之外,很少出现在外面。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更给人的精神添了不少神气。上海的马路上行人如织,南京东路更是车水马龙,人山人海。婚礼是在南京东路上的四川饭店举行(今海伦宾馆旧址),一共宴请了六桌宾客,男方女方各有三桌,主要是双方的父母、家人、亲戚、朋友、同学。我们在下午5点到达饭店,在饭店门口恭候客人。当天在饭店的门口,共站着三对结婚新人,我们对其余二对的模样已经记不清了,但对客人们评头论足留下深刻印象,公认我心中的她是今晚最漂亮的新娘。婚礼有没有证婚人,有没有人正式发言已经不记得了,不过非正式的一点都不少,整个婚宴气氛热烈,欢歌笑语弥漫在整个二楼大厅里。我是一个烟酒不沾的人,男傧相自然挑选一个能说会道的能人。他是我的一个远亲,平时根本不把抽烟喝酒当回事,面对婚宴上闹饮,他自然能从容应对,化解了我不少的尴尬。女傧相是一个老实漂亮的亲戚,不过太太有五个闺蜜为她保驾护航,自然也能轻松应对。婚宴上我们俩还能应付自如,闹新房却被他们整得洋相百出,新房里、阳台上都挤满了客人,各式各样的节目都要表演一番,这时再也没有"救兵"可用,只好疲于应付,大家一直闹哄到午夜,才尽兴而归。
第二天早上,太太一大早起床,梳洗完毕换上了一身新装,一套米色的西服套装,棕色的中跟皮鞋。我们先去我父母那里吃了早餐,从今往后,她就是我们家正式一员,当然那个年代不时兴伺候公婆的那套旧礼,繁文缛节少了,她自然轻松了很多。接下来按照习俗,我得陪太太"回门",当然也没有拜祖先牌位那一套,但是盛筵款待则是少不了,我也就光荣的成了她娘家的女婿。而对于太太来说以前是自家,现在成了娘家,一字之差,天差地别。
结婚我们俩都没向父母亲伸过手,这在当时并不多见,原因在于我们都是自己赚钱自己用,双方的父母都不需要我们掏一分钱,吃、住、用全都是免费,平时我父母还会接济我一点,所以结婚用钱我们自然羞于再向父母亲伸手。我们俩的积蓄勉强够用于这场婚礼,不过婚礼过后,也就所剩无几了。去北京度新婚蜜月,就出现捉襟见肘的尴尬,无奈之下先挪用太太的钱,这笔钱她原本是用来打算买一只"浪琴"手表,只能先暂时委屈她了。度蜜月钱自然不会少花,可我总不至于把所有的钱全花完吧,最后为了省钱,只能住进我大姨妈家的部队大院里(北京西郊西钓鱼台30号),北京之行给我们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太太在婚礼上的花费比我多,跟她平时比我节俭有关。我们俩相互之间从不谈论钱,钱也不分你我,更不会跟父母要钱,一直到现在只要跟人谈起钱就会脸红。按理说处处算计才能聚财,真弄不明白自己算是个有钱人,还是一个没钱的穷人。
结婚40年,岁月如梭,往事如烟,日子就这么一天天从指缝中溜走了。我们俩也从上海来到了悉尼,无论时空如何的变化,我们俩都信守当初的誓言,相爱相守一辈子,这一路走来,她视丈夫为天,我对她也是疼爱有加,对我们来说世上没有比这样的生活更有意义了。
寄语青年朋友,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情实属平常,但是不管境遇如何不同,世道如何变迁,一个男人一定要肩负起家庭应有的责任,这是你该做的。爱你所钟爱的女人,爱就是包容,就是忍让,就是不求回报,这是你能做的。或许命运由不得你,不过你能把"该"和"能"做得尽善尽美,也算不枉此生。想想也是,如此有担当的男人,女人不爱你都难,怎么会不陪你共度红尘呢?
时光慢慢走,岁月静静守,愿天下有情人,唱着一首首爱的歌谣,一直到天荒地老。
蓝山写的上海岁月和往事很亲切,太太当年是最热门的上海姑娘:宁波上海人。蓝山有福!
天作地和的婚姻是人一生的幸福!蓝山写得真实感人,就像一部老上海的电影。
祝贤伉俪吉祥如意!
出国以前,我在父母亲的庇荫下一切都过得顺风顺水。40年前的那场婚礼,在当时的上海也算相当的出彩。不过出国后,自己的人生就像是掉了个个儿,一切都归零,从头开始,什么都得靠自己,所以特别能磨练人的意志,提升人的见解,而见解和意志正是在国内求而不得的。在悉尼,头二年过得特别艰苦,不过我要比许多人来得幸运,至少吃的苦中苦,不久便走入了人生佳境。现在再回过头来看,当初要不是太太大力支持和付出,自己的人生恐怕又要改写。所以我对家庭永远保持谦卑,对所遇到的人和事永远心存感激,这是我在国外学到的最宝贵的二样东西。谢谢沈香美好的祝福!下个月回钮约,希望再次能读到你的见闻,感想和生活的点滴。祝沈香周末快乐!天天快乐!
结婚40年,岁月如梭,往事如烟,日子就这么一天天从指缝中溜走了。我们俩也从上海来到了悉尼,无论时空如何的变化,我们俩都信守当初的誓言,相爱相守一辈子,这一路走来,她视丈夫为天,我对她也是疼爱有加,对我们来说世上没有比这样的生活更有意义了。
幸福婚姻的奥秘!
嫂夫人好美啊,真是一对天造地设的佳人,结婚照美丽动人,最后的牵手照也同样美好。看蓝山兄描写新婚当天的新娘子的美丽,很感动,不仅仅是因为嫂夫人的美,更是因为文字中流露出的深情。感谢蓝山兄分享美好!
祝南山兄嫂中秋快乐,合家平安康乐,吉祥如意。好日子如月饼内容丰丰富富,幸福喜乐莲连,事事顺心如愿。
结婚40周年美文,情深意长,温馨美好又温暖,好感动。新婚照里的南山嫂好漂亮,阳光大气,温柔又甜美,好像记忆中的一个演员,可惜想不起具体名了,好像3个字名的。海边集锦照片好浪漫温馨。40年啊,岁月如歌,风雨同舟,相依相伴,好感人的纪念文。衷心祝福南山兄嫂身康体健,相濡以沫,白首偕老,恩爱永远。期待兄嫂的金婚纪念美文。
我想象不出菲儿做新娘是啥样子的,早认识你一定买二张飞机票回上海,来虹桥宾馆一睹新娘子的美丽风采。过去上海人结婚一直是领潮流之风,不过现在各个地方都差别不大,上海的独特性还是很值得回忆。谢谢菲儿的夸奖!太太好喜欢你和可可,还有文城里的女神,她向你们问好!祝菲儿中秋节快乐!阖家幸福!
哇塞,挤挤,最近上网少,差一点错过这个大帖,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佳人!中秋节的今天,读到蓝山兄这篇如此情深意长的结婚纪念文,满满的感动!嫂夫人好美,不愧为今晚最美的新娘!海伦宾馆和文中上海好多地方都很熟悉。这篇文堪称那个时代结婚的范文,时代的写照。:)“时光慢慢走,岁月静静守,愿天下有情人,唱着一首首爱的歌谣,一直到天荒地老。”,文字和组图皆美极了,祝蓝山兄伉俪"红宝石婚"快乐,花好月圆,永远幸福!
记得我结婚的时候也是去南京路,华山路的美发厅做了头发,化了妆,当时的发型师给染了一点点色,说是流行,后来婆婆说好看,但公公没念声,婚礼是当时公公留美时的同学原上海高教局局长主持的,公公可能会觉得我的头发有点太时髦,哈哈哈。不过他太太和婆婆一样,都说挺好看的。我们是在虹桥的宾馆举行的婚礼,婚礼结束后演员梁波罗有唱歌表扬,一晃,也是好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