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麦姐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低调富有,别具一格的生财之道

(2025-07-27 06:36:47) 下一个

沿着铁轨,遇见欧洲 (19)

低调富有,别具一格的生财之道

如果不是在地图上看到这个国家名,恐怕许多人都不会意识到,在阿尔卑斯山脉深处,夹在瑞士和奥地利之间,还隐藏着一个名叫列支敦士登(Liechtenstein)的国家。这个国土面积仅16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四万人的袖珍国家,没有机场、没有大学、甚至没有军队,却拥有全世界数一数二的人均GDP,2023年人均GDP高达20万美元,仅次于摩纳哥,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小国之一。

学渣俺虽然地理没学好,但由于爸爸酷爱集邮,所以早早知道这个小国,因为它是全球有名的“邮票王国”,忘了是不是中学的地理课本上也提到过这一点?

从苏黎世去列支敦士登非常方便,出于好奇,也出于想替天国的爸爸圆个梦,去看看这个集邮爱好者们的圣地,于是我们安排了前往该国首都瓦杜兹(Vaduz)的一日游,这座“小而精”的城市中心没有火车站,只能自驾或坐公交到达。

先从苏黎世中央火车站(Zürich Hauptbahnhof) 坐火车到瑞士的萨尔甘斯(Sargans),大约1小时。

下车后跟随“Bus”标志走到火车站外的巴士站,正好看到11路巴士停在那里,问了司机,知道就是我们要坐的直达瓦杜兹中心的巴士车,车程约 30分钟。

作为全球第六小的小国,列支敦士登和邻国瑞士有不少相似点,同样不属于欧盟,官方语言德语,官方货币瑞士法郎。因为自己没有军队,遇到紧急情况,它还得请求好邻居瑞士帮忙。

插一句: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六个国家:梵蒂冈(0.44平方公里),摩纳哥(2.08平方公里),瑙鲁(21.1平方公里),图瓦卢(26平方公里),圣马力诺(61.1平方公里),列支敦士登(160平方公里)。

数据列出来,感觉列支敦士登还不算太小。

首都瓦杜兹的主街Städtle不长,大约500米左右,完全是步行区,地面铺着干净整齐的石砖,两边的建筑都不高,颜色素雅,淡黄色、灰白色、奶油色的外墙配上红瓦屋顶,古朴传统,低调温和。

小镇主要的看点就集中在这一条主街上,抬头可以看到半山腰上盘踞着一座深灰色的城堡--瓦杜兹城堡(Schloss Vaduz)。

主街上摆着城堡的模型。

可能连列支敦士登人也觉得本国国名Liechtenstein太难拼写正确了,于是干脆将拼写的尴尬变成自我调侃的纪念品,仿佛在对游客说:谁能拼对,我就服谁!

趁着天气晴好,先去登高望远,沿着蜿蜒的山路缓步上行,林间小径静谧幽深,沿途竖立了一些解说牌,介绍国家历史与经济发展,边走边看。

列支敦士登公国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以家族的姓氏命名的两个君主囯之一,另一个是亚洲的沙特阿拉伯王囯。列支敦士登家族的起源要上溯到公元12世纪,最初是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下奥地利(今奥地利东部)列支敦士登城堡的领主,家族名“Liechtenstein” ,德文意为“发光的石头”,来自他们最初拥有的一座城堡“亮石城(Burg Liechtenstein)”。该家族通过政治联姻和效忠统治神圣罗马帝国的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逐渐积累财富与地位,鼎盛时期,他们在欧洲拥有超百处城堡和庄园,不少列支敦士登家族的成员都在哈布斯堡政权出任要职,是哈布斯堡家族最信赖的重臣之一。

尽管家族在哈布斯堡王朝中地位显赫,土地众多,但他们并不拥有神圣罗马帝国的直接封地,因而无法进入帝国议会,始终缺乏政治话语权。1699年,当时的列支敦士登亲王约翰·亚当·安德烈亚斯购买了沙恩(Schellenberg),1703年又购得瓦杜兹(Vaduz)。1719年1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将这两块领地合并赐名为列支敦士登公国,使其正式成为帝国直辖的独立公国,该家族终于如愿拥有了议会席位。

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解体后,列支敦士登加入拿破仑的莱茵邦联;1815年成为德意志邦联成员;1866年退出德意志邦联,宣布永久中立;1868年废除军队,仅保留象征性卫队;1919年与瑞士签订关税和外交代表协议,形成特殊同盟关系,逐步确立了中立、独立而稳定的国家地位;1990年加入联合国。目前该国仍由列支敦士登家族统治,是欧洲少数保留实权君主制的国家之一,亲王拥有较大权力。

抵达高处的观景台,视野豁然开朗:近处的瓦杜兹全城红顶错落、莱茵河谷平畴如织,远处的阿尔卑斯山雪峰在晴空下熠熠生辉,宛如一幅层次分明的油画。

矗立在山崖之上的就是列支敦士登王室的居所-瓦杜兹城堡。这座中世纪要塞建于12世纪,最初为瓦杜兹男爵家族所有,后随政权更迭归属奥地利。1712年,列支敦士登家族将其购入,但直到1938年,该家族才正式入住,将其作为王室家族的住所。如今,城堡仍是亲王官邸,平日不对外开放,但游客可在山道尽头近距离仰望这座古堡,遥想它数百年的历史沉浮。

据说运气好的时候,或许能偶遇和蔼可亲的亲王本尊汉斯·亚当二世(Hans-Adam II),这位八十岁的君主以低调亲民著称,偶尔会在城堡附近散步,甚至与路人亲切合影。

下山后,先吃饭,误打误撞进入了一个亚洲老板娘开的餐厅,一碗美味的酸辣汤抚慰了俺思念故国美食的胃。

午后阳光斜照在石板铺就的Städtle大街上,我们拐进一栋不起眼的矮楼 –这就是著名的列支敦士登邮票博物馆(Liechtensteinisches PostMuseum),建于1930年,于1936年对外开放。别小看这个小型展馆,它可属于世界级专业邮票博物馆,里面收藏了让全球集邮者心驰神往的"方寸宝藏"。

列支敦士登国土小、人口少,却拥有自己完整的邮政系统和发行权。展馆免费对公众开放,馆内陈列着列支敦士登从1912年发行的第一枚邮票至今的邮品,包括山川风物、文化习俗、纪念亲王加冕、国际间文化合作等等内容,同时还收藏有世界100多个国家的邮票及首日封。

馆内的说明全有中文,看来是为了方便络绎不绝的中国游客,亦或是为了表达两国友谊之树长青?

“方寸天地”记录着列支敦士登如何靠“邮票经济”腾飞崛起。列支敦士登是一个山地小国,资源匮乏,人口稀少。19世纪前,这里以传统农业为生,几无工业,财政收入主要依赖农业税和关税。二战后,面对战后萧条,亲王弗朗茨·约瑟夫二世(Franz Josef II)开始以创收自救,其中一项就是发行特色邮票,将王室艺术藏品中的名画授权制作邮票。1946年首发后,艺术邮票风靡全球,当年即为财政贡献12%收入,后来一度高达全国收入的40%左右,此举不仅缓解了经济困境,也为列支敦士登赢得了“邮票王国”的美誉。

在馆内的纪念品商店里,中国的生肖邮票非常显眼,我们买了些带回去送朋友。

要是爸爸还健在,我一定会像以前那样,选张精美的明信片,再盖上当地的特色邮戳寄给他,收到时他一定会喜笑颜开,给妈妈念念我写在明信片上的话,说小女儿从“邮票王国”寄来的,不知现在到哪儿了。然后像对待珍宝一般,将它轻轻放进他众多集邮册中的一本,和来自世界各地的邮品作伴。

如今,这张永远无法寄出的明信片,就如同我那无处投递的思念,只能埋藏在心底,沉淀在记忆的邮筒里。

在主街的北段,并排有三座当地重要的建筑。

议会大厦(Landtag ),建于2008年,由德国建筑师 Hansjörg Göritz 设计,金黄色的三角屋顶,外观现代,是国家议会所在地。

政府大楼(Regierungsgebäude),19世纪风格的建筑,奶油色外墙,复古典雅,是政府办公的主要地点。

圣弗洛林大教堂(Kathedrale St. Florin),瓦杜兹的地标之一,建于1874年,是列支敦士登天主教教区的主教座堂,新哥特式,塔尖高耸。内部庄严肃穆,有彩绘花窗,王室墓穴里埋葬着16位王室成员。

走在瓦杜兹街头,街道干净,行人稀少,连商铺都不多见,如此一个没有石油和矿产、没有黄金宝钻、连港口火车都没有的内陆国家,为什么却如此富裕?

请教了ChatGPT,它给我总结了列支敦士登致富的几个关键因素:

1. 宽松的税收政策:长期实行低税率政策,企业所得税一度只有12.5%,并允许设立匿名信托和离岸公司,吸引大量“纸上企业”注册,每年光注册费就为国家带来可观财政收入。

2. 发达的金融业与财富管理:凭借稳健法治、严格的银行保密(近年来有所放宽)与中立政策,成为全球高净值人群的“资产避风港”,银行、信托、保险等服务业发展成熟。

3. 拥有高端制造业:拥有众多“隐形冠军”,如牙科巨头 Ivoclar Vivadent(总部在该国的沙恩Schaan,生产假牙和义齿材料等牙科产品,全球著名的“假牙之都”,)和工具制造商 Hilti,以及精密仪器、医疗设备等高附加值出口产业。

4. 与瑞士深度合作:使用瑞士法郎,与瑞士共建关税联盟,外交事务由瑞士协助代理,国家运营稳定且成本低,间接受益于瑞士的国际声誉与制度环境。(看来背靠大树好乘凉呀)

5. 政治稳定、法治可靠 :君主立宪体制下,王室与议会长期合作良好,政治稳定、政策延续性强,也成为国际投资者信任的一大原因。

总而言之,袖珍之国走出了别具一格的“生财之道‘。

坐在返程的巴士上,望着窗外悠闲漫步的行人和恬淡安宁的田园风光,我有些感慨:这么个小国,这么多年来,竟能在风云变幻的欧洲历史中始终保持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真是个奇迹般的存在。更让人肃然起敬的是尽管不差钱,但这里却丝毫没有摩纳哥的张扬浮华,也不见迪拜的炫耀奢靡,这里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国、一座安静的村庄。人们依然保持着山村居民特有的质朴与从容。那些红顶白墙的民居,修剪整齐的庭院,还有骑着自行车买菜的主妇,处处透露着一种低调的富足与心安。

远处山巅上,瓦杜兹城堡静静伫立,斑驳的石墙见证着七百年的风雨,这座曾是废弃军事要塞的亲王官邸,恰似这个国家的缩影 -不铺张,不招摇,以一种超然的姿态,安静地存在于繁华的欧洲版图之中,心隐为真隐,这就是所谓的大隐隐于市吧。

 

《遇见欧洲 10- 洛桑 (上)关键时刻,好心的女士拯救了我们》

《遇见欧洲 11- 洛桑 (下)物是人非,美好的世界渐行渐远》

《遇见欧洲 12-日内瓦(上)17个美好的目标,一个都没实现》

《遇见欧洲 13-日内瓦(下)终生挣扎,最终倒在这座安宁的城市》

《遇见欧洲 14-施皮茨 (上)美景的背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遇见欧洲 15-施皮茨 (下)他们的生活与日常,我们的童话与远方》

《遇见欧洲 16-伯尔尼 - 没想到旷世奇才,竟是世俗渣男》

《遇见欧洲 17-采尔马特 - 俊朗大气,堪为这个国家的形象担当》

《遇见欧洲 18-苏黎世 - 英雄崇拜,以一己之力重塑这个国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8)
评论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亮亮妈妈' 的评论 : 谢谢亮妈,我们这儿冬天,不能坐地板,一起坐沙发喝茶聊天。
“我要是知道这个邮票展览馆说什么也要坐上11路汽车过去啊。”抱歉呀,不知道你对邮票也感兴趣,我好像当时也忘了告诉你这儿有邮票博物馆了。你们都到了Sargans了,没有再继续前行,有些遗憾,不过下大雨,也是麻烦,留些念想,以后还可以再去。
“就把明信片寄到天堂里吧。父亲一定看得到的”,谢谢亮妈,希望爸爸能感受到女儿的无尽思念。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碼農學寫字' 的评论 : 谢谢码农鼓励,一起坐沙发喝高山茶,赏景看邮票!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世界在我心中' 的评论 : 好久没见世界,问好!谢谢世界感同身受,绵长的思念,从未消减。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谢谢领导,“这个小国真的不知道,希望它永远和平安宁,富足!”,这个小国确实不显眼,同祝福这个袖珍之国继续安宁富足!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给晓青、世界、码农、亮妈和朋友们上杯高山茶。
悉采心 回复 悄悄话
列支敦士登,列支敦士登,翻译过来都这么拗口,别说原拼写了。但以后至少再见到这个单词,能“混个眼熟”,还知道了小国家大邮票国的特殊性,多亏了麦子这篇好文~~

“。。。如今,这张永远无法寄出的明信片,就如同我那无处投递的思念,只能埋藏在心底,沉淀在记忆的邮筒里”——太喜欢这一段,让列城不仅是客观的邮票王国,也是主观的寄情之地,安放着麦子和父亲两代人之间情感回路的心灵邮箱。。。而回到现实中,这条回路却是单向的,无效的,就似我们寄出后又被退回的信,上面盖着“查无此址”的印戳。。。这种失去了“投递对象”的痛苦,比“爸爸我想你”更深,更痛,更感人,麦子真是好笔力!
林向田 回复 悄悄话 很长时间我都是把这个国家称为“列支士登”, 没有想到列支敦士登还这么富。
越live越精彩 回复 悄悄话 问好小小麦:)游记写得真好,详尽地介绍了Liechtenstein这个国家,尽管土地面积有限,资源匮乏,却凭借着独特的优势发展成为一个富裕的国家,了不起。跟着小小麦优美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我也“游”了一回Liechtenstein ,谢谢分享。
蓝山清风 回复 悄悄话 跟着麦子的脚步云游列支敦士登。那里干净整齐,古朴安宁,红顶错落,方寸展馆,山崖城堡,雪峰耀眼,隐于红尘,低调富有。麦子美文,图文并茂,精彩纷呈,让人赞不绝口!
xyz66 回复 悄悄话 顺着麦子的足迹,跟着走进风景如画的袖珍国—列支敦士登。这个低调富豪小国,如同邮票一样,将大千世界集于方寸之间,任凭欧盟如何吵吵嚷嚷,坚守在这16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我自岿然不动!瑞士、冰岛、挪威、列支敦士登也曾经开展过加入欧盟的公投,但屡次被本国公民否决,因为他们担心与其他欧盟国家共享资源,会稀释现有的社会福利。I don’t blame them:)

麦子为了达成父亲的心愿,来到这个“邮票王国“,徜徉于在“全球集邮者心驰神往的"方寸宝藏",心中充满对爸爸的思念。。。“云中谁寄锦书来?” 想必在天堂的父亲一定会欣慰地看到。。。

这个国家我从未有机会去过,但早已惊讶于它独特的“生财之道“;)人口不到四万,却有四千多家公司。没有机场、没有港口、没有军队,只有一家麦当劳。想必这四千家公司很多是“隐形冠军“,特别是牙医产品。

哈哈,网上传说:“这里走在大街上的很多人都是牙医,也有银行家。不过你要问问大家是否有一份共同的工作,那就是设计邮票。”;)
mayflower98 回复 悄悄话 “ 这张永远无法寄出的明信片,就如同我那无处投递的思念,只能埋藏在心底,沉淀在记忆的邮筒里。”
麦姐写得情真意切!出门在外,睹物思人,一些与亲人有关的物品都会让我们倍感亲切。
天凉好秋 回复 悄悄话 麦姐写得好,关于邮票不能寄给老父亲那段尤其感人。列支敦士登这个小国我也是很耳熟,但以前不了解。能在欧洲的风雨飘摇中安定富裕地存活到现在真是不容易。
canhe 回复 悄悄话 谢谢麦姐图文并茂介绍列支敦士登公国,特别是寄托麦姐思念的邮政博物馆。列支敦士登公国的富国之道是竟是“方寸之地”的邮票经济,列支敦士登公国人的智商情商不是一般的高而是相当地高。
麦姐的邮票情结令人动容, “这张永远无法寄出的明信片,就如同我那无处投递的思念,只能埋藏在心底,沉淀在记忆的邮筒里。"麦姐的父亲在天之灵有知,一定欣慰安息。
麦姐写博愉快!新周快乐!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暖冬cool夏' 的评论 : +1

读毕全文,禁不住感叹,真是低调富有,清新美丽,靠聪明制度和灵活策略,走出了别具一格的生财之道,哈哈。喜欢麦记者带着文艺范儿的游记。那张想给爸爸的明信片,让人泪奔,抱抱。。。。

特别喜欢这里的片片。Liech ten stein一定要想法拼对,哈哈。

周末快乐!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麦姐玩得仔细。好片片弥补我的不足,我就在那里吃了一顿饭!
暖冬cool夏 回复 悄悄话 Wow,麦子的游记值得细细品味!谢谢你介绍的这个袖珍靠邮票经济腾飞的国家,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机场没有军队的国家可以这么富裕这么安稳的生活,一个真正的世外桃源。
这些邮票真漂亮,“馆内的说明全有中文”,太棒了!而麦子那几句因邮票寄相思的话特别打动人,里面的金句多多(e.g. 心隐为真隐),写博如你是最高境界了!
迪儿 回复 悄悄话 这篇文章的题目很贴切,一个不足4万人口的小国,不靠宗教,不依赖富豪,走出自己的产业发展道路,并跻身最高收入国家,太不容易了。
去了你文中列的头两个小国,对摩纳哥的印象不怎么样。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麦子的游记真好,历史和现状解释得清清楚楚,学习了。我也去过,一听山上的城堡不开放,连山也没去爬,只在那条短短的主街上走了一圈,去看了邮票博物馆,在咖啡馆喝了杯饮料,还抱怨那个小国家没什么特别好看的,应该抱怨的是自己没好好做功课。
硅谷居士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详尽的知识、美丽的照片和深度分析!
x潇潇 回复 悄悄话 敬佩麦姐!知识渊博情感丰富的大作,你是我的偶像。
和麦姐一样,想念爸爸了,如果他能收到明信片该多开心啊……。
亮亮妈妈 回复 悄悄话 谢谢麦姐的好游记。我要是知道这个邮票展览馆说什么也要坐上11路汽车过去啊。我们都坐火车到了Sargans了,在火车站转了一圈买了两个香蕉就又坐车回到苏黎世。那天正好天气也不好,下很大的雨。就跟着你的游记游览吧。是啊,如果你父亲在,这张明信片对他来说意义非凡。就把明信片寄到天堂里吧。父亲一定看得到的。问好,新周快乐!
亮亮妈妈 回复 悄悄话 地板还来得及:)
碼農學寫字 回复 悄悄话 赞麦子又一篇充满质感与知识的好文。
碼農學寫字 回复 悄悄话 啊,只有前排啊:)
碼農學寫字 回复 悄悄话 先沙發
世界在我心中 回复 悄悄话 "这张永远无法寄出的明信片,就如同我那无处投递的思念,只能埋藏在心底,沉淀在记忆的邮筒里。"这几句我反复看,努力把这段话记住。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从你游记中学到很多知识,这个小国真的不知道,希望它永远和平安宁,富足!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沙发!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