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麦姐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儿子去实习,遭遇惊魂意外,噩梦成真

(2025-07-21 06:24:15) 下一个

龙儿这学期一开学就下乡实习了,要在新州的一个小镇待六周。 他和另一个男生住在学校安排的酒店式公寓,带厨房,方便他们做饭。

小镇靠海,第一个周末他去海边跑步,给我们发来海豹和日出照片,一派岁月静好的小镇宁静生活。

谁知第二个周末,周六上午,他在微信上留言,我点开一听,他说:“妈妈,你的噩梦成真了!我被bed bug咬了,我们正在搬家。”

天哪,魂飞天外,我立刻打电话过去,他没接,估计正忙呢。

先解释下为什么龙儿说“我的噩梦成真”了。

去年年初,有个负责酒店管理的朋友给我发了一组照片,说他们酒店的一个房间里发现了bed bug,客人的胳膊被咬得惨不忍睹,全是红包。他们是第一次碰上这种事,赶紧请来专业防虫公司,最后是:房间里的家具和床上用品全部扔掉,彻底封闭消杀三天。防虫专家说如果消杀不彻底,bed bug会卷土重来,只要有一只漏网之虫,就能在房间里重建整个家族。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住在酒店居然还有这种潜在风险,但也没太当回事,以为这就是偶然事件。

直到后来准备去欧洲旅行,在网上看到一篇帖子,有人住进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家四星级酒店,竟然也被 bed bug 咬了,而且酒店毫无任何歉意,搞得整个行程变成了一场噩梦,我这才真正警觉起来。

这里插一句,bed bug 就是我们中文里说的臭虫,臭名昭著的吸血鬼,它们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一旦房间里出现它们的痕迹,不仅房间里的家具要处理,而且所有的床单、被褥、衣服、包包都得高温消毒,甚至有时只能狠心扔掉。否则它们会跟着你的衣物,从一个地方“搭便车”到另一个地方,繁衍不绝,甩都甩不掉。

以前旅行不知道酒店里还可能出现bed bug,无知者无畏,所以从没有这种担心。读到四星级酒店里也会有臭虫横行的文章,心里就怕怕了,所以就给两个同行的队友布置任何:入住酒店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检查床头缝隙和床垫边缘,bed bug 最喜欢躲在那里,要留意有没有黑点、血点或活虫。

欧洲旅行开始时,在意大利的头两家酒店,队友们工作还比较认真,但之后的旅途中,别说这两个能偷懒就偷懒的队友了,作为发号施令的防虫大使 (网友xyz66上篇博文留评夸俺是“文旅传播亲善大使”,着实不敢当。但俺在家里见到各种蚊虫都会如临大敌,狂呼乱叫,所以“防虫大使”实至名归,嘻嘻),俺也早把这事忘到九霄云外了。

没想到,时隔半年,这事被龙儿遇到了,所以他说“我的噩梦成真”,落在了他头上。

我们离得远,只能干着急,当然也相信他这么大的人了,应该不至于乱了阵脚,反正没消息就是好消息。

晚上,龙儿终于来电话了,说了说情况:

“昨天就发现脖子上起个包,以为是蚊子干的坏事,没在意。没想到,今天起床,脖子和后背又多出两个,一看形状,就想到妈妈提到的bed bug,赶紧上网查,对照自己身上的咬痕,越看越像。于是掀开床垫,结果发现床沿边密密麻麻都是黑点。虽然没看到活虫,但也可以百分百确定是 bed bug 没跑了。

赶紧给酒店经理打电话,经理吓一大跳,说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立刻安排给他们换房间。他们自己则一边打包,一边把所有衣物放进几个大垃圾袋捆紧。搬到新房间后,把行李放在客厅地上,再分批把大垃圾袋直接放进烘干机,再从袋子里拿出衣服后,把垃圾袋拽出来直接扔到外面的垃圾桶,衣服在烘干机高温转半个小时。之后又冲了热水澡,身上的衣服当然也是要扔进烘干机。还用吸尘器把箱子、包包都吸了一遍,总之是一场鸡飞狗跳。”

庆幸的是,龙儿发现得及时,用他的话说:“好在只让一只bed bug在我身上饱餐了一天的早中晚三餐。” 我和队友一起被他科普了下,臭虫是名副其实的“人血爱好者”,专靠吸人血为生,喜欢夜间出动,人类呼出的二氧化碳和皮肤散发的热气就是它们的开饭铃,它嘴上像双管枪似的口器,一根喷麻醉剂,一根吸血,可以直接刺入皮肤,定位血管,还可能反复移动叮咬,而人在睡梦中却毫无察觉。更令人头皮发麻的是,臭虫一生要蜕五次皮,每次蜕皮前都必须喝顿血,简直像是在打怪升级。

如果不是龙儿第二天就警觉了,估计他会被咬得很惨。

我突然想到:“这臭虫不会是你从哪儿带进房间的吧?”龙儿摇头:“这不可能。你看我发的照片,床沿上全是卵。我上网查了下,臭虫从卵到成虫的发育过程通常需要四到六周,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卵、五个幼虫期和成虫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必须吸一次血才能蜕皮,进入下一阶段。在温暖环境下(约24°C到30°C),卵大约六到十天就能孵化成幼虫,之后每隔几天吸血、蜕皮,整个过程最快也要一个月。显然,这批吸血鬼不是我们请来的,是前任房客或者前前任房客留给我们的礼物。”艾玛,还礼物呢,完全是惊吓。

龙儿把这事告诉一位朋友,结果这位朋友说他们全家也经历过bed bug灾难。那时他妈妈被外派到约旦,全家一起随行,结果刚住进使馆安排的房间就中招,全家接连被咬,使馆效率低下,投诉了好几天才被允许换房。他爸爸的皮肤比较敏感,被咬得特别严重,到现在已经十年过去了,身上还留有痕迹。天哪,这估计是过敏体质吧,咬痕竟然能留那么久。

之前说出门旅游防偷防盗防骗之警惕性不可放松,现在必须加上一条,千万别忘了防臭虫

我问ChatGPT,在旅行中如何防范和应对bed bug,下面是小AI给出的回答:

在旅途中,最令人头痛的事情之一莫过于在住宿中遇上臭虫(bed bug)。这类体型小、善于藏匿、专门吸人血的昆虫,不但令人瘙痒难耐,还可能随着行李被带回家。虽然并不高频,但在全球各地,即便是中高档酒店,臭虫问题也并非闻所未闻。

什么是臭虫?它们如何吸血?

臭虫是一种体型扁平、无翅的昆虫,成年体长约5-7毫米,颜色从浅褐到红褐不等。它们专门吸食温血动物的血液,尤其偏好人类。

吸血方式:臭虫通过细长的口器穿透皮肤,注入含有麻醉剂与抗凝血成分的唾液,让宿主在几乎无感的情况下被叮咬。

叮咬后反应:大多数人会在数小时至数天后出现红肿、瘙痒、成串的小红包,有些人还会过敏或抓痕处感染。

虽然臭虫不直接传播疾病,但:影响睡眠和心理健康;抓挠导致皮肤感染;严重者出现焦虑或“幻虫感”。

(网图)

入住酒店后,如何自查是否有臭虫?

即使房间干净整洁,也不能掉以轻心。建议随身携带手电筒或手机闪光灯,入住后做如下检查:

1.床垫边缘与缝隙:掀起床单,查看床垫四角缝线处、标签附近,是否有小黑点(虫卵、虫粪)、红褐色斑点(吸血后被压死的臭虫或血渍)、活虫。

2. 床架与床头板背面:尤其是木质结构,臭虫爱藏身其中。

3. 床头柜、抽屉与墙缝:特别是紧邻床铺的家具后方或接缝处。

4. 沙发、地毯、窗帘褶皱处:这些布料区域也可能成为藏身之处。

5. 行李放置位置:切勿将行李直接放在床上,建议放在硬质地面或专用行李架上。

下图中绿色检测点要重点检查(网图)。

臭虫咬痕的主要特点

1.成串排列或成线状分布:常见的是三颗一排、两三颗一组的咬痕(被称为“breakfast, lunch, and dinner” pattern,意指臭虫三顿饭一口气吃完)。也可能呈直线、锯齿状或随机分布,但通常不止一个包。

2. 红肿、瘙痒剧烈,包往往比蚊子咬的更肿胀且痒得更持久。有些人会出现过敏反应,如大面积红斑或风团。

3. 咬痕多出现在裸露皮肤处,比如:手臂、腿、小腿、脖子、脸,尤其是夜间睡觉时暴露在外的部位。

4. 无即时感觉,数小时后才痒,因为臭虫会注射麻醉剂和抗凝血剂,你可能当下完全没察觉,但数小时后开始发痒、起包。

5. 咬痕形状小而清晰,多为小丘疹(约1~5mm),中心可能有针头大小的咬点,但不像蚊子包那样中心发白

 如何防范带回家?

旅行中:

使用硬壳行李箱,缝隙少,不易藏虫;

尽量将衣物密封在压缩袋或拉链袋内;

睡前换上干净睡衣,减少床铺接触面积。

回家后:

行李先放在阳台、车库或洗衣房开封,勿带进卧室;

所有衣物高温机洗或烘干至少30分钟以上,建议 ≥60℃效果最好;

行李箱和包包用热风(吹风机)处理或用酒精/防虫喷剂擦拭;

不可机洗的物品密封2–4周隔离,再取出晾晒。

万一被叮咬怎么办?

大多不需医疗处理,可使用抗组胺软膏或炉甘石止痒,若出现持续红肿、感染、过敏反应,应就医;

若确定房间有臭虫,应立即向酒店提出更换房间或退款要求。

------------------

写完这篇文,俺顿时感觉浑身发痒,赶紧去打扫卫生了。

最后放张蓝天碧海的照片压压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1)
评论
越live越精彩 回复 悄悄话 问好小小麦:)我以前住酒店从来没检查或想过酒店有臭虫的问题,只是注意有没有异味,看来以后要小心一点了。谢谢小小麦科普,臭虫真可怕,给人的生活带来这么多麻烦。
蓝山清风 回复 悄悄话 第一次听说我们这里有臭虫这回事。麦子,你住的远,我离的近。以后有事招呼一下,我一踩油门就过去了。谢谢麦子的科普!读罢之后,我很好奇"防虫大使"花容失色到底是个啥样子。哈哈哈……祝周二快乐!
清漪园 回复 悄悄话 我儿子上英国中学时住宿,暑假学生要搬出宿舍,学校把宿舍租给外来的暑期班或游客等不详。等到秋季开学,宿舍出现了臭虫,儿子被咬得满身包。当时我人在美国,着急得不行,生怕学校抠门儿,舍命不舍财不肯下功夫驱虫。结果学校用了几种办法,根本无效,只好把学生宿舍的木床全都搬出来烧了,又买了新床,才算彻底解决了臭虫问题。

麦子,下回孩子出门住旅馆,告诉儿子进了房间除了要检查床铺,还要把箱子放在浴缸里,不让自己的物品有被臭虫污染的可能。这是我看到一个网友分享的,他说臭虫无法爬光滑的浴缸壁。
悉采心 回复 悄悄话
喜欢夜间出动,人类呼出的二氧化碳和皮肤散发的热气就是它们的开饭铃,它嘴上像双管枪似的口器,一根喷麻醉剂,一根吸血,可以直接刺入皮肤,定位血管,还可能反复移动叮咬,而人在睡梦中却毫无察觉。更令人头皮发麻的是,臭虫一生要蜕五次皮,每次蜕皮前都必须喝顿血,简直像是在打怪升级。——哎呀麦子,从“开饭玲”开始,俺的眼睛就瞪成“铃铛眼”,通过麦子的“文字显微镜”,盯着臭虫罪恶活动中的一举一动,竟感觉作案现场又害怕又想继续“享受”害怕,多谢麦子的惊悚片片段,好过瘾~~

问好+新周愉快!
雨女 回复 悄悄话 龙儿好可爱。你让他回家以前,把所有衣物想办法烘干机处理。你可能不知道,新洲那地方这种东西很多。我有同学早年那里租公寓住。全家被咬。
红米2015 回复 悄悄话 5月初从台湾回来,带回了这东西.奇怪的是,只有我太太被咬,我却没事儿.挨蚊子咬也是我太太反应大,不知是不是有关联.另外就是,始终没有看到虫子.把所有衣服被子反复洗烘多次后终于消停了.
天凉好秋 回复 悄悄话 麦姐的科普文很全面实用。所幸还没遇到过这家伙。
xyz66 回复 悄悄话 新晋“防虫大师“麦子这篇关于自家“绅士小哥“与臭虫的遭遇战,变惊悚为科普,谈笑间,臭虫灰飞烟灭!;)

这些无耻之徒,居然进化成为精密无声刺客:

“臭虫通过细长的口器穿透皮肤,注入含有麻醉剂与抗凝血成分的唾液,让宿主在几乎无感的情况下被叮咬。“

太可怕了!在旅途中防不胜防,噩梦成真,
让咱们麦子一颗悬在半空的慈母心,饱受煎熬!好在龙小哥镇定自若,被虫饱餐三顿后开启“灭虫大战“,一举消灭这些坏蛋!

麦子写道:“虽然臭虫不直接传播疾病,但影响睡眠和心理健康;抓挠导致皮肤感染;严重者出现焦虑或“幻虫感”。“

这是使我联想到晚年的张爱玲,饱受幻虫感折磨,频繁搬家,最后在LA小公寓里辞世,令人不胜唏嘘。。。

感谢麦子言传身教地给咱们传授“灭虫秘籍“,学习了,点赞!
山里人家168 回复 悄悄话
吓我一跳。不过臭虫是挺可怕的,我也写过一篇关于臭虫的。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1011/201809/14466.html
悉采心 回复 悄悄话
刚想占座,忽见沈香的倩影,这下好啦,咱朝中有人啦,嘿嘿
音来小提琴 回复 悄悄话 幸好你儿子发现的早,不然后果惨了。我也最怕这类事。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歲月沈香' 的评论 : 来了!

女儿上次去巴黎看小朋友,在小朋友住的公寓也是被臭虫咬了。后来搬到酒店。我怕虫也带到酒店,再带回美国,哈哈哈。奇怪的是,她小朋友一点没事。可怜的龙儿!祝他早日康复,不影响实习。最后的片片真美!
troyviv 回复 悄悄话 床边那些小黑点是 dropping 吗?怎么酒店经理说头一次知道?
木质结构的老房子,感染床虫后特别难清楚,它会多在地板踢脚线缝隙中,喷药也很难够到,10个月不吃不喝都不死。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真吓人,臭虫最烦人,难以灭绝。
硅谷居士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我上初中时,深受臭虫折磨!好多年没有见过这种东西了,哈哈哈。
水星98 回复 悄悄话 龙儿遭遇不幸,真是太悲惨了。我小时候在北京被臭虫咬过,难受之极,幸好后来再也没遇到。但是我的身体特别招蚊子,要是几个人在外面聊天,那蚊子都奔我来。这回回成都就饱受其苦,带着几十个大包回来。千幸万幸,温哥华基本上没有蚊子。在此向龙儿表示亲切的慰问!
水星98 回复 悄悄话 我来和沈香挤一下沙发再慢慢读麦子的文章。
歲月沈香 回复 悄悄话 忘了说,海豹好萌,日出海边的照片好美。
歲月沈香 回复 悄悄话 哎呀,龙儿实习期间遭遇臭虫,真是惊恐的意外,所幸龙儿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和搬迁房间。愿龙儿的皮肤咬伤尽快康复!也愿龙儿顺利完成实习!

我从来没有见过臭虫,几十年来到处旅行还真没有遇到过臭虫。麦子亲太有心了,及时给我们送上这篇臭虫科普大帖。非常的详细和实用的科普知识,以后出门旅行真的要防偷防盗防骗,再加上防臭虫!千万不可大意。

麦子亲不仅是文旅传播亲善大使,现在又是大家的防虫大使,谢谢麦子亲!爱你!这篇我要转发出去,让更多的亲朋好友知道。

祝麦子亲新周愉快!再次祝龙儿一切顺利!
歲月沈香 回复 悄悄话 我学美菲儿,给大家占座…:)
歲月沈香 回复 悄悄话 沙发…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