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麦姐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华盛顿之前还有一人堪称美国之父

(2025-05-14 06:03:57) 下一个

沿着铁轨,遇见欧洲 (13)

华盛顿之前还有一人堪称美国之父

《遇见欧洲 (12)-日内瓦(上)17个美好的目标,一个都没实现》

下午沿着日内瓦湖畔缓步而行,湖光山色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

路过一块低调的纪念铜牌,这是奥匈帝国皇后伊丽莎白(即茜茜公主)的遇刺之地,远处还有茜茜公主的铜像和她曾经下榻的美岸酒店(Hotel Beau Rivage Geneva),里面保留着茜茜公主住过的套房和一些私人遗物,这次来不及去参观了,借个网图。

在茜茜公主传奇的一生中,有几个地方与她紧密相连:奥地利、匈牙利,以及她生命终结的瑞士日内瓦。1898年,茜茜公主在日内瓦被一名无政府主义者刺伤,因低估自己的受伤程度,没有及时就医,终因流血过多而不幸身亡。她一生都在宫廷束缚与个人自由之间挣扎,最终在这个象征中立与安宁的城市倒下,令人唏嘘。

奥地利演员罗密·施奈德(Romy Schneider)饰演的经典电影《茜茜公主》曾让无数观众沉浸在公主与王子一见钟情的浪漫爱情故事中,但真正的历史并没有电影演绎的那般轻松温馨。最近在Netflix上看了新拍的电视剧《茜茜皇后》(The Empress),目前只播出了两季。剧中扮演茜茜公主的是德国演员德雯·琳瑙(Devrim Lingnau),她没有罗密·施奈德的扮相那般甜美纯真,倒是反映出了茜茜公主的另一面:叛逆任性、追求自由的不羁性格。

与电影最为不同的是电视剧第一季几乎是一部宫斗剧,围绕年轻皇帝弗朗茨·约瑟夫的继位、皇太后索菲对宫廷的掌控,以及弟弟马克西米利安的野心展开,阴谋诡计、权力斗争不断。第二季聚焦于茜茜成为皇后的后续命运。一方面她要承受来自皇太后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她也不得不在严密的宫廷体制与风雨飘摇的帝国危局中寻找自己的立足之地,在夹缝中挣扎、成长。让人不禁感叹:皇室的浪漫与幸福,终究只是童话中的美丽幻想。个人感觉电影和电视剧仿佛呈现了茜茜公主一生的两个极端,前者着眼于轻松和美好,后者着眼于权力和代价。

(网图,左为电影剧照,中为历史上的茜茜公主,右为电视剧剧照)

除茜茜公主之外,还有众多历史名人在日内瓦留下过足迹,伏尔泰、巴尔扎克、雨果、陀思妥耶夫斯基、乔治• 桑、司汤达、大仲马、拜伦、雪莱、李斯特等等。

洛桑的时候谈到卢梭,而日内瓦正是卢梭的出生地,他自称“自由的日内瓦公民”。卢梭青年时期因生活窘迫离开家乡,辗转于法国各地。成名后一度返回日内瓦定居,但在晚年因为《爱弥儿》、《社会契约论》等著作被日内瓦政府认为思想过于激进,被剥夺了“日内瓦公民权”,被迫再次流亡,最终客死他乡。所以卢梭一直被归入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行列。

日内瓦终究接受了卢梭,并以卢梭为骄傲。如今日内瓦有两处与卢梭密切相关的纪念地。一处是位于日内瓦老城区的Grand Rue 40号卢梭故居(Maison de Rousseau et de la Littérature)。墙上有铭牌:“让-雅克·卢梭。1712年6月28日出生在这所房子。”这所故居现已成为卢梭博物馆,里面不大,带上耳机,用25分钟时间可以快速了解到这位影响深远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和自然主义者的人生轨迹与思想建树。

另一处是卢梭岛(Île Rousseau),位于日内瓦湖中心,始建于16世纪。岛上绿树成荫,中央坐落着卢梭雕像:大作家赤足而坐,若有所思,右手执羽毛笔,左手按在翻开的书页上,脚边堆满了象征思想成果的书籍。雕像底座刻有《社会契约论》名句:"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雕像由同出生在日内瓦的法国雕塑家詹姆斯·普拉迪尔(James Pradier)创作,1835年建于岛上,“卢梭岛”因此而得名。岛的左右有贝尔古桥和勃朗峰桥与陆地相连,可以顺桥走过来。

卢梭一生倡导自然和平等,但现实中的他常常与人疏离,晚年孤独。如今这座小岛仿佛是他思想的缩影 -- 与城市保持微妙的距离,却又不可分离。

卢梭岛对岸,是日内瓦著名的大喷泉(Jet d’Eau),喷射高度可达140米,据说比自由女神像还要高近50米,可惜冬季的大喷泉4点半就关闭了,我们去晚了,看了个寂寞。

网上借张图,看看大喷泉。

好在没错过湖边的另一日内瓦地标 -大花钟(L'Horloge Fleurie)。这个巨大的时钟直径达5米,由约6500株不同种类的鲜花和植物组成。钟面上阿拉伯数字用12株小柏树点缀,秒针长2.5米。每年四季,园艺师们会根据季节更换植物造型。瑞士制表工业发端于日内瓦,而这座别具匠心的花钟,把钟表之美与花卉之美绝妙地结合在一起,成为“钟表王国”的象征。

返回日内瓦火车站时途径老城区。老城位于一片二十余米高的坡地上,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这里尽管是弹丸之地,但历史却极为厚重。中世纪时,这里曾是独立的“日内瓦共和国”的核心区域;1536年,新教宗教改革家约翰·加尔文(John Calvin)在此宣讲,使得日内瓦逐渐确立了其宗教改革中心的地位,也由此成为“新教的罗马”;1815年,日内瓦正式加入瑞士联邦,并在此后发展成为重要的国际城市。

老城保存完好,狭窄曲折的鹅卵石街巷、斑驳沉默的昔日城墙、庄严古朴的贵族宅邸与散落其间的宁静广场,共同还原了中世纪城市的风貌。

建于十二世纪的日内瓦圣皮埃尔大教堂(Cathédrale Saint-Pierre de Genève)坐落在老城区的高处,教堂正面为简朴的罗马式柱廊,内部则是哥特风格。因新教领袖加尔文在此布道,教堂成为宗教改革的象征。与天主教堂的金碧辉煌不同,这里装饰简洁,但依旧保留了彩绘玻璃和管风琴的传统。

教堂后方,紧邻古城墙遗址的,是矗立于日内瓦大学文学院的宗教改革墙(Mur des Réformateurs)。 这面高7米、长逾100米的巨型花岗岩纪念墙落成于1909年,为纪念加尔文诞辰400周年而修建,其恢宏的气势隐喻着宗教改革对欧洲文明的震撼性影响。

在纪念墙的正中,刻着四位新教改革领袖的浮雕,加尔文和其他三位宗教改革的重要人物并肩而立,从左至右依次为威廉·法瑞尔(William Farel,1489-1565,将宗教改革思想引入日内瓦的先锋),约翰·加尔文(Jean Calvin,1509-1564,日内瓦神权共和国的缔造者),泰奥多尔·贝扎(Théodore de Bèze,1519-1605,加尔文主义的系统化阐释者),以及约翰·诺克斯(John Knox,1514-1572,苏格兰宗教改革领袖)。

两侧另有六尊稍小一点的人物雕像,都是十六世纪在欧洲各地积极致力于宗教改革的著名人物。碑的上方,镌刻着一行醒目的拉丁文大字:"POST TENEBRAS LUX"(黑暗过去即是光明)。

起源于中世纪晚期的文艺复兴运动,强调人的理性与个体价值,逐步削弱了教会对知识与精神世界的垄断,也为宗教改革提供了思想土壤。毋庸置疑,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是宗教改革运动的开端人物,但加尔文被视为这场运动中最具深远影响的人物,他的代表作《基督教要义》(Institutio Christianae Religionis)不仅是新教神学的奠基之作,也被列入改变世界的经典著作之一,对基督徒的信仰实践和教会组织制度产生了持续影响,同时渗透至欧洲政治、教育、经济等更广泛的社会领域。

加尔文认为社会秩序应受神圣律法规范,因而在日内瓦建立了一种兼具宗教与公民自治的治理模式。这种模式后来被新教徒带入欧洲其他各地乃至北美殖民地,对民主制度、契约政治和自由精神的兴起产生深刻影响,为现代西方文明奠定了基石。

曾任荷兰首相的政治家亚伯拉罕·凯波尔( Abraham Kuyper) 在《加尔文主义讲座》中写道:“加尔文主义解放了瑞士、荷兰、英国,也为清教徒先父们开发和繁荣美国提供了动力。” 美国历史学家乔治·班克罗夫特(George Bancroft)更直言:"不提及加尔文,就无法真实书写美国历史。" 所以有不少人认为:“加尔文才是真正的美国之父。”或者说:“若没有加尔文,也许就没有今天的美国。”

补充一句,日内瓦大学是加尔文于1559年创立的,当初是一所神学院,现在在瑞士高校中的规模仅次于苏黎世大学。

日内瓦不大,也不热闹。它没有魅力纽约摩天楼宇的凌厉锋芒,没有繁华罗马昔日岁月的永恒荣光,没有浪漫巴黎与生俱来的优雅风华,也没有卫城雅典沉淀千年的厚重沧桑,但它在世界格局中却举足轻重。从宗教改革的疾风雷霆,到启蒙运动的微光星火;从红十字的人道初心,到联合国的和平理想,日内瓦始终以它特有的从容与坚韧,在纷乱喧腾的世界中,以温润的节奏默默推动人类向着更高的愿景前行。

在广场边的旧书摊前,龙儿走不动道了,翻翻看看,用10瑞士法郎带走了两本法语小说:萨特的《禁闭》和加缪的《鼠疫》,心满意足地踏上归程。

(相关资料来自网络,谢谢阅读)

 

《遇见欧洲 10- 洛桑 (上)关键时刻,好心的女士拯救了我们》

《遇见欧洲 11- 洛桑 (下)物是人非,美好的世界渐行渐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喜欢你的游记,图文并茂,还学到很多历史知识。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海风随意吹' 的评论 : 和海风姐一起赞麦子精美,长知识,又文艺的游记!“茜茜公主”希望下次我也有机会可以拜访。卢梭在罗马好像也有他的雕塑。

老城区很有味道。纪念墙有点像D. C的。

“在广场边的旧书摊前,龙儿走不动道了,翻翻看看,用10瑞士法郎带走了两本法语小说:萨特的《禁闭》和加缪的《鼠疫》,心满意足地踏上归程。”,龙儿太会买了,都是经典,还是法语的,佩服!
可能成功的P 回复 悄悄话 把卢梭比喻为那个小岛,太传神了!没想到日内瓦被麦姐一家发现了这么多的美好。龙儿厉害啊,真是有语言天赋!记得小时候看《茜茜公主》特别着迷。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麦子的游记写得真好,跟着你的精美图文重温了日内瓦之旅,前年九月去过那里,跟你去了相同的地方,只是错过了卢梭故居。日内瓦是法语区,你家龙儿能读法语小说,法语一定很棒吧?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先沙发!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