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铁轨,遇见欧洲 (16)
没想到旷世奇才,竟是世俗渣男
博友水星兄在《2015年的瑞士行游记》中写道:“与苏黎世、日内瓦这些城市相比,伯尔尼似乎不是那么有名。而实际上,伯尔尼从1848年就成为瑞士的首都,而且在198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瑞士的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
说来惭愧,正如水星兄所说,俺一度以为瑞士的首都是日内瓦。伯尔尼(Bern)之于瑞士,就如同堪培拉之于俺们土澳,堪培拉作为首都,远远没有悉尼、墨尔本有名。类似的例子还有加拿大的首都渥太华,也被多伦多和温哥华抢了风头。
有时候,名气和内涵是不成正比的。除了冬天的寒冷让我有点打退堂鼓,土澳首都堪培拉其实深得麦心,我曾经写过一篇《一座真正的躺平之城》。低调的伯尔尼也是同样,是一座去了就会让你心动的城市,我们去的那天阴云低垂,细雨时下时停,却丝毫没影响我们对它的好感,反而更添一份静谧和诗意。
从童话小镇施皮茨搭乘火车前往瑞士首都伯尔尼,仅需约半小时车程,一日往返非常方便。
顺利抵达伯尔尼中央火车站,出站不久,远远望见联邦国会大厦(Bundeshaus,也称联邦宫)。高耸的立柱、绿色的圆顶令人印象深刻,里面是可以免费参观的,但当时我们并不知道,主要是两位谨慎的猪队友阻止了俺没有预约就想闯国会大厦的大胆想法。后来上网查询才搞清楚:网上提前预约的好处是能够参加免费的导览团,但如果临时起意,完全可以直接排队进入,允许参观主楼和大厅等部分公共区域。反正当时被猪队友们坑了,本来可以现场实地学习瑞士政治制度的演变,可惜三个真学渣愣是没法顶个诸葛亮。
也不能说全无收获,站在国会大厦前面的平台上可以俯瞰伯尔尼城区的全景。莱茵河的主要支流阿勒河(Aare)蜿蜒穿城,把伯尔尼分为两半,西岸是历史悠久的老城区,东岸则为现代化的新城区。
伯尔尼的老城之所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因为它完整地保存了大量中世纪时期的城镇风貌,其街道布局和砂岩建筑自1191年建城以来基本未变。总长六公里的拱廊宛如曲曲弯弯的时光隧道,把老城区串联起来,不仅将现代喧嚣隔绝在外,而且最妙的就是下雨天在这里行走,可以从容不迫。
走进老城门,看到不少游人在驻足仰望,顺着他们的目光回头,就看到入口处华美的钟楼了,快到11点了,应该一会有整点报时和玩偶秀。
伯尔尼钟楼(Zytglogge)始建于13世纪,15世纪被改造成一座报时钟塔。这座哥特式建筑不仅是伯尔尼的地标性建筑,更是一座巧夺天工的机械杰作。每逢整点前4分钟,塔顶的小人便会旋转而出,敲响钟声;与此同时,下方的玩偶开始欢快舞动,小熊列队游行,公鸡振翅啼鸣……整座钟塔仿佛被注入了生命,上演一场妙趣横生的报时盛宴。
这座钟也被称为天文钟,其钟面不仅能显示时间,还能同时展示季节、月份、日期、星期,甚至月相变化。可惜钟楼太高,细节繁复,俺使劲仰头细看,也未能参透其中的玄机。网友们如来此地,有时间登顶,可以在钟楼的观景平台俯瞰全城,并听导游讲解这座奇妙时钟的奥秘。
如同比萨大教堂的吊灯摆动曾启发了伽利略发现“单摆的等时性”,进而促使他思考“时间”与“周期”的哲学本质,两个世纪后,伯尔尼的钟楼也激发了一位年轻专利审查员的灵感。这位青年,正是改变了人类对宇宙认知方式的伟大科学家 --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1903年,爱因斯坦任职于位于伯尔尼的瑞士专利局,担任三级技术专家,他的日常工作是审查各种技术专利,尤其是电磁装置的设计方案。1905年初夏的一个傍晚,他像往常一样下班后搭乘电车回家。当电车驶过钟楼广场,耳边传来悠扬的钟声,他不由得抬头凝望那座古老的钟楼。就在那一刻,一个念头骤然浮现:“如果电车以光速远离钟楼,会发生什么?”他意识到:对于车上观察者来说,远处钟楼的指针似乎会停止不动(因为光线无法追上以光速远离的观察者),而自己手表上的时间仍会正常流逝(因为在他的参考系中,时间流速不变)。这一灵光乍现,让他得出惊世的结论:时间的流逝不是绝对的,而是取决于观察者的运动状态。
这意味着宇宙中并不存在普遍同步的“时间”,每个人都处于自己的“参考系”中。这一思想为狭义相对论奠定了基础,也成为现代物理的分水岭。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爱因斯坦废寝忘食,完成了那篇改变物理学历史的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并于1905年9月发表在《物理年鉴》(Annalen der Physik)上,标志着狭义相对论的正式诞生,彻底颠覆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为后来的核能时代、太空探索乃至现代天体物理学开辟了道路。
作为一名文科生,我虽然无法理解这些深奥的物理学理论,但俺也会因为主观心理的波动常产生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时光阴似箭,有时却度日如年?”普通人对“时间”流速的感知差异,是否暗合了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玄妙。 :)
既然说到爱因斯坦,我们就必须去他曾经居住过的故居看一看。
从钟楼向前步行约200米,就到达了位于老城区克拉姆街49号(Kramgasse 49)的爱因斯坦故居(Einstein House)。
爱因斯坦在伯尔尼生活过七年,前后换过六次公寓,这座故居是他几经搬迁后租到的最豪华的公寓,也是住得最久的公寓。他与第一任妻子 米列娃·玛丽奇(Mileva Mari?)新婚后在这里生活,大儿子汉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Hans Albert Einstein)在这里出生,狭义相对论的核心理论也是在这里孕育而生。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包括光量子假说、布朗运动理论、狭义相对论和E=mc²等在内的四篇颠覆物理学的论文,在物理学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此1905年也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多年后,爱因斯坦回忆说:1903至1905年间在克拉姆街49号的生活是“非常美好的日子”。
故居的门脸不大,若不是门前矗立的标牌和进进出出的游客,很容易就会错过。
进入狭窄的入口,顺着楼梯盘旋上至二楼,先看到坐在一张大桌子后面的工作人员,她负责售票收费,售票处布置本身就给人带来一种二十世纪初的氛围。后来俺仔细研究了下,现在的售票处应该就是爱因斯坦夫妻曾经居住过的卧室,门口放着一张细高的三角小桌,上方是爱因斯坦站在三角桌前写笔记的照片,可见爱因斯坦喜欢站着工作。
客厅保留着当年的陈设,花色壁纸、木质家具、布艺沙发,房间里的泛黄灯光烘托出一股旧时欧洲家庭的氛围。墙上挂着爱因斯坦和妻儿的诸多生活照片,沙发和小圆桌摆放得简洁而温馨。小隔间墙上挂着夫妻俩曾穿过的衣服,旁边摆放着一张婴儿床。
三楼是展板区域,以时间顺序,介绍爱因斯坦生平与科学成就。
爱因斯坦是德国犹太裔理论物理学家,拥有瑞士和美国国籍。他从小在德国慕尼黑长大,后入学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1902-1909年生活在伯尔尼,为瑞士专利局工作,在这七年中,爱因斯坦共发表了32篇论文,是他从事研究的鼎盛时期。这期间还有一段小插曲。1907年6月,颇有成就的爱因斯坦信心满满地申请去伯尔尼大学当授课老师,但由于他未能提交授课资格论文而被拒。呵呵,天才也照样碰壁。1909年10月爱因斯坦举家迁居到苏黎世,在苏黎世大学教授物理。1914年搬往柏林。1921年,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爱因斯坦接受普林斯顿大学的邀请,移居美国并在那里终老。1955年4月18日逝世,享年76岁。
站在故居窗前,想象下当年那个年轻的专利局职员,在这小小的套间公寓酝酿出爆炸性的理论,头发也随之飞扬起来。窗外,是依旧宁静的克拉姆街,德国大文豪歌德曾称它为“伯尔尼最美丽的大街”。
故居的一楼现已改建成“爱因斯坦咖啡馆”。参观结束正好是中午,我们顺便就在此用餐,也许能沾点天才的才气。
咖啡馆内部装饰风格简约典雅,保留了老建筑的木条天花板与厚重石墙,营造出温馨而略带怀旧的氛围。
天才的聪明有没有沾上不知道,那杯“爱因斯坦拿铁”拉花却是没有学渣俺自制得好看,但旁边桌专心读书的美女是真漂亮,俺忍不住偷拍一张照片。再次遭到龙儿的取笑:“老妈,你除了喜欢帅哥美女,还喜欢啥?“艾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龙儿妈也不能免俗。
午饭后,我们去了附近的伯尔尼大教堂(Münster zu Bern)。教堂位于阿勒河畔,典型的晚期哥特式建筑,其建造历程跨越四个多世纪:教堂始建于1421年,中堂大殿前后修建了150年;1611年教堂里铸造了一个10吨重的巨钟,成为瑞士最大且音色最为浑厚的教堂钟;19世纪末教堂顶上加建了高度为100米的尖塔,使其成为瑞士最高的教堂。这座宏伟的建筑直到1893年才算彻底完工。
大教堂正门上方,是著名的群像浮雕《最后的审判》,被誉为中世纪晚期哥特式雕塑的巅峰之作。浮雕中人物神情各异,情节刻画细腻,将末日审判的宏大叙事凝固在石壁之上,这是15世纪莱茵河流域艺术家们集体创作的结晶,彰显着中世纪工匠对神圣叙事的极致追求。
虽然旅途一路上已欣赏过不少欧洲教堂的彩绘玻璃,但这里保存完好的15世纪彩窗依旧让我们屏息凝神。那些斑斓的光影仿佛打开了一扇扇时光之门,将我们带入遥远的中世纪。
教堂内还安置着一架瑞士境内最大的管风琴,建于18世纪,由5404根音管组成。据说每逢音乐会或圣诞庆典,恢弘的乐声便回荡在哥特式穹顶下,被赞誉为“瑞士最震撼人心的神圣之音”。
在教堂里又偶遇了那位咖啡馆美女。看来我们走着相似的旅游路线。
离开教堂后,爱好历史的两位队友要去伯尔尼历史博物馆,俺心心念想沿着拱廊雨中漫步,欣赏两侧的古董店铺,于是选择和他俩分道扬镳。
细雨中的伯尔尼别有一番情调。雨水顺着屋檐滴落,在石板路上溅起细碎的水花。拱廊下,各式各样的店铺琳琅满目,钟表店、古董店、皮包店、奶酪店、巧克力店……光是站在橱窗前看看,就已经让人心情大好了;面包房和咖啡店的诱人香气交织弥漫,甜甜的,暖暖的;沿途还能看到许多造型有趣的街心喷泉,被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
这是正义女神喷泉。女神雕塑造型精美,身着古典盔甲,蒙着双眼,手持天平和利剑,脚下则是教皇、皇帝、权贵等人物雕像,象征着正义凌驾于所有世俗权力之上。这座喷泉不仅是伯尔尼的地标之一,也体现了人类对法治与平等的追求。
(俺现场只顾欣赏,忘拍照片了,借张网图)
不知不觉走出了拱廊,眼前豁然开朗。看到一座横跨阿勒河的桥梁,这时候雨也停了,顺桥走过去,两侧的阿勒河水呈现出奇妙的翡翠色,泛着清冷的光泽,错落有致的民居安静地掩映在红黄交织的秋色枝桠中,给人带来安静、安然、安心!
桥对面是一座新哥特风格的城堡建筑物,直觉那就是队友们去的伯尔尼历史博物馆(Bernisches Historisches Museum)。
举起手机,把镜头拉近,能看到大门口的牌子,还真猜对了。本来和队友们约好了5点半在钟楼下面集合,既然我已经走到博物馆了,就进去等他们吧。
没想到,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特别热情,问我是要参观吗?我说家中队友在里面,我只是来等他们。工作人员看看表说:还有一个小时博物馆就关门了,你愿意的话,可以免费参观。“竟然有这等好事!工作人员带我去前台领取了一张贴纸,贴在我衣服上,算是通行证。
联系上队友们,知道他们在二楼,于是跟着他们的节奏继续参观馆内附设的爱因斯坦博物馆,里面包含多个展厅,全面展示了爱因斯坦的生平、家庭和研究成果,同时也呈现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世界变革,还有他那充满争议的私人生活。
参观了爱因斯坦故居和这里的博物馆,才知道这位旷世奇才竟然还是世俗渣男。他的第一任妻子米列娃是他在苏黎世理工学院的同班同学,也是当时物理系里唯一的女生。两人恋爱后,未婚先孕,米列娃于1902年在娘家塞尔维亚生下一个女儿莉泽尔(Lieserl),从此留在娘家,资料记载她的下落成谜,最后竟然音讯全无,有说法是早夭,也有可能被送人(俺完全无法理解,夫妻俩都不care这个孩子吗?)。
婚后他们又有了两个儿子。米列娃当年的学术能力并不逊色于爱因斯坦,甚至有学者认为她在他早期的论文中提供过实质性帮助。但为了养娃,她逐渐退出了科学研究,放弃了自己的专业,全力支持家庭。
没想到的是爱因斯坦后来多次婚内出轨,最终抛弃了米列娃,于1919年和自己的表姐爱尔莎(Elsa Einstein)再婚。米列娃离婚后没有再婚,独自抚养两个儿子(小儿子还患有精神疾病),晚年凄凉,于1948年在半身瘫痪中孤独去世。
有网友评论说:“米列娃为了爱因斯坦放弃了自我,爱因斯坦为了自我却抛弃了米列娃。” 这段感情的悲剧令人唏嘘,也再次提醒我们:女性无论在爱情还是家庭中,都不应丢失自立与自强。
爱因斯坦各个时期的肖像照片和画像令人印象深刻,沉思的神情,经典的乱发。我特意购买了一个彩色的爱因斯坦头像冰箱贴,从不同角度看,颜色会有所变化。
后来龙儿给我补了功课,伯尔尼历史博物馆(Historical Museum of Bern)是瑞士的第二大历史博物馆, 收藏了约50万件物品,涵盖史前时代至当今的伯尔尼甚至瑞士最重要的历史文物和遗迹。除了爱因斯坦展览,其他展览还包括来自亚洲和埃及的永久展出藏品。
水星兄说:“熊是伯尔尼城的象征,源于建城者捕获到的第一只动物,伯尔尼在德语中正是熊的意思。”俺猜测逮到的是只懒熊。这座瑞士联邦的首都,不张扬也不具有攻击性,沉稳内敛。在这里,时空仿佛产生了奇妙的交错。中世纪的拱廊与爱因斯坦的时空理论,古老的法治传统与现代的科学精神,在这座城市和谐共存。就像爱因斯坦曾提出的,我们眼中的“现在”,在别人的参考系中,可能早已是“过去”。这位天才的人生也如同他的理论一样复杂而多维:既是颠覆物理学的科学巨人,也是充满人性弱点与情感纠葛的普通人。
《遇见欧洲 (10)- 洛桑 (上)关键时刻,好心的女士拯救了我们》
《遇见欧洲 (11)- 洛桑 (下)物是人非,美好的世界渐行渐远》
《遇见欧洲 (12)-日内瓦(上)17个美好的目标,一个都没实现》
《遇见欧洲 (13)-日内瓦(下)终生挣扎,最终倒在这座安宁的城市》
美国或瑞士,都是很好的选择,有时候人就是一念之差,去了另一个地方,开启了另一种人生,我有时候也常常想如果当时做了不同的选择,现在会怎样?:)
我最近听书《The Maniac》,里面的天才物理学家也是渣男。只能说,天才的脑回路与常人不同:)
瑞士这么美呀!想起来我申请的时候拿到了苏黎世大学和一所美国大学的offer,当时挺想去苏黎世大学的,因为学校好。后来被当时的男友劝说去了美国的大学。一直想去瑞士看看,想象一下自己可能不一样的人生:)
从容不迫也是我喜欢的境界,可惜俺总是慌慌张张,必须继续修炼。
“米列娃的身世让人唏嘘,也为此坚定地提醒自己:不管跟你结婚的那位多么值得你爱,都不能忘记爱自己”,大作家说得太好了,和你一起共勉。
前些日子没进城,错过了麦子的好文,麦子海涵。这篇一开头就摸到了俺小白的软肋,如果麦子不说,俺真不知“伯尔尼(Bern)之于瑞士,就如同堪培拉之于俺们土澳”(也忽而想起前两天海风姐写的“土耳其跟的首都安卡拉”)。。。立马闭眼背下来了~0~
其街道布局和砂岩建筑自1191年建城以来基本未变……而且最妙的就是下雨天在这里行走,可以从容不迫。——后半句的文字太撩人,好想去从容不迫一下啊。
米列娃的身世让人唏嘘,也为此坚定地提醒自己:不管跟你结婚的那位多么值得你爱,都不能忘记爱自己:))
大赞麦子的佳作!庆幸补上了*~*
没想到爱因斯坦的对前妻这么无情,叹息。
“一个绝顶聪明,一辈子为人类开天眼,让我们看见时间和空间不是死板的,是可以被揉搓的。但他自己啊,感情生活一地鸡毛,人性弱点样样不落。天才嘛,渣点就渣点吧。”哈哈,赞同叶子,天才也有弱点,但不妨碍人家为人类做贡献,只是可怜了米列娃。
https://www.alamy.com/vintage-19th-century-photograph-the-zytglogge-is-a-landmark-medieval-tower-in-bern-switzerland-built-in-the-early-13th-century-it-has-served-the-city-as-guard-tower-prison-clock-tower-centre-of-urban-life-and-civic-memorial-image485673204.html?imageid=B642C0BA-6526-4739-8502-23C1602F3FC5&p=181734&pn=1&searchId=4f031f754c9650f4417f543939cc3ead&searchtype=0
读着读着,看到爱因斯坦那段,我忽然有点想笑。一个绝顶聪明,一辈子为人类开天眼,让我们看见时间和空间不是死板的,是可以被揉搓的。但他自己啊,感情生活一地鸡毛,人性弱点样样不落。天才嘛,渣点就渣点吧。
读这种游记最有趣的,不仅看风景,也看人,看写的人、被写的人,还有让读的我们也心动一下。
再次说一句:麦子好!谢谢你给城里带来惬意与美好!
麦子洋洋洒洒好文,涵盖地理历史人文美景,好赞的文字!
祝傅家人暑假愉快,六月安好!
麦亲的游记雄伟壮观,灰常精彩,帅龙和妈妈一样谦虚,赞赞赞!
忙里偷闲,匆匆留个爪。
正面巨人中应该是卢梭是最渣的了,培根则是个有名的卑鄙小人,尽管他有知识也有力量。
公德和私德历来是分开的。
谢谢蘑菇喜欢俺拍的照片,阴雨天本来不适合出游,但反而与伯尔尼的气质相得益彰。祝蘑菇新周愉快!
很高兴水星兄也喜欢俺拍的美女照,抄迪儿的一句话,我们审美都在线,哈哈!
"‘为什么有时光阴似箭,有时却度日如年?’哈哈哈,这个我可是有亲身经历,体会深刻。”水星兄这么笑,一定有故事,期待你给我们好好讲一讲。祝新周愉快!
那个美女实在太吸睛了,好喜欢她的气质和长相。希望荷姐姐的咳嗽好些了,祝新周愉快!
麦子拍的城市照片都很美,灰灰的符合麦子描述的“沉稳内敛”特征
爱因斯但是奇才伟人,可他终究是个人,所以不可能是个不食烟火的完人。爱因斯但与第一任妻子生养了女儿却没有抚养,最后连死活都不清楚,真是让人唏嘘。麦姐偷拍的美女的确耐看,麦姐的抓拍有水平。谢谢麦姐好分享!
“中国文化里虽有人无完人的说法,但绝大多数华人对名人都有德才兼备的期望,这是做不到的。”说得对极了,都是人们的美好幻想而已,天才在生活和情感上也都是凡人。
“多年前去德国出差,一个周末斗胆独自出行,去乌尔姆看世界最高的大教堂,还有爱因斯坦的出生地。大教堂看了,出生地却找不到,直到遇到一个理工男模样得亚洲男士,他告诉我就在火车站外面麦当劳的现址上,有一个纪念牌。” 谢谢迪儿分享,我隐约记得他的出生地故居毁于二战,看来你看到的纪念碑就是原址了。
迪儿不常写文,但每一篇博文都是精品,很喜欢你的新文,温馨的母女情流淌在字里行间。有空多写写呀。
谢谢麦姐好文!美照!
“瑞士首都伯尔尼很漂亮,麦子亲拍的风景照片片张张精美,色彩特别高级,好喜欢”,谢谢沈香点评,去伯尔尼之前,以为就是看个小城市,都没特别期待,没想到收获还不小。
“咖啡店里的那位看书的姑娘真的很美,轮廓清晰,完美。如果是我,也会偷拍那位姑娘”,握手沈香,咱姐妹俩的审美一致。祝沈香亲新周愉快!
"为什么有时光阴似箭,有时却度日如年?"妈呀,这个问题也困惑我多年,看来问题出在头发飞扬不起来,哈哈。还是让你们女同胞去琢磨这个世纪难题吧。
麦子写的游记太好看,一句话都能让人笑个半死,"‘老妈,你除了喜欢帅哥美女,还喜欢啥?’艾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龙儿妈也不能免俗。"文科生写出来的文字就是不一样,尤其是麦子。大赞!
熊城Bern没去过,在叶子近乎专业的镜头里,小城的厚重沉稳像油画一样在眼前展开,很美,令人向往。。。
天才爱因斯坦私生活可以称得上“渣男”,想到当代配得上这个“天才渣男”荣耀的,Elon Musk 应该算得上。也许他们生理上的确有不同常人的“顽疾”,但可能正是这些不守世俗规则的“顽疾”给了他们无穷想象力,给世界带来伟大的发明创造。
大学时因为附庸风雅选学过量子物理和相对论,压根没学明白。文科生麦子关于钟表和参照物的解说,倒是让我醍醐灌顶。麦子太厉害了,点很多很多的赞!
回复 '歲月沈香' 的评论 : +1
哈哈哈,我也在想是谁呢?同赞麦记者翔实,精美的游记,前面几张伯尔尼的画美得像水墨画。看书的美女确实挺美的,我也想拍。美食惊艳。“原来爱因斯坦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灵感来源于这座天文钟”,长见识!
赞麦子亲的精彩游记,每一篇都有惊喜和意外收获。原来爱因斯坦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灵感来源于这座天文钟,麦子亲介绍的爱因斯坦让我长知识了。
瑞士首都伯尔尼很漂亮,麦子亲拍的风景照片片张张精美,色彩特别高级,好喜欢。咖啡店里的那位看书的姑娘真的很美,轮廓清晰,完美。如果是我,也会偷拍:)
谢谢麦子亲图文并茂好游记分享。期待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