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文化明示了他的偶像是奥黛丽赫本之后,我想了想,决定嘲笑他一下。
我们本地有个电视台是德法双语的,因为是政府资助,所以基本没商业广告但是也没什么闲钱买那些新的影视剧,倒是会经常放一些5,60年代甚至更老的电影。我一般不挑,赶上了就看一个。那个年代的电影,总共也就那几个,来来回回放。奥黛丽赫本这种当年还是小姑娘时候演的,没少看——其实她演那种所谓傻白甜的天真少女喜剧片多,热热闹闹的,很像8,90年代的港片——我猜港片都是照这个抄的。美男+美女,大少+二少,误会+幸会,转一圈下来,皆大欢喜。
没文化喜欢这种嘛,我很理解。你们忘了,我们俩小学同学来着?
奥黛丽赫本的美,我不多说,多说多错,况且那是你们家的珍。不过呢,奥黛丽赫本是1944年荷兰大饥荒(Hongerwinter)的幸存者,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
‚...We had no light, no heat, no water...‘ 在很多年以后她回忆说,“…所有的商店都关门,根本买不到食物,所有能吃的东西都吃了,人们恍惚日间,无所适从…那是我离饿死最近的一个冬天…”
奥黛丽赫本一直以纤瘦苗条闻名于世,其实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她一直受胃肠道疾病的困扰。1993年,年仅63岁的奥黛丽赫本死于胃肠癌,医生的结论是,病因很难说和赫本幼年时经历的荷兰大饥荒(Hongerwinter)完全无关。
那次历史上很著名的1944/45年的荷兰大饥荒,波及荷兰西部Holland地区的4,5百万人。
Niederland地图。黄的部分分别是北Holland和南Holland地区。
奥黛丽赫本出生于1929年5月4日的布鲁塞尔。父母离异后被英国银行家的爸爸带回英国。1939年,战争开始,10岁的赫本才被妈妈,荷兰男爵夫人Ella van Heemstra,以躲避战乱的名义接回荷兰和比利时边境的小城Arnheim。选Arnheim很简单,赫本的外公,Aarnoud van Heemstra男爵曾经是Arnheim的市长,作为小客人,赫本多次跟妈妈和两个弟弟长住于此。
1940年开始,Arnheim被德国人占领。安全起见,妈妈Ella van Heemstra抹掉赫本的英国人身份,并用自己受洗时候用的名字Edda作为姓给她(Edda是个德国名)。彼时的Arnheim,英语已经被赶出课堂,学童只能接受荷兰语的教育,一直到战争结束。
从1944年9月开始,德军开始禁止向Holland地区运输一切物资包括食品。不同研究学者给出的数据是,因饥饿直接死亡民众达18,000或22,000人(更有夸张的说法是200,000人,不过这个数据比较不被大众接受)。一直到1945年4月30号盟军和德方签署停火协议,食品禁运被解除,大饥荒才算结束。
奥黛丽赫本的自传里说,饥饿的民众找到什么吃什么,包括郁金香花球——女神也不能靠喝西北风活着。
这是1945年1月留下的照片。图中小BABY仅有4个月大——是的,这个惨状,不是只有非洲才有,历史揭开,文明的华丽外衣下面,劣迹斑斑。
坦白一点说,最近网上关于中国封城又封城铺天盖地的各种传闻,让我想起这个例子很久了——我很困惑,那是真正的战时,虽然是人祸,但更多天灾的颜色。
今天?!。。。。。。
这个系列打的是8卦的幌子,不想讨论太多政事——再说一点荷兰大饥荒的历史贡献吧。
作为难得的近现代发达国家的切实案例,荷兰大饥荒为学术界提供了大量的的数据来研究饥饿对人体或者说是整个人生的具体影响。其原因,一是开始和结束的日期很明确,二是因为传统,荷兰各政府机构保存了完整的统计文献。最简单的例子,从1945年5月开始的由英美学者合作进行的关于婴儿出生体重和妈妈孕期营养不良关系的系列研究,Dutch Famine Birth Cohort Study,直到今天国际性数据追踪还在继续。
再详细一点。
1960年代的数据结论。
70年代。
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必须服兵役的男性中间进行。结论是营养不良对母体孕期前半程的影响更大,相比孕期后半程才受影响的男性,同样是19岁的年纪,前者更容易超重。
90年代。
追踪样本为50—59岁的700人(男女都有)。第一,验证了70年代的结论之一,女性同样显示母体在孕期前半程的营养不良对成年后的体重影响更大。第二,孕期前半程受影响的,胆固醇水平更高。而孕期后半程受影响的,代谢方面则更差。同时,由于孕期母体营养不良而出生的婴儿,心理疾病和肺病,肾病发生的比例更高。而对于女性,得乳癌的比例更高。
是的,我们今天普通人说这些,好像都是常识是科普。然而科普在成为科普以前,是要有研究数据支持的,不能仅仅是凭感觉。特别在今天,关于人体方面的一般只能通过动物进行。荷兰大饥荒(虽然)时长不足一年,但是提供了非常详实和完整的真实的人体实验数据——也算是,没有完全愧对历史。
这次pandemic之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