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随翻随摘随忆 能感受得到 , 那块绕在南院上的云,又来了,看着厚。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读二十四史有感

(2024-06-07 09:00:20) 下一个

读中国古人司马迁班固范晔魏征欧阳修….写的中国历史,就是听现在的易中天陈丹青沈国华高华等吹故事。

 

读希罗多德,凯撒,《罗马帝国衰亡史》《美国史》《雾月政变》,不由地正襟危坐,也不由地感到读专业书的枯燥。

 

专业的历史著作,其实是给学专业的人翻阅查找的,不是像《史记》《后汉书》那文学般的。由这,看得出中国人之于历史,是从不怀正经态度的,似乎也不知道什么才是正经的态度。

 

记载中国历史的人,在乾嘉学派之前,其训练是家传秘方式的。因此,记载历史的,很多,但记录的水平却一成不变。

 

中国的历史,有历史世故,却没有历史哲学。“太史公曰”“史官曰”,均属“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政治”。乾嘉学派之后,渐有考证的理性。阎若璩钱大昕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和后来的陈寅恪冯友兰郭沫若等处,方见到理性意义上的历史。

 

 

 

 

 

都说二十四史,有的写得好,有的不怎么样。读起来,都一个样。叙述记载上的体例,稍见变化,但认知多为“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的水平,个中差异,有的当真一些,大多根本就不当回事儿。而且,无论当真的和不当真的,都不知道怎样去当真和为什么不当真。

 

读《二十四史》,会有“低端”的感受,像是开了几千年“故事会”。

 

读二十四史,越读越闷。低趣味,低思想水平,低人格的人写出的低文格低世格,活脱出一个不聪明的族裔的懵懂相。越读越信服“这里没有历史,只有重复”的认识。

 

记得不只一个高中生议论《论语》说话,这就是本“社会经验”总结。都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一打开,往往让人大跌眼镜,粗鄙如此!

 

不是这样吗?

 

泛开来想,琴棋书画,经史子集,无不如此。于其中长大的中国人呢?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