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随翻随摘随忆 能感受得到 , 那块绕在南院上的云,又来了,看着厚。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去吧,野草”,连着简中圈。

(2025-07-28 10:08:04) 下一个

“去吧,野草”,连着简中圈。

 

 

为什么总会有“响应”呢?没自己的动静,却又想有点动静。一听着点动静,就去“响应”,即不但应,而且是“响”应。譬如梁启超一声“少年强则中华强”,大家跟着喊到今天,并添油加醋成“用我们的血肉筑成….”“中国也可以说不”,等等。譬如这两天的花和尚被抓,满网的“少年林前世今生”“袁腾飞2013年说释信和尚”“皮定钧当年险被少林寺出卖给日本人”。有网友出来揭露“为什么偏偏这个时候摔出个花和尚?是不是想让大家不要再去盯着天水幼儿园铅中毒,杭州巴巴水? ”也不管用。响应,是新中国人的瘾。“运动了!运动了!”

 

有道“十四天效应,美国也是”。但效应,是“效”,还在,“应”小了。记者关心者还在挖,甚至默默地一挖十几年几十年。响应是一哄而起,一哄而散,即什么什么都是消费,连铁链女的痛斥“全家都是强奸犯!”都扒拉扒拉咽下去,消化了,变成巴巴水。此际,就想响应铁链女的痛斥:不是全家,而是全中国,或曰整个简中圈都是强奸犯。

 

响应,不妨的。应声而起。“欢迎赛先生,德先生!”“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自然,请愿而已,…..”六四示威,我的岳母硬要我带她去天安门广场看看实况…..  而这样的响应者,多半是自己心里已有了动静,去到群里圈里论坛上去看看有没有反应相近相同甚至更好的。找着了,当然好。找不着,也没有什么。“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显然,这样的“应声而起”,需要简中圈稀有的条件:其“声”,是由衷且由自的。因为自由的第一步是有自己,第二步是要求社会公认人有由自己的权利,第三步形成宪法:人,生而自由。这在简中圈,是做梦。

 

如今有WiFi了。可以做到第一步“有自己”了。提醒“为什么现在摔出个花和尚?”就是在走第一步。让人想起来怕怕的是,不久,连这种“提醒”也成消费品,君不见,“原创”“独立思考”,现如今不已成了品牌了吗?即,简中圈人是响应“要坚持独立思考”的时代呼唤,去独立思考的,是“你搞4G,我来个5G”的。

 

实际的情况是,简中圈的响应,往往是“应”了几十年,想以自己的“响”去应时,一出口,全是公家话,一想事,全是“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因为台上的是混得好的你我,台下的是混得不好但一心想上台的你我。目标一个,得逞的,祸害国家;不然,祸害社会。

 

这就是劫数。整个简中圈,就是个劫,卷着劫,谁也跑不掉。

 

近来的觉悟是:“少读或不读中国书,多读外国书”的社会,对于简中圈,它是个理想社会,有人在读书,还有的选。简中圈遇到的状况是:少在或不在简中圈里呆,润了吧,除了北韩都行。

 

还记得张爱玲润前留给她姑姑的纸条吗?“不要再联系。有事,我会来找你”。(大意)还记得吗?张爱玲受邀去台湾,不久收到丈夫赖雅病重的消息,她立即返回不顾。读到张爱玲生活在美国几十年,过普通人的日子,很少社交。觉得,这态度就是润出简中圈人当有的,不是再见,祖国。而是Bye,“去吧,野草”,连着简中圈。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