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随翻随摘随忆 能感受得到 , 那块绕在南院上的云,又来了,看着厚。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烈三公孙,我这样看欧字

(2024-06-13 10:26:13) 下一个

烈三公孙,我这样看欧字

 

九成宫醴泉铭,亦公亦私。大楷,就是公家字体。写大楷,落笔即端,端就免不了装。唐兴大楷,书法走上大外宣的道。欧做大楷,也不能免俗。但欧的个人审美的意趣仍掩不住地从中体现。不像后来的颜柳大楷,已经是全然公家字体了。

 

公家字的毛病,是处处想着秀以及以别人的看法左右自己的审美。会形成一定水平的质量和品味,但往往有如时尚,时在它在,时逝它逝。欧楷的端,是公家的,但它的挺而险,是自己的。

 

欧阳询的行书,使见欧体的真形。

 

都赞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其实欧的行书一点也不逊色,或曰更具特色。欧行书在笔法运用上,不一味流畅,而是自有溪径,或遇石成浪,或经峡显韧,或岩俨,或崖险。创意满满。从来,学有渊源,师从祖藉,欧亦然。但他似乎觉着不能满足,决定开出自己的花来。在唐初四杰中,欧字奇丽,在用笔上的自由,远胜其他。所以,欧字有几分不是家雀的意味,而褚虞薛和后来的颜柳行书,则都是二王麾下之将。

 

由于欧字有了笔法运用上的创意,结字的美感常常别出心裁。婷立感: 高个子,但也不一米九二米得吓人,俏而不妖,挺而不弄,杂一絲絲女柔,显很懂风情;不怕成险,但不做峻。后世如元代的杨维祯,明代的黄道周,清末的何绍基,金农,郑板桥等,大玩惊险,虽葩有奇处,但是终有炫技之嫌;墨感很质,凝有凝的隆重,飞白有飞白的飘逸。最迷人的是于凝于飞白中,仍润润的,不涩,不瘪。

 

二王之法之下的妍态妩状,接过来舞出自己的“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几个?褚字走不出,虞字,笼中鸟,颜真卿的行书,全抄二王笔法,甚至二王结体;陆柬之,杨凝式,吴说,蔡宗,黄庭坚,赵孟頫等,全是二王team。欧阳询则自成一卉,有自己的芬芳。用妍说不尽欧字。它有亮眼的漂亮,丽质。再看,再看,会有不断的细节发现,如,它不一味循妍成妩,往往长出自己的颖丽,几分倔,甚至犟;点画,竖画,竖撇,像跑出二王麾下的兵卒,一副“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的英姿。

 

书法上的进步,难甚!“一点像羲之”的残酷,将多少临池者摔成躺平哥!许多传统的“固定搭配”,有质有量。康有为不服,要颠覆帖学,自立碑学,写大大的隶字,杂入魏书的意思。可写起尺牍,尽在二王毂中。用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比喻二王之法的影响,不过份。欧阳询也是,他不见得自觉,但实际上是尽力想翻出自己跟头花样的,他翻出耒了,写出了欧体字。欧字的不一味顺从妍,写自己的偏执,值得学;结体高挑,可以借鉴;不守固定搭配,根据自己的美感,调制自己的景色,应当给予尊敬。二千年间,米芾的刷和欧阳询的高挑不驯之姿外,堪称别致者,谁?

 

欧阳询六十几岁之后,他的书法方被人注意到。花甲之人,当什么什么都看开了,看透了。可你能从欧字看到社会油子气?世故老人味?见到的是倔,不驯之性,一絲的女气,也是犟丫头的眼神。这点,也构成学欧开笔易,学学多走僵走瘪的原因。性格不非常硬的人,真的不宜学欧。我就是,看欧不学欧。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