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也应该是家庭个人的关系
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弄了二年半,一点点也没和自己发生点关系,算是白搭了。细了想,中美关系也是家庭个人想跟着好的学,一点点变好的最重要的关系。
清亡之后,中国人认识好歹,其实就是认识美国好歹。认识到美国好多一点深一点的人,就是三观正一点,思想深一点的人。
思想二流的,看好日本;想成为一流的,看好英法;思想不入流的在想:朝伊俄,冉冉日。
中国人最明显的上进心,什么事都盯着美国;中国人最精的地方,什么事都防着俄国;中国人眼睛最尖的地方,就是不看好日本;中国对台湾的态度,其实就叫杀熟。统而观之,中国人识数。
五四以前,了解认识中国,叫学问。五四以后,了解认识外国,叫学问。六四以后,认识美国,叫学问。在这个方向上,顺着,省劲。拗着,二。
要理解清末来中国的美国传教士所做所为,理解美国不占中国土地只要求的“门户开放”,理解赛珍珠,理解马歇尔,不仅是识好歹,其实还有个智商够不够得上的问题。自己读美国史,看美國,一直都在的问题是,读中国书把自己读废了,自己良心坏掉了,想法邪掉了,什么什么都很low。譬如,至今自己也没有毛泽东曾经的思想:“每年这一天,世界上每个善良而诚实的人都会感到喜悦和光荣;自从世界上诞生了这个新的国家之后,民主和科学才在自由的新世界里种下了根基。每天每夜,从地球最黑暗的角落也可以望到自由神手里的火炬的光芒,--它使一切受难的人感到温暖,觉得这世界还有希望。”--《美国,生日快乐》 《新华日报》1943年7月4日社论毛泽东。(引伸出来的话:毛泽东那一代人,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坏到极点时还是把尼克松请来了;现在知青这一伙,没毛那一代人的智商了,就是个胡来。最典型的,搂着大俄。)
至今见到过出手最大方的:把只要答应,就能获得美国国籍的机会放弃了。家庭圈里的。
帖:曾经问一个德国人,德国只有8000万人口,却有2300多个世界品牌,108个诺贝尔奖,你身为德国人,你感到骄傲吗?
那个德国人一脸茫然:那些世界品牌和诺贝尔奖和我没有任何关系,我有什么可以值得骄傲的?
我仅仅是因为我出生在德国,所以才是德国人,如果我出生在意大利,我就是一个意大利人,出生在奥地利就是一个奥地利人,这本来就是一个很随机的事情,有什么可以骄傲的?
议:思想被逻辑整理过的人,只会这样想。这样水平的思想,在中国上下五千年里找不到。去美国乡下,在曼哈顿,在五指湖 ,在其他地方,类似上述德国人的想法,都变成了“这还用得着想,还用得着说吗?”
都在笑话游本昌,但都在做程度不同的他。刚出锅的例子:小伙子砸车窗,旁边人齐赞;警察来查“谁”,旁边人齐指小伙“是他”。所以说,现在这个时代连“做奴隶不得的时代”和“做奴隶不得的时代”的质量都够不上,这个时代其实是个一边笑游本昌一边也做游本昌的时代,即吐槽大会时代,即油奴隶奴隶也搞笑的时代。
七七,说几句日本的坏话
日本人,坏。明治维新也不管用。麦克阿瑟的改造,直到现在还没遇见过大事,说不好有用没用。中国比日本落后,但中国人没日本人坏。中国人就是不信日本人,很准!
中国《人民日报》的假,和日本人的礼貌的假,有一拼。甚至会有种感觉,日本人心里都揣着《人民日报》;中国人只是嘴上都说日本人真有礼貌。
中国人,说不上大。但日本人,是真的小。
日本屡屡打中国,是良心坏忒。中国摁住日本的头,是日本的活该。
见识过德意志人的优越感,法国人的优越感,美国白人的优越感,香港人的优越感,台湾人的优越感,讨厌!可遇到日本人的优越感之后,才知道讨厌对他们,真是太客气了。
说不上“日本文明”,应该说日本,假文明。中华文明,是不怎么中看了,但比起假文明,还有真有架子在。
很久疏远了的“城邦”,偶尔闲的,也就从网页下端往上点读一,二篇,走人。
格调,姚老先生(此处的老是尊称)仍旧是姚老夫子,嘻嘻。
有趣,我认为。虽然鄙人未必全都是将头上下点,更有左右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