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中间小谢“我不欣赏魯纯是出於他的文章和思想的品质以及負面影響,倒無關他個人的生活選擇。”(一)
初中二年级语文课上遇到了《一件小事》,是本人的人生大事。自兹知道了,原来有比报纸文章,耄教导更让自己想读的文章。太喜欢那描述,思想。于是,去找鲁迅其他的文章来读;于是,开始了纵然被说诘屈聱牙,也不从“这是一个个人问题”“我们一定要按自然规律办事”的活套套的自持小确幸的过程。
有五四白话,还有被糟蹋的五四白话,我叫它延安白话,耄就是满嘴的它。四九后,大陆人跟着说,以致于今天品茶小轩里仍是延安白话的天下。随拾几句:
“计划生育的大方针是正确的,弃婴也非此政策的目的。”
“这次河南暴雨,民间救援队作用不可小觑。尤其是在断电断网的城市和乡镇当中,从上至下的救援指挥体系一开始难以正常运转,人们就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求助信息,…..”
“李贺一生遇到过三次重大挫折。第一次是19岁时科考失利;第二次是蒙受举用却只做了一九个品的小官;第三次是入潞州郗士美幕府又没有受到重视。本来这些考试做官的挫折在唐朝根本算不上什么打击,简直就是读书人的寻常事。”
很烦延安白话。尽量不看,看也数行而弃。实在太渣。连分析都觉得败兴。
昨天读到海外原创上《张爱玲 - 没有一种感觉是她形容不出的》。复印于下:
“这是胡兰成说的,原话如下:“我问爱铃,她答说还没有过何种感觉或意志形致,是她所不能描写的,惟要存在心里过一过,总可以说得明白。” (见《今生今世》)我一直记着胡兰成这句话。有时日常生活里要辨辨滋味,我就会想,张爱玲经历和记录过类似的感受吗?她又是怎么形容的呢?细究之下,还真找到了一些于我心有戚戚焉的共情时刻。我感叹人性相通的同时,更惊叹张爱玲对人性洞悉之深。
在《桂花蒸 阿小悲秋》的结尾,当阿小看见楼下阳台一片狼藉:昨晚乘凉后没有收拾的果皮花生壳,被风吹的满地跑的小报,心里 “漠然想到:天下就有些这么些人会作脏!好在不是在她的范围内。” 好一个 “不是在她的范围内”!中文说 “眼不见为净”,“眼不见,心不烦”,还有英文里的 “Just look away.” 亦是同理。
我擦浴室的镜子时,有时上面有小圆点,就会想起张爱玲在《创世纪》里的镜子。“镜上密密布满了雪白的小圆点子,那是她祖父刷牙,溅上去的。” 张爱玲接着补充细节,“她祖父虽不洋化,因为他们是最先讲求洋务的世家,有些地方他还是很道地,这些年来都用的是李士德宁的牌子,虽然一齐都刷到镜子上了。” 让我不仅失笑,这一百年来人的生活细节变化不大嘛,连溅牙膏点子到镜子上都一样。更别说,我有时候也用Listerine 的牙膏。
张爱玲的比喻还有一个特点,就地取材,有感而发。现成的和常用的成语习语,她弃而不用,而是把感觉“存在心里过一过,” 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比方说,她不说爱屋及乌,却说 “分明将她当火腿上的一根草绳。” (见《小团圆》)
形容丰满女子,张爱玲说:“她很胖,可是胖得曲折紧张。” (见《花凋》)
同样是丰满,如果增之一分就过了。张爱玲如此形容《留情》里的胖太太,“包在一层层衣服里的她的白胖的身体,实哚哚地像个清水粽子。旗袍做得很大方,并不太小,不知为什么,里面总像是鼓绷绷,衬里穿了钢条小紧身似的。”
描述美人,符合大众审美的美人是 “极美的,美得落套的女人” (见《殷宝滟送花楼会》)而小众的,另类的美女呢,“安姬自己的长相有点特别,也许因此别具只眼。” 细细描述安姬的容貌之后,结论是“有点吓人一跳 ”。却又加上峰回路转的最后一句, “但是也许由于电影的影响,她也在校花之列” 解释时尚对审美的影响。(见《小团圆》)
脸上擦了粉的感受,张爱玲也记下来:“像脸上盖了层棉被,透不过气来。” (见《小团圆》)
张爱玲对人情世故的了然洞悉,散落在她看似不经意的只言片语中。
在《小团圆》里,她在等人来帮她打胎前 “破例下午洗澡”,还不忘自我调侃一番,“先洗个澡,正如有些西方主妇在女佣来上工之前先忙着打扫一番。”
《留情》里的女主和男主怄气的心理描写细致入微:“他也跟了出来。她只当不看见,快步走到对街去,又怕他在后面气喘吁吁追赶,她虽然和他生着气,也不愿使他露出老态,因此有意地拣有汽车经过的时候才过街,耽搁了一会。” 类似丝丝入扣的心理活动,很多女主在生活中都体验过吧。”
鲁迅的语言,比这深,但没这灵。可着实是好。挺自豪于初二就要“好”了。
鲁迅的语言好,老大的一个原因在他在日本是身心俱在地过了几年异域日子。(议:出国的大陆人,多少!身心俱在的,几个?品茶小轩中读来使觉审美趣味已有几分异域风情的,几个?)张爱玲的文学好,总以为是因为她英文中文都是从血里淌出来的。她笔下的人物,是世界的。一同的苏青,前点的冰心,后来的萧红都比不上她的原因之一也在这吧?)
郑州人在五号地铁门前献花献辞纪念被洪水淹死的人。读了献辞。联想周恩来死时的满世界的悼词小片片。
唉,为一个八杆子再加八杆子也打不到的中南海居民说悲伤,文采,情绪深度,文化水准,那叫个好。(当然比祭奠鲁迅得见差。)为自己的亲友,熟人,能熟的人说哀悼,就这水平!
能找到的另一个七七年前人的语言往往好于之后的原因:不能如鲁迅张爱玲有外国和外国语的营养,却离文言文近。耄的延安白话也cover 不尽文言文的影响。
文言文,古旧,霉味,但私,纵然“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大文宣。延安白话,用日语里的渣词,(政治术语)快顶替尽了中国人舌尖上的tast 。微信天下的今天,好不容易才从“化悲痛为力量”的中共中央话转成广场舞一样的“一路走好”。
唉!唉!唉!
今天还读到一个贴,采访00后的张家齐。好看死掉。这女娃奶声奶气,小孩话留下个尾子。可惜,这采访的大人,嘴里吐不出个会问的话,什么实力,蝉联,套话盈舌。浪费了这个小女孩的萌态。联想福原爱三岁至十三四岁的视频。这么板的日本“横路进二”,也知道趣味了。多会问!把福原爱的小可爱一点点的问出来,使成日本国十几年间的风味。
八零后们,咋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