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随翻随摘随忆 能感受得到 , 那块绕在南院上的云,又来了,看着厚。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王朔讲鲁迅,挺吃力的

(2020-01-08 15:44:20) 下一个

“釆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被解读成“如果家中没五斗米,就不会悠然”了,不是唯物主义的高明,而是你的“文心”没被雕成龙,煎成葱油饼了。

 

 

《黄土地》有刚知道文艺之萌;《大红灯笼高高挂》有玩文化之顽;《红高粱》就是个糟贱文化了;到《秋菊打官司》《一个也不能少》,就是个文宣了。

 

姜文机子里的“大院文化”,是《小瘶子》里的剔牙缝,也是八旗子弟下了马之后的“把米芾的字写活了”“把XX的画画得乱真了”。怎么的,也就是个高仿。

 

 

荧屏里的打日本,当三年“解放战争”看,就不觉着是神剧了。

 

打死共军国军,易;打死日军,难。

 

屏里,骂日本人的话里,常常有让人向往的人格。砍日本的女杰男雄,演得好的,象耍猴;演得不好的,自虐;很多很多,不是看不下去,倒是看下去的话就要自己看不下自己了。

 

 

王朔说鲁迅的不是,听来听去,没听出什么“不是”,倒是听出王朔书读得不多,讲鲁迅,挺吃力的。

 

都说鲁迅骂人,可细数数,那些个,几个不该骂?

 

鲁迅的杂感是写给只“想”干事人看的。干起事和正干着事的,不大看。听过陈寅恪说过几句鲁迅?他有自己的事要想和忙,抽不出空来看笔战。听过为生计奔波于街头巷尾的说鲁迅?忙生活的精力尚不够,不可能看舞文弄墨。

 

读文学,读杂感或乱想,想说中国的人和事说出点釆来,让人觉得“蛮深刻的”,读点鲁迅,是个不错的选择。

 

 

博客:不读而文章,少读而证论,一篇篇“哪有功夫读书”的忙样。由是,一年产生的文章是四千年的总和还有剩余。可———-

 

一个“删除”键,就能使“不可修复”地永逝。

 

自己写博客,总觉得象在点击删除键。自己删除自己,有不拿自己当回事的谐意。

 

 

高铁,高速公路,马斯特扬言的从纽约到东京只要半小时的飞行器,把人们从一种意识形态移到另一种意识形态。什么专制,暴君,民主自由,宜居,GDP,,,,,

 

Safari曲里拐弯且颠得只有头昏不得睡着的Africa massage 里,则是从一种生态到达另一种生态。

 

意识形态里,捣腾来捣腾去,就是个意识。所谓“理论是僵死的”;不同生态里行进,牛羚齐奔乍停,旦等斑马引领的洪荒节奏;狮行缓缓于无边茵茵的天簌音韵;羚羊迸跃的轻盈句读,真所谓“生命之树长青”。近意识,远生态,傻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