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人生(100)而立未立,先享天伦
本该“三十而立”,时不予我。人生驿站,岁不我与。
我和静仪的自由恋爱得到双方家长的认可与支持。但是,我好像“玩不醒”,原本就没有想到将来要当老师,不得不当了老师,走上岗位又无书可教,于是,沉迷于棋牌之乐而不知所以。当眼见同事一对一对结婚了、生子了。
于是,我和静仪于1971年7月31日,在武汉市硚口区“革命委员会”领取了结婚证,在水厂路中学举行了结婚典礼。
结婚典礼仪式简朴而热闹。
刘政秀书记主持,晚上八点,全校老师和亲朋好友都来到教职工食堂欢聚一堂,热烈祝贺新婚的我们。那时的婚礼仪式不像现在婚庆公司搞得那么繁琐而冗长。刘书记宣布我们俩结婚,并祝愿我们新婚快乐、白头偕老!然后让我们向大家介绍恋爱经过,讲完之后,给到会嘉宾分发喜糖。最后,由刘书记亲自送我们入洞房。
洞房就在我住的三楼教师办公室临时改作的宿舍。原来与我住在一起的两位同事,由学校另行安排住处。
婚床是学校原来配置的两张单人床拼成的“双人床”,还有一张办公桌和两把椅子也都是学校的。
只有床单和被子是新婚购置的结婚用品。
还有亲朋好友送的热水瓶、茶杯、锅瓢碗盏等,给新婚的家增添了些许温暖。
特别难忘的是教导处江绍永主任的剪纸,大门上贴的是“囍”字、窗户的两扇玻璃上贴的是“鸳鸯戏水”和“比翼齐飞”、还有桌上的茶盘上的剪纸 ,在江主任的精心设计、布置后,让简朴的婚房洋溢着新婚喜庆的气氛。
三天之后,我们俩回家拜见我的父母亲。
1968年,我的父亲为了让从小体弱多病的大弟弟留城工作,趁工矿企业退休职工子女可以顶替进厂的政策,办理了退休,接着又被街道办事处下放农村。当时,我的小弟弟69年初中毕业下放到钟祥。父母都是六十多的老人,下放农村无依无靠,怎么办?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当时鄂州市华容区严家大湾生产大队正准备搞花木生产副业。他们打听到“李家花园”的李师傅已经退休在家,大队领导在熟人引荐下,登门拜访,三顾茅庐。于是,我的父亲就去严家大湾,当他们花木生产的技术顾问。他们把我的父母亲接到乡里,生活安排的非常好,父亲也全心全意带徒弟,悉心指导,该队的花木欣欣向荣,副业生产蒸蒸日上,父母亲的生活也有专人照顾了。
那天两个弟弟也都回家了,一家人相聚,妈妈高兴得合不拢嘴,做了一大桌菜款待上门的儿媳妇。我们俩举杯敬祝老人身体健康!两个弟弟祝我们新婚快乐!
爸爸妈妈为我们结婚没有婚房、没有必须的家具表示歉意,我们安慰两老,没有关系,慢慢来,我们还年轻,以后都会有的。妈妈说,我和你爸爸跟生产队的队长说了,想请他们帮忙买点木料,就在这里帮你们做家具,到时候,你们自己决定要什么样式,回来对木匠师傅说吧。
春节期间,我们回家过年的时候,木料已经备好,也与木匠师傅见面了。考虑到我们现在的住房实在太小,决定做一副双人床床架,一张圆桌,一个大衣柜。
两个月后,生产队派专人专车把家具送到学校我的家来了。这几件家具摆在房间,就像一个真正的温暖之家了。然而,这个家毕竟是在学校的教学楼里,打开房门,对面就是学生的教室。为保证学生的安全,不能在走廊放置任何物品。好在刚结婚,两个人平时就在食堂吃饭。节假日和寒暑假才开伙做饭。最享受的是在寒暑假,对面的教室就是自家的厨房和饭厅。
1972年4月15日下午,我和同事正在办公室下围棋,静仪的闺蜜跑进来大声说:“李培永!快点快点!聂静仪要生了!”我立即丢下这盘没有下完的棋,急急忙忙送静仪到了离学校最近的武汉市十医院妇产科。一直在妇产科门外焦急地等到晚饭时间,静仪还没有生。
晚上九点钟,我们的大女儿终于出生了。“五斤四两,母子平安!”
初为人父,护士抱出女儿给我看时,真是百感交集!
我们这代人,从小到大所受教育最大的缺失,就是“性”知识。谈恋爱是凭感觉,还有受教育程度比我们更低的,连感觉都谈不上。没有婚前辅导,更没有婚后教育。一切的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彼时彼刻,看到女儿那么健康地来到这个世界,实在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心中的喜悦。
初为人父,心情特别畅快,总有一种掩饰不住的笑意,与所有认识和不认识的人,分享那油然而生的幸福感。
女儿一天天长大,无数个第一次走进我们和她的生命中。
好多第一次记不住了,好多第一次却永远难忘!
她第一次哭,我没有听到,那时不许丈夫进产房。这也是我们这代人做丈夫的终生遗憾吧!
女儿几个月大的时候,她的小叔叔和朋友,特地到乡下钓了许多“喜头鱼”送来,熬的那个鱼汤,特别香!我们第一次喂她喝鱼汤。先用奶瓶喂她一点尝尝,我们两人四眼盯着看,她竟然一口气喝完了。于是,立即装了满满一奶瓶,她竟然全喝了!我们当时好高兴,没想到乐极生悲!大约一个小时后,她居然大泄不止,喷射而出的竟然与她吸进去的鱼汤颜色一样!把我们夫妻俩吓得不轻!急急忙忙到医院看急诊。我们被儿科医生好好教训了一顿,也学到了一点点育儿常识!
特别令我终生难忘的是她第一次喊爸爸,是那样特别而又好听:“大!大大!”。
女儿一声“大大”,让我忘了一年来,为她健康成长付出的所有辛劳:她妈妈奶水不够她吃,夜晚要起来为她热牛奶;她能吃粥了,我变着花样做鸡蛋粥、瘦肉粥、时令青菜粥;她会吃饭了,不仅每餐要做可口的菜,还要做据说能增加钙质的骨头汤。那时,我们这样的低薪家庭没有冰箱,只能按每天的需要买一点东西。还记得,我每天去菜场找卖肉的学生家长,买两毛钱的瘦肉。一周买两根“筒子骨”,7分钱一斤,二三毛钱就够了。当时这是紧俏商品,还只有熟人才买得到。
那时,没有儿童玩具。听说上海有儿童三轮车卖,我托一位在长航客轮上工作的家长,帮我卖回来了。三岁不到的她,视车如宝,第一次骑车后,就爱不释手,每天都要骑车在学校篮球场上转几圈。
三岁时,送她上幼儿园。在老师的培养和训练下,她特别擅长拍皮球,参加比赛得了第一名!荣获了她人生的第一张奖状。
我原本想从小培养她下围棋,看看相册中那张三岁时下棋的照片,小小右手中指在上,食指在下,有模有样、标准的围棋持子手势,两眼聚精会神,好像在思考,这颗子下在哪里呢?
就在这时,她的妹妹要来跟她作伴了。
我陶醉于天伦之乐,而立未立,先成家乐一乐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