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忘忧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个人资料
李培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教育随笔(68)刘朏朏老师约我写“说话训练”

(2021-03-22 08:15:40) 下一个

教育随笔(68)刘朏朏老师约我写“说话训练”

1986年9月22日,到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报到,应邀参加该社初中语文分编型实验教材《作文·汉语》(第一册)的修订工作。这是该社建国以来,第一次请在第一线的老师参加教材修订,同时还请了北京的张必锟老师和江苏的朱泳燚老师。

我们三人报到后,都住在人教社招待所。

10月8日晚上,上海《语文学习》主编范守纲先生突然飞到北京来,也到人教社招待所来住下了。他与我们三位都非常熟悉,当晚,我们欢聚一室,不觉就相谈到凌晨快一点了。范老师说:“明天还要采访张志公先生,请培永一起去,帮我记录一下。我们明天晚上再接着聊吧!”

志公先生的办公室就在人教社办公大楼。

走进志公先生的办公室,范老师快步上前,与老朋友志公先生一边握手问好,一边向先生简单介绍了我。先生说:“好啊!年轻人,以后我们可以在院子里常见面了。”我真是太幸运了!原来每天早上只能远望的大语言学家志公先生,现在我就坐在大师面前,接受先生的耳提面命,那种幸福呀,真是无以言表!

先生一边点烟,一边拿出糖果请我们吃,一边笑着说:“医生、亲人都劝我戒烟,有朋友告诉我,说吃糖可以戒烟,于是我开始吃糖果。你们看,原来只要烟、酒、茶三样就够了,现在加上糖果,要四样了。哈哈!”

志公先生在讲到中学语文教学时,还讲了一件趣事。

志公先生说有一年,他陪吕叔湘先生参加北京市中学语文研讨会时,叔湘先生拿着会议“议程单”,指着一位发言人的名字问:“志公啊,这位老师的名字怎么读?” 志公先生一看,忙说:“不认识。”那位老师就是北京著名的特级教师刘胐胐(fēi)。吕叔湘先生是我国语言学界泰斗级人物,张志公先生也是大语言学家,他们两位大师在大庭广众之中,都非常坦然地说自己不认识那个字,并当场请教主持会议的老师。这种不知为不知、不耻下问的精神,感动了在场的所有老师。

走出志公先生办公室,范老师告诉我,刘朏朏是北京月坛中学的特级老师,她和他的先生、当时北京师范学院的高原副教授,自1977年以来,共同创立了三级作文训练体系,在全国语文界引起非常强烈的反响。

晚上,与范守纲老师和朱泳燚老师一起,去拜访两位作文教学改革的先锋——刘朏朏老师和高原先生。

高原老师和刘朏朏老师正准备从1987年开始,给中学生办一个《说写月刊》,于是,我们五个人就这个杂志的栏目,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讨论。两位老师再三请我们三人为他们的刊物写稿,并且初步分了工。我负责撰写“说话训练”专栏,每个月提供一篇稿件,要有训练内容和要求、训练方法和步骤,还要有学生的“例话”和训练话题。大家还研究了各个栏目的整体规划及如何逐步形成能力的系统训练。两位老师希望我在离开北京之前,先完成一篇试试。

我非常乐意完成两位老师布置的“作业”,初次见面,就那么信任我!感谢他们给我提供这么好的的机会和平台。

我写的第一篇说话训练的文章是《话说“心中有人”和“目中无人”》。离开北京前,我把稿件送到刘老师家,她看完后说:“我看就这样写很好,你再设计几个说话训练的话题寄给我就可以了。”她希望年前,至少还要提供两篇稿件寄给她。

从此,在语文人生之路上,又有了两位恩师引领我不断前行。

【附录】《话说“心中有人”和“目中无人”》

说话要做到心中有人,就是说一个人在讲话的时候,首先要想到“我是在对谁讲话”。同学们都知道“对牛弹琴”这个成语的意思,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想一想,不是去讥笑对方,那么,作为“弹琴”的人,为什么不看对象乱弹琴呢?说话也要看对象,是长辈,还是同龄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熟人是性格开朗,还是拘谨?对象不一样,即使是说同样内容的话,表达方式也应该不同。

明确了说话的对象以后,还应该结合具体情况,考虑说话内容能否引起对方的兴趣。在一个集体中,人们的兴趣不可能完全一致,但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大家的兴趣又可能集中在某一点上。在同一时间内,大家共同关心的“点”可能集中在某人某事或某个问题上。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兴奋点”。说话内容应针对听众的兴奋点。传说曹操在将士们口渴难忍、都想喝水的情况下,大喝一声:“前方有一片梅林!”使全军将士精神为之一振。“望梅止渴”这个成语,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话内容必须符合听众的心理。

说话要做到心中有人,还要考虑听众的多少。听众多,说话的声音要大一些,使在场的人都能听清楚;听众少,说话的声音要相应小一些,不然的话,听众因声音太大会产生烦躁情绪。不论听众多少,说话时都要注意面部表情自然,手势幅度恰如其分,尤其要注意通过眼神与听众的目光交流感情。在听众较多的情况下,讲话时眼睛应平视前方。一般来说,在教室讲台上讲话,眼睛注视着第三、四排的学生比较适宜。如果说话时低着头,只顾讲自己的话,听众就兴趣索然;如果说话时左顾右盼,或昂首远视,听众就会以为你目中无人,不想听你讲下去。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打开“窗户”说心里话,一定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但是,一个人在说话过程中,特别是一个初次登台的人说话时,又实在要有一点“目中无人”。这里所说的“目中无人”,是要在说话时,既能恰当地运用眼神与听众交流,又不把主要精力放在这方面,而集中精力思考自己想说的内容。否则,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很容易产生胆怯心理。克服这种胆怯心理,一方面要做到说话时“心中有人”,根据听众的实际情况以及说话时的环境,及时调整说话的内容;另一方面,要“目中无人”,坚信自己能够把想说的都说清楚,不断缩短说话内容与听众的心理差距。正因为“心中有人”,时刻为听众着想,才非常需要说话时有一点“目中无人”的勇气,也只有“目中无人”,充满自信,才能保证说话的顺利进行而不受干扰。

同学们有兴趣,不妨试一试,在锻炼自己说话能力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把“心中有人”和“目中无人”结合起来进行自我心理训练,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例话】    《我第一次上讲台》     实验班学生曹萍

我的心“怦怦”直跳,这怎么办,我毫无准备,本以为只是给同学看看我的“火花”集,没想到刚才李老师说:“向同学们介绍你的火花,这是个很好的锻炼说话的机会。”好是好,可我没有口才呀!一说普通话脸就红,何况还有四十九位同学坐在下面听呢!

这时,在我前面的一个男同学,已经在讲台上介绍他的邮票了。他讲得那么自在,滔滔不绝。从他所集的邮票中年代最早的一张讲起,一直讲到最近收集的一张。他主要讲邮票的特征,中间还穿插了一套一套邮票的生动故事。我的火花虽也成套,可是上面有什么特征呢,我平时也没有好好想过,只是自己按画面意思编排了顺序,真可谓“画是有形诗,诗是无形画”。尽管这样,可我没有口才,怎么能把它组织好并讲得那么生动呢?早知道今天有这样的活动,昨天就该准备准备了。我真希望台上的同学慢慢讲啊,多给我留点时间考虑怎么讲好。也是,平时我最怕在大庭广众中亮相,每当老师点我发言,我总是窘迫极了,现在怎么办?我急得浑身冒汗,“火花”的图案在我脑子里变成一团五光十色的乱影。

终于轮到我了,我机械地站起来,木然地走向讲台,心里牢记开头的第一句话,同学们也许看到我紧张的模样,都毫无恶意地笑起来了。我抬头看到这么多同学,几十双眼睛都盯着我,又慌神了。为什么这么安静,我真希望现在热闹一点啊。我怎么开始讲的,自己都不明白,好像是:“我集火花的历史很短”到后来讲着讲着就没词了,怎么办?谁叫我没有口才,那么好的话题都不知道跑哪里去了。我卡壳了,无可奈何地望了望同学们,可是,我发现大家并没有笑我。我努力地去想“火花”,对,我可以从不同的地域,开始介绍我心爱的火花——我有具有山城特色的重庆工业区的“火花”;有少数民族服装的“火花”;还有昆明的石林“火花”等等。当我把几套精美的“火花”向同学们作了介绍后,听到了“啧啧啧”的赞美声,这时我似乎发现,我讲得并不是原来自己想象的那么差,我的心情渐渐舒坦了。最后,我还讲了有关“火花”的一些小故事,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我感激地向他们笑了笑,步入我的座位。

虽然我讲得不很成功,但我这不是闯过来了吗?我深知我不是没有口才,而是没有勇气,没有信心,平时又缺乏锻炼。看到别人讲得头头是道,就以为是他们的口才好,有那份天才,殊不知“口才”也是可以锻炼出来的呀!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红米2019 回复 悄悄话 胐的标准读音该是3声,但我们当年确实都是读成1声。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