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曾经颠沛流离的以色列人是世界上最苦难深重的民族,那分布在今天伊拉克东北部、伊朗西北部、叙利亚东北部和土耳其东南部的库尔德人则是当今世界最悲催的民族。这个比中国四川省面积小一点,有着3千万人口,在中东国家中人口位列第四的库尔德民族不仅至今都无法建立一个国家,还成了以上四个国家中的少数民族,并被这些国家提防着、压迫着。为什么是中东地区现存最古老民族的库尔德人要被放在“火”上烤,它的“国家”库尔德斯坦(Kurdistan)不被国际社会承认呢?
因为它的战略地位太重要了。在阿拉伯半岛,从西到东是一个由高到低的三级阶梯结构,西面是伊朗高原,东面是沿海低平原。而从北向南,也是从高到低的三级阶梯结构。第一级是库尔德斯坦北面的亚美尼亚高原,第三级是几乎全部归属于伊拉克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而第二级则是跨越了叙利亚与伊拉克边境的高地。而库尔德斯坦的大部分就位于无论是东西向,还是南北向的第二阶梯高地中,其“起承转合”的作用再明显不过。
埃尔比勒
埃尔比勒
库尔德斯坦
库尔德人所在地
埃尔比勒所在地
虽然两河之间相距最近的地方在伊拉克首都,跨底格里斯河而建的巴格达附近,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第二级高地的切割点,并不在巴格达,而是在两河流淌到巴格达一带的塞尔萨尔湖(Therthar Lake)。从这个湖开始,两河流域开始进入平原地带。该平原延伸到巴格达的区域是逊尼派的地缘核心,被称作“逊尼三角地带”,再往南则是什叶派的势力范围。不管是逊尼派的地盘,还是什叶派的地盘,都是阿拉伯人的天下,他们占据着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土地最肥沃的区域。而库尔德人则被排出富饶的两河流域,他们居住在高地之上和亚美尼亚高原的部分地区。如果能安居此地也就罢了,偏偏这里是亚美尼亚高原和伊朗高原的缓冲之地,因而自古以来库尔德人的居住地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除了地势占优以外,库尔德斯坦还控制着对阿拉伯半岛的人来说弥足珍贵的水资源上游。发源于土耳其境内的底格里斯河在流到伊拉克南部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前流经库尔德斯坦,这条孕育了很多文明的河流因水量巨大而让整个底格里斯河流域都被划入了沃野千里的新月沃地。同时,库尔德斯坦还盛产石油。这不是一块“肥肉”是什么呢?自从一战后库尔德斯坦被分给四个国家后,它的日子基本没消停,轮番被这些国家“蹂躏”。其原因不仅仅是库尔德斯坦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还因为库尔德人跟波斯人后裔的伊朗人、自称突厥人后裔的土耳其人,还有正宗阿拉伯人的伊拉克人和叙利亚人,本身就有着种族的差异,虽然他们都信仰伊斯兰教。
去埃尔比勒沿途
去埃尔比勒沿途
去埃尔比勒沿途
去埃尔比勒沿途
去埃尔比勒沿途
当伊斯兰教所向披靡时,世界上第一个基督教国家的建立者亚美尼亚人固守在亚美尼亚高原,坚定地恪守着自己的信仰,最后被土耳其人进行了种族大清洗。现在的亚美尼亚被挤到了高原的东北角,人口不到300万人,这让他们完全失去了在此地的话语权。而接替亚美尼亚的,则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千年,有自己语言和文化的库尔德人,但亚美尼亚人的的悲剧命运是不是库尔德人的翻版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在库尔德人的周围,饿狼环伺,波斯人后裔的伊朗人和阿拉伯人为主的伊拉克人便是其中之一。在底格里斯河注入波斯湾前,它跟幼发拉底河合成了阿拉伯河,阿拉伯河的下游目前是伊朗和伊拉克的界河。这意味着,伊拉克和伊朗的水资源很大程度上得依附北部高原带,而库尔德斯坦掌握着两国水资源的“半壁江山”。被库尔德斯坦掐住“喉咙”的伊朗和伊拉克怎么可能让库尔德斯坦独立呢?
而且,伊朗人的祖先曾经建立了波斯帝国,阿拉伯人的祖先曾经建立了阿拉伯帝国,如果他们都想恢复祖上的荣光,那曾是他们祖上一部分的库尔德斯坦一定是他们最先夺取之地。虽然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他们的机会渺茫。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不想尝试。奥斯曼帝国解体后,库尔德人想趁着英法等国瓜分奥斯曼帝国之际,宣布独立,可他们每次为独立进行的起义都以失败告终。没有胜利,就失去了谈判的筹码,好不容易在苏联扶持下,库尔德人于1946年成立了共和国,可豆包还没出笼呢,就被伊朗推翻。
去埃尔比勒沿途
去埃尔比勒沿途
去埃尔比勒沿途
去埃尔比勒沿途
当伊拉克倒向埃及,建立共和国后,伊拉克政府曾假惺惺地答应给予库尔德人自治。但刚过了两年,伊拉克政府便推翻承诺,对库尔德地区进行了轰炸。约占伊拉克人口1/5的库尔德人随后在伊朗的支持下开始反击,两者之间的冲突断断续续持续了9年,最后在苏联的压力下库尔德斯坦开始自治。跟伊朗“哥俩好”的美国怎会允许伊拉克和苏联眉来眼去,保持其境内的和平状态呢?于是美国和伊朗在1973年合伙资助库尔德人对抗伊拉克政府,被逼无奈的伊拉克只好妥协,跟伊朗在1975年签订了《阿尔及尔协议》,损失了阿拉伯河区域的部分所有权。但倒霉的却是库尔德人,因为伊拉克随后焚毁了库尔德的600个村庄,有约20万库尔德人流离失所。这还不算,伊拉克政府还把大量阿拉伯人迁入库尔德人居住区,把库尔德人强迁别处。
没想到,世界风云变幻莫测,伊朗1979年爆发了宗教革命,跟美国分道扬镳了。被美国择选的萨达姆一上台,除了发动了对伊朗的战争外,还对伊朗支持的库尔德武装进行了打击,并对库尔德人使用了生物武器,这场战争让成千上万的库尔德人死亡。当萨达姆跟美国形同陌路,美国入侵伊拉克后,美国在伊拉克北部划出了禁飞区,允许库尔德人自我管理。自信心大增的库尔德人在2017年举行公投,成立了伊拉克历史上第一大非阿拉伯裔政府,但伊拉克政府称其非法,并夺回了库尔德人控制的地区,包括那里的石油收入。库尔德人独立建国的愿望再次失败。
埃尔比勒
埃尔比勒
埃尔比勒
埃尔比勒
而叙利亚境内的库尔德人也不得安宁。2013年“伊斯兰国”(ISIS)在占领了叙利亚北方后,接连进攻库尔德人的地盘,抓捕、屠杀了数千名库尔德人,上万难民涌入土耳其。而土耳其政府不但拒绝攻打伊斯兰国据点,而且不允许本国的库尔德人越过边境去参战。为什么土耳其如此决绝?因为它跟库尔德人之间的敌意根深蒂固。土耳其人的祖先曾建立了奥斯曼帝国,库尔德斯坦是帝国的一部分,土耳其的现役总统不是心心念想恢复奥斯曼帝国的荣光吗?今天,库尔德人占土耳其总人口差不多1/5,自从20世纪20和30年代,库尔德人因土耳其政府对其严苛统治而抗议并遭到镇压后,两者的“梁子”便结下了。事态平息后,大量库尔德人被强制迁移,他们的语言和服饰,甚至库尔德族的姓名使用都受到限制。当2019年美军撤出叙利亚北部后,土耳其军队随即对库尔德人展开了军事打击。
为什么库尔德人建国之路如此漫长?为什么现在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公开支持他们成立独立的国家?库尔德人的眼泪和鲜血要流到何时,建国的曙光才能在他们眼前呈现?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地球编年史》中说,库尔德人的居住地最初是恩利尔家族对抗恩基家族的根据地。在这片土地上,先后诞生了古亚述帝国和新亚述帝国,亚述的文明之花曾在这里绚烂地绽放过。当我独自在土耳其自驾时,我去过库尔德人的居住区,那里也曾在亚述帝国版图内。如今在伊拉克独自自驾,我有机会再次走进库尔德人的土地,我不禁又想起了我在土耳其的美好时光,也庆幸自己能第二次踏上亚述帝国的土地,去拜访亚述文明留下的遗迹。
埃尔比勒
埃尔比勒
埃尔比勒
埃尔比勒
埃尔比勒
埃尔比勒
埃尔比勒
经过阿拔斯王朝时的另一个首都萨迈拉,我沿着底格里斯河开往库尔德区域。路边都是绿油油的庄稼,灌溉也变成了现代的喷水设备,跟土耳其的很像,我还看见了葡萄园,是真正的沃野千里,比伊拉克南部“垂死挣扎”的农田要先进得多。只是沿途基本没什么城市,很荒凉,但是检查站却不少。等到穿着绿色军装的检查站军人出现时,我知道我进了库尔德区域,因为他们的军装跟伊拉克的不同。不管什么样的军服颜色,我受到的盘查是少不了的,可明显没有伊拉克的严格,很多检查站的领导一看我拿的是美国护照,看几眼便放人。原来,伊拉克2005年的新宪法允许库尔德自治区实行了自治,他们现在拥有自己的议会、政府和军队。
因库尔德地区盛产石油,因而库尔德自治政府不顾伊拉克中央政府的反对,开始抱美国“大腿”,自行跟美国的石油公司签署了勘探和开采石油协议,还向美国和其它发达国家派驻了代表,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多个领域跟美国密切合作。这样一看,我受到的特殊“待遇”就见怪不怪了。跟巴格达以南时常川流不息的车流相比,从萨迈拉到库尔德区的车辆明显减少,我再也不用提心吊胆地开车了。我一边欣赏着道路两边的沃野,一边穿过石油资源丰富的库尔德基尔库克省(Kirkuk),在这里我看到了炼油厂冲天的火光。我一路向北,目的地是库尔德自治区的“首都”埃尔比勒(Erbil)。
埃尔比勒
埃尔比勒
埃尔比勒
埃尔比勒
埃尔比勒
一开进埃尔比勒,我就好像进入了发达国家,八个车道的宽阔马路,既干净又平整,路旁高楼林立,街道整洁,一点儿也不像颓败的伊拉克。我的四星级酒店Hotel Hilen De Ville是高楼中的一员,booking上的价格一晚才25美元。我在底特律机场时因为被工作人员吓唬没有签证去不了伊拉克而把这个酒店取消了,前台让我付30美元。那也很便宜,只是正值穆斯林的斋月,早餐不太好。入住时,前台看到我的伊拉克签证,顺口说,你是从伊拉克来的,他真的不把自己当作伊拉克人。
站在酒店最高层的房间窗前,我眺望着埃尔比勒,不禁想起雍仲苯教的发源地和象雄古国的首都琼隆银城及成都,它们三个都是同心圆的城市,而埃尔比勒在亚述帝国时是伊南娜女神的圣地。难道这三个城市都是伊南娜女神建造的吗?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埃尔比勒原意为“四个神”。让我大胆地猜一下,这四个神是曾经的“地球之主”恩利尔、他的嫡子尼努尔塔、伊南娜女神之父兰纳和伊南娜女神。他们是对付马杜克的同盟军,曾经在苏美尔所在地先后开创了尼努尔塔时代、伊南娜时代和兰纳时代。因为他们的家园苏美尔在公元前2024年的核战中被毁,恩利尔家族才先后指使不同的代理人在亚述这片土地上“兴风作浪”,跟马杜克的巴比伦做着殊死的斗争。
埃尔比勒
埃尔比勒
埃尔比勒
埃尔比勒
也许我的猜测毫无道理,但是埃尔比勒的土著居民主要是亚述人和库尔德人却是真的,埃尔比勒在中世纪时是巴格达和摩苏尔(Mosul)之间的重要贸易中心也是真的。今天这里仍然是一个交通要道,重要的公路和铁路都在此相交。此地还有一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埃尔比勒城堡(Erbil Citadel),这个椭圆形的占地1万平方米的城堡在公元前22世纪的乌尔第三王朝时就被提及,在新亚述帝国崛起时曾是亚述人的政治和宗教中心。
我在网上查到这个建在高坡上的城堡早上8点开门,于是踩着点从酒店出发。开出埃尔比勒市中心,我好像又回到了破破烂烂的伊拉克,那些“脂粉”都涂到了埃尔比勒的“脸”上。城堡所在地是一个小镇,据资料记载,这个小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有人居住的小镇。但现在这里垃圾遍地,城堡下是一个露天市场。幸亏我去得早,市场还没营业,我的车还能开进去。当地人很好心,让我停到了他的门市房口,我从这里可以仰望建在土丘上的城堡,城堡高耸的扇形围墙对我的视觉绝对是一种冲击。我一边欣赏着城堡带给我的视觉美,一边绕着城堡去寻找城堡的入口,可当我兴冲冲地到达城堡门口时,站岗的说上午10点才开门。为了这个苏美尔时期就存在的古迹,我宁可等。
埃尔比勒城堡
埃尔比勒城堡
埃尔比勒城堡
埃尔比勒城堡
埃尔比勒城堡
埃尔比勒城堡
可我到哪里等呢?城堡四周是乱七八糟的市场,但回廊里有一些门店,我挑了一个干净的,有椅子的糖果店。经主人同意后,我在那里等了两个小时,中途还在椅子上睡了一觉,我真是精疲力竭地累。好不容易熬到了开门时间,警察说不能进入城堡,只能在城堡外的50米内拍照,气得我直跳脚,好在不收门票。不过,近距离看着到处都是裂缝的城堡,我觉得警察说得有道理,允许游客进入有可能会倒塌的城堡是存在危险系数的。其实,城堡内部也没什么可看的,经过了亚历山大大帝、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等的“血雨腥风”,曾经作为最坚固堡垒的埃尔比勒城堡早已丧失了“钢筋铁骨”,曾经是重要基督教中心的它也被三个清真寺、两个学校和一个澡堂替代,如今只剩下一个清真寺。
尽管我没看到埃尔比勒城堡曾有的“如花容颜”,但我也不遗憾,至少我来过,就像苏美尔的风曾经吹到这里过一样。今天这里的库尔德人,跟土耳其的库尔德人一样,外表平和,过着慢悠悠的生活。我不知道多少库尔德百姓泪流满面过,我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库尔德人希望建立自己的国家,我只希望,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不会再被利用,不会再去流血,他们会像村上春树的小说中描述的那样:“且听风吟,静待花开”。
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