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走遍千山万水,只为寻找初心。
个人资料
lily0824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独闯伊拉克:巴格达一瞥

(2025-05-24 07:14:33) 下一个

历史上的巴格达,曾因为是持续了500多年的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的首都而熠熠生辉。它也曾是伊斯兰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交通和商业中心,至今仍是阿拉伯世界除了埃及首都开罗外,人口第二多的城市。尽管古埃及的历史源远流长,但伊拉克的历史更悠长,因为这里诞生了人类最早的苏美尔文明。也许正是这样的底气,才让萨达姆·侯赛因想跟埃及一争阿拉伯世界“旗手”的位置。

 

可惜,被美国扶持上台的他最终跟美国分道扬镳,美国及其盟友于2003年和2011年对伊拉克发动了战争。临去伊拉克前,我便猜想,伊拉克的首都巴格达应该像黎巴嫩的首都贝鲁特一样,到处是枪林弹雨的痕迹,也到处是衰败的景象。当我于晚上10点在飞机上俯视灯光不是那么稠密的巴格达时,我觉得我的猜测没错。来到面积很小的海关出口处时,我仍然觉得我的想法有道理。而当我在子夜开往巴格达的酒店时,沿途很少的交通灯和破路更我更坚信,巴格达是贝鲁特和开罗的“难兄难弟”。

 

巴格达

 

巴格达

 

巴格达

 

巴格达

 

不过,当我站在酒店的阳台上,眺望着底格里斯河对岸的高楼大厦,看它们在璀璨的灯光下发出迷幻的光芒时,我又觉得我对巴格达的判断是错的。第二天破晓前,只睡了两个多小时的我俯瞰着静静流淌的底格里斯河用它博大的胸襟把灯光和建筑的倒影揽入“怀中”,那情景,怎是一个“美”字了得。可我一转头,便是破败的楼房和建筑。酒店早餐7点开始,我趁着早餐前的间隙,走出酒店,去探访饱经战乱的巴格达。

 

酒店离巴格达解放广场(Liberation Square)很近,我沿着底格里斯河走向这里。此时,巴格达还未苏醒,路上一个人也没有,它在晨光中露出了真容。马路中间的草坪虽然失去了不少,但还有很多“健在”。宽阔人行道铺着青砖,每隔几米的高大树木让人行道成了林荫道,林荫道的一侧是被围墙隔开的河边公园,公园里面还残存着一些娱乐设施。而林荫道的另一侧,则是老旧的房屋和肮脏的街巷,路边有一个和平饭店,还有警车。

 

巴格达

 

巴格达

 

巴格达

 

巴格达

 

我绕过警车,找到了进入河边公园的入口,那里也有警察。我询问能否进入,他们说可以。这里已经没有了公园的模样,到处是泥沙,幸好底格里斯河很清澈。我沿着河边走到带有伊拉克国旗的桥下拍照,立刻被警察禁止,也不知道桥那边藏着什么秘密。我顺着垃圾遍地的台阶走到了桥上,眺望着底格里斯河畔,遥想着此河当年的俊俏“面庞”和它孕育出的文明,觉得我为了来伊拉克经历的千辛万苦都很值得。

 

从这里到解放广场还有一小段距离,每一个路口都有好几个警察和警车。这里是巴格达的市中心,路边有无数满目疮痍的建筑,广场边曾经很繁华的商城也变得破破烂烂,处于关闭状态。而广场下的地下通道全部废弃,它们应该都是战争的受害者。这个建于1937年的解放广场是巴格达最大、最中心的广场,它的建立跟摆脱英国殖民统治有关,因而现在伊拉克政坛只要一有风吹草动,该广场便成了抗议和示威的中心。2019年,有数十万人聚集在这里,抗议伊拉克政府,最终引起了骚乱。

 

解放广场

 

解放广场

 

解放广场

 

解放纪念碑

 

解放纪念碑

 

广场连接着一个巨大的环形转盘,此时刚刚早上6点,但路上已经车水马龙。我想过马路,但没一辆车让我先行,还是路口的警察帮忙,我才顺利通过。广场上最重要的地标是1961年设计的解放纪念碑(Tahrir Monument),它被认为是伊拉克自由和独立的重要象征。纪念碑的一面由14个雕塑组成,包含了巴比伦、亚述和阿拔斯王朝时期的雕刻元素,而另一面则是空白。初生的朝阳照在这片空白纪念碑上,让我有一种欲诉还休之感。

 

望着空白纪念碑被朝阳一点点涂抹上柔和的光线,我的心也慢慢变得柔软,从心里升起了对巴格达的爱。转回头,是广场花园,里面的喷泉和水池早已停止运作,但里面的“母亲雕像”和其它雕塑一起,却让这个广场散发着艺术的光辉。我想,这里在海湾战争前一定非常漂亮和繁华。我迎着朝阳朝广场的尽头走去,广场中除了我以外,还有一个男人。我担心他使坏,于是从广场的另一侧走过。没想到,他冲我招手,示意我走向他。等我看到他脏兮兮的穿着,扭头要走时,他突然亮出了警察证,原来他是一个便衣警察。他检查了我手机中拍的解放广场的照片,删掉了几张,好像那几张里有秘密的建筑。

 

解放广场

 

解放广场

 

解放广场

 

解放广场

 

难道广场周边有军事设施吗?我不知道,也不感兴趣,一直走到了被栅栏围起来的广场尽头。我从一个栅栏口走了出去,路边都是很旧的还没营业的门市房。这时路面上的车更多了,速度都很快,路口的警察没一个管超速的。我又过不去马路了,只能任汽车尾气充斥着我的鼻腔,最后在一个当地人的带领下才走回了酒店。早餐时遇到两个旅居澳洲的中国老头,他们在全世界旅行,很让人敬佩。这家酒店这一天的早餐很好,我特别喜欢吃用西红柿汁炒的鸡肝和以鹰嘴豆为主要原料熬成的浓汤,还有热乎乎的发面馕。吃饱喝足的我穿街过巷去买电话卡,街巷里破破烂烂的,都是垃圾,卖电话卡的地方也很破旧。结果店铺上午10点才开门,我等不及,跟酒店换了100美元的第纳尔后,便“拔寨起营”,开启了我的漫漫旅途。

 

等我再返回巴格达时,我已经走完了半个伊拉克。这一天,我连开8个多小时,开到巴格达的卡济米耶清真寺(Imam al-Kazim & Imam al-Jawad Shrine)时都下午4点多了。沿途经过的巴格达新城区,跟我入住的酒店老城区有着天壤之别。那里崭新的高楼林立,底格里斯河岸的街区又干净又整洁,一副现代都市的模样,一点儿战争的创伤都看不见。只可惜,路上的车太多,车速也很快,我都没能把巴格达的现代“倩影”拍下来。

 

卡济米耶清真寺

 

卡济米耶清真寺

 

卡济米耶清真寺

 

卡济米耶清真寺

 

临近卡济米耶清真寺时,我又回到了我酒店周边的环境,还遇到了史无前例的大堵车。这里是巴格达的另一个老城区,清真寺在一个市场内。伊拉克人开车很不守规矩,路上也没有车道线,我在一群车中穿梭,都要被吓死了,就怕他们的车剐蹭了我的。好不容易开到一个停车场门口,在那里等了半天也没等到位子,工作人员让我往后倒车,我魂儿都飞了。幸好当地人给我看着,听说我要停车,帮我找来了警察。在警察的协助下,我才开进停车场。那里的车满满当当,工作人员帮我停车,停得分毫不差,太厉害了。在伊拉克,所有的停车费都是3千第纳尔,2美元左右。

 

我还没走进市场,就成了被围观的稀奇人物。一个不包头巾的异教徒东方女性,天天在伊拉克招摇,走到哪里都被注目很正常。我见怪不怪,一律给他们一个明媚的笑脸,反正他们都没有恶意,只是觉得新鲜而已。在市场里的广场上,我看到一家三星级酒店,一晚不到10美元,不包早饭。可不懂英文的酒店前台让我跟他懂英文的朋友说过话后,不知什么原因,立刻涨到了20多美元。我本来也没打算住在这里,只是询询价而已。这个酒店到清真寺的几百米窄窄街巷中也是市场,我看见街巷里都铺着席子,还有人在大锅里做饭做菜,不明所以,拍了张照片便一路走到了清真寺。

 

卡济米耶清真寺市场

 

卡济米耶清真寺市场

 

卡济米耶清真寺市场

 

这个建于1515年的清真寺在巴格达,乃至伊斯兰世界都很有名,它是伊斯兰世界最大建筑物之一。在阿拔斯王朝初建巴格达城之前,此地是阿巴斯王族的墓地,现在安葬着公元8世纪和公元9世纪的两位伊斯兰教什叶派领袖。因此,这里是一个圣地,来朝拜的穆斯林络绎不绝,安检处排成了长龙。我在排队时那些身着黑袍的穆斯林女性一直都含笑注视着我,其中两个略懂英文的双胞胎长得惊人地漂亮。一位中年穆斯林女性说我没穿罩袍是不能进入的,然后她掏钱在市场的一个摊贩那里帮我租了一件,她们太善良了。

 

清真寺内人山人海,很多建筑在整修。这座矩形的清真寺在海湾战争期间是伊拉克各地遭受恐怖袭击的众多场所之一,共有百人多在不同年份的爆炸中丧生。清真寺的主体大殿中有两个穹顶,穹顶四周有4个宣礼塔和4小宣礼塔。穹顶、尖塔和内墙的大门都镶着纯金,寺内的地面和墙壁用珍贵的绿色和玛瑙色大理石铺就,水晶吊灯和点缀着水晶及金银的天幕璀璨夺目,恍惚间这就是天国。而什叶派两位领袖的陵墓更是闪闪发亮,无数女性穆斯林在这里朝拜。我徜徉在这个美轮美奂的清真寺内,看穆斯林虔诚地礼拜,也看他们认真地诵经,觉得他们的精神世界一定很纯粹。躲在神的怀抱里,应该是最幸福的吧。

 

卡济米耶清真寺

 

卡济米耶清真寺

 

卡济米耶清真寺

 

卡济米耶清真寺

 

卡济米耶清真寺

 

走出清真寺,我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街巷的席子上密密麻麻坐了无数穆斯林,女人在一头,男人在另一头。他们都在等待吃免费的晚餐,晚餐中有水、牛奶、汤、米饭、鸡肉和青菜及水果。此时,我还不知道,这个星期正是穆斯林的斋月,他们日落以后才可以吃正餐。我离开清真寺时已经晚上6点多了,太阳已经西下,我在夜色中赶往Baghdadi Restaurant。 之所以去这家位于底格里斯河畔的高级餐馆,一是因为这里提供只有在巴格达才能吃到的底格里斯河特有的烤鱼(Masgouf),二是因为这里离我第一天来巴格达就入住的酒店非常近。没想到,我的无心之举让我一下子闯入了伊拉克的上流社会。

 

卡济米耶清真寺市场

 

卡济米耶清真寺市场

 

卡济米耶清真寺市场

 

卡济米耶清真寺市场

 

巴格达烤鱼的特别之处是底格里斯河里的鱼被放在椰枣木上烤。这种类似中国鲤鱼的鱼个大、肉嫩、刺少,肥而不腻。最重要的是,用该种方式烤的鱼只有在巴格达才能吃到,我当然不想错过。还没到餐厅,我便发现路旁停满了车,绵绵长长,有一公里多,我停到了最前面。当我在黑漆漆的街道上走向餐厅时,我看见这家餐厅的停车场也停满了车,心想,这家餐厅的生意也太好了吧。此时,不到晚上7点。

 

果然不假,餐厅里里外外都坐满了人。我一走进去就像稀有动物一样,被所有人注目。一位服务生告诉我,没有空位,而领班更是对我爱答不理的,说得等一个小时,这跟到处对我笑脸相迎的伊拉克人很不一样。在我等待的时间里,我观察着四周,这里就餐的人都衣冠楚楚,浑身上下散发着非富即贵的气质。女性穆斯林的罩袍和围巾材质一看就很高档,这种氛围我在伊拉克的其它城市都没见过。而服务生则是一路小跑着上菜,捡下来的剩菜有一大部分都没吃完,我觉得很浪费。原来,饱经战乱的伊拉克也是有上层人士的。

 

巴格达餐厅

 

巴格达餐厅

 

巴格达餐厅

 

巴格达餐厅的富家女

 

就在我百无聊赖之时,一位男士跟我聊天,他是餐厅的老板。他说餐厅开于2013年,有大大小小160多张桌子,是一家颇有伊拉克传统建筑元素的餐厅。餐厅没有菜谱,只有烤鱼和烤鸡,烤鱼最轻的是2公斤,我说我要最轻的。他接着说,烤鱼已经烤好,只要有空桌就可以给我上菜。还没等我们说完,一个不戴头巾的女孩子加入了我们的谈话。她的英文非常好,告诉我她不是穆斯林。她经常去欧洲,目前是市场经理。妈妈是商人,爸爸是欧洲汽车在伊拉克的总经销商。我问她她家是不是伊拉克的富人,她给了我肯定的回答。其实,我从她奢华的穿戴上早已知道了答案。

 

巴格达餐厅的烤炉

 

巴格达餐厅的烤鱼

 

终于轮到有空桌了,烤鱼也随之上了桌。在烤鱼之前,服务员给我送了一瓶水、一杯茶、一瓶酸奶和一小盘椰枣。椰枣特别好吃,但酸奶有一股烟熏味,很难喝。烤鱼放在一个大簸箕上,上面盖着一张脆饼和一张大馕。烤鱼比巴士拉底格里斯河的好吃得多,没有土腥味,外焦里嫩。可我根本吃不了这么多,餐后还有水果和甜点。我把水果和鱼全都打了包,其它桌没一个人打包的,我邻桌的男士吃完饭还在那抽餐厅提供的水烟。一顿饭花了我近35美元,一点儿也不便宜,在伊拉克更是高消费了。

 

到了酒店,我才从前台那里得知现在是穆斯林的斋月,他们晚上6点以后进餐,我恍然大悟。这个前台给了我同样的房间,但只收我45美金。我以为我占到了便宜,谁知,第二天的早饭除了冰凉的馕和两个炒鸡蛋以外,什么也没有,我很不高兴。早饭前我走去了这家餐厅,想看看它家到底有什么特别的。没有五彩灯光掩映的这家餐厅看起来很普通,其旁的建筑也是破旧的,还有被废弃的高楼,应该也是战争中的“倒霉蛋”。

 

伊拉克国家博物馆

 

伊拉克国家博物馆

 

伊拉克国家博物馆

 

伊拉克国家博物馆

 

重返巴格达,我最重要的任务是参观伊拉克国家博物馆,但它早上9点开门。趁着它开门前的缝隙,我开车去巴格达的文化和知识中心穆塔纳比街(Mutanabbi St)。据说这条街不仅提供从古代文献到当代文学的各种书籍,而且可以深入了解巴格达的文学灵魂。谁知道,导航地图先给我指进了一个破破烂烂,垃圾遍地的停车场,窄窄的一条路上进出车辆都有,吓得我魂飞魄散。接着又给我指到了一个批发市场,堵车堵死。没办法,我拐去了离该街很近的阿巴斯宫(Abbasid Palace),门口站岗的警察检查了我的护照后放行。里面看门的不懂英文,比划了半天,我才弄明白,他不收现金,只收信用卡,2.5万第纳尔,不到20美元。但是,他拿走了我的信用卡,要我在外面等待,我立刻把信用卡夺了回来,然后跟这个阿拔斯王朝末期的哈里发宫殿说再见。

 

伊拉克国家博物馆

 

伊拉克国家博物馆

 

伊拉克国家博物馆

 

伊拉克国家博物馆

 

到达伊拉克国家博物馆,刚好是开门时间,庭院绿化得很漂亮,门票也是2.5万第纳尔。因为担心它星期天不开门,因而我特意返回巴格达来看它。它对我的奖赏是让我全程包场,没一个游人跟我分享。伊拉克数千年的文物已经被英法美德抢得差不多了,但还好博物馆中还有一些从苏美尔文明到伊斯兰文明各个阶段的宝贝,特别是亚述馆中的雕塑。我一个个仔细地看,看得如醉如痴,那些神的手腕上就戴着跟日本国徽式样一样的菊花花瓣。博物馆上下两层,占地面积很大,可惜馆藏布置和灯光配置等都不像顶级博物馆水平,但这并不影响我把每一样展品都看一遍。

 

伊拉克国家博物馆亚述馆

 

伊拉克国家博物馆亚述馆

 

伊拉克国家博物馆亚述馆

 

伊拉克国家博物馆亚述馆

 

伊拉克国家博物馆亚述馆

 

伊拉克国家博物馆亚述馆

 

伊拉克国家博物馆亚述馆

 

伊拉克国家博物馆亚述馆

 

伊拉克国家博物馆亚述馆

 

我的伊拉克之行从巴格达开始,也从巴格达结束,这一日是穆斯林开斋节的第一天。去巴格达机场的路上,我见到了美如画的巴格达,也领教了我去过的国家中最严格的安检。安检分两段,每一段司机和乘客都得下车离开,并把所有用品都留在车上,同时把四门和后备箱打开,等警察带着警犬一个个搜寻完毕后才能上车。而坐着巴士去机场的乘客,要拖着大包小包过安检才算过关。虽然伊拉克多如牛毛的警察给我的旅行带来了诸多不便,但他们保证了我从伊拉克全身而退。我不会再回到这里,可我会把祝福留在这片曾被神青睐过的土地上,我愿伊拉克的每一天都是人间四月天。

 

路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时空穿越 回复 悄悄话 了不起的女旅游者!
无法弄 回复 悄悄话 很佩服你走世界,伊拉克还是有些危险,博物馆太棒了,不少伊拉克文物在大英博物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