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走遍千山万水,只为寻找初心。
个人资料
lily0824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澳洲万里行(8):心碎的沙漠之旅

(2025-09-28 11:16:35) 下一个

我是一个极度喜爱旅行的人,因而去过很多国家。虽然在这些国家旅行时或多或少都会有意外发生,但它们从未让我心碎过。我真的没想到,第一次让我心碎的国家竟然是长期跟美国站在一个“战壕”的澳大利亚。也是因为对澳大利亚这个第一世界国家的信任,所以我租车时对租车公司所做的一切都未加防范。然而,“天下乌鸦一般黑”,澳大利亚悉尼的租车公司也是黑心的。

在这个租车行,工作人员一张纸质文件和合同也没给我们,连车损的报告也没有,只让我们自己上传车辆损害的地方。这是我们旅行史中第一次遇到此种情况,即使在伊拉克和秘鲁这种国家,车行的工作人员也把纸质合同写得清清楚楚,什么不可以做也解释得明明白白。车行的小姐还告诉我们,所有的相关文件都会用邮件方式发给我们,紧接着就让我在平板电脑上签字。我心里狐疑,但想想澳大利亚毕竟跟法国、冰岛和挪威等国一样是发达国家,租车公司应该不会有什么“猫腻”,于是便签了字。

乌鲁鲁-卡塔曲塔国家公园

乌鲁鲁-卡塔曲塔国家公园

乌鲁鲁-卡塔曲塔国家公园

乌鲁鲁-卡塔曲塔国家公园

我们太相信澳大利亚了,连我家那位一向谨小慎微的先生也没怀疑,邮件里的内容也没看,上传完车损图片后,我们就开心地开始了澳大利亚之旅。就是这种无条件的信任,让我们的心最后碎了一地。不过,在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乌鲁鲁-卡塔曲塔国家公园(Uluru-Kata Tjuta National Park)时,我们还一无所知,只是在不停地抱怨,乌鲁鲁的收费公园只有那块大圣石可以瞻仰,其它的风景没一样可看的。

在乌鲁鲁-卡塔曲塔国家公园,除了收费的乌鲁鲁公园外,还有免费的卡塔曲塔公园,它也被当地原住民视为圣地,两者相距不到60公里。卡塔曲塔也叫奥尔加山(Mount Olgas),它在原住民的语言中意为“许多头”。这个山由36座圆顶山组成,最高峰一千米左右。山峰由砾岩构成,跟乌鲁鲁岩的成分一样。传说中说伟大的蛇王(Wanambi)居住在卡塔曲塔山顶,他只有在旱季,也就是冬季才从山上下来。《地球编年史》的作者说,诱惑《圣经》中夏娃吃果子的蛇是恩基。那么,这个蛇王是恩基吗?如果是也不奇怪,因为卡塔曲塔在南纬25度左右,根据《地球编年史》,南纬30度以南都是恩基的地盘。

乌鲁鲁-卡塔曲塔国家公园

乌鲁鲁-卡塔曲塔国家公园

乌鲁鲁-卡塔曲塔国家公园

乌鲁鲁-卡塔曲塔国家公园

乌鲁鲁-卡塔曲塔国家公园

我们想卡塔曲塔国家公园或许可以给我们稍许惊喜,于是我把车开到了公园内能看日落的地方(Kata Tju?a Sunset View Area)。此时才下午一点多,离日落时间远得很,我只是想看看这里“长”什么样。此地有一个修得很好的短小步道,步道通向广阔的沙漠,沙漠上都是澳大利亚特有的草树。《海奥华的预言》中说草树最初是由外星人引进的,本来它们是袋鼠最爱吃的食物,可草树最终适应澳大利亚环境后,袋鼠已经不吃了,改吃澳洲的草,因而没有动物吃的草树开始在澳大利亚野蛮生长。

我们看着这些草树,也看不出什么名堂。草树后是连绵的“山头”,那些山头里有一个瓦帕峡谷(Walpa Gorge)。我把车开到停车场,沿途都是一个个像小馒头似的山峰,我们觉得这里比乌鲁鲁公园好看一些。峡谷中有一个与之同名的步道,全长2.6公里,但都是土路。我们一步步沿着步道攀爬,炙热的阳光晒得我们睁不开眼。走到峡谷里一看,谷中左右两山的颜色很特别,迎着阳光的山是黄色,而背光的则是土红色,这色彩的差异让我们觉得此地很神奇。这里的山也跟乌鲁鲁的一样,到处都是窟窿,地上也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我们细看地上的石头,发现它们都是由一个个小石头组成的,于是我们大胆猜想,地上这些石头可能是从那些窟窿中掉下来的。至于为什么会掉下来,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瓦帕峡谷步道

瓦帕峡谷步道

瓦帕峡谷步道

瓦帕峡谷步道

瓦帕峡谷步道

瓦帕峡谷奇怪的还不止是两山的颜色和掉落的石头,此地降雨稀少、土壤贫瘠,但却生长着种类繁多、数量众多的植物群落。每个群落都养育着不同的动物,其中名为刺草(Tjanpi)的植物是世界上最坚硬的。令我们意外的是,在缺少雨水的冬季,我们还能在峡谷中看到一条小溪。这让我们更加好奇,小溪的水源在哪里呢?尽管我们不知道答案,但我们知道,整个卡塔曲塔公园对原住民都是极其神圣的,妇女们进入这片区域采集食物和水时,举止会非常得体,不会大声说笑。

我们不敢违背这些“圣训”,轻手轻脚走出了峡谷步道。在卡塔曲塔公园中,还有一条出名的步道,叫做风之谷(Valley of the Winds)。风之谷这个名字,听起来很浪漫。我们到的时候,都下午3点了,一个游人也没有。这里的步道被视为红土中心最壮观的步道之一,可以深入卡塔曲塔,总长7.4公里。因为步道沿途绝大部分都是沙漠,为了防止游客中暑,温度超过36度时该步道关闭。因步道上的岩层蕴藏着知识,因而澳大利亚文化部规定,游客最好不要拍摄岩层的任何视频或照片。

风之谷步道

风之谷步道

风之谷步道

风之谷步道

风之谷步道

这规定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很想走完整个步道,但我家先生一步都不想走,他已经下了定论:澳大利亚所有的国家公园都很无聊。为了不让他等我,我走了两公里便折返,沿途的确什么景色也没有。虽然广告上说卡塔曲塔公园的岩层在日出和日落时会呈现出从红色、橙色到蓝色和粉色的壮观色彩,但乌鲁鲁岩日出和日落的经历,已经让我不相信这些介绍。在风之谷边的观景台(Karingana Lookout)稍作停留后,我便开始折返。

回到酒店所在区域的服务中心,还没到餐厅开业的晚上6点,我们在服务中心的大厅等候,看见5台大巴车载着游人去看夜景和其它活动,每个活动的费用都很贵。先生说,倒找钱他都不去,还不如吃点好的。我们订的这家餐厅提供袋鼠肉,我专为它而来。一盘袋鼠肉差不多36美元,挺好吃的,有点像牛肉,先生点的羊排也不错,一顿饭花了我们80多美元。在这个餐厅,服务我们桌的是一个中国小伙子,他说在这里工作工资不高,但容易拿到签证。是啊,如果有选择,谁愿意在这个荒无人烟之地工作好几年呢?

北领地的袋鼠肉

北领地的晚餐

虽然乌鲁鲁-卡塔曲塔国家公园的景色远远低于我们的预期,可是我们也得按照预定的行程走。第二天,我开去了帝王谷(Kings Canyon)。帝王谷位于瓦塔卡国家公园(Watarrka National Park)内,它是一个地表深入到地下的巨大峡谷,有270米深,是澳大利亚中部最壮观的峡谷之一,也是北领地最值得到访的景点之一。峡谷中有约60种珍稀植物,以及近600种不同的植物和80种鸟类,被称作“活体植物博物馆”。此外,峡谷中还以永久性的岩石池而闻名,一些保存完好的原住民绘画和雕刻更给峡谷锦上添花。

去帝王谷沿途

帝王谷沿途

帝王谷沿途

帝王谷沿途

我们被帝王谷这个名字和关于它的介绍唬得一愣一愣的,以为有什么出奇的地方呢,天刚蒙蒙亮就从酒店出发了,结果大失所望。里面有4个步道,最短的2公里(King Creek Walk),最长的22公里(Giles Track),我们选择的是最短的。最初步道边都是绿植,再往前走,便是石头山,步道的尽头有一块被圈起来的圣石。我们大呼上当。也许我们走的这条步道不对,据说在6公里的步道上,可以看见有着“失落之城”(The Lost City)之称的巨大侵蚀圆丘和伊甸园花园(Garden of Eden),花园里有一个永久的水潭。

不管我们打开帝王谷的方式对不对,我们都不会走完6公里的步道,因为我们这一天的目的地是爱丽斯泉(Alice Springs)镇。这里是澳大利亚原住民最集中的居住地之一,也是我此行的重点。从悉尼到北领地,我们一个原住民都没看见,很希望能看到他们是不是跟《海奥华的预言》中描述的一样。在这本书里,作者说拥有高度文明的外星球的黑人最先定居在澳大利亚这块土地上,但小行星撞地球导致的地壳剧变使高放射性的含铀矿散落到了地表,这些有毒气体覆盖了澳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而且只发生在澳大利亚,最终只剩下了180名黑人。这些残留的黑种人就像核武器爆炸后的幸存者一样,基因发生了变异。之后,他们的饮食结构和生存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因而这些黑种人的后裔就演变成了今天的澳大利亚土著。

帝王谷

帝王谷

帝王谷

帝王谷

之所以在爱丽丝泉镇住一夜,还因为它是去北领地最北端的达尔文市的必经之地,正好位于阿德莱德和达尔文的中间,差不多是澳大利亚的地理中心。从帝王谷到爱丽丝泉,要经过有世界上最古老河道之一的格兰海伦峡谷(Glen Helen Gap)和以独特的赫曼斯堡水彩画派闻名的赫曼斯堡村(Hermannsburg)。没想到,走上这条路,我便跳进了“火坑”。开出帝王谷不久,前方就是土路,我想土路应该不长,实际上也是。开到一个观景台(Ginty's Lookout)时,的确变成了柏油路。可谁知道,再往前开,就变成了高低不平,弯弯曲曲,都是大大小小石头的越野路。我租的车是小车,眼见着地上的石头对汽车底盘发起“攻击”,但我没有选择,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开,路上看见了一只狐狸,还有很多动物的粪便。

更要命的是,迎面有很多越野车飞驰而过,他们的车卷起的尘沙像沙尘暴,我什么都看不见。我们真没想到,澳洲会有这样的路面,而且进入该路面时,一点儿提示也没有,哪里像发达国家呢?到中午吃饭时,我家先生下车一看,左侧后方的保险杠晃晃悠悠在那“跳舞”呢。而我们的车身,包括车缝内,全是红色的尘土。正在我们吃饭时,有两辆连车窗都没有的土著小汽车从我们身边经过,他们看看我们,我们也看看他们,觉得他们跟非洲黑人长得很像,看来《海奥华的预言》里说的还挺靠谱的。

去爱丽丝泉沿途

爱丽丝泉沿途

爱丽丝泉沿途

爱丽丝泉沿途

吃过午饭后,我再也不敢开快了,以30公里的车速往前爬。前途漫漫,也不知道这条越野路还有多远,路上除了沙石和荒野,什么也没有,我有一种绝望的感觉。事后我们才知道,这条越野路150多公里。等我再见柏油路时,我的希望之火才重新点燃,格兰海伦峡谷和赫曼斯堡村也没心情去了,一心开往爱丽丝泉。进镇的第一件事就是加油,加满油后,我们发现车上原本显示的一箱油可以开850多公里,现在只能开710公里。懂车的先生说可能是过滤器被尘沙堵住了,换一个就行。可他打开一看,过滤器挺干净的,也许因为我把车上室内循环的按钮打开的缘故。先生再查看“跳舞”的保险杠,说买个螺丝或者系个绳就行。系绳是不行的,先生在我们住的酒店的停车场上找到了一个专用系螺丝的橡胶,严丝无缝。我们高兴极了,以为省了修车钱,也不用被租车公司罚款了。

我们太天真了。不过,我们此时自以为很聪明,入住后开始打量这个酒店,发现酒店四周都是带铁丝网的围墙,大铁门也紧闭。我们进来时刚好工作人员进车,我们尾随她而入,还没注意。问酒店的工作人员,她们说当地的土著晚上会跳进来偷东西,我们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他们让我们别担心,说白天没事。我们趁着天亮赶紧去镇中心找吃的,路边有的商店窗户被砸成了花儿或破了洞,我们找的中餐馆也被铁栏杆围住,一看该镇就不安全。我们匆匆吃完晚饭回酒店,心想中国人胆子挺大,还敢在这里开餐馆。路上看见很多长得像黑人的土著,我们很想给他们拍张照片,但怕惹麻烦,想想作罢。

爱丽丝泉沿途

爱丽丝泉沿途

爱丽丝泉沿途

爱丽丝泉沿途

按照我们的行程,第二天我们要先去小镇的古老电报站和袋鼠保护区,再前往热带雨林的达尔文,中途会在魔鬼大理石群(Devil's Marbles)附近住一晚。从爱丽丝泉到这里只有400多公里,因而我们不紧不慢地准备着。我在先生磨蹭的时候,看了一下邮件,这一看不要紧,五雷轰顶。从悉尼出发到现在,我第一次看邮件,没想到看到的是让我眼前一黑的信息。邮件里,租车公司措辞严厉,命令我们必须把车开回阿德莱德,他们在那里有分公司。邮件里还说我们签的合同里,我们租的车是不允许进入北领地的。因为我们违反了合同,所以合同里的无里程限制将被取消,我们开过的所有里程都要自己付钱,每公里0.36澳元,不到20美分。他们还说北领地除了是野生动物频繁出没之地外,路况也极度复杂,因而要对我们的车进行严格的检查。

我们一听,气不打一处来,气他们,也气自己。这么重要的信息,我们租车时他们居然一点儿也不告诉我们,而我们太过相信他们,他们发的邮件我们也一点没看。我立刻去车里查看里程表,一算回到阿德莱德,我至少开6千公里,这意味着,我们要为里程付一千多美元,我们觉得比窦娥还冤。我再看他们发的邮件日期,是我们进入北领地的那一天,原来我们的车里有监控。我真后悔,怎么没在乌鲁鲁的酒店大堂看邮件呢?如果看,至少不会走那段越野路。没办法,我们只能往阿德莱德赶。从爱丽丝泉到阿德莱德,1500多公里,此时都上午9点多了,我就是插翅,当天也到不了阿德莱德。但我还是铆足了劲儿,也管不了限速了,幸好这一路一个测速仪也没有。北领地限度130公里,我开到150多公里,这辈子第一次开这么快,都是被逼的。

爱丽丝泉

爱丽丝泉

爱丽丝泉

爱丽丝泉

爱丽丝泉的餐饮

被逼无奈的结果就是我拼了,这一天开了近一千公里,路上还遇到了堵车,太阳西下时才在Glendambo找到一家连网络也没有的客栈,每晚110澳元。服务生是一个也是为了签证才在这里工作的中国女孩子,她告诉我们傍晚和清晨在这条路上开车会遇到很多野生动物,她不仅碰到过袋鼠,还碰到过火烈鸟。客栈旁边是一个加油站,加油时我们发现满油的油箱只能开到680公里了。不过,这已经不在我们的焦虑范围内了,我们只想着怎么能快点儿回到阿德莱德,没有“判决书”,我们的心永远在七上八下中。第二天,我们也顾不得会不会遇到动物了,天没亮便启程。那个女孩子说的真对,我们三次看到路边蹲着的袋鼠,还遇到了横穿马路的羊群。幸好袋鼠跑进了沙漠里,幸好我们的车没撞到羊群。我们奇怪,一大早的,袋鼠跑到马路边做什么?难道这里凉快吗?

回阿德莱德沿途

回阿德莱德沿途

回阿德莱德沿途

回阿德莱德沿途

我们不知道,但我们知道,我们不能直接还车。在我们去北领地前入住的奥古斯塔港(Port Augusta),我们找了一家自助洗车点,花了20美元把车洗得干干净净才开去了阿德莱德的租车行。车行经理说他们的电脑听到我们的车“咚”的一声,他们以为我们出车祸了。检查完车后,经理说车底盘有一个小洞,他扣我们900多澳元,多退少补。关于里程,他只收我们在北领地开过的2500公里的里程钱,加上10%的税,一共1200美元。我们又高兴又气恼,高兴的是,我们里程费省了一部分,气恼的是,这笔钱也不是小数字。而且我们预定好的很多酒店都不能免费取消,我们还要订接下来行程的酒店,算下来,我们差不多要损失2千美元。

回阿德莱德沿途

回阿德莱德沿途

回阿德莱德沿途

回阿德莱德沿途

如果我们心疼这笔钱,那让我们心疼的还在后面呢。离开澳大利亚2个多月后,租车公司发来邮件并附上账单,让我们另付1700美元左右的修车钱,里面拧一个松动的螺丝都要100多美元,气得我们直跺脚。可有什么办法呢?我们并不是付不起这些钱,只觉得窝囊,觉得像被一个送进绞索里的犯人,任租车公司宰割,心里恨透了澳大利亚,默默发誓:此生再也不会踏上澳大利亚的土地,我们与澳大利亚,永不相见!

路线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