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走遍千山万水,只为寻找初心。
个人资料
lily0824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澳洲万里行(7):红土沙漠的圣地

(2025-09-26 17:15:01) 下一个

四面环海,任何方向的风都能带来水汽的澳大利亚,按道理应该到处都是绿洲,然而它的沙漠和半沙漠面积却占了国土面积的44%。也是因为这些沙漠,才让国土面积与美国差不多的澳大利亚,在人口上跟美国有着天壤之别。美国3亿多人口,而澳大利亚才2700多万,是美国的9%。而同样是四面环海,国土面积还不到澳大利亚国土面积5%的日本人口却是澳大利亚的20倍。最有意思的是,澳大利亚的近一半人口,都生活在沿海的5座大城市里,悉尼、墨尔本和阿德莱德都位列其中。但面积跟法国面积有得一拼的庞大内陆沙漠地区,人口却只有60万多一点,似乎这里是与世隔绝的土地。

为什么澳大利亚会出现如此大的人口差异?为什么内陆地区会有广袤的沙漠和半沙漠?这些都跟澳大利亚的地形有关系。

北领地

北领地

澳大利亚东部是呈南北走向,基本与海岸线平行的大分水岭。大分水岭的总长度约为3千公里,宽度为160到320公里,平均高度为800到1000米,最高峰2200多米。虽然由山地、丘陵和高原等地貌组成的大分水岭并不伟岸,但它却像天然屏障一样,阻挡了太平洋的湿润空气进入大分水岭的西坡,所以两侧的气候差别很大,东坡湿润,降雨丰富,西坡则干旱少雨。更尴尬的是,大分水岭海拔不够高,因而不能抬升内陆的空气,形成降雨,其孕育出的河流水量也非常小,这些都加剧了内陆的干旱。

同时,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这导致澳大利亚的中部大部分地区都受到亚热带高气压的影响。亚热带高气压让原本炎热干燥的内陆地区更加干旱,使它成为全世界降雨量最少,气候最干燥的大陆,通往内陆的河流也因为干旱少雨而常常出现断流。这片内陆地区又是世界上最平坦的大陆,因此干旱面积特别巨大。而澳大利亚南部与南极大陆仅一洋之隔,来自南冰洋的寒冷洋流到达澳大利亚南部时,减少了水分蒸发的热能,从而限制了澳洲南部的雨量,更无法给内陆地区提供足够的降雨,这情形跟秘鲁寒流带给秘鲁大面积的沙漠原因很类似。而澳大利亚西部是西澳大利亚寒流,这让海拔200到500米的西部高原也失去了水汽供给。因此,澳大利亚看着四面通透,被大洋环绕,但无法留住水汽,也无法发育出流量很大的河流,中西部才以荒漠为主,仅有的城市都位于东部、北部及西南部沿海的湿暖地区。

澳大利亚地形

澳大利亚

其实,美国东部和中部的地形跟澳大利亚的很相近,也是不太高的山脉和平原,但美国西部有落基山脉。这个山脉中有不少4千米以上的山峰,它们是大自然的 “水塔”,也是天然的“水库”,所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很大,可以形成较大范围的季风,并给中央大平原带来降水,使其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业带。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美国天生具备文明诞生的硬件条件,而澳大利亚只能成为别国的“小跟班”。

虽然澳大利亚中部的沙漠听起来很无聊,但这里的土地是红色的,所以被称作红色沙漠。跟其它沙漠不一样的是,这块红土沙漠上藏着澳大利亚最初的文明密码。英国人到来前,土著是这里的原住民,据说他们在这里生活了6万多年。根据《海奥华的预言》一书,这些原住民也许是几十万年前外星球的黑种人后代,北领地(Northern Territory)即是澳大利亚土著人居住最多的地方,他们心目中的圣山乌鲁鲁岩(Uluru Rock)就在此地。今天,这里政治上属于澳大利亚联邦,但拥有一定的自治权。

北领地

北领地

乌鲁鲁这个名字曾经出现在《地球编年史》中,可是这本书并不是介绍澳大利亚的。作者西琴先生只说,掌握着各种科技的恩基大神把天空分成了12宫,每个黄道宫是30度,他自己掌管着南纬30度以南的区域,这片区域被称为“艾之路”,艾即是恩基。如果把“艾之路”里面的数字在阿达加(Addaru,相当于二月中旬到三月中旬)和乌鲁鲁(Ululu,相当于八月中旬到九月中旬)加起来便等于180度。这是唯一一个从北极延续180度的点,无论往西南方还是东南方走,都是朝着南极方向。在公元前四千年左右苏美尔文明诞生时,甚至更早,当今天的时间和地理方位概念还没有被神赐予人类的时候,恩基便早已对一切了如指掌。

虽然我到现在都不知道恩基神说的那个“点”在哪里,但乌鲁鲁的名字却深深刻在了我的记忆里。因为它,我才开启了我的澳大利亚之旅,我准备从澳大利亚南部的阿德莱德,纵穿北领地,一直开到澳大利亚最北部的达尔文市(Darwin),行程长达4千公里。我要用车轮去翻阅北领地这本尘封在历史中的神秘古书,让那些被地球人奉为神灵的外星人知道,我对赐予人类文明的他们,有着深深的感恩之情。

北领地

北领地

早知道北领地地域辽阔,人烟极为稀少,是澳大利亚八大行政区中人口最少的一个,因而离开阿德莱德时,我们顺路去Costco采购了满满一后备箱的吃食,以防不时之需。这里的Costco跟悉尼的一样,人满为患,好像不要钱似的。进入北领地前,我们在奥古斯塔港(Port Augusta)镇小住了一夜。一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个海港小镇,它的人口只有一万多人。此地也曾是原住民的居住地,或许因为海港是一个天然良港的缘故。这个小镇离阿德莱德300多公里,我们刚开出阿德莱德的时候,还未感受到了沙漠的荒芜,反而在路边看到了农田。我们自悉尼一路开过来第一次看到农田,这让我们的心情很好。

路的右边是农田,左边则是南澳大利亚两大海湾之一的斯潘塞湾(Spencer Gulf),奥古斯塔港在海湾的尽头。我们看着夕阳从海湾边徐徐落到丘陵下,觉得沙漠之旅的开篇很美好。第二天清晨,我们睡到自然醒才离开酒店。因为北领地实在是太大了,我们根本无法一天到达乌鲁鲁岩所在的乌鲁鲁-卡塔曲塔国家公园(Uluru-Kata Tjuta National Park),因而只好在中途住一夜。

去奥古斯塔港沿途

奥古斯塔港沿途

奥古斯塔港沿途

此地名为库伯佩地(Coober Pedy),离奥古斯塔港500多公里,我又开始了长途跋涉。路旁先是有绿植,然后便进入了沙漠地带。但这里的沙漠跟埃及和摩洛哥和新疆的细白沙漠都不同,它的地表覆盖着低矮的灌木,还有牛羊在吃草。科学家们说,北领地是澳大利亚最独一无二、最具本土特色的一个地区。这里保留了全澳大利亚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是袋鼠、考拉、鸸鹋和鸭嘴兽等动物的家园,澳大利亚也因而成了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路中间和路边,我们看见很多被车撞死的袋鼠、野羊、野牛及其它动物,还看见了横穿马路的狐狸。这些都让我们有惊喜又害怕,担心它们撞坏了我们的车。

除了丰富的动植物外,北领地还蕴藏着丰富的矿藏,锰矿和铀矿储量在全球名列前茅,还分布着众多金矿,稀土和碱金属的储量也很惊人。我们在路上便看见了无数挖矿的机械,只是不知道他们挖的是什么,只是想,看似贫瘠、毫无生气的北领地其实是一个大宝库,对北领地的印象更好了。其实,此地和库伯佩地都不属于北领地,它们跟阿德莱德一样,都属于南澳大利亚州。库伯佩地镇盛产珍贵的蛋白石,有着“世界蛋白石之都”的美誉。它的大名远扬还在于它的地下住宅,因为此地夏天气温达到36摄氏度以上,所以人们都喜欢住在地下洞穴里。我们的酒店就是一个“地洞”,但房间的墙上有可以放耶稣像和圣玛利亚像的壁龛,跟我在土耳其住的修道院很像。酒店旁边是教堂,可能酒店原来是修士修行之地。

去库伯佩地沿途

库伯佩地沿途

库伯佩地沿途

库伯佩地沿途

库伯佩地的酒店

库伯佩地的酒店

我很喜欢“地洞”的氛围,但我家先生开始抱怨。晚上我们走到镇里唯一开门的餐厅吃晚餐,结果里面除了Pizza什么也没有,先生更不高兴了,第二天早早就催我上路。此时,我们还不知道,清晨是野生动物出没的时间,它们很容易闯到路上,跟我们的车来个亲密的“接吻”,路旁无数袋鼠和其它动物的尸体便是证明。不过,我们没看到闯入马路中央的动物,却在朝阳初生后不久,看见了几个袋鼠像沙漠深处飞奔去。我的车轮也在向前飞奔,四周除了荒漠,一个人影都看不见,但我们看见了一些被削得平平整整的山头,这些山头跟秘鲁的一样。在《地球编年史》中,作者说,秘鲁的平整山头是尼秘鲁星球上的阿努纳奇们的飞船跑道,飞船跑道由恩基的对手,恩利尔家族修建。公元前555年左右,阿努纳奇们就是从秘鲁的飞船跑道上飞离地球的。难道澳大利亚沙漠中的这些平整山头是恩基家族修建的飞船跑道吗?

肯定没人知道答案。我们带着疑问开往北领地,4个小时后才到达北领地的边界,那里矗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欢迎来到北领地”。看到这个欢迎词,我兴奋异常,觉得我对澳大利亚文明的探索终于拉开了序幕,全然不知这里是我心碎旅程的开始。此时,已是正午,温度攀升到了25摄氏度。我们在这里唯一一个树荫下安然地吃午餐,一边吃我一边向我家先生兜售北领地的奇妙,先生嗤之以鼻。他说到目前为止,他在澳大利亚没看见一个让他想重返澳大利亚的地方,这个鬼沙漠,他看得够够的。我没想到,他是一个预言家,之后的所见所闻让我不得不同意他的先见之明。

去北领地沿途

去北领地沿途

去北领地沿途

去北领地沿途

去北领地沿途

北领地界碑

北领地界碑

开进北领地不久,我便开进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乌鲁鲁-卡塔曲塔国家公园。从奥古斯塔港到国家公园,这一路几乎都是上坡。该公园地处澳大利亚红土沙漠的中心地带,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岩石乌鲁鲁(Ayers Rock)便矗立在公园中。这块巨大的红色砂岩巨石是澳大利亚内陆最著名的地标之一,也是当地原住民的圣地。圣岩圆周约9.4公里,高约348米,这个高度仅占整块岩石的1/3。也就是说,该岩石高千米有余。它被多个国家的杂志和媒体评为人生必去的旅行地之一,日本电影《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也是以它为主线,并在此地拍摄的。

神奇的是,乌鲁鲁岩可以随着时间和气候及光线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因而它又被称作“魔石”。据说黎明和日落时岩石会变成艳红色,太阳变化时它还会出现深蓝、灰色、粉红、棕色等颜色。若是下雨,岩石表面立刻变成银灰色。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魔石”的魔性,反正澳大利亚政府规定,带走“魔石”上的泥土或岩石都属于非法。更神奇的是,曾经带走岩石上泥土或一小块岩石的旅行者中,有很多遭到了厄运。乌鲁鲁文化中心中就展览着大量偷偷带走石头的人们的信件,这些人在感到内疚,甚至是遭受磨难后,把信和偷走的圣物一起寄了回来。

北领地

北领地

北领地

北领地的尤拉拉镇

北领地的餐饮

我就是被这样的介绍蛊惑,因而一看见圣岩出现在我的视野中就激动万分。我家先生在我旁边给我泼冷水,开始胡说八道,吓得我赶紧让他安静。事实上,他说的也没错,一路上除了这块标志性的乌鲁鲁岩石外,的确没什么风景。要不是这块岩石背后承载的神秘,或许我跟我家先生一样,早已厌弃了北领地。我们的酒店在乌鲁鲁-卡塔曲塔公园的尤拉拉镇(Yulara),这个小镇海拔近500米,人口不到1千人。酒店每晚160美元,房间内只有电视和冰箱,连卫生间和网络也没有,贵得离谱。可没办法,谁让这里“天高皇帝远”呢?酒店的免费巴士可以送我们去镇子里的服务中心,那里有网络和两家餐厅,一家需要预定,我们在另一家点了羊肉和鱼,花了50多美元。虽然不贵,但我们没怎么吃饱,回酒店又吃了我们在Costco买的饭菜。

酒店观景台

酒店观景台上的圣岩

酒店观景台上的圣岩

酒店观景台上的日落

尤拉拉的日落大约是晚上6点,我们在酒店边的观景台看圣岩和日落,可我们一直看到日落西山,也没看到圣岩随着光影变化的不同颜色,我有点儿失望。沙漠地区的气候很特殊,一旦太阳西下,温度便迅速下降,最低气温6摄氏度,我们晚上打暖气,白天打冷气。既然来了,也不能不近距离观赏一下圣岩,于是第二天早上我再次失望地看完日出中的圣岩后,把车开进了乌鲁鲁公园。临去前,我在尤拉拉的加油站加满了油,每升1.71美元,比澳大利亚堪培拉每升1.03美元和库伯佩地的每升1.42美元都贵得多,更比我家门口的贵两倍。进公园也不免费,每台车25美元左右,公园里有一条2公里长的马拉步道(Mala Walk),上午10点钟有免费导游,我们踩着点到达。

乌鲁鲁公园

乌鲁鲁公园

乌鲁鲁公园

乌鲁鲁公园

向导是一个小女孩,说着澳大利亚特有腔调的英文。她带我们沿着乌鲁鲁圣岩下的步道前行,一边走一边向我们讲述公园的地质、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让我们觉得好笑的是,此地的陡峭圣岩2019年以前是可以攀爬的,但很多带小孩的和老年人上去以后就下不来了,还有的人从上面跳下来自杀。不少旅游者在圣岩上大小便,雨水把他们的排泄物冲下来,导致这里的动物不喝这里的水,纷纷逃走,现在此地禁止攀爬。

导游继续说,这里是当地马拉土著人的“老巢”,他们曾经居住在圣岩下的山洞里,至今山洞中还有他们留下的壁画。我其实很好奇这些土著人的祖先,但导游是不会知道答案的。步道的终点是坎朱峡谷(Kantju Gorge),那里有一堵几十米,近乎垂直的险峻岩壁,下雨时这里会变成湍急的瀑布。我们很惊讶,此地不是沙漠吗?怎么会下雨呢?让我们惊讶的还有,这块圣岩表面有很多窟窿,导游说是腿上有袋的小动物盗的洞。果真如此吗?我有点儿怀疑,再抬头望望圣石,忽然觉得它隐藏的秘密并不是导游所能解答的,于是转身离去。

马拉步道

马拉步道

马拉人住处

马拉人住处

马拉人壁画

马拉人壁画

坎朱峡谷

坎朱峡谷

坎朱峡谷

我们走遍了这个收费的公园,也没看到一处宜人的景色,只有马拉人的饮水潭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先生不停地抱怨,说澳大利亚的国家公园就是一个笑话,我随声附和。此时,我们还没意识到,我们历史上最惨痛的旅行正在悄悄埋下伏笔。这经历,不但让我们的精神备受折磨,而且让我们的“荷包”大幅缩水。究其原因,都是租车公司在我们租车时给我们挖的大“坑”。

路线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