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八王后第五任:桀骜不驯多情女
亨利八世在第三任王后爱妻简西摩去世后,虽然还是个花心大萝卜,但对简的儿子,也是自己唯一的合法继承人(玛丽和伊丽莎白都已经被褫夺公主称号,另一个儿子菲茨罗伊是私生)爱德华王子的关心和爱护却是一个好父亲典范。
亨利不仅亲自过问小王子的衣食住行和嬷嬷宫女的聘用,还在爱德华3岁那年为他钦点了两位剑桥学者做老师。第一位是人文主义学者、神学家理查德•考克斯(Richard Cox),第二位是剑桥大学希腊语教授约翰·齐克爵士(Sir John Cheke);前者负责小王子从3岁到7岁的开蒙,后者在小王子7岁后继续教授将来即位做君主做必需的思想、判断和知识。
亨利八世对这个王位继承人的导师人选十分谨慎,小王子的老师既不能是宗教改革激进派,也不能是亲罗马的天主教保守派。
考克斯在剑桥师从北欧文艺复兴代表人物伊拉斯谟(Erasmus),亨利八世自己少年时也受到伊拉斯谟本人的教诲,我们之前也提到过伊拉斯谟还在亨利9岁那年为还是约克公爵的小亨利写了一首拉丁语长诗[1]。
而齐克则是当时英国最富盛名的学者,剑桥大学希腊语教授,也是第一个获得皇家背书的牛剑教授,他是英国古典学的主要影响者和推进人。小王子极聪慧,学什么都很快,而这二位老师也是爱德华六世成为坚定的新教改革派并在登基后全力扶持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
克伦威尔倒台后,罗马旧教在霍华德家族诺福克公爵带领下强势回归,这让改革派感到再不出手就会遭灭顶之灾的恐慌。亨利八世是唯一可以决定教改前途的人,在他和柯莱佛斯的安娜和离并娶了凯瑟琳•霍华德之后,亨利八世的后宫表面上看来风平浪静,但暗地里两派之间的斗争却是波涛汹涌,年仅17岁的王后又岂能安然无恙地度过这些风波!
(鉴于亨利八世六位王后中三位都叫凯瑟琳,每次提到这第五任王后时,用全名实在有点不方便,所以说明一下,本篇以下所指凯瑟琳均是凯瑟琳•霍华德。)
图1:亨利八世第五任王后,霍华德家的凯瑟琳,可能是小霍尔拜因所作
凯瑟琳虽然出身贵族,伯父是权利地位不可一世的诺福克公爵,但她自己的父亲行三。不了解欧洲贵族的继承法,就不能理解长子和其他儿子之间的差别到底有多大。欧洲绝大多数王室和贵族在继承权上实行长子继承制(primogeniture),就是说王位或爵位名下的一切财产全部由长子继承,不存在分家这一说。只有在家族有多个爵位的时候,次子才也可能分配到次要爵位。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维持门阀的规模,家族财产不会因为继承而越分越小。因此英语里就有一句惯用语,叫用“没用的次子” (useless second son)。次子除了作为备胎,没有其他用途,所以贵族门阀千年来的传统习俗就是长子继承,次子从军,三子入教会。
凯瑟琳的父亲埃德蒙·霍华德是第二代诺福克公爵的第三子,他一共有十一个兄弟和六个姐妹(大妹妹就是先王后安波琳的生母)。凯瑟琳小时候,父亲虽然也有个伯爵封号,但除了贵族名头之外,其实是很穷的,贵族名头又让他抛不开脸面出去找事做,所以经常要靠家族亲友的接济。
凯瑟琳的爷爷老公爵活到82岁,在那个年代简直就是神话了。老公爵的第一任妻子生了10个孩子,1457年54岁那年发妻病故后,老爷子又立马娶了发妻20岁的堂妹做继室,又给他生了7个孩子。老公爵去世,年近五旬的公爵夫人成了太夫人之后,这十几个孩子纷纷将他们未出嫁的女儿全都送到太夫人府上,名曰受教育,实则是英式古典啃老。于是太夫人在自己府里设了个女校,一众孙女外孙女们一起过集体生活,由太夫人出资雇老师教导她们。
太夫人年岁大了,自己年轻的时候可能也是比较喜欢玩的,所以对这些个女孩的管教难免松懈,以至于贵族青年们只要花几个钱买通嬷嬷便可进出她们的宿舍。这种成长环境,无疑影响了凯瑟琳对男人的态度,除了音乐舞蹈等必修课,风花雪月、打情骂俏也成了家常便饭。凯瑟琳就这样无忧无虑地长到16岁,然后稀里糊涂地被她伯父当作棋子送到亨利八世的身边,成为亨利第四任王后柯莱佛斯的安娜的仕女,又在一夜之间从一个头脑轻飘飘的贵族少女成了英格兰王后。
年轻的凯瑟琳让亨利感受到青春的活力,他觉得自己彷佛也一下子年轻了许多,他将凯瑟琳称为“英格兰女性美德的典范,一朵不带刺的玫瑰”,各种赏赐不断;毕竟皇家也好贵族也罢,在男性继承人一事上从来都讲究需要一个继承人加至少一个备胎,所谓的 'heir and spare'。如果年轻的王后能再给他生个儿子,都铎家的王位继承岂不更有保障?【说到这里,忍不住加一句,当年戴妃生下老二时,也曾在电视采访时说过 heir and spare 这句话,并说自己完成了皇家使命。唏嘘】
然而,年轻的王后很快就领教到亨利八世的暴君脾气。亨利八世1536年1月马上长矛比武时坠马,头部落地后又被披着沉重铠甲的坐骑压住双腿[2]。亨利失去知觉近两个小时,尽管免于一死,但他的腿伤一直没能痊愈,最后发展成慢性软组织脓肿和顽固性皮肤溃疡。这次事故不仅毁掉了亨利八世伟岸魁梧英的外貌,还大大改变了他的性格。腿上的脓肿时不时需要手术抽吸,在那个还没有麻醉技术和有效止痛药的年代,可以想象其痛苦程度。奔五的人了,年轻时是运动健将,突然停下来,加上伤痛缠身,亨利逐渐变得体态臃肿、脾气暴躁,而且他的腿上还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
图2:小霍尔拜因大约在1540-1547所作亨利八世肖像
1540年的秋冬,凯瑟琳做王后不到半年,亨利的腿伤又犯了。史料记载,亨利不仅一连十天拒绝凯瑟琳接近他,还开始后悔不该斩了自己最忠实的奴仆和最得力的助手克伦威尔。枢密院大臣们都是一帮中看不中用的,亨利现在怀疑几位主要大臣是不是联手诬陷了克伦威尔。
所幸来年(1541)开春,亨利八世腿上的溃疡好转,心情也随之好起来。这一年四月份,法国大使报告回国说亨利的王后可能怀孕了,但很快就被证实是并非如此。法国大使同时报告,亨利开始疏远年轻的王后,可能是他已经面对太多的流产和死胎。
到了六月份,亨利突然宣布要带着新王后去英格兰北部巡行。此时英格兰北方民众的安抚工作接近尾声,王室在北方的威望也渐渐恢复,亨利八世想趁热打铁,于是身穿金衣,头戴王冠,领着5千马匹和1千随从,浩浩荡荡地从伦敦出发往北游幸,沿北汉普顿和林肯郡一路到达约克,沿途金碧辉煌、号角嘹亮,以无上的君主风范接受地方的顶礼膜拜。
但就在这一片祥和舞台背景的后面,另一场戏也在悄无声息但紧锣密鼓地上演。
年轻的王后凯瑟琳,也许是不满意国王对自己不冷不热的态度,或许是不满足于国王的生理表现,在游幸途中开始和国王身边的一位年轻侍从偷起情来了。这个年轻人名叫托马斯•卡尔佩珀(Thomas Culpeper),是凯瑟琳母亲的远房侄子。两人在王后宫廷仕女的安排下背着王国私会,而这帮宫廷仕女中领头的就是凯瑟琳的表姐、前王后安波琳的亲嫂子简•帕克(Lady Jane Parker)。对的,就是出庭指证自己的丈夫乔治•波琳兄妹通奸而将自己丈夫送上了断头台的那位,她也是年轻的凯瑟琳王后的表嫂。
安波琳被斩首后,简•帕克不仅没有受到株连,而且继续在宫中连续做了安波琳之后三任王后的仕女(lady-in-waiting),现在跑前跑后积极地为年轻的王后安排与情郎私会。简•帕克的出身不算很高,娘家只是个男爵,不知这个女人到底有什么特长能一直在宫里任职,也不知她到底哪条神经不正常才会这么不停地去做这些让人无法理喻的事情。
亨利八世和凯瑟琳王后的北行游幸一直到十月底才结束。而这期间,关于王后婚前不轨的风言风语也已经在圈内人士之间传开,说五年前凯瑟琳和她的音乐老师亨利•马诺克斯(Henry Manox)关系不一般。马诺克斯在外面吹嘘说凯瑟琳曾经向他许诺她的“处女之贞”。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时侯又有一位名叫弗朗西斯•迪勒姆(Francis Dereham)的年轻人找到凯瑟琳,以前未婚夫的身份要挟凯瑟琳为自己在宫中谋个职位。迫于压力,毫无政治经验的凯瑟琳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将迪勒姆任命为自己的私人秘书。
对于诺福克公爵的敌人,也就是宗教改革派来说,凯瑟琳王后这种高格调的生活方式无疑是他们可以利用的最佳武器,所谓的知情人将凯瑟琳的所作所为密报了大主教克兰默。克兰默对凯瑟琳说不上喜欢,和年轻的王后之间也没有私仇,但他和凯瑟琳的伯父第三代诺福克公爵是政治仇敌。
但这么个烫手的山芋,落到克兰默的手里,他也不敢就这样冒冒失失地去摸亨利这只老虎的屁股。克兰默大主教秘密召集了凯瑟琳做姑娘时的佣人侍女和嬷嬷私下审问,审问的结果不过是证实了流言蜚语。作为大主教和亨利八世在克伦威尔斩首后最信任的大臣,克兰默觉得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向国王披露王后的不忠,至于他做为神的仆人和大主教应有的仁慈之心,就是在克兰默这样的开明人士那里也是可以被排在政治需要之后的。
这一年的11月1日,亨利八世在皇家小教堂,当着众人感谢上帝赐给他一个“如此温顺的好妻子”,礼拜仪式还在进行之中,克兰默大主递给亨利八世一个封口的信封,里面详细列出王后的种种出轨行为。
亨利八世拒绝相信,他坚信这一切都是诺福克公爵的敌人在设计陷害凯瑟琳,目的是要扳倒公爵。亨利八世命令克兰默大主教立案调查,“不弄个水落石出绝不允许松手”。
11月6日,克兰默大主教带着国王卫队闯入了凯瑟琳的后宫,凯瑟琳正在和宫女们一起跳舞,大主教说:亏你还有心情跳舞!”。年轻的王后被软禁,她的侍女被一一审问。随着调查的进展,克兰默意识到,王后的过去就是一条长满了蛆虫的咸肉,越挖问题越大。凯瑟琳自己则被吓破了胆,表姐安波琳的前车之鉴犹在眼前,克兰默发现凯瑟琳已经抖得和筛糠一样,根本说不出完整的话。他只得暂时放弃审问。
第二天,克兰默接着审问凯瑟琳,对王后说,你婚前所做的事情都已经过去了,只要你好好交待,给国王写一份忏悔书,国王一定会原谅你的。克兰默是真同情凯瑟琳,他觉得只要证明凯瑟琳所有的出轨都是在婚前,婚后她对亨利还是忠心的,那么亨利就会放过自己年轻的妻子。
事情的经过渐渐明了。受凯瑟琳的奶奶诺福克太公爵夫人聘用,马诺克斯是凯瑟琳和一干女孩的音乐老师,马诺克斯承认自己在执教期间猥亵当时只有12岁的凯瑟琳,经常和凯瑟琳单独相处,摸她的私处。一直到凯瑟琳13岁那年,被太公爵夫人发现俩人躲在房间里互相拥抱,太公爵夫人大怒,抽了凯瑟琳几个耳光,命令以后不允许两人单独相处,但马诺克斯并未被解雇。
凯瑟琳14岁那年,一天被奶奶锁在房间里作为对她的管教和惩罚。凯瑟琳说服了自己的女佣去太夫人那里偷钥匙。门打开后,进来的却是太夫人的私人秘书、年轻的爱尔兰绅士迪勒姆!马诺克斯也想进来,但却吃了闭门羹。后来马诺克斯交待说:他们(迪勒姆和凯瑟琳)经常私会、一起吃饭、一起饮酒、一起欢笑嬉闹到后半夜。佣人和侍女还经常听见他们 以“相公”、“娘子”互称。
迪勒姆在受审时交待他和凯瑟琳之间的确私定终身,互许婚约。那个年代虽然说是中世纪,但有已有婚约的男女婚前性生活并不是什么闻所未闻的事情,只是凯瑟琳作为英格兰最有势力的贵族千金,嫁给一个小秘书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更何况她伯父早已为她的前途做好了计划!
凯瑟琳15岁那年,她和迪勒姆之间的事情被太夫人发觉,迪勒姆很快被解雇并被遣送回爱尔兰。临行前他向凯瑟琳许诺,一定会回来娶她。但以后的事情就不是他们能够自已左右的了。
克兰默将审问结果和凯瑟琳的忏悔书一并交给亨利八世。亨利看后真的原谅了凯瑟琳,相信凯瑟琳在婚后并没有对自己不忠,只让人将马诺克斯和迪勒姆收监侯刑。
然而,年轻的凯瑟琳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一旦王后的贞操问题摆到了桌面上,推波助澜的大有人在。在审问王后的侍女嬷嬷们时,卡尔佩珀的名字几次被提到,克兰默很快意识到王后的婚前不轨只是冰山一角,更严重的现行简直就是纸包不住火。
凯瑟琳的嬷嬷中有一个叫玛丽•霍尔(Mary Hall)的,是凯瑟琳从娘家带来的嬷嬷,加上凯瑟琳自己的表嫂简•帕克,王后宫里的首席仕女,这两个女人绘声绘色的描述等于是将凯瑟琳推上了死路。
玛丽•霍尔是狂热的新教徒,她对年轻王后的指控当然具备政治目的,但简•帕克的行为则让人无法理解。简在被关押受审时将自己描述成局外人和受害者,说她知道卡尔佩珀和王后经常私会,但她不知道两人私会时都做了什么。但凯瑟琳却称简•帕克是伊甸园里的夏娃,充满了诱惑。她和卡尔佩珀正是在简的怂恿和鼓励下才敢私会的。简•帕克最后被以欺君罪关押在伦敦塔等候斩首处决。
枢密院将卡尔佩珀逮捕审讯,卡尔佩珀矢口否认自己与王后有染,只承认自己对王后确有心仪,但没有性关系。但枢密院不相信他的话,判了他有罪。
当审判的最终人证物证摆在亨利八世面前时,亨利大怒,像疯子一样找自己的佩剑,称要亲手杀了凯瑟琳,要让凯瑟琳的灵魂在地狱里也永远受折磨,然后就失去控制放声大哭。凯瑟琳的欺君罪和通奸罪就此坐实。
英格兰王后的放荡行径很快就传遍了欧洲,凯瑟琳的伯父诺福克公爵不知出于何种目的,也对法国大使说:凯瑟琳就是个荡妇,和七八个男人有染,她应该被烧死。
12月1日,卡尔佩珀和迪勒姆双双背叛欺君罪,卡尔佩珀是贵族,所以被判斩首,落得个痛快的死。而迪勒姆不是贵族,没有快死的权利,被判处绞刑和开肠破肚。 而在凯瑟琳幼女时就猥亵她的马诺克斯却被赦免了。12月10日,和凯瑟琳同被关押在伦敦塔的卡尔佩珀被斩首,迪勒姆在同一日被绞死并被开膛。两人的头颅都被挂在城墙上示众。
卡尔佩珀斩首的当天晚上7点,凯瑟琳在伦敦塔牢头的护送下由一艘小船从锡永宫(Syon House)顺流而下被送到伦敦塔。到达伦敦塔后狱吏们以迎接王后的礼仪恭恭敬敬地迎接她的到来。斩首的日子定在13日,12日晚上,知道明天就是步表姐的后尘上断头台的日子,她让牢头将斩首的木墩子放在自己的牢房里,一个晚上都在练习如何优雅地将自己的头颈放在木墩上。第二天,亨利八世19岁的第五任王后,尽管需要在狱吏的搀扶下才能步上断头台,但她不失从容,对围观人群忏悔自己的所作所为,要求基督徒们为她的灵魂祈祷,她的王后噩梦一共延续了一年零七个月!根据民间传说,凯瑟琳的遗言是:我情愿今天是以卡尔佩珀太太的身份而不是王后身份赴死。
简•帕克紧接着小姑子步上断头台。两个女人的尸首被埋葬在伦敦塔附近圣彼得小教堂(Church of St Peter ad Vincula)的无名荒冢里,和她们的表姐/小姑子安波琳的埋骨之地只有几步之遥。
此后诺福克家族大大小小一干人物先后被抓进伦敦塔,包括已经六十多岁的太公爵夫人,但后来都被释放。诺福克公爵本人给亨利写了一封长长的悔过书,恳请国王饶他不死,允许他告老回乡。但在1547年,也就是亨利八世在位的最后一年,诺福克公爵和他的长子双双因为欺君篡位罪被打入天牢,长子被斩首,他自己在牢里一直被关到后来亨利八世的狂热天主教徒女儿玛丽一世即位后才被释放。而他的长孙,在伊丽莎白女王一世继位后,终因与西班牙天主教势力勾结密谋刺杀伊丽莎白而被斩首,这是后话,以后再说。整个都铎家语霍华德家之间的君臣殊死较量,至始至终都是围绕着宗教斗争而展开的。
亨利八世的第五任王后凯瑟琳,即便不算是英国历史上最悲催的王后,也应该是最倒霉的王后,十七岁成为王后,不到二十岁便被砍了头。最悲催的是,死了好几百年了,还背着个荡妇的骂名,又有几人会想到她其实也是英国宗教改革的献祭者?
(待续)
[1] 都铎王室风云录(二):亨利八世的六位王后(1) - 博客 | 文学城 Prosopopoeia Britanniae,《不列颠拟人诗》
没有想到这姑娘做第五任王后这么短命。真不如小家碧玉过安稳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