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我叫亨利•都铎,和我父亲同名,1491年6月28日出生在伦敦的格林威治宫(Greenwich Palace)。我父王是国王亨利七世,他是英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的王;我的母后是美丽的白公主、约克的伊丽莎白。父王打败了我的外叔公理查三世,夺得天下,是都铎的开朝君主!
我和母后、姐姐玛格丽特和妹妹伊丽莎白住在格林威治的艾尔塞姆宫 (Eltham Palace),父王住在伦敦的怀特霍尔宫(Whitehall Palace),我很怕父王,更怕奶奶,他们都特别严厉,老是绷着脸。
父王说我是个王子,不应该和母后公主们住在一起,可是我不在乎,母后教我读书认字,大家说我的笔迹也很像母后的笔迹。对了,我还有一个王长兄,他叫阿瑟,比我大5岁,可是我很少见到阿瑟,他不和我们住在一起,因为他是威尔士亲王,是王储,所以他从小自己开府了,在我两岁那年王兄阿瑟就从温彻斯特搬去了离伦敦很远的拉德洛城堡。
我问母后什么叫王储,母后说王储就是储君,未来的国王。母后常说阿瑟是父王的,而我是母后的,母后还说我长大后要帮阿瑟管理国家,帮他打仗,对抗都铎家的敌人。我问母后谁是我们的敌人,母后说法国人、西班牙人,还有英格兰也有反对我们的人。所以我一定要练好本领,做全世界最高贵、最英勇的骑士,帮父王和哥哥守天下!
母后说阿瑟王长兄聪明好学,小小年纪就博览群书、懂得为君之道,礼贤下士,善待大臣。他将来一定会像传说中神奇的阿瑟王一样英明!不过现在我觉得还是我比阿瑟好,阿瑟每天只能和板着脸孔的父王和大臣们在一起,可我每天都和母后还有姐姐、妹妹在一起!我姐姐叫玛格丽特,长得和母后一样美。可是妹妹伊丽莎白3岁的时候得了病,就离开我们了。幸好母后又给我生了个妹妹玛丽。玛丽比我小5岁,她的小脸粉嘟嘟的,老是格格地笑,太可爱了。
我三岁那年,父王封我为英格兰大元帅[1]、爱尔兰总督、约克公爵;我四岁那年,父王又准许我加入英格兰最高贵的皇家骑士军团[2]做了一名嘉德骑士!父王说他要让英格兰反对我们的人都知道都铎家儿子的厉害!
这可是一件非常尊贵的荣誉,加封骑士那天,军团的全体骑士们在西敏大教堂为我举行沐浴仪式,我的教父牛津伯爵(就是带领军队替父王打败理查三世的那位大将军)是皇家骑士军团的校长,他对我庄严地宣读了骑士行为准则:坚信神圣教会的旨意、保护天下所有的寡妇和处女、效忠国王。父王也来了,亲自帮我沐浴,用他君王的手指在我的右肩上划一个十字,然后亲吻了我的右肩。之后教父为我穿上祷告衣袍,我,一个四岁的孩子,在教父和骑士们的陪同下彻夜读经祷告。
破晓时分,教父帮我换上骑士战袍,授予我骑士佩剑,给我带上骑士头盔,陪伴我一同骑马进入西敏大教堂正殿面见父王,宣誓效忠,父王用御剑点我的双肩,宣布我为最高贵的皇家嘉德骑士!
我的启蒙老师是英格兰桂冠诗人约翰·斯凯尔顿[3],他教我古典学、诗歌、语法、修辞、伦理、法语、拉丁语,还有好多历史,当然还有王子的行为准则。我还喜欢音乐、乐器、仪器和天文。老师经常对我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今天高贵的王子,明天就可能成为阶下囚。
我六岁那年,康沃尔的锡矿工人趁父王领兵去北方征服叛军的时候造反,他们来势汹汹,从康沃尔一直打到伦敦,宫里的卫兵说他们离我们只有一英里了。母后领着姐姐玛格丽特和我,宫女们抱着妹妹玛丽,一起离开格林威治,来到伦敦塔避难,因为伦敦塔易守难攻。幸亏父王和我的教父及时从北方撤兵,急行军赶回伦敦,才击败了他们!
我九岁那年,荷兰哲学家伊拉斯谟来访伦敦,他和英格兰宗教领袖托马斯·摩尔爵士[4]一起到艾尔塞姆宫来参见本王。摩尔给我带来了礼物,是他写的一本书,但伊拉斯谟却是空手而来的,所以晚宴饭桌上我就笑话他小气,罚他用拉丁语为我写一首长诗歌。
1501年我十岁了,这年11月父王和母后给了我一个光荣的任务:以约克公爵的身份代表都铎王家为王兄阿瑟接新娘!11月14日,当王兄的新娘、西班牙公主凯瑟琳姐姐和她的随从到达伦敦时,我带着皇家仪仗队在伦敦桥上迎接他们,然后陪着凯瑟琳姐姐一路经过六个欢迎仪仗队,将她送到圣保罗大教堂的西门交给在那里等待的大主教。凯瑟琳在嘹亮的号角声中走过大教堂中殿,来到阿瑟王长兄身边,在坎特伯雷大主教和19名主教的共同主持下完成婚礼。父王母后和西班牙使团一起观礼。婚礼之后,根据我们英格兰的风俗,阿瑟王长兄和大主教从东门先去了主教宫,由我陪着凯瑟琳姐姐一起去主教宫晚宴。英格兰举国欢庆十天。
但是,没多久王兄阿瑟就病故了,突然之间阿瑟的重担全都落在我的身上。第二年,父王宣我到他宫里,对我说为我定了亲,要我成年(14岁)后娶凯瑟琳姐姐为妻,父王问我意下如何,可我怎么知道,我还不到十一岁啊,父王母后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吧。
————————————————————————————
成为国王
1509年4月21日,武力夺天下的都铎王室第一代君主亨利七世在泰晤士南岸的里奇满宫(Richmond Palace)驾崩。王朝唯一的接班人是年方17的约克公爵亨利王子。年轻的王子火速从20英里之外泰晤士河下游的格林威治赶到里奇满宫,接受大臣门的效忠宣誓,成为都铎王室第二代君主。
亨利七世在位24年,虽然前朝的金雀花王室已无直系男裔,但金雀花的郡主们一个个嫁的至少都是伯爵公爵,特别是金雀花家第3代约克公爵的三个女儿,也就是爱德华四世和理查三世的三个姐妹,大姐安是埃克塞特公爵夫人(Duchess of Exeter),二姐伊丽莎白是萨福克公爵夫人(Duchess of Sussex),三姐玛格丽特则是法国勃艮第公爵夫人(Duchess of Burgundy)。大姐无子早逝,三姐虽无子但她是冒名王位挑战者珀金•沃贝克的一手栽培者,已于1503年逝世;而二姐就是我们在亨七篇中提到的在史杜克之战中战死的那位林肯伯爵约翰•德•拉•珀尔的母亲,她还有另外三个成年儿子埃德蒙、威廉和理查徳。约翰战死后,埃德蒙继承了萨福克公爵爵位并接过大哥复辟金雀花的大旗,继续游走在法国和荷兰之间筹谋大事,亨利七世在1505/06年前后将埃德蒙和威廉兄弟俩双双送入伦敦塔,老四理查德出逃国外。
英格兰还有很多其他贵族,虽非金雀花血缘,但他们的先祖都是征服者威廉大帝的追随者,所以不把从威尔士起家的都铎家放在眼里;况且金雀花王室的结局也难免让他们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只是碍于亨利七世的铁腕不敢多言而已。其中反心最大势力也最强的就是诺福克公爵霍华徳家(House of Howard,Duke of Norfolk)。最要命的是,诺福克、萨福克距离伦敦都只有100英里左右的距离。
为此,在王储继位尚未既成事实前,为了王国的稳定和王位的顺利交接,内阁元老门将亨利七世的死讯隐瞒了48小时,到23日圣乔治日节庆时先向宴庆的嘉德骑士军团宣布,24日才向公众宣布。
5月9日,大行国王的棺梓由一架披着黑纱的四轮马车驱使,穿过伦敦的大街小巷,从里奇满宫到圣保罗大教堂守灵,5月10日在圣保罗举行葬礼,700名火炬手和1400名送葬者出席了葬礼,灵柩于5月11日送到西敏大教堂安葬。
5月11日,在灵柩被降到西敏大教堂富丽堂皇的哥特式偏殿亨利七世的墓穴中与王后伊丽萨白同穴时,司仪高呼:“高贵的亨利七世殡天了!” (‘Le noble roy, Henri le Septième, est mort.’);紧接着神父宣告:“高贵的亨利八世万岁!” (Vive le noble roy, Henri le Huitième.’.)。没有人对年轻的亨利八世的国王头衔提出异议,这是100多年来英格兰第一次平稳的王权交接。
几乎没有子民真正为亨利七世的死感到悲痛;相反,举国上下沉浸在一片掩藏不住的喜悦和希望之中,朝臣和宫内人员都迫不及待地等待新君的登基大典,整个英格兰就是“流着奶和蜜之地”。
新王的登基大典选择在仲夏日的1509年6月24日,亨利八世还差4天满18周岁!君权神授,国王加冕是神圣的,是经大主教之手通过涂抹圣油而由上帝默许的。亨利八世的加冕王袍上缀满了宝石与珍珠,在仲夏日灿烂的阳光下熠熠生辉,亨利的全身散发出权利与荣耀的光芒。
虽然年轻,但和他父亲一样,亨利八世也深谙政治舞台上信号的重要性。亨利在大典两星期之前迎娶了已故王兄阿瑟的遗孀、西班牙公主阿拉贡的凯瑟琳(Katherine of Aragon),向英格兰国内外释放的信息是:国王已成亲,不再是未经人事的少年。
登基大典的前一天晚上,24岁凯瑟琳,孀居七年之后,被宫廷侍卫从下榻的伦敦塔接到西敏大教堂,穿过铺满鲜花和金色帷帐的伦敦大街,这一切和八年前她第一次踏上英格兰这个岛国与阿瑟王子成亲时的情景是多么的相似啊。上一次她被前呼后拥经过大街小巷时是来做英格兰太子妃的,而这一次,她马上就要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英格兰王后了!这些年的煎熬终于成就了正果!父王可以放心,五年前去世的母后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如果阿拉贡的凯瑟琳可以预见未来,此时她会做如何感想!
图1:中世纪时的伦敦桥(Medieval London Bridge)
图2:西敏大教堂亨利七世偏殿(Lady Chapel)外景
图3:西敏大教堂亨利七世偏殿(Lady Chapel)内景
(待续)
[1] Earl Marshal of England
[2] Knight of Most Noble Order of the Garter,1348年金雀花王室爱德华三世创建,骑士荣誉仅由英格兰君主授予,延续至今。
[3] John Skelton (poet),剑桥毕业的桂冠诗人,古拉丁语和古希腊语翻译家,亨利七世的宫廷诗人,亨利八世的启蒙老师,文风幽默。虽然他的作品传世不多但伊拉斯谟1499访问都铎宫廷时, 盛赞他是“the incomparable light and glory of English letters.” (英语文字上无与伦比的光芒和荣耀)。John Skelton | English Poet & Satirist | Britannica
[4] Sir Thomas More,亨利八世的大法官Lord Chancellor,《乌托邦》Utopia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