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一统江山(下)
亨利七世1485年8月登基后,除了雷霆手段控制国内局势,另一件大事就是完成与金雀花约克家的婚姻合同。亨利七世于1486年1月18日与约克的伊丽莎白(爱德华四世的大公主)完婚,至此红白玫瑰合二为一。王室的婚姻从来都不是个人私事,亨利和伊丽莎白的联姻,标志着金雀花约克家与兰卡斯特家从此化干戈为玉帛,产生了英格兰历史上意义最深远、影响力最大、一图胜过千万文字的符号:都铎玫瑰。一夜之间,都铎玫瑰图腾家喻户晓,所有都铎时代是兴建的建筑物上都有这个标记。
图1:红白相嵌的都铎玫瑰
斩草除根
1486年9月20日,亨利七世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是个男孩。孩子一出生即被封为威尔士亲王。对于亨利来说,这个婴儿是兰卡斯特家和约克家放下刀枪、铸剑为锄的肉身见证,是都铎玫瑰的化身。
亨利七世深谙舆论和媒体的重要,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动乱,老百姓渴望和平,一个这么具有象征意义的王子的出生,无疑是亨利征服民心的最佳机会。亨利意味深长地将阿瑟的出生地点选择在温彻斯特 (Winchester),英国传奇英雄阿瑟王的帝都,阿瑟王圆桌骑士诞生之地,新生儿也起名为阿瑟.
但有时候命运就是如此的不公,一个孩子的生,注定了是另一个孩子的死。还记得我们之前提到的那个从小就被关在伦敦塔的小伯爵沃里克吗?这孩子从1485年亨利登基后就被关起来,这一关就是十几年。
到了1499年,亨利七世已有两个健康男祠,长子阿瑟年满13,次子亨利也满8周岁了。按照亨利七世的魄力、胸襟和成就,他应该不再担心自己的王位坐不稳。但是王权斗阵的影响因素有时候即便是明智的君主也无法预料或完全控制。
沃里克小伯爵从10岁到24岁都在监禁中度过,既无父爱也无母爱,更谈不上一个王子应该有的良好教育,史载他成年后能力不全;况且这么多年的监禁,他也不可能与外界密谋任何事情。然后,兰柏•西姆诺和泊金·沃貝克的出现,清楚说明只要这个孩子还活着,就无法彻底杜绝还有人贼心不死。
阿瑟与西班牙公主阿拉贡的凯瑟林的婚期已经定在1501年阿瑟满15周岁之后,但西班牙的夫妻君主、阿拉贡的斐迪南二世和卡斯提尔的伊莎贝拉一世,觉得亨利七世王位隐患尚未彻底铲除,不放心把自己的女儿嫁过来。
亨利七世急需阿拉贡的西班牙方面承诺的凯瑟琳的丰厚嫁妆来填补国库的空缺,而且以牛津伯爵为首的国内贵族也是不彻底铲除隐患决不罢休的节奏。1499年11月23日处死泊金·沃貝克的当天,第17代沃里克伯爵被从伦敦塔拎到议会接受审判,罪名是密谋与泊金·沃貝克一起越狱,主审官就是牛津伯爵。结果当然是罪名成立,11月28日24岁的伯爵被斩首。至此金雀花王室男性后裔死得一个不剩,Y染色体彻底断崖。
尽管亨利七世是迫于西班牙方面和国内兰卡斯特派系的压力不得不这么做,但他内心也应该知道这么做是为了给有朝一日登基的阿瑟清理道路。
已长成一个高挑英俊的美少年的都铎王室王储威尔士亲王阿瑟,1501年11月14日与西班牙公主完婚,婚后小两口住在威尔士边境的拉德洛城堡(Ludlow Castle),以便继续接受王储应该有的教育,同时协助管理威尔士。1052年3月,小两口同时感染了一种由空气传染的病菌,凯瑟琳活了下来,阿瑟却于1502年4月2日病逝了,时年15岁半。
4月4日清晨,阿瑟的死讯传到伦敦,侍寝官将亨利七世叫醒,告诉他这个不幸的消息,亨利七世泪如泉涌,情绪不能自禁。待情绪平稳后,他令人将王后伊丽莎白叫到自己的寝宫,对王后宣布了阿瑟的死讯。伊丽莎白镇定地劝亨利不要过于悲伤,因为上帝还恩赐给他们另一个儿子。亨利默默点头,夫妻二人相对无语,但伊丽莎白一走出亨利的寝宫便瘫倒在地上。
阿瑟的死给王后伊丽莎白带来巨大的打击,她在次年(1503年)也去世了,所幸留下三个成年孩子:二王子亨利(亨利八世)和两个公主,玛格丽特(嫁给苏格兰国王)和玛丽(嫁给年迈的法国国王,孀居后回英国,再嫁给亨利八世的发小萨福克公爵)。亨利七世不想失去西班牙这个当时的欧洲巨头之一,决定由次子亨利娶了比自己大六岁的寡嫂凯瑟琳,为后来的亨利八世因离婚申请被罗马教廷拒绝而带领英格兰脱离罗马教廷埋下伏笔。
削侯、篡改历史记录、巩固中央集权
亨利七世所接手的英格兰,正是地方诸侯势力最乱的时候,英格兰的封建制度从征服者威廉开始,一代一代的世袭,这些诸侯不仅多如牛毛,而且通过采邑制度(Land Tenure)成为各地的霸主(overlord),接受封地内的附庸贵族或平民的进贡(Homage),只要是在自己领地里的一切,包括政府机构、耕作、打猎、贸易、税收,都有地方进贡一锤定音。
虽然说诸侯的地位最开始是由国王封的,并且宣誓效忠国王,但因为诸侯手里都有自家的军队,最后难免谁给的利益大就忠于谁。亨利七世明白其中要害,一方面,他通过没收土地和苛刻的征税来削弱贵族的收入,断绝他们的军饷,收编他们的私人军队;另一方面,用得来的收入不断充实皇家武装,增强中央集权的军事力量。
亨利所做的第三件事让朝野震惊:修改历史记录!他将自己登基的日子提前了一天,既提前到伯斯沃兹战役的前一天:1485年8月21日。
他这么做,是在明确警告所有贵族门阀和欧洲君主,在1485年8月22日的战斗中,他才是国王,理查德三世是叛逆者,因此所有属于理查德阵营的人都是叛党;这是对成王败寇这个词的最佳解释了。亨利七世于1485年10月30日在伦敦西敏寺加冕,登基大典后,新王立即颁发诏书,所有贵族,只要宣誓效忠他,便可既往不咎,保住生命和财产。
亨利七世还下旨将王后伊丽莎白的母亲沃德维尔与王爱德华四世的婚姻重新合法化。爱德华四世娶沃德维尔之前已经与第1代舒兹伯雷伯爵之女埃林诺(Lady Eleanor Talbot)举行过教堂婚礼,爱德华再娶沃德维尔时与埃林诺婚约并未作废,而且埃林诺也还健在,因此英格兰议会1483年先宣布爱德华四世与沃德维尔婚姻不合法,接着颁发了承认理查三世为国王的《国王头衔法案》(Titulus Regius)。亨利七世上位后,下令英格兰全国各地销毁这份文件。唯一幸存的一份拷贝由林肯郡克劳兰小镇本笃会修道院的修道士记录在《克劳兰年代记》(Croyland Chronicle)中,直到英格兰斯图尔德王室的詹姆士一世时代才被发现。
理财
亨利接手的英国财政濒临破产,国库空空如也。历朝史学家都把亨利七世描述成一个贪财、吝啬的君主,因为他有无数的理由逼迫贵族们掏腰包,其中主要的两个理由就是和法国以及苏格兰开战。但实际上亨利七世并非贪财吝啬之人,只是他勤俭节约的理政方式让贵族感到不适而已。
亨利七世和他的继任亨利八世的宫廷开支记录至今完整保留在大英国家档案馆的《都铎宫廷账册》(Tudor Chamber Books)项目中,宫廷开销和发票原始记录都被数字化,信息对公众开放。https://www.tudorchamberbooks.org/
从1485年到1521年,亨利七世还改善了收税制度,采用更有效的税收程序,并且从1485到1509这24年任期中自始至终只用了一位财政顾问、两位财政大臣,以此保持财政政策的延续稳定性。
亨利七世在1489年发行了英国历史上第一枚面值一英镑的硬币,虽然一英镑作为货币衡量单位此前已有数百年历史,但亨利七世是第一个将一英镑作为硬币面值发行的。这枚金币重240粒金(240 Grains),相对于0.5 金衡盎司或15.55克,采用23克拉标准金币合金制成,相对于 95.83% 含金量。亨利七世将这枚硬币起名叫 Gold Sovereign (金王权),金币的正面亨利七世头戴王冠、右手执王杖,左手持宝球,但这枚金币真正的含义在它的背面:都铎玫瑰。
图2:亨利七世颁发的一英镑金王权币(大英皇家铸币博物馆 Tudor Sovereign)
亨七七世任上一共五次铸造金王权币。这么大的金币当然不是用来贸易或流通的,而是亨利炫耀财富与面子、显示国家稳定和国库充盈的手段。亨利七世将这些金币送给来访的外国使节,好在国际舞台上宣传和巩固自己的都铎王朝的王权形象。以后都铎王朝的历任君主登基后都效仿亨利七世的先例发行金王权币,斯图尔德王朝继任后停止发行,一直到1815年滑铁卢战役击败拿破仑之后皇家才于1817年再次发行一英镑纪念金币。
停战
亨利七世的外交政策宗旨是维持和平、发展经济,和金雀花王朝的历代君主不同,亨利没有收复法国失地的历史责任。更重要的是,亨利七世看清楚了局势,英格兰在法国失去的领土是不可能收得回来的,百年战争打来打去,英格兰已经没有实力再与法国在军事上耗下去。
1492年11月3日,亨利七世与法王查理八世签署了《埃塔普和平条约》(Peace of Etaples),亨利以放弃英格兰对法国北方布列塔尼(Brittany)所有权为条件,要求法国支付战争赔偿 £159,000,按每年5000分期付款,同时中止勃艮第公爵太夫人对珀金沃贝克的支持。这个条约的签署让亨利的国库金额翻了一番,同时也意味着英格兰不再需要为法国战事而
亨利七世还与神圣罗马皇帝马克斯米兰一世联盟,并说服教皇因诺森特八世(Pope Innocent VIII)颁布教令将所有英国王位的挑战者开除教籍、逐出教会(Excommunication)。
和亲
除了与西班牙的阿拉贡/卡斯提尔王室联姻之外,亨利七世还与苏格兰签订了和平条约,并于1503年将大公主玛格丽特嫁与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四世(KIng James IV of Scotland)。亨利七世并不知道,这个联姻会在整整一百年之后的1603年解救英格兰的王位继承危机,并将苏格兰和英格兰纳入一体,从而缔造出大不列颠联合王国。
亨利七世的二公主玛丽·都铎就没有大公主这么幸运了。但这位二公主的故事,我们先留着,在亨利八世系列里时说。
贸易
亨利七世还通过外贸条约促进国内的经济发展,尤其是明矾贸易。中世纪欧洲尤其是意大利的纺织业繁荣昌盛,处理羊毛所用的明矾供不应求。亨利七世通过给海船发许可证,亲自介入明矾交易,从土耳其进口明矾,再卖给欧洲其他国家和英国的羊毛商。
亨利七世的另一项重大外贸举措是禁运从荷兰、比利时流入英国的佛兰芒(Flemish)羊毛,并将英国的佛兰芒羊毛商逐出境。后来意识到禁运对双方都不利,于是签署了外贸条约,促使荷兰对英国羊毛免税,以此大大增加国库和亨利七世个人小金库的财富累积。
法制
亨利所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在玫瑰战争之后重树皇家天威。长久以来英国的封爵制度造就了一大批有权有势的贵族,不仅在自己的地盘上说了算,而且左右国家局势,对亨利七世的中央政权造成极大威胁。
亨利允许效忠自己的贵族继续在地方上行使权力,只要他们不犯他的王法。对于他认为不忠心或势力过大的贵族,亨利则颁布中央令对他们加以制裁。
亨利最大的杀手锏是扩大了所谓的“皇家仲裁法庭”(Court of Star Chamber)的权利。这是一个由数名枢密院长老和普通法庭法官组成的特权法庭,受亨利七世直接控制,通过这个法庭来避开冗长繁琐的法律程序,快速做出关于土地、财产纠纷的判决。
亨利七世的另一个法律举措是在地方上大量任命太平绅士(Justice of the peace),一年一任、按年任免,负责当地的法律相关事务。这一做法在很多国家,特别是英联邦国家(Commonwealth),还有美国,都一直延续到今天。
晚年
亨利七世在1502年丧子、1503年丧妻之后精神一蹶不振,大病了一场,自己也险些送命。病中只允许自己的母亲玛格丽特陪在身边。亨利七世于1509年4月21日逝世,享年52,死后和爱妻伊丽莎白合葬在伦敦西敏大教堂。亨利死前花了7年时间耗巨资盖建他们的陵堂,这是建筑学的杰作。
亨利七世死后两个月,他的母亲玛格丽特在亲眼看到孙子亨利八世登基、大婚后也故去了。可以说玛格丽特是亨利七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无论男人还是女人。
亨利七世是历史上第一位我们确切知道长像的君主,在他的葬礼马车上有一个木雕像,雕像的脸孔是按照他临终时的套模面具刻成的。从这个面具上,我们看到的是一张心力憔悴的脸孔,一张不知何为轻松、何为安逸的脸孔,一张时时刻刻都在劳心劳力、在算计、在谋划、在担忧的脸孔。他在位24年,极尽所能去巩固政权、铲除异己、充盈国库、铲除挑战者,将英国从一个风雨飘摇、濒临破产的中世纪落后小国从战乱中解脱出来,去世时留给自己的儿子亨利八世的是一个国库充盈、繁荣稳定而且可以开始和欧洲其他君主平起平坐的王国。
图3:亨利七世葬礼上的半身塑像
图4:亨利七世官方版画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都铎王室风云录第一部分的亨利七世系列到此就讲完了,下一个系列接着讲都铎王室第二代君主亨利八世的故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