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晓

生活是可以缓缓的,即便看上去是在浪费时间,我情愿在慢慢里被时光雕刻,而不是急急地消耗生命的元气。
正文

《A Single Tear》的悦读过程(5)

(2025-02-25 11:07:27) 下一个

昨晚我再去读了一遍网上台湾出的中文版余英时写的序,早就忘记两年前读过的序。余英时的序提及吴宓的日记和美国作家何伟写与陈梦家有关的《甲骨》,我读过后者(是中文版),《南渡北归》里读到过吴宓。

我想,用了“悦读”,是不是会被别人认为我“性冷淡”?拉低了对他人“受难”应该表现的悲痛?

如果真是“冷淡”,何必去写呢?巫先生中文版的“受难”已经给我打过预防针,我不再单从悲剧角度去解读。记得读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我借的是港版《最后的贵族》),先是震惊。可过后再读,觉得章的写作技巧还只停留在自我叙述角度,不够高级。

直到读了捷克作家赫拉巴尔的《新生活》,同样是知识分子被横扫到底层,小说却好看,耐读,引人去思考。

我题目的“悦读”,为了拉读者去读,远离了余英时历史学家解读的知识分子“心史”观。毕竟,我是普通读者,专业评论留给文史专家注释。

今早在“豆子”等上海人友邻来之前,读。一九六六年六月文革爆发,巫先生一家在安徽大学,被抄家了。我离开家之前,已读了两页。

余英时序里写,他感受到巫先生写这本书内心的宁静。我太赞赏这个词,“宁静”。宁静,才有笔力,有智慧,有幽默,记下那一幕幕。我不爱读到那种一写到政治运动,写到共产党,写到独裁或专制,口气或语气近乎也是高音喇叭的控诉。也就是写者不自觉地变成他(她)反感的那一部分了,或是被污染了,自己还不自觉。

深水静流,我以为是巫先生写《A Single Tear》的写作状态。这“深水”,来自他的精神世界。章诒和专业是中国戏剧,写出了一种窦娥冤的感觉。其实,对比底层的右派家庭支离破碎,生存都难以为继,章的写法,令我觉得她在传统泼墨,平面效果,不如西洋油画,带出折射的光彩。

巫先生以莎士比亚戏剧为底,又有杜甫的士大夫传统加持,再沉重的苦难,落笔却轻重缓急,时有妙句横出。

以巫先生的工资来说。他之前都没有提及他海归教授工资到底有多少。我懒得查,因教授也分级别。他第一次提到具体工资,是一九五八年到北大荒兴凯湖劳改农场后,当他需要管教小李的老婆洗被褥,说收费八角,相当于一天工钱。这八角已经是从开始的三角涨上去的。

巫先生到了清河农场还是念叨过小李。害得我读时也念念不忘小李,一个朴实的退伍军人,原当地农民,善待劳改犯,简直打成一片了,却被调离。小李的工资养不了全家,需要妻子给劳改犯洗被褥补贴。

一九六一年六月,怡楷把丈夫从农场解救出来,到合肥安徽大学。巫先生感叹连农场的工资也没有,他在农场还存下钱,家庭开支除了怡楷收入,来自宁慧寄的每月三十元。等巫先生被外文系聘为临时工,有六十元月工资,他写不到原来教授工资的三分之一。故,我想他在燕京大学,已经有两百元以上月工资了。以当年物价,算高工资。

巫先生的性格外向,而政治运动,总要有人被推出来做“牺牲品”。我瞎猜,有些人对巫先生有没有妒忌呢。你海归,教授,娶刚毕业的女学生,顺风顺水。要知道,抗战到内战,大学的一线知名教授都经济上落到低谷,多子女的家庭三餐难以为继,例如闻一多。巫先生却因从军做翻译,到了美国,没有经历“反饥饿反内战”。一到半步桥,巫先生要缴出他的腕表,是美国名牌Gruen。

一九六四年,巫先生被摘“右派”,工资仅上调十元。还是洗不清,“摘帽右派”。怡楷提醒恢复教职受到学生拥戴的丈夫,要小心,“树大招风”。

一九六六年夏,再小心,巫先生还是外文系十个“牛鬼蛇神”里的末尾。这章写的太精彩,我笑了几次。这笑,是被比较写法给逼的。比如,之前,巫先生教课受欢迎,学生给了绰号叫“Mr. Chips ”,因教Notes from the Gallows 。猜都猜得出是《绞刑架下的报告》。被打倒时,同样的学生,赠予他“笑面虎”绰号,连孩子在家里都叫了。被戴“牛鬼蛇神”高帽游行,巫先生想到莎士比亚的《A Midsummer Night's Dream》里有一场。我去年夏天读过英文版的书上有插图,不免跟着好笑。

“牛鬼蛇神”被逼自动降低工资,巫先生也说,自己减三十。这样,他的工资只有四十元了,低于怡楷。

当然,好笑的还在巫先生大吃惊被红卫兵任命为十个“牛鬼蛇神”的小组长。“ Once again I felt as if the mocking purple was thrust upon on me.”,这个“purple ”什么意思?我理解为从古罗马到旧约都以“紫色”代表高位置,所以,是非常精致的用词。

等“牛鬼蛇神”里也是“big mouth ”的教俄语的冒教授出现,我想起了中文版里冒先生和巫先生被批斗监督期间的一唱一和,最佳拍挡。冒教授在此时的冒出,好像红色恐怖的高温下,一个啤酒瓶塞“砰”开了,凉爽的泡沫溢出,以此压一压刚读到巫先生的七十一继母被游街示众被赶回扬州老家的惊惧。

待修改,补充。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