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晓

生活是可以缓缓的,即便看上去是在浪费时间,我情愿在慢慢里被时光雕刻,而不是急急地消耗生命的元气。
正文

你一定要读莎士比亚(1)

(2025-08-01 08:34:26) 下一个

我很想写“你一定要读莎士比亚”,然后觉得很矫情。不过在地铁站站台看见后面广告牌,High Park夏天上演《罗密欧与朱丽叶》,露天剧场,每年夏天的节目。仍然觉得莎士比亚不过时。

《亨利六世》第一部第一幕第四场有句台词,“The sun with one eye viewed all the world.”太阳是有一只眼睛看世界的。我们有两只眼睛呢,但我们比太阳看得清楚吗?

网络里总有纷争,比如说谁作假或“可耻”?读读圣经,知道论断人是不对的。而人常常会论断别人,看见别人眼睛的刺。读英文版,才知道“刺”是“the speck of sawdust ”,锯屑里的“刺”。“sawdust ”这个词很有意思的,莎士比亚也写到。我忘记是哪部?(大概是《亨利四世》,与吃牡蛎有关,注释说英国小酒馆的地板铺sawdust 为了避免灰尘。)“sawdust”也出现在艾略特的名诗,我读到欢喜,就像狄金森说的有些词是有“肉身”。

“牡蛎”Oyster 在莎士比亚里多次出现,亨利五世还是太子时的朋友福斯塔夫Falstaff说的,最初在《温莎的风流娘儿们》(The Merry Wives of Windsor),“Why, then, the World's mine oyster, which I with sword will open.” 后演变成一句口头禅,"The world is your oyster .”。我祝福女孩子的贺卡用上了。我看过十年的Olivia考上麦吉尔大学热门专业。

艾略特的“Prufrock”里有“And sawdust restaurants with oysters-shells.”

读到《Winter Tale》(《冬天的故事》)先读的中文版是朱生豪译,“同一的太阳照着他的宫殿,也不曾避过了我们的草屋;日光是一视同仁的。”

我一阵狂喜。难怪梭罗说要读“古典”的。原来梭罗说莎士比亚“最聪明”,正是。《瓦尔登湖》结束语篇有句“夕阳反射在济贫院的窗上,像射在富人家窗上一样光亮;”其追溯渊源,异曲同工的不就是莎士比亚的上句?

莎翁的原文是“The self-same sun that shines upon his court/ Hides not his visage from our cottage, but/ Looks on alike.”

梭罗原文是“The setting sun is reflected from the windows of the alms-house as brightly as from the rich man's abode;”。

这样想来,我极其Shabby的太阳房是我的宫殿。下午躺在折叠床假寐,睁眼看见的月季是Rose,镜子中反射。窗帘上的花纹也像是鲁本斯家乡的蕾丝。

而我的后院如同我的凡尔赛花园。

夕阳曾照在我们年轻时的脸,也照在我们中年半百的身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0)
评论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文心。是朱生豪译的中文版,当然是民国译文。梁实秋的译有一个特点,我发现的,因为我最初读梁译,他爱用“的”字,有时一个句子两三个“的”。
真好,你在读了。而且挑最经典的这部。
浮世文心 回复 悄悄话 今天开始读原文莎士比亚,第一部挑《哈姆雷特》,有的部份非常难。这个句子(第一幕第一场),费了很多力,借助AI,才算彻底弄懂了:

At least the whisper goes so. Our last King,
Whose image even but now appear'd to us,
Was, as you know, by Fortinbras of Norway,
Thereto prick'd on by a most emulate pride,
Dared to the combat; in which our valiant Hamlet—
For so this side of our known world esteem'd him—
Did slay this Fortinbras; who by a seal'd compact,(100)
Well ratified by law and heraldry,
Did forfeit, with his life, all those his lands
Which he stood seized of, to the conqueror;
Against the which, a moiety competent
Was gaged by our King; which had return'd
To the inheritance of Fortinbras,
Had he been vanquisher, as, by the same covenant
And carriage of the article design'd,
His fell to Hamlet.

弄懂后去网上查了中译(不知是朱生豪还是梁实秋?):
至少一般人都是这样传说。刚才它的形像还向我们出现的那位已故的王上,你们知道,曾经接受骄矜好胜的挪威的福丁布拉斯的挑战;在那一次决斗中间,我们的勇武的哈姆莱特,——他的英名是举世称颂的——把福丁布拉斯杀死了;按照双方根据法律和骑士精神所订立的协定,福丁布拉斯要是战败了,除了他自己的生命以外,必须把他所有的一切土地拨归胜利的一方;同时我们的王上也提出相当的土地作为赌注,要是福丁布拉斯得胜了,那土地也就归他所有,正像在同一协定上所规定的,他失败了,哈姆莱特可以把他的土地没收一样。

觉得这译者的英文理解水平确实很高(不过也还是有错)。考虑到那时可没有AI,的确是硬功夫。

读了小半天,只读得第一幕第一场。如此愚公移山,很要点时间哦。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文心。去年夏天第一次读到,很爱这句,后来才知道它被常用。连我们街坊的Oyster 店也打出此句广告。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沈香。这个评论有医生的思辨。喜欢。
浮世文心 回复 悄悄话 哦,原来“the World's mine oyster”是这意思。以后会记住了。
歲月沈香 回复 悄悄话 太阳一只眼看世界,人类有两只眼,所以人类需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觉晓的文字与图片都美。周末愉快。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谢谢tobyd 妈妈。祝你有个愉快的夏季!
tobyd_妈妈07 回复 悄悄话 诗和图片如夕阳一样温馨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谢谢亮妈。你是非常认真的博主,我知道你连种菜都有日记。我很懒散。
读莎士比亚是开头难,读进去了,会很欢喜。我的体会是先读一遍中文,有了故事情节,再对照原文读。金句纷呈。
我的全集是十八年前,$2,Yard Sale。1989年原价$59。
亮亮妈妈 回复 悄悄话 谢谢觉晓推荐莎士比亚。昨天收拾书架,居然发现了静静地与圣经摆放在那里的英文版的莎士比亚全集。我原来一直以为是圣经呢。不过可以当作文学巨著上的圣经宝藏。照片拍得都很好看。特别是那些光影。问好,周末快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