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晓

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生活是可以缓缓的,即便看上去是在浪费时间,我情愿在慢慢里被时光雕刻,而不是急急地消耗生命的元气。
正文

与老房子的漫长告别(2)

(2025-07-19 07:04:54) 下一个

躺在沙发,靠前院的客厅,手上拿着莎士比亚,心思却不在。忽然想到波德莱尔《恶之花》的“腐尸”,我终于接近理解这位伟大的现代文学鼻祖诗歌的象征意义。我犹如躺在老房子的“腐尸”上,苍蝇终于不再飞舞。林师傅如魔法师,简简单单的说中了,过两天,墙壁中的腐尸会干掉。林师傅一定不会读T.S.Eliot的The Waste Land ,但他比我更懂得那句“I think we are in rats’ alley.”而我是那句“What should I do now? What shall I do?”

短信谢谢林师傅。他认真回复,不用谢,我们是邻居。林师傅年轻时肯定帅,比太太好看。可是他看太太的样子,知道他们是恩爱的。虽然很少见到他们一起散步。福建人很勤劳,林师傅每周休一天,太太在前院种了很多花,一盆盆。太太还给自家民宿做清洁工。

晚上,李老师再来邮件详解,真是一模一样,结论是墙壁里的“腐尸”。

城市是荒原,离诗歌近了。

昨天晚上,想去小波兰区的湖边,电车路线被临时改动,改去了潮街。依然如上周五。要知道这片二十年前我们看过老房子,是白蚂蚁圈。有人提醒我们,那些老房子会倒的。它们仍然在。微信里,发图说明,“22年前,第一家是古董家具店,老板娘是龄小学家长。第二张原来是修车铺,遇见过加拿大名厨香港人Susur Lee。第三张原来是葡萄牙店(咖啡、面包、糕饼、三明治、汤等),亲民。我们在街口喝一杯自带的,当露天酒吧。不违法,看着这里的人气和活力,像纽约。”

上周我们从Dundas街回去,经过一家名字是“Death in Venice ”,冰淇淋店。我的太阳房有Thomas Mann的这本。老板是书迷?

城市地图上的店名像标点符号。

今日早上我们散心。即便不去旅行,在城里度假。

我又坐在了Cafe 23。早上九点。

忘记带一本书,遗憾。然而,Cafe 23入门就看得见书,英文与法语。底楼的室内以前博客发过照片,新浪潮经典电影海报。老打字机,等等。虽法式,那扇旧门上贴满上世纪初样子的巴黎黑白明信片,英式的细节也可见。我拿了Virginia Woolf的自己的房间进庭院。

瞬间静了。上次我带大的高中生女孩都喜欢,看着我们坐过的座位,想到她们。

庭院的绣球在长方形的铝制盆。我的前院的绣球也在开。

今日咖啡小哥没有像上次姑娘问司康要不要热,它家的糕饼不是自家烘培。我付卡,不熟练,大概没有按下小费。是小哥替我刷。付现金肯定会付小费。这是我的过错?小哥态度还是好的。叫我“enjoy ”。

庭院上空日本枫树搭建绿荫。而楼梯上去的大露台即便有遮阳伞,都很明亮。麻雀飞来了,先在邻桌。我捻出司康放在盘子旁,它飞过来,取走,在地板上慢慢享用Crumb。它在我脑海打出狄金森的诗句字幕。此时太阳光刚爬过山墙露台通向的玻璃门,放下的纸帘,我第一次发现,有猫。

想到Coco。为了Coco,我们还得住老房子,多一天好一天。搬家对她是一种伤害。她看见我们搬走沙发床,都吓得躲进太阳房折叠床最里面。

如果,我搬去城外,房子新,代价呢?鱼与熊掌,人生就是这样。

我在Cafe 23码字。目光又落在伍尔夫的句子,她引用的诗句

看着麻雀分享厨师长给的司康。诗人给我们平常日子注释。

原来老板娘是Virginia的“姐姐”了。:)同名Vanessa。

我穿亚麻白色马甲,配蓝白亚麻衬衫。

离开时,放书回原处,我有九十年代印的,这本是企鹅版2000年印。又想前几日我的后院和传记本伍尔夫的合影了。

我活在时时刻刻,活在这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文心。修改了,英文的拼写错误,特别是人名,是我的常态。
这句英文,艾略特诗不只一次出现。我觉得它很现代文学标志,Virginia在她的小说Mrs Dalloway也有过,如果我记忆力还有一点。
浮世文心 回复 悄悄话 “What should I do now? What shall I do?”在这里有些对景。多读书好处多啊!

"第一次听到伍尔夫的名字"的叫“海边红树”的的读者朋友,让人想起奥斯丁的艾玛的朋友哈丽叶,不乏天真。

文中两次误敲“Vingina”。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沈香。zara 亚麻马甲是我两个月前二手店淘的原装挂吊牌。我大学时常穿马甲。牛仔布、格子呢。
那诗句是女诗人罗赛蒂写的,她写了不少给儿童的诗。
是呀。我想尽可能留老房子长些。
歲月沈香 回复 悄悄话 “亚麻白色马甲,配蓝白亚麻衬衫”,再配上这顶帽子,觉晓很美!

“My heart is like a singing bird “ …

其实,老房子挺好的呀,别离开。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谢谢红树。我年轻时读不下去弗吉尼亚伍尔夫这样的意识流写法。读上世纪作品,了解年代的生活细节,历史的点滴。
比如她说的女人要自己带房间,她的五百磅继承的阿姨遗产,是去了殖民地印度的阿姨留给她。读到此,再想一想英国首相都是印度裔,觉得历史的车轮碾过书页来到眼前。
我们这边高中生要读她的To the Lighthouse 。
海边红树 回复 悄悄话 觉晓读书真多,第一次听到伍尔夫的名字。觉晓对原住地是有感情的。欣赏了,平安是福。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