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信仰的隐密性

(2025-10-08 05:33:12) 下一个
信仰的隐密性
诗篇九十一篇随想
经上说,
住在至高者隐密处的,必住在全能者的荫下(诗篇九十一篇一节)
在基督教中常常用夫妻关系形容信仰,很形象也很贴切,我们总是在夫妻间的最隐密处享受亲密关系,如此恩爱的夫妻关系成了我们漫长而艰难人生的庇护, 同样,基督徒在神的“隐密处”中也进入到那最深层的亲近与倚靠之中。
诗人如此谈论神,
我要论到耶和华说,他是我的避难所,是我的山寨,是我的神,是我所倚靠的。
(诗篇九十一篇二节)
我也常常用这节经文去安慰主内患病的肢体,或在失业与经济困难中挣扎的弟兄姐妹。然而,我其实自己并未真正读懂这节经文,因为在艰难里,我尚未亲身体会过其中的安慰。
我们常习惯凭自己的力量去面对人生的困境,那么如何能体会到神是避难所呢?就像一个从未登上高山的人,难以真正明白“山寨”带给人心中的那份平安。
事实上,困难本身并不可怕。就如一对陷在经济拮据中的夫妻,真正让人惧怕的,往往不是贫穷本身,而是困境中彼此的争吵与不信任;这种压迫感就像诗篇九十一篇三节中所提到的 “捕鸟人的网罗”,笼罩并危及夫妻的关系。
病痛也是如此。病痛固然令人煎熬,但更可怕的是因病失去了对生活的勇气,甚至对神的信心。这种绝望,就像诗篇九十一篇三节中的 “毒害的瘟疫”,不仅侵蚀脆弱的身体,也深深影响着周围的家人。
他必救你脱离捕鸟人的网罗,和毒害的瘟疫。
(诗篇九十一篇三节)
唯有神带领我们冲出人生的网罗与毒气!
经文如此优美,
他必用自己的翎毛遮蔽你。你要投靠在他的翅膀底下。他的诚实,是大小的盾牌。
(诗篇九十一篇四节)
投靠,我们在困境中依靠神了吗?
经上说,
虽有千人仆倒在你旁边,万人仆倒在你右边,这灾却不得临近你。
(诗篇九十一篇七节)
在旧约的历史中,以色列确实经历过神大能的保护与拯救,使他们脱离敌人的残害。红海分开,神的百姓安然前行,而洪涛却吞没了埃及强盛的战车与骑兵。这些都是神大能作为的具体显现。
然而,在我的现实人生中,并未经历那样震撼人心的奇迹场景。但这节经文却从另一角度提醒我:在我们身边,千千万万的人被金钱、权力和名利所扑倒,终身成为罪恶权势的奴仆,失去了真正的自由。而神的保守,却使我们不至于被同样的势力吞没,不至于在罪恶的洪流中倒下。
白居易《读禅经》云:“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诗句清丽,映射中国文化中因果报应的哲理。佛学更将此推升至精神境界的高度。《法句经》说:“心为法本,心尊心使。若以恶心而作言行,苦随彼人,如轮随牛迹;若以善心而作言行,乐随彼人,如影随形。”偈语简洁,却深刻揭示了因果不虚的真义。
然而经上如此说,
因他要为你吩咐他的使者,在你行的一切道路上保护你。他们要用手托着你,免得你的脚碰在石头上。(诗篇九十一篇十一,十二节)
这两节经文所表达的是神主动的保守与眷顾。人在还未行善之前,神已先差遣使者托住他们的脚,使他们不至于跌伤。这样的保护出自神的爱与主权,而不是因人的行为所换取。
与此不同,佛教因果思想强调“若以善心而作言行,乐随彼人;若以恶心而作言行,苦随彼人”,一切果报皆由行为所致。圣经则启示:神的保护不依赖人的功德,而是祂出于恩典的主动作为。
诗篇九十一篇十四、十五节说:“因为他专心爱我,我就搭救他。因为他知道我的名,我要把他安置在高处。他若求告我,我就应允他。他在急难中,我要与他同在。”
专心爱神的人,将心安放在祂手中,便得搭救;认识祂名的人,在困境里被高举。呼求时,神应允;急难中,神同在。
这一切不在于人的能力,而在于心灵单一的仰望,显示出圣经神学的核心:真正的拯救源自与神的关系,信心与依靠成为经历祂保护与荣耀的根基。
经上最后说
我要使他足享长寿,将我的救恩显明给他。(诗篇九十一篇十六节)
有限的年日,因为神的救恩而充满意义。长寿不仅是岁月的延展,更是与神同行的时光——在每一刻中认识祂、经历祂的爱与信实,使生命丰盈而有价值。
(这两天正值中秋,孤寂的明月高悬在浩瀚长空,仿佛在静静慰藉着失落的人心。人生中有太多无奈与不幸,但总有一种声音在深处轻轻呼唤——孩子,回家吧,我是你生命的安慰与永远的归宿。)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