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对基督教民族主义的思考

(2025-04-28 18:45:25) 下一个

对基督教民族主义的思考

诗篇6 6章随想

大卫的信仰根源于强烈的民族性,一个少年的牧羊人,成为族人的国王,書写着民族的史诗。在诗篇六十六章一节,四节中神灵启示大卫超越他民族的局限性,展现出神国度的普世荣耀与呼召。

全地都当向 神欢呼!

全地要敬拜你,歌颂你,要歌颂你的名。”(细拉)

(诗篇 第66章1,4节)

信仰的民族性具有很强的凝聚力。近十年美国社会因着进步主义和平权法案给纯正基督信仰带来极大冲击和破坏,文化基督徒一厢情愿地认为美国曾经是基督教的国家,基督教伪原教义者鼓吹着要恢美国基督教的国家也是缘木求鱼,基督教民族主义者他们认为,美国是而且必须继续是一个"基督教国家",基督教应该在公共领域享有特权地位。“全地都当向神欢呼!”,这是一种超越民族、国家与族群的呼召。敬拜的对象是万民的神,不是某个国家的“专属”。神从未把任何地上的国家当作最终国度,他所呼召的是“全地”“万民”来敬拜,而我们的信仰不能服务于某个政党,甚至国家,我们敬拜的对象唯一也只能是神的本身。

神学家侯活士认为,教会本身就是一个独特的政治实体,它以与世俗权力不同的方式,通过崇拜和生活实践回应世界、影响公共领域。教会应成为各国中另一个政治选择的见证,体现由耶稣故事所塑造的社会可能性。信徒虽不属世界,却不能与世界隔绝,而应以盼望和批判性的眼光,在世界中活出信仰,成为“异类侨居者”,活出属天国度的文化。

被政治所利用的宗教行为并不代表以耶稣为中心的纯正信仰。

诗人带领他的族人回顾神在历史中的奇妙作为,

你们来看 神所行的,他向世人所作之事是可畏的。

凡敬畏 神的人,你们都来听,我要述说他为我所行的事。

(诗篇 第66章5,16节)

"山上的城”的异象:以马萨诸塞湾殖民地总督约翰·温斯罗普(John Winthrop)著名的布道《我们将成为山上的城》(A City Upon a Hill)成为美国基督教共同记忆的重要组成。这种愿景带有强烈的旧约色彩,认为美国应作为一个被神拣选的国家,向列国见证公义与信仰,它强调谦卑、自省与道德榜样,若失信于神,将在世人面前蒙羞。

而基督教民族主义虽借用相似语言,却强调国家的特殊地位与优越感,将“神选性”用于巩固政治认同与文化权力,常忽视悔改与普世责任。

两者看似相近,实则分野明显:一个出于信仰的呼召,一个偏向政治的荣耀。前者是属灵的灯塔,后者往往成为意识形态的堡垒。

有一位国王如此说,

我若心里注重罪孽,主必不听。

(诗篇 第66章1 8节)

诗人告诉我们,若心中存有罪恶而不悔改,即使表面得势,也无法蒙神垂听。

也有一个国王如此说,

“I’m telling you, these countries are calling us up, kissing my ass. They are. They are dying to make a deal.”

我们看到了一种张扬、自夸、甚至轻慢他人的态度,也许确实有人他的ass比脸还干净。

诗人最后说 ,我们要亲近神,

但 神实在听见了,他侧耳听了我祷告的声音。

神是应当称颂的,他并没有推却我的祷告,也没有叫他的慈爱离开我。

(诗篇 第66章19 -20节)

诚心归回的灵魂所能经历的至深安慰。唯有亲近天父,人生才不迷失于喧嚣与权力的虚幻之中。在倾心吐意之间,我们得见真正的出路——是神自己,是他不离不弃的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ahhhh 回复 悄悄话 美国没几个人信教了,就算信教的,也没有几个那么痴狂。你还在杞人忧天?要担心的是伊斯兰的宗教影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