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杨柳新书《柳风絮语》——著名作家刘荒田推荐作序

(2022-06-27 05:31:18) 下一个

*美国南方出版社让中文出版走向世界舞台*      

几乎每个新移民都是一部故事书,每个人身后都有一本血泪史。本书作者在温哥华待了四分之一个世纪,先在华人圈,然后,通过求学、工作,终于在她称为"多元文化七巧板"的主流社会安身立命。她怎样一步步从"阿拉上海人"蜕变为打通中西,跨越文化藩篱的地球人?一个国内名牌大学毕业生,一位心智成熟的知识女性,舍弃熟悉的安稳环境,沉入异乡的底层,重新出发,一路走来,人间百味都在字里行间。 

 

全书近50篇作品,分成四辑:异国行旅、美术人生、故乡情怀和中英小诗。描写原乡和他乡的故事,周边小人物的故事,这自然包括了大洋两岸不同背景的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父母之情、父女之情、母女之情和兄妹之情,以及深藏于背后复杂和错综难解的人性。《柳风絮语》行文流畅,风格独特,充满悲悯情怀和人间大爱,会把读者引进一个阅读,欣赏和沉思的美好时刻。

序 

刘荒田(美国) 

2022年春光明媚的日子,读杨柳刚刚编定的作品集《柳风絮语》,惊喜比一年前担任“海外文轩”征文大赛评委,读到她应征的散文《复活的快乐园》犹有过之。那一次评奖,首奖空缺,后者和另一篇并列二等奖,它实际上算获得首奖。那只是单篇,而这个集子聚合了她历年作品的精粹。

我收到作者发来的电子稿,读头一篇《刚到温哥华的日子》,就发生强烈的共鸣,忍不住激动,给作者拨了电话,直陈感受。向天发誓,绝非拍马,七十老翁岂能不顾全晚节?远在加拿大温哥华,从未谋面的作者也没讨好我,不过是文友坦诚的交流。

读第一篇即着迷,以爱情喻,是一见钟情;以友谊譬,是相见恨晚。何以至此?检讨自己的内心反应。从浅层论,是因为她和我“同是天涯XX人”,我绝不要填进“沦落”,因为彼此都早已在异国安居乐业,对第二故乡只有感戴,没惨可卖。这一篇所写,是作者从故国连根拔起之后,在新土地上初期的生存状态:贫困,迷茫,无助。按报纸招工栏的指引去找工作,一对英国夫妇让她拉人入推销减肥药的黑会,她狼狈逃出。这一天,她的丈夫受雇在美加边境抬石板,累死累活三天,被炒鱿鱼,连工资也没拿到。然后,她进饭店打工,忙了一天,结果是留下地址电话了事。说过晦气事,插入闲笔:“窗外猫在叫,凄凉而孤独。自我搬来后,夜夜如此。”她找出前房客留下的猫食,“猫狗都有情,何况人呢?我端出瓶里的猫食,放在院里。”峰回路转,她被一电脑公司聘为全工,丈夫拿到抬石板的工资。“我们一起出门。院子里,樱花树上,花团锦簇,一夜之间粉红雪白玫瑰红的花瓣缀满枝头。雨季不再来!”

我要强调的是,作者的生途和心路是新移民落地生根历程的标本。作者在上海长大,毕业于名校复旦大学哲学系,出国那年30岁。一个心智成熟的知识女性,舍弃熟悉的安稳环境,沉入异乡的底层,重新出发,一路走来,人间百味都在字里行间。是故,从深层观,这本集子的艺术感染力施与任何人,只要具有同情心、同理心,就一定被它感动,从中得到安慰和启示。

我读它,如入山阴道中,云生满谷,月照长空。不揣浅陋,试从三方面阐述这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的价值:

其一,人性的温暖

加拿大并非人间天堂,疫情肆虐期间,亚裔群体被一些人当替罪羊。作者采访国会议员关慧贞,对方告诉她:“我从政26年,第一次听到有人当着我的面说,滚回你的国家”。在《出路》一文中,作者叙述一个华人沉沦毒海的人生悲剧。他名叫福良,55岁,因吸冰毒而倾家荡产,曾自杀五次。最后,在台湾生活的父亲要他回去,他恢复了活下去的勇气。作者替他联系好戒毒所。不料,在进去戒毒前,他“最后过一次瘾”,因吸毒过量而急送医院抢救。

直面现实的作者,超越苦难,穿过罪恶,把握人性的真善美,予以真切生动的刻画。《罗素太太的遗嘱》一文,写的是新冠疫情高峰期的一家老人院。人物有三——两位护理员和一位病人。来自南美洲的留学生玛西亚和从中文教师转行的中国大陆新移民陆雪琪,负责护理洋老太太罗素。轻灵、略带调侃的笔调,把这一关乎生死的题材写得又温馨又细腻。罗素太太体重四百磅,患多种疾病,以轮椅代步,鼻子插吸气管,极贪吃,一口气吃下十个双层牛肉饼的汉堡包,被撑得进医院急救。活得这么艰难,却自称除了乐观,没有别的。照顾她着实不容易。玛西亚不幸染上新冠病毒,陆雪琪担心被传染,去检测,还担惊受怕,好在结果是阴性。玛西亚病愈,两人在老人院上班,为罗素太太准备了早餐。可是罗素太太被送进医院的加护病房,近来她已多次死去活来。她们整理罗素太太的房间时,发现老人手写的遗嘱,内容是:如果她脑子坏死就千万不要抢救,还要把唯一健全的器官——眼角膜捐出来。                                              

结尾是这样的:“看到这里,玛西亚和陆雪琪的眼睛湿润了,她们面朝罗素太太的房间,不约而同地投去敬佩的目光。那张单人床上空空如也,再也看不到那座敦实的山形。一缕秋日的阳光照射进来,给清冷的房间带来一丝温暖。”这就是共同的人性。老人院、疫情、三个文化背景迥异的女性,一起谱写了感人至深的爱之颂。

其二,蕴藉的风致 

一眼到底的文字读得多了,格外心仪于有节制,留余韵的作品。杨柳这位学哲学出身的作家,其心血之作处处见蕴藉的风致。

《一个人的专车》是才五百多字的闪小说。两个人物——在医院当护士的她和当巴士司机的他。疫情来了,政府下达紧急居家令。黎明时分,巴士空空荡荡,只有她一个乘客,是谓“专车”。为表感谢,“她从手机里精心挑选出音乐供他欣赏。他一路开车,头随着节奏也一路晃动”。傍晚,她从抗疫前线撤下,拖着疲惫的身子登上巴士,还是这位“专职司机”。“下车时,她的手上多了一包扎着红绸丝带的心形巧克力,‘请接受我对医务人员的深深敬意’,他款款地看着她的眼睛。”“感恩节假期,她坐着他的车去赏枫叶。不过, 这次不是巴士,而是他的私家车。车上只有两个人……”故事戛然而止。他和她如何暗中互生爱慕,赏枫叶和以后爱情如何进展?均不点破。爱如一坛醇酒,到结尾才略略解封。这就是拿捏分寸的功力。

与《一个人的专车》异曲同工的,是写中年婚姻的《秋天里的爱情》。一对白人夫妇,因疫情,当洗碗工的丈夫因餐馆关门而失业,在麦当劳打工三十年的妻子独力难支,欠下四个月房租以后,被房东逐出。这对无家可归者住进免费的收容所。里头,“五十张单人床,清一色大统铺,男女混居。这瘦男胖女,虽是夫妻也不例外。他们被安排在两张相邻的单人床上。”作者惜墨如金,写他们的恩爱,只用一个细节:“晚饭时分,女人下班回来,男人看准了时间在门口候着。饭桌上,男人殷勤地为女人端茶盛汤。女人噘着嘴,用叉子挑起意大利通心面,嘘嘘吹着气,一口汤一口面,吃得津津有味。菜汤冒着热气,一勺下去就能刨出埋在碗底的鸡块。男人却不怎么吃,只呆呆盯着女人看,嘿嘿笑着,山羊胡子后面露出黑黄的残缺不全的牙齿。”男子后来找到工作,担任街道清洁工。夫妻努力工作,打算尽快攒够钱,好去租房子。说话间,他们结婚20周年的纪念日到了,她去向经理陈情,请求帮忙。结局这样:善体人意的经理把两张单人床拼合起来。“月上柳梢头。那个夜晚特别宁静,奇怪!其他人都去了哪儿?又大又圆的月亮透过窗子,把两个剪影投在墙上。他们在大床上面对面坐着,默默相望,目光透过月色柔柔地抚摸着对方……”

其三,圆融的气度

我作为移民逾四十寒暑的老金山,格外重视移民在异国的融合。作者在温哥华待了四分之一个世纪,先在华人圈,然后,通过求学、工作,终于在她称为“多元文化七巧板”的主流社会安身立命。她怎样一步步从“阿拉上海人”蜕变为打通中西,跨越文化藩篱的地球人?书中作出立体的展示。

就我所见,固守唐人街公寓一隅,活了大半辈子和所在国格格不入的“永远的异乡人”并不少,作者和他们相反,充满“走出去”的朝气,以开放的胸怀接纳异质文化,反思和清理从母土带来的毒素,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和不同族裔的人一起学习、工作、交流,不但是鲜活的日常生活,形而上地看,是重新铸造灵魂的过程。

《幸与不幸》一文深刻而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的幸福观。离开校园十多年后,作者再次进大学深造。班中的汉娜,说一口牛津英语,漂亮,歌喉优美,毕业以后留校当助教。“幸运总是眷顾着某些人”,她就是令人艳羡的一位。一次,应汉娜之邀去做客。“西装革履的父亲,温柔娴雅的母亲,三个如花似玉的姐妹,正应了我的猜想,一个快乐、幸福而美满的家庭。”接下来一幕,却教作者吃惊:这个聚会,是为了庆祝汉娜的残障弟弟的20岁生日。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 在悠扬乐曲的伴奏下,走廊尽头,主人缓缓出场了。与其说他走着,不如说他坐着; 与其说他坐着,不如说他躺着。硕大的头颅支在轮椅背上,胴体和下肢已近萎缩。脸一半是紫红色,龇牙咧嘴,眼距过开,正用混混沌沌的眼神定定地瞪着我们看。肯定地说,上帝在雕塑他时,稀里糊涂地打了瞌睡。”

作者不但目睹,还和大家一起看家庭照相簿,了解到汉娜和两个姐妹,从弟弟出生,就怀着无限深厚的骨肉之爱,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进而思考:“这个家到底是幸还是不幸?姐姐的幸和弟弟的不幸; 弟弟生活在充满爱的怀抱中又很幸; 弟弟的不幸对比着姐姐的幸,又造就了姐姐的幸……”

力作《复活的快乐园》,笔酣墨饱地描写温哥华街头画壁画的七十八岁老人,“他穿着一袭脏兮兮、不合时宜的旧长衫,衣襟上沾满斑斑点点的油漆,腰间用细绳扎着;宽边牛仔帽遮不住满头白发,脸上严严实实捂着大口罩, 只露出一对饱经风霜的眸子。他从车子里掏出明黄色和鲜红色飘带,用柱子支撑着绕地一周, 圈地为牢,占好自己的地盘,再从满载物品的车厢里一一卸下货来。片刻工夫,赤橙黄绿青蓝紫,各色颜料罐有规律地一字排开,按色系组合,变戏法般摆出了一个小小的颜料坊。”不怕疫情吗?不怕。为什么画?“因为对这世界我还有情有义。”作者本人是画家,也参与制作壁画,所以是“内行看门道”:

“他自嘲为‘行为艺术家’,顺着狭长的梯子,手托画盘,如猿猴般攀上爬下, 一天下来,脖子、手和腿僵硬得不像是长在自己身上的,隔不多久,就要溜下地来,坐在马扎凳上伸直双腿,四仰八叉地用脚掌嗵嗵嗵地锤地,肩膀一上一下耸动,连带着脖子也左右扭动,晃悠得像个拨浪鼓;但一旦他手中的笔触到墙上,却如行云流水般流畅,龙飞凤舞,笔走龙蛇,犹如神笔马良再世。”

“四海一家”,是这幅壁画的标题,分别用中文、英文和越南文书写在壁画左上角。文中并没有点明老画家的族裔和使用的口头语言。画就是人人能懂的“世界语”。这幅面积广大的壁画难道不是一个隐喻?它寄寓着全人类共同信仰的大爱。本文所站的高度证明,作者已构建以独立自由为内核的价值观。

读完全书,想起《诗经》中的不朽之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杨柳这本书的魅力,也可以用“依依”来形容。

2022年国际妇女节于美国旧金山

【刘荒田简介】美国著名华裔散文家,广东省台山人,1980 年从家乡移居美国。 出版散文随笔集 37 种。2009 年以《刘荒田美国笔记》一书获首届中山杯”全球华侨文学奖散文类最佳作品奖”。2013 年,获北美《世界华人周刊》、华人网络电视台所颁2012 年度世界华文成就奖”,2015 年获新移民文学笔会”“创作成就奖”。2011 年,以散文《一起老去是如此美妙》获新疆 爱情亲情散文大赛”第一名。获《山东文学》杂志 2015 年度优秀作品奖”(散文第一名)。小品文集《相当愉快地度日如年》入围 2019 年花地文学榜” 年度散文。2017 和 2018 年两年均进入三大文摘杂志《读者》《青年文摘》《特别关注》 最受欢迎的报纸作者”前十名。

 

 书作者杨柳简介: 加拿大华文作家,加华笔会副会长,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会员,海外文轩作家协会会员。《加华文苑》编委,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散见于海内外文学书刊,多次在全球征文大赛中获奖。

 

《柳风絮语》在巴诺书店上架发行 

Image result for barnes and noble

《柳风絮语在英国的BookDepository上架,全球免邮费

《柳风絮语》也随着亚马逊在全球发行

美国南方出版社简介

“圆作者一个梦想,助作者美国出书”是美国南方出版社(Dixie W Publishing Corporation,网站http://www.dwpcbooks.com)的出版宗旨。美国南方出版社2006年在美国Alabama州注册成立,多年来为诸多作者出版图书,销售不断攀升,是美国出版界的后起之秀,现正逐渐为各界熟悉。

美国南方出版社所出版的图书通过自己的网站,美国最大连锁书店巴諾書店(Barnes& Noble),以及亚马逊(Amazon)等网上和实体书店在全球范围内发行。美国国会及各大地方图书馆均有收藏,美国南方出版社成功地把很多作者推向了更大更纷繁的世界舞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