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万年
甘孜是美的。那天下午离傍晚还有两小时的光景,我们的车行驶在路上。两旁栽种着整齐的落叶林,时令正好,小白桦的叶子都黄了,是那种刚出壳小鸭子的绒毛,嫩黄嫩黄的。如果我们朝着前方看,我们的车就在这鹅黄,蔚蓝,鹅黄的彩带下驰骋。C哥不住地叹:“太漂亮了!好漂亮!” 不知道过了多久,这条彩带戛然而止。车窗外:远山,村庄,如带的河流,依依杨柳,袅袅炊烟,阳光斜照,光与影,色与彩,声与音,我看见这一切的那一瞬时间都停了下来,待我重新感知时间的时候,车已经无法停靠了。K分明也看到了,C哥也是。C哥说:“没关系,过会我们要回来的。”
一小时后我们返回。远山,村庄,河流,杨柳,炊烟,斜阳都在,而眼中景却不见了。那一瞬间的风景无法形容,感觉也不好捕捉,它如神迹一般在我心底曝光,留下一张永恒的底片。一眼万年,这四字我见过,但我并不知道它们是什么意思。不管它们指的是什么,在甘孜的那天下午,在那一瞬间,在随即对那一瞬间的追忆中,我知道那就是“一眼万年”。
途中我们偶遇了当真措。
当真措
C哥带我们去佐钦佛学院。那是雪山脚下一大片建筑群,金顶红墙,白塔黄幡。我们本想去旁听一下经课的,但到的时候佛学弟子们已经吃完饭午休了。餐厅对外营业,交上15元就可以吃顿午餐。餐厅冷柜里还有涮火锅的各种菜蔬,贩卖机里有可乐之类的饮料。餐厅里的桌子上有些还装有感应炉,想必是用来涮火锅的。纯素火锅倒很是合我胃口,但餐厅都歇业了,我也不好意思多问些什么。我们在空无一人的餐厅里吃饭,四五个菜配白米饭。大概因为酱油加多了的缘故,菜看上去都是黑乎乎的,米饭就显得白的耀眼了。菜都偏咸,K却说素鸡很好吃。这个评语很是难得,因为K的口味刁钻是出了名的。
饭后我们就随处走了走。经过大概是宿舍的地方,有喇嘛在窗下玩手机,见我们经过冲着我们招手打招呼,门口东一只西一只扔着几双鞋子。山谷安静极了,风把经幡吹的呼呼作响。这样的午睡是要到下午两点的吧?下午课我们大概也听不了了。建筑实在是多,都不知道该往哪里去。我们索性钻进车里,上上下下转了起来。车停在了山腰上,我们走进一座院落,见大殿边上的房子门楣上写着“佛学院博物馆”,我们进去看看。
与其说是博物馆不如说是展厅,用图片文字展示佛教的历史。进门的左手有柜台,上面放了些书和纪念品,正对着门口放着一块黑板。我进门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那块黑板,上面的字吸引了我:意式咖啡 20元,拿铁25元,美式咖啡25元。。。我朝柜台望去,柜台后有个咖啡机,那种咖啡店里常见的多功能咖啡机。大概见我在张望,角落沙发上坐着的人站起身走了过来。是个结结实实的小伙子,戴着一顶绛红色毡帽,穿着T恤衫。而我们穿的都是抗风寒的羽绒服。打过招呼后我问他:“这个时候穿T恤不冷吗?”他笑着说很喜欢这件T恤所以老穿着它。但说完就去把沙发上的道袍穿上了。
K和C哥在展厅转的时候我就在和这位喜欢穿T恤的喇嘛聊天。他告诉了我他的名字,可惜我努力记也没有记住,权且翻译成汉语称呼他“觉明师父”。觉明师父今年35岁,18岁出家,在佐钦寺修行已经17年了。如果他不说自己的年龄,我一准认为他二十岁光景。当然或许我的眼光有问题,那些眼神清澈笑容明朗话语单纯的人在我眼里似乎都是二十岁光景,除非他们是孩子。

“觉明师父”和他的咖啡屋
觉明师父的汉语说的很好,他却从来没有学过。当他向我推荐“普贤上师言教”这本书的时候,我问他“书翻译的怎么样?”他说自己不识字,无法判断,但是藏语书他读过,他觉得是本好书。他也从来没有离开过藏区,我问他想不想出去走走看看,他憨憨地摇摇头,说道:“我离不开这片雪山。每隔三五天我就要去爬山,上到山顶,在那里坐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