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拿破仑的阳刚美和老佛爷的女人腿

(2023-07-23 05:50:39) 下一个

星期二

 

我们来到玛德琳脚下。仰头望,整个天空都是它。底座那么大,石柱那么粗,顶端的雕花那么齐整,完美的对称。始建于19世纪初,32年才建成。是拿破仑一世献给自己“伟大军队”的。教堂正在清洗维护,依然照常开放接待游客。

欧洲很多城市不少教堂都是收费的。而法国的教堂,我所知道的似乎只有ile de cité 岛上的Sainte Chapelle 要门票,人们进去看那精美绝伦的玫瑰花窗。其它的,包括圣母院、圣心大教堂甚至是有着1600年历史的Sainte Geneviève 都是不要门票的。更别提卢浮宫奥塞馆那象征性的门票及26岁以下青年免票了。走过很多地方,有了比较,更深切体会到法国的慷慨。

进到教堂仿佛来到了凯撒的罗马帝国,所见都是高、大、阔。气度威严,体格雄伟。却又无处不和谐,无处不优美。让人感觉教堂内外都撒满了阳光,或者说教堂内外在播撒阳光。了不起!原来威严也可以不让人惧怕,威严也可以让人心生敬爱。

 

出了教堂我们来到街对面的Décathlon,我买了Arena泳镜,BB买了鲨鱼皮泳裤,准备周六下午去Bercy的船上泳池游泳。

 

位于2区的Le Grand Rex有着巴黎最大的环形电影屏幕,那儿也是巴黎最大的电影活动中心,世界名导名演们往往在那举办首映式。今年1月为了看Avatar 2,为了所谓的特效,我俩去了Le Grand Rex。Le Grand Rex当然不会让人失望,只不过,曾经让我欣喜不已的“阿凡达”,续集却让人几乎坐不住,“它怎么这么的长?好不好看。” 3个多小时后终于结束了。呵欠连天地出影院,见门口又是长长的望不到尽头的队伍,我直替他们可惜。

 

电影体验不好,但后来我们闲逛时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餐馆,位于Grands Boulevards 的Bouillon Chartier。

 

今天的午饭我们就去那儿。

 

餐馆在大街里面。进到一个高大的门廊,里面是天井。推开镶有玻璃的木门进去,儿子“哇”的一声。对此,我并不感意外,因为第一次我也如此。就在推门的一霎那,一股气息扑面而来。不是味道,不是温度,无法形容的某种东西攫住了你的感觉,让你瞬间浑身的细胞就轻快起来,特别喜悦,特别想融入其中。写到这里,我似乎弄明白了,那是一种气氛,就像一个柔软甜香的怀抱,拥着你,温暖又放松。

食客如云。Bouillon Chartier在巴黎很有名,但并不是什么高级餐馆,巴黎人称之为“cantine”(食堂)。来吃吃午餐,喝点儿东西,再顺便吃个晚饭。不像那些高级地方,人多多少少得装模作样。而此处,随意,舒适,让人在公共场所有家的感觉。矛盾吧?儿子进门时的那个“哇”就是对这个矛盾的“应激反应”。

 

餐桌很亲密地摆在一起,白衬衣黑围裙的侍者,跟墙饰与吊灯一样,看上去都很有些年头了。点菜时,侍者把我们点的酒水菜肴用笔写在纸质的桌布上,他自己并不记录什么。写在我们桌上,是怕我们自己忘了要吃什么吗?看来他自己是记得的。我们开始做算术。一个侍者管5~6个餐桌,每桌平均3人,18个人,每人至少三道菜,加上酒水,要有5、60样东西,当然其中会有相同的菜肴。侍者脑子里要归纳总结,还要对上号。不是很容易呀!餐厅坐满了人,菜上的却不慢。我们三人,菜肴加酒水,十来样,一个都没错!侍者的脑子不简单。

 

餐厅的布置似乎停留在上世纪20年代。陈旧,但不破败。是Colette, Proust, Hemingway, Fitzgerald 他们的时代。敏感又挑剔的巴黎人对它情有独钟也是因为这一点吧?

 

我们点的那瓶红酒,普普通通,口感居然还很不错,可见这儿的caviste很在行。儿子是哼着歌走出餐厅的,还点评:下次可以再来。

 

饭后我们去了Lafayette,看它的大厅和天台。穹顶的彩绘玻璃总是干干净净的,透着绚丽的色彩。大厅悬空雕塑 —— 红缎带、女人的高跟鞋与大腿,用美表达着强大的物质欲望。当我渐渐地老去,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生命力有很多姿态,物欲就是其一。对物欲的不屑甚至是批判不是虚伪就是浅薄。

一进去浓郁的脂粉香就包围上来,这是金钱的香味。柜台先生柜台小姐,清一色黑制服,一张白皙年轻的脸,挂着不近不远的微笑。每个柜台都有亚洲面孔的销售,他们肯定都会几句中文。

 

一到高级的地方,我就会觉得自己的裙子没穿对,并且开始嫌弃手上的包与脚上的鞋。可我又无法说服那个理性的自己用大把的金钱去换高级。这也是我基本不逛奢侈店的原因。不过,关于高级感我还是很有些感触的。20多岁时,我的衣橱里除了黑白灰,就是牛仔与深蓝。当年岁渐长,我倒喜欢上了色彩。裙子一定要有花,可花裙子我又没几条。因为花裙难得,我总嫌设计师缺乏美感,没有设计出真正美的花型。所以,我眼中的高级感不是那些黑白灰与所谓的精致,而是审美与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挑剔。

 

楼上某一层有卖法国伴手礼的。种类丰富,设计与质量上乘。适合送亲朋好友。

 

来到天台,人真多啊!原来,人们都上到这儿看巴黎全景。几乎所有地标都尽收眼底。天空不时有飞机纵队飞过,机尾喷出的红白蓝在铁塔上空渐渐消散,我们意识到2天后就是国庆节了。天台上有餐厅,人们排着长队等候。在可以极目远眺的地方喝着清凉的饮料看巴黎,这个餐厅得天独厚。但我并不理解人们的热情。因为在这个高度看巴黎,除了凌乱的建筑就是灰色的铅皮屋顶,一点也不美。要领略巴黎鸟瞰之美,唯有乘坐热气球,或者直升机。

 

“巴黎春天“百货店就在老佛爷边上,在两街交汇处的4幢建筑里。历经多年的改建,外观的确很有新气象,值得驻足观赏。

 

这个夏天流行花裙子。

 

女人,女人,永远是巴黎之美的灵魂。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1)
评论
Luumi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

“ 地上一只收录机还放着音乐”,二郎注意到这个细节,并且还留在记忆里,可见二郎骨子里是真风雅!
diaoerla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uumia' 的评论 : 法版水浒三国连环画雅俗共赏老少咸宜:)在古镇村落有时会驻足看泥瓦木匠翻修老屋,慢条斯理磨磨蹭蹭,地上一只收录机还放着音乐,百年老屋整旧如旧的效果就是这样整出来的:)
Luumi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土豆-禾苗' 的评论 :

土豆总是这么好奇,所以,土豆永远年轻!

如果感兴趣就好好看看这个系列,绘图与文字都是上乘。看过之后,你就会知道何为法国的民族性,即法国人到底啥德性。:-)就不再会像那些文青小资那样一提法国就瞎呻吟了:-)。
土豆-禾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uumia' 的评论 : Astérix ,马上去图书馆借了,法国版三毛流浪记? :))
Luumia 回复 悄悄话 我们在法国南部游历时,随便经过一个村庄,不起眼的石头房子,屋主指着门上的石梁就说是耶稣诞生之前700年的,门前的橄榄动不动就有三千年。起初我以为他吹牛,走多了才知道自己太无知。
Luumia 回复 悄悄话 二郎看过法国国民连环画之的Astérix 吗?那里讲的都是高卢大战罗马人的故事,主要是战凯撒的罗马。凯撒时代,整个现在的法国都是罗马的,除了布列塔尼那一块自称作“高卢”。所以,现在法国南部动不动就是古罗马遗迹,公元前多少多少年前的东西,其实也就是法国他们自己的东西。
diaoerla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uumia' 的评论 : 尼姆的方块块从前还做过粮仓,也难怪方块块拖几个字母成家乐福了:) 那一片多罗马遗迹,vienne那个方块块比尼姆的还小几号,而且斑驳破旧,附近还有个罗马露天剧场,喜欢那里的古城村落。
Luumia 回复 悄悄话 我们应该是2019年夏天去的尼姆,不是2018年。
Luumia 回复 悄悄话 关于网红打卡,明天我再发个有意思的给二郎看看。
Luumia 回复 悄悄话 二郎说的是尼姆神殿吗?法国人叫它“方块块”(carré)。2018年夏天我们去过。那个“方块块”真的很高很高,感觉当时修建它的罗马人很害怕发洪水。因为罗马人在那块建的桥都是特别高耸的(参见le pont du Gard)。至于尺码,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尼姆的那个要小好多。在第几帝国时期,当地省府把它当粮食仓库,存放小麦玉米的。奢侈吧?当然,现在那早就是博物馆了。
diaoerlang 回复 悄悄话 粗看题图以为是尼姆的神殿,细看才知道尺码小了几号:)内文大食堂图片的低调奢华如今也在魔都原租界的地标建筑得以转世光大,都成了网红打卡的必到之处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几十年一场接一场运动的洗涤,最终还是抹不去欧陆英伦底色的魅力:)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