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78)
2016 (68)
2022 (1)
网上见到“古方今病不相能也”的说法,见于
https://k.sina.cn/article_1371447781_51bea1e50270054d7.html?from=health
“金元时期,刘河间针对热病初起不可纯用辛温解表之法,不宜投麻、桂辛温大热之剂,设立了双解散、凉膈散等表里双解之剂。据此他提出了“古方今病不相能也”之说。这个说法,成为后世“伤寒与温病病因病机截然不同,治疗上必须严格区别”的理论依据,造成了一定的混乱。”
虽然上文作者不认同这种说法,但古人的观察是可信的,不能仅仅因为理念的不同而否认这个现象。 这也是前有“伤寒论”,后来“伤寒论”不能有效解决问题了,就又发展出来了"温病学“。为什么呢?
可能的原因是,人没变,病变了。
伤寒论产生的时期,流行的病原体是什么,恐怕搞不清楚了。张仲景根据当年针对这些病原体而得到的用药经验,对当时流行的主要病原应该是有效的。从三国到宋元,千年之后,特别是经过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扫荡之后,病原体能没有变化吗?根据短短二十年就出现非典,新冠的经历,新的病原肯定有的,有些有些就流行下来。同时,经过千年的淘汰选择,生存下来的人们对千年前的疾病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免疫力,这样,世上流行的主要传染病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
”伤寒论“总结的是对当时流行疾病的用药经验,对新的流行病,人体的反应并不一定与过去的流行病一样,不同病原对药物的敏感度也不一样,所以有些原来有用的方子,千年之后并不一样有效了。
所谓辨症论治,其实是解决到底是哪种病,在病程的哪个阶段,用什么药的问题。前提是病是以前证明治疗有效的已知疾病。但如果新病张仲景没有见过,就以为他根据当时的病原开发的药方也一定好用,那也是过于天真了。不能否认,不同病原引起的病症有相同之处,所以解热的药也许还能解热,但对于新病的特殊性要有新的认识,研发新的药物,不可认为古方放之四海而皆准。
如今现代医学已经有了很多治标的方法,发热就退烧,呼吸难就用呼吸机。即使这样,也不能奈何新冠。只有产生了针对新冠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和疫苗之后,控制这种新的流行病才成为可能。从古方中找出治张仲景等人没有见过的抗新冠病毒的药物,恐怕是勉为其难。
”古方今病不相能也“, 这话说到了点子上。千年之后,人也许没太变,但病已经变了。治病的方法也应该变了。
https://books.google.ca/books?id=uy9KDwAAQBAJ&printsec=frontcover&source=gbs_ge_summary_r&cad=0#v=onepage&q&f=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