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园

言平,旅美华人,老知青。热爱文学,酷爱舞蹈,喜爱美美的一切。愿与文学城众多的有志,有知,有智,有灵者交通。
正文

“适者生存”------母亲篇

(2014-08-25 20:52:21) 下一个
奶奶和三个儿子及孙辈们


少奶奶的生活想来应是闲散和漫不经心的,然而却令母亲窒息,尤其是在父亲赴英国留学之后。这个虽念过‘洋学堂’却不曾带来‘彩礼’的媳妇,必须终日面对一个从童养媳终于熬成的婆婆。一个是涉世未深,满是温情的优雅少妇,一个是饱受磨难,有着怨愤从社会底层滚爬上来的悍辣妇人。

锅碗瓢盆的琐碎,正压缩着少妇刚刚开启了生命科学的心智;而这奶奶呢,曾经的屈辱和辛劳,
 挽不回的青春,愤恨,妒嫉,扭曲了她的心胸。。。硬是将自己过去的不幸去惩罚别人,以平衡自己狭隘无知的心理。

斗大字不识一升的奶奶
, 却会简单地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去衡量,以最实用的换算在心里掂量,叨叨碎碎的蹦出一句“你也就是我化二斗大米买来的丫头”。。。她溅着飞沫的闲言碎语,象闪着寒光的利剑扎在母亲的心上。。。在那样一个弱女子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社会里,奶奶其实是一个深受其害的悲剧人物,但她确是在母亲的心里留下了最抹不去的阴影。

事出有因,婆家曾送米接济,是因娘家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渐渐拮据困顿。母亲唯有垂头哑然,隐忍着无法言叙的酸痛。。。惶惶中,从五岁模糊的记忆中寻找着自己的父亲,这个扔下一句不负责任的话,心如铁石的父亲。
当年,外公和外婆断绝了联系,是因外婆执意带着二个美国出生的舅舅回国后。为此外公大不悦,他无法理解一个母亲为思念家乡和亲生女儿而止不住发痛的心;他不能体谅自己太太的辛劳:除了生育照料三个孩子们和伺侯‘一家之主’,还要管另外二位留学生起居饮食以换取免费居住,这种长期的身心疲备对外婆来说是一种煎熬,实在需要回中国得一喘息的机会。 
外公挽留不住后, 竞然说出:回去可以,别想我寄钱寄信!

当时以为只是一时意气的过激话,起码作为父亲没有理由对孩子们不管不顾的。可这位‘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硬是在之后的十几年里片纸不见分文未寄。致使可怜的外婆在家道中落后,仅靠学了点裁剪缝纫, 跛着小脚,以劳力和泪水担起了养家的重任; 致使母亲柔弱的心也在屈辱的阴影里颤抖,以沉默艰难地承托着可怜的自尊。

俗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尽管穿么衣吃么饭有着阶层的区分, 却道出旧时代女人隶属于男人的传统生活模式,女人“抛头露面”实为万不得已。可就是在那世道下,以奶奶的原话,不知天高地厚的母亲竞“瞎捣鼓”要去美国檀香山教书。这‘大孽不道’行径在家中掀起的波澜可想而知。。。一切皆因表舅在檀香山得知母亲处境,甚为同情,为母亲费心谋得这一难得的机会。
夜静了,母亲的心翻江倒海般难以平静。。。女人生命中作为支柱的两男人,父亲,流落异乡美国,没有音讯; 丈夫,远在天涯---英国,鞭长莫及。

四分五裂的家,剪不断理不清的幽怨思念,正撕裂着她的心,万般钻心地疼痛。。。一边是迈出眼下窘境的新天地,自己的宿梦,尽管遥远,却象一道
阳光织热着心;一边是卸不了挣不脱的亲情,作为母亲的责任,冰冰冷冷的现实。。。清凉的月光照着已进入梦乡的女儿。
想到会有一天,女儿醒来见不到妈妈,或许女儿将经历如自己一样的恶梦,泪如泉涌止不住抽泣,后来索性放声痛哭。。。泪水洗刷去积压的委曲,渲泻了沉淀的郁闷。。。良久,激烈挣扎着的心慢慢平静下来,化为一声轻轻的叹息。就在这样一个寻常的秋夜,她做了一个极不寻常的决定---放弃去檀香山。
又一次重大的人生选择。从九岁单纯女孩第一次的无意识,到尚未成熟少妇的有意识,是对是错,天知道!这决择能否经得起时间考验,或时代的考量,更无人知晓。
                       青年时的舅舅
 那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整个世界正发狂,战争阴云密布全球,有多少被大洋大海隔开了的亲人,同时在苦难暗淡的岁月里挣扎盼望,心中默默彼此呼唤!

母亲不曾想外公在美国恰遇上美国
1931年罕见的‘经济大萧条’,几乎失去了所有的积蓄,精神几近崩溃。。。

也无法预知,抗战期在重庆,即将从上海交通大学轮机系毕业的二舅,象众多的热血青年一样,为响应蒋委员长的‘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穿上了灰色军装将开赴前线。

可怜的外婆得知消息,一路汗水淋漓,泪水涟涟,颠簸着赶到临江门外的江顺大轮停靠码头,颤危危地踏着三百多级石阶下到江边,泪眼模糊看着刚刚长高长大的儿子,想到他将随这艘大轮开拔上前线,这一去何时能归来?。。。一时悲从中来,泣不成声:儿呵,。。。别人多是父亲赚钱养大的,可你却是母代父职,二十年来吃苦受罪养大的。。。你弟弟既从军在先,现你定要从军报国,我怎么忍心再让你一人远行。。。那我就只好跟你走,到军中替你们缝缝补补。。。

或是外婆的悲情眼泪感动了上天,命运之神突然为他开启了另一扇大门。为接收美制军舰,二舅因他学轮机专业,幸运地被派往美国学习训练;还想不到的是,费尽周折竟找到依旧孓然一身,离散了的外公和大舅。

父子见面相拥数分钟默无一语,离异十九年的辛酸思绪,何从谈起。。。从二十二个月即与父亲分手的二舅,此时已是敦厚有礼着上军装的留美学生,对于豪无怨言的儿子,外公心里自是欣慰,愧疚,百感交集,希望能给儿子一点补偿,可二舅说的是,仅求父亲给可怜的妈写一封信。父子的会面点燃了家人重聚的希望。

母亲更不曾想到,在已转换了的家庭的概念中‘重聚希望’并不属于她,然而她的余生却必须背上这沉重的‘海外关系’家庭包袱。
世事升沉不定,命运变换莫测,一个小小的愿望---读书;一个美好的愿望---给女儿一个完整家,其代价,是阅尽人间悲欢,尝尽世态炎凉。令人唏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苹果园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紫檀吧主' 的评论 :
谢谢鼓励!很开心得到夸奖。
紫檀吧主 回复 悄悄话 你的文字真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