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园

言平,旅美华人,老知青。热爱文学,酷爱舞蹈,喜爱美美的一切。愿与文学城众多的有志,有知,有智,有灵者交通。
正文

“适者生存”------母亲篇

(2014-06-08 21:23:00) 下一个


                                        “适者生存------母亲篇


       青年时的母亲
母亲的家乡---合肥,别称“卢阳”,在[三国演义]中又称“卢州”,自秦汉以来即为兵家必争之地。这是一个有着二千年悠久历史的小城,位于长江下游和淮河之间,为“淮右襟喉,江南唇齿”。                         

那时候,穿城而过仅有十里。春夏相交之际,登城远眺,一片片麦苗青菜花黄,一只只蜂蝶迎风逐飞;黄昏时分,星星点点的农舍上空,炊烟冉冉升起,一幅宁静的农家田园美景。

步出城南门外,建于宋朝的包公祠隐没在古木参天的绿荫中,围绕四周的清清小河上荷花盛开,清香袭人;更有小桥,凉亭点缀其间,而枝头鸟雀争鸣。。。是人们夏日垂钓纳凉的好去处,有诗歌曰:。。。红荷花绿蒲草,青虾水上漂,卢阳正气,肥水风高。正是这情景的写照,而高风亮节的包青天永远是这一方乡里乡亲们的骄傲。

母亲五岁那年,外公考上了官费留学,漂洋过海去了美国。                                                     
在家乡宜人的山水中,日子如流水般打发着。。。然而三年的平静生活突然被一封厚厚的海外来函打乱了,信中附有出国申请文件,并嘱外婆即刻到家住上海的余先生处联系。因余专程回国接太太赴美,如她们母女能与余氏夫妇同行,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这从天而降的惊人喜事,对于一个足不出户,旧式家庭的小脚女子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同小可的难事。十里洋场的国际都市上海,已够从没有远行经验的外婆难为的了,更不用说出国,何况对于办理出国手续的程序和所需时间均一无所知。惶恐不安中,外婆只能是遵夫命携幼女匆匆上路,先坐民船摇到芜湖,然后换轮船一路颠簸到了上海。                                 


           外公和外婆晚年时
想往着与夫君相聚的欢愉,异国风土人情由好奇吸引到心驰神往;然而对故乡平淡安逸生活的习惯与依念,对故人旧友的种种牵挂,直在心中象一团交织着的乱麻,亦如五味杂陈上下颠倒着。。。

那时极不便利的交通和不易流通的信息,现代人是无法想像的。焦急无奈地等待中二个月过去了,终于等来了赴京省亲的余先生口信:“旧历年关已近,出国之事明年再议吧”,这位当年山西教育厅长大公子,说话竟如吹灯草灰般轻巧。原拟与人同行求个方便,未曾想到竟如此折腾;更没有想到是,这一轻易的时间变更却改变了母亲的人生规迹,重重地改写了母亲的历史。

次年四月,外婆再度赴上海时,母亲不愿象上回那样耽误她读书时间,执意不愿前往。一个九岁女孩天真的打算,万万没有想到竟成了她后悔终生的,一次重大的人生选择。

外婆唯有将她寄养在娘家,一个前清最末一科举人的书香门庭内。                                                                               
在青苔俏俏爬上的高墙大院中,和微风轻轻吹过的紫藤花架下;从晨光照进窗明几镜的厅堂,到晚霞落满古色古香的厢房,琴棋书画多少耳染目濡;松竹梅兰自是风雅有致。

母亲天资聪慧,满脸书卷秀气,当年是以第三名考入“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女“探花”哩。可她并没有像大家闺秀那般选择去读文学或历史,或是去学她颇具天赋的美术,而是选择了生命科学-----生物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爱的彩虹 回复 悄悄话 一上来我就被你优美的文笔所吸引。原来你竟有这么一个美丽且有才华的母亲。
南胖子 回复 悄悄话 你母亲很美。大家闺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