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上午继续参加知青制肥,中午帮伙房送饭到二里外的水利工地。队长张佑林领着23名志愿者,正在开挖田间支斗渠。这个队毗邻的十二排干(排水干渠),是两年前完的工,当时调动了整个分场的力量。但支渠和斗渠则由队里负责修建,去年开春前没有搞完,结果桃花水一来,淹了三千亩地。今年吸取教训,再忙再累也要把渠修好,从年初一直挖到现在,只剩下最后2100米了,三月底之前肯定打通。吃饭时我没见到张佑林,有职工指着远处的一个小黑点说:“队长不过来。他有胃病,不能吃硬的,自己提了一暖瓶稀饭,坐在那边地头上吃。”
到了傍晚开队务会,我终于见到了张佑林。他的相貌神情,和我在小说里描写的龙震山颇为接近,只不过没有那么高大威猛,演不了扛马架大梁的“重头戏”。会议主要研究轮作计划,洪秘书也过来参加了。那两年867农场推行四区轮作,让生产队把耕地分成四个区域,轮换播种“麦、麦、玉、豆”,其中小麦占50%,玉米和大豆各占25%——这是农业科长宋致祥总结出来的“最佳比例”。一块地反复种同样的作物,会造成杂草和病虫害爆发,所以需要“换茬”。这个问题在刚开垦的荒地上并不多见,但是过几年就会变得越来越厉害,造成作物大幅减产甚至绝收。前年赤霉病流行,农场粮点把关不严,把有病的小麦磨成面粉内销。这种面粉食用后会产生头痛,因此被职工称为“头痛粉”,连猪都不能喂,否则家猪变成野猪,最后只能统统销毁。
一队因为地块破碎,不好规划,一直没有实行完全的四区轮作。不同作物的播种方式是有区别的,不光农机要进行专门的配置和调试,种子管理也要特别小心,以防混种,否则小麦地里可能长出大豆来。春播任务本来就非常繁重,一队不少地块连三台播种机都没法并排作业,在这种情况下还要考虑轮作,确实有困难。但此事也不能再拖了,大豆和玉米地里的杂草已经越来越旺盛,今年必须改种小麦,以麦压草,“否则到了夏锄,就是把背累断了也忙不过来”——张佑林说。他就像一名军事指挥官,在地图上把全队65块耕地标注了不同的作物,准备照此开展春播战役。
按着他又谈了积肥问题(如何安排运力)、种子问题(发芽率不高)、排水问题(造桥需要钢筋)、开荒问题(分场增调拖拉机),可以说面面俱到。生产队长管着这么多事务,还要考虑周全、安排得当,确实不容易。这个队自然条件不好,多年亏损,但是去年一举扭亏为盈,获得10500元利润,可以作为五分场的典型来报。我一边在工作手册上记录,一边开始打腹稿。
队务会开到8点半,开始进行第二个议题:由指导员和队长做检查。这是四清运动的“洗手洗澡”节目,队干需人人过关。先前已经搞过三轮,今天是收场戏,由洪秘书代表场长主持。以下是我的现场记录:
一、 指导员孟繁宾
主要问题:
1、 工作作风不扎实。64年五好运动中,春天评的标兵,夏天就垮掉,说明总评没搞好,影响了政治效果。
2、 在业务上不懂行,总感到插不上手,没有很好地支持队长工作。
3、 未能发挥共青团的作用,像挖渠之类的苦差事,团员参加比例跟普通职工差不多。
4、 关心群众生活不够。有些同志病了四五天,自己还不知道。去看望时,“保准是来问什么时候能上班。”(群众议论)
5、 参加集体劳动太少,下地不带工具,把自己放在群众之上。
6、 生活上,接受别人的礼物不少。老婆生孩子,收了2只鸡,40个鸡蛋。生活不够简朴,喜欢抽好烟。
今后态度:
1、 坚决贯彻23条,特别要多听反面的话,不报复。
[狼注:“23条”即指《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是毛泽东主持发布的“四清”后期指导文件,确定了“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的主旨,实际上否定了刘少奇之前的运动路线。]
2、 接受的礼物坚决退赔。
3、 积极参加劳动135天。
4、 加强组织纪律性,接受上下监督。生活不搞特殊化,要和群众“四同”。[意谓“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
二、 队长张佑林
1、 “以支部为核心”做得不好,和指导员配合不够。个性比较强,工作作风是粗暴而急躁的,处理问题忽左忽右。批评多表扬少。“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不做思想工作,先把人押上去再说。
2、 对女同志的认识有问题,用定额去卡。
3、 “同劳动”比较差,认为队长就是要跑地号。
4、 关心职工的生活少,抓工作多。
5、 63年开始感到自己风里来、雨里去,挺辛苦,想养猪,没有饲料。去总局学习前,赶马车拉柴火,趁机去七里杏拉小鱼。
6、 对人严对己宽:一面批评别人拿板子,一面又向基建队要了四块板子,叫二队的尤特带回搭鸡圈。一只40斤的汽油桶给拖拉机撞了个窟窿,自己在机务连干过两天,砸巴砸巴,焊锡一焊,拿回家当猪食桶。去年做完检讨,还舍不得还。两锅猪食都装不满。老婆生孩子,不下奶,某某送来一对猪蹄。
7、 去年没有提级,很不满意,觉得自己是“豆饼干部”。[意谓“上压下挤”]
这后半程的会议出乎意料,大大增加了我写文章的难度。看来张佑林比龙震山复杂,如何报道这个人物,还真得花一番心思才行。】
20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