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烟斗狼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老烟记事(201) 带路

(2019-10-19 16:39:53) 下一个

【一行人当中最紧张的,莫过于田发老汉了,因为他带的路到底怎样,直接关系到此次行动的成败。作为这一带最有名的猎户,他曾多次穿越低洼地,可以说对里面的情况了如指掌,但他从没带过这么多人马、这么多家当前行。这回他能够出来领路,不光是因为政治觉悟高,更因为他女儿就是大湫洼突击队三名测绘员当中的一个,田秀英。

田发家住20里开外的靠山屯,这是867农场区域内独一无二的自然村落。别看它不起眼,却有大半个世纪的历史了,这在北大荒并不多见。北大荒虽说古已有之(其名即源自《山海经•大荒北经》),但一直荒了两千年,都没什么固定居民点,主要是因为气候寒冷,自然条件恶劣,不过也是因为这块地方不在长于农耕的汉民族控制之下。满人打下江山以后,更是把东北广大区域视作“龙兴之地”,实行封禁,不许垦种。这个政策固然非常环保,但也造成关外空虚,当沙俄势力漫侵过来后,大清帝国捉襟见肘、难于招架,最后只得把10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拱手相让。说实在的,要不是发生十月革命,沙俄在远东的扩张步伐肯定不会就此打住,北大荒多半也轮不到我们去开垦了。

清政府吃了大亏以后,开始在20世纪初叶,实行“移民实边”政策,从山东梁山一带弄来108个农民迁居于此。面对荒原沼泽,他们择山坡建马架,形成了靠山屯。他们戏称自己为“一百单八将”,住地也作“小梁山”。当然这属于民间传说,我不是很相信清政府会如此别出心裁,非要从梁山挑选108个好汉到这里来保护他们的龙脉。不过那个时期从关内迁来第一代垦荒农民倒是可信的。他们挥锄抡镐,沿山脚漫岗开荒种地,劲头十足,心想这里天高皇帝远,是过太平日子的好地方。可是没过多久,一场恶风酷雪摧毁了他们的劳动成果,拓荒者纷纷逃离家园,剩下几户不得不像赫哲人那样,以打猎、捕鱼、采集山货来维持生计。此后20年间,陆续有一些新的关内百姓来此落脚。靠山屯靠山吃山,逐渐变成了一个有百十来号人的居民点。

1925年山东大旱,24岁的田发随乡亲们一起闯关东,颠沛流离走了八个月,才到青卫河畔的老东沟安了家。过了两年,从完达山炮手营下来几位绿林好汉,为首的叫李在学,拿靠山屯当据点,“顺天行义”,用大烟土和珍贵兽皮换回武器,组织队伍,把周围一片搞成一个(老天、山神、官军)“三不管”的真梁山。直到“九一八”事变后,李在学才接受改编,加入东北抗联。但他的那支土匪武装抵抗不了日本正规军,靠山屯没过多久便落入敌手,李在学只能带着残余部队跑进完达山里打游击。田发说自己曾经帮游击队运送过物资,所以也有抗日之功。

1937年,日军为了困死抗联,实行“清野、集户、筑墙、归屯”政策,把附近村落的房舍烧毁,强迫居民集中到靠山屯居住。在这次并屯过程中,田发的全部家产毁于烈焰,妻子也被倒塌的房子砸死。在日军刺刀威逼下,田发抱着刚满月的女儿离开老东沟,到靠山屯落了脚。1945年8月,鬼子投降,东北解放。三年后,此地进行土改,成立乡人民政府。现如今,田发等一众猎户都加入了靠山屯初级社。女儿田秀英更是积极,初中毕业后就参加了农场测绘队,眼下正战斗在大湫洼营地。

大概由于女儿的原因,田发觉得此次带路的责任特别重大。他先是尝试穿越低洼地的最短路线,可走出去没多远,就知道此路不通,不得不对身旁的石书记说:“你别看脚下没沾泥,但地面儿已经不瓷实了。沿这条道往前五六里,有一处烂泥塘,人要过去问题不大,可后边那些大铁家伙怕是难。”他建议向西绕行,走另外一条路,这样大约要多出15里,但是会安全许多。石涛沉思片刻,表示同意,于是队伍开始往外兜大圈。

走出去两三个小时,田发又开始挠头:再往前要过一个水泡子,这是北大荒湿地里常见到的一种浅水塘,通常很容易过去,但他仍然吃不准那些“大铁家伙”会不会有问题。可两边不是芦苇荡就是漂垡甸,如果不从这里过,那就得绕更大的圈子,弄不好天黑以前都到不了。石涛望望彤云密布的天空,跺跺脚下带着冰碴的草地,发狠道:“不能再改路了!就从前面趟过去,我看问题不大!”

走到跟前,石涛感觉踏实多了:由于连日降温,水泡子已经基本冻冰,只是在中间能看到一些水。于是命令队伍先行。田发提醒道:“让大伙儿从中间过。两边虽然水浅,但是靠近酱缸,恐怕会有烂泥。”这水泡子呈椭圆形,横有80米,纵有50米。陈洪谦带几个人打头阵,没费什么力气就趟过去了,最深处仅及膝盖。后面的人渐渐胆大,有两个不愿沾水,想沿着冰面绕过去,走到快一半,冰面破碎,果然掉进烂泥里,直陷到大腿根,只好原路返回,搞得狼狈不堪。这才知道田发所言不虚——水泡子只有当间十几米宽的一条通道能走,两边全是烂泥。】

2017-2-26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