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洛城》第五章 失落的天使 (一)

(2013-08-26 06:55:59) 下一个
飞机在浦东机场降落时,晚点了三个多小时。上海已是夜色苍茫。
 
对于华馨而言,比起这趟迟到的旅行,这点延误实在不算什么。经过反复改期,华馨的沪上之行从二月底拖到六月初,比计划推迟了三个多月。也因为这漫长的拖延,让华馨遇到骆城,得以度过一段甜蜜的时光。可是季唯早已等得不耐烦,从一开始不停催问到后来懒得再问,以为华馨不会来上海。谁知道,就在她在深圳出差的时候,华馨姗姗来迟。
 
华馨刚刚把沉重的行李和自己疲惫的身体塞进出租车,季唯的电话就到了。她的声音还是那么风风火火,“亲爱的,我在深圳还要多呆一天,后天才能回上海。不过没关系,你就住我那儿,钥匙留在前台,客厅的茶几上有我的留言,上网密码还有厨具卫具怎么用,都写在上面。。。”
 
“你放心好啦,有任何问题,我会随时和你联系。多谢你让我鸠占鹊巢,虽然我这两天要独守空房,孤枕难眠。”华馨听季唯一条条的交代注意事项,忍不住打断她开起了玩笑。她想着很快就能和久违的季唯见面谈心,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说,“别耽心,正好这两天我也要忙工作,后天晚上我们一定好好庆祝,不醉不休!”
 
浦西的夜景在华馨眼前渐渐展露真容。她努力搜寻记忆中这座城市的模样。上一次来上海,还是大学快要毕业的时候,一晃儿十多年就过去了,很多事情很多人都变得面目全非,就更别提这昔日的十里洋场,以一日千里,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向前飞奔,就像刘翔的百米跨栏,将很多大城市都抛在后面。如今,这里再一次汇聚了五湖四海,三教九流,他们中间有多少辛勤往返如候鸟,又有多少短暂停留如蜻蜓,就像自己一样?华馨的思索抵不住中美之间的时差,她很快坠入梦乡。
 
季唯住在静安区的一栋酒店式公寓,环境幽雅,出门不远就是法国梧桐掩映下的淮海路。华馨喜欢这里老派的上海情调,只是从这里去位于黄埔江边的律所办公室不免要费些周折,尤其是早晨的上班高峰时间。华馨在出租车里堵了半个小时才抵达办公室,她在上海的同事Adam已经焦急地在接待大厅等候,一见到她,就连忙拽住她去会议室,赶在客户来之前做一番温习讨论。
 
华馨此行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拿下一个中国客户。那是位于江浙一带的一家民营企业,他们的产品行销美国,却也因此惹上一桩专利侵权的官司,被告上美国联邦法庭。本来,华馨早已不做诉讼业务,但是因为这个客户是中国企业,而且所牵涉的技术是她熟悉的领域,上海分部的合伙人为了凸显本所的实力以及对中国市场的了解,也让客户放心沟通上不会有障碍,特意要求她来和客户见面以增加筹码,确保在多家竞标的律所中,他们所雀屏中选。
 
Adam一直跟进这个案子,所有的前期调查,专利分析和竞聘报告都是他准备的,所以他得尽快帮华馨熟悉案情细节,客户的期望和他们的进展。过去几年间,华馨和Adam断续有些工作上的合作,大多数通过邮件和电话往来,在律所总部也见过一面,相互之间还算熟悉,偶尔也闲谈几句,开开玩笑。
 
Adam和华馨年纪相仿,过去这些年的经历却截然相反。Adam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大学时开始学中文,对古老的东方文化很痴迷,上完法学院以后特意到中国进修了一年中文以及中国法。当所里需要扩展中国业务,增派人手,他便欣然请缨,目前已经在上海工作了四年多。
 
他们和客户的会面还算顺利,来自那家企业的法律顾问正好来上海开会,顺道来访,他并没有什么新的问题,只是在价格上要求一个更优惠的折扣。按惯例,华馨他们理应招待客户吃午饭,可是这位法律顾问好像还有别的安排,坚持不就,匆匆忙忙离去。华馨和Adam将客户送出大楼,就结伴去吃午餐。
 
午餐在外滩的一栋洋房顶层,俯瞰黄浦江,对面就是浦东那些著名的高楼,从东方明珠,金茂大厦到环球金融中心。这是Adam选的地方。他在上海住了这么久,对这里的吃喝玩乐颇为精通。两人坐在室外,在阳光下享受西式的午间特别套餐,甚是惬意。
 
华馨环顾四周,几乎全是老外。离他们不远处,五六个女士围坐一个长方桌,用法语热烈地交谈。而与他们比邻而坐的一男一女,衣履光鲜,用英语对话,偶尔夹杂几句西班牙语。华馨如同置身欧洲,感觉颇为新奇,而Adam早就习以为常,一边递给她面包篮,一边比较这家西餐馆和周边几家法餐日餐的优劣。
 
华馨邻座的那位男士接了个电话,开始讲中文,还带着几句上海俚语。他抹了很多发胶的头发,在太阳底下不时反光,让华馨联想起三十年代的假洋鬼子形象。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决定了对洋买办这一特殊群体不变的需求。
 
尤其是如今的上海,随着世界经济中心的东移,吸引了大批外企在这里落户安家,争取新兴市场。这些外资公司一方面追求本地化,积极招揽中国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不断从总部外派高层管理人员来掌控全局,协调各种矛盾差异,努力推行公司在亚太及中国地区的特定市场战略的同时,也要保证企业文化的整体一致性。
 
也许是因为使命相同,背景相似,这些外派人员渐渐形成他们自己的社交群体。通常,他们拿着丰厚的报酬,来中国干上三两年再回去,籍此增加些当地的经验,也积攒些提升的筹码。不同于海归,外派们只需要了解中国的国情,而不需要拿出扎根于此的决心重新适应环境,与所谓的土鳖斗智斗勇。所以,整体而言,这些外派在上海的生活是相当舒适的,工作之余可以尽情体验这个城市的灯红酒绿,今朝有酒今朝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