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斯岁月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透进来的地方
个人资料
如斯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正文

忆到金陵便断肠 (4)南唐宫城

(2025-11-20 09:56:38) 下一个

南唐后主李煜生在金陵也长在金陵,籍贯是徐州。他24岁在金陵登基,38岁被押去汴京(开封),41岁在洛阳被毒杀。可以说他基本上是个南京人。他做了十四年的国主,懦弱、有着绝世的诗词才华。亡国前他写绮丽的宫廷生活,亡国后他写怀念宫廷的绮丽,明月故国只是一个托梦,梦里只有雕梁画栋,写来写去都围绕著他的皇宫。

那个皇宫在哪里,他具体住在何处?

他溺宫闱、好浮屠、不恤政事,但人们愿意原谅他,说李后主比陈后主强,至少知道亡国之痛。“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当你读到他的“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他的痛,你无法不共情。“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他天生是温柔乡中的公子,你拿他无可奈何。

玉树琼枝作烟萝,不晓得是他写得好还是真有这仙境般的地方。

他有个老臣徐铉,吏部尚书。徐铉两度为他去见宋太祖赵匡胤乞求全一邦之命,未果,又陪同他赴汴梁。后来,奉太宗赵匡义命替他写了墓志铭。徐铉作过一首六言诗,题为《景阳台怀古》:

后主亡家不悔,江南异代长春。今日景阳台上,闲人何用伤神。

我们不替他伤神,我们知道了景阳台。

当今大陆文人学者言,李后主住在景阳台。好吧。景阳台又在哪里?在碑亭巷。好吧。碑亭巷是一条市井味十足的拥挤街道,从前那里有曲园酒家、光华照相馆、和南京卷烟厂,现在恐怕都没了。

南唐宫城已经全毁,和六朝的台城一样,没有留下一处地上建筑。我们有的是古籍中一些文学特点的叙述。古犹太人记录耶路撒冷的圣殿是以丈量的方式,围墙的长度、高度、和厚度,外院、内院、门有几个、厢房有几间、屋内有哪些器具,等等,皆有详细的罗列和尺寸。可惜我们完全不具备那样的概念。

四库全书之《江南余载》卷下:“德明宫本南唐烈祖之旧宅,在后苑之北即景阳台之故址。有太湖石特奇异,非数十人不能运致,即陈后主假山遗址。其下有井石栏,有铭字迹隐隐犹在。”

这便是他的皇宫,最初是他爷爷的旧宅,建在台城后苑的景阳台之遗址。

隋灭陈约四百年后,爷爷在金陵府称帝立国,改金陵府为江宁府,这是金陵第一次被称江宁。都城叫府而不是京,多少有点军阀割据的意思,实际也是这么回事。六朝的建康城被荡平之后,人民在建康城的南面渐渐聚集定居,也就是如今的城南。爷爷筑城墙便将秦淮河在聚宝门那里向南的大弯道圈了进来,对今天意义非凡。

爷爷甚简朴,称帝前住的旧宅子改改名字就是皇宫了,正厅改正殿,这个殿那个殿,在里面办公。爷爷弄过两个都,金陵府是西都,广陵府扬州东都。随着来自北方的压力愈来愈大,李煜的爸爸又在南昌府建南都,自己迁过去,让李煜留在金陵监国。四十过半的爸爸才去南昌几个月就驾崩,乐意不乐意社稷都交到了他手里。

景阳台又是个怎样的所在?

台大文学院长叶国良撰文《读史零札四则》,一则记华林园。院长谓,六朝时华林园凡有三处,在洛阳、在邺城、在建康。其在建邺者,院长引《金陵新志》:“在台城内,本吴旧宫苑也。晋南渡后,仿洛阳园而葺之。宋武帝永初二年四月,听讼于华林园。少帝于华林园为列肆,亲自酤卖。文帝又筑景阳山于华林园。齐东昏于华林设市,所谓“至尊屠肉,潘妃沽酒”。梁武帝命华林园总辑释典......” 帝王们挺会玩。

当年的少女诗人,哈佛教授田晓菲撰文谈南朝宫廷诗歌,以现代语言精准陈述,“公元446年,宋文帝(在位424-453)于首都建康的皇家园林中修筑了一座小丘--景阳山,景阳山顶,有一座景阳楼峙立其上。”

景阳山,应该就是那个景阳台了。在徐铉的“景阳台上”有一景阳楼。

民初夏仁溥作《调寄台城路》,“华林壮丽,便半壑半丘,也饶幽致”。田晓菲的丘可能出自这里,可见此山委实不高。如今那一带的马路连起伏都感觉不到。

宋《景定建康志》谓:”古芳林苑,本齐帝旧宅,在古湘官寺前巷,近青溪中桥,帝即位,修旧宅为青溪宫,一名芳林园,后改芳林苑。

唐代李善注《十洲记》谓:"芳林园在青溪菰首桥东,齐高帝旧宅,齐有天下,为旧宫。宫东筑山凿池,号曰芳林园。” 

注意到没有,这些人谈的都是六朝而不是南唐。

李煜写了首《忆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不能说诗里的上苑即是芳林苑/华林园,但他写的是南唐。

民国陈诒绂纂《钟南淮北区域志》云:南唐宫城,前俯内桥,后至小虹桥,东尽升平桥,西上大市桥(今羊市桥)。看一眼《区域志》附的地图就可以有个概念,很小的范围,在台城的南面。虽然还没有见到他如何得出的结论,但是近现代人都认可他的权威。至民国时期学者们都还认为南唐宫殿位于城南的正中间,沿洪武路左右分布。今有学者在地图上画一四方形,说那就是南唐宫城的范围。未必会那样工整吧。

南唐只存续三十八年,只有三代君主。皇宫三十八年的积累规模能有多大, 帝国想象该要被时间限制住才对。有简中圈文章称皇宫有房屋2400间,直恐怕是历史狂想主义。

台城湮灭是隋文帝下了诏书,“诏建康城邑宫室,并平荡耕垦”(资治通鉴卷177)。宋太祖并没有荡城,但是南唐宫城一样也荡然无存。南唐建宫城在公元十世纪里,京都御苑是公元八世纪始建。御苑还在,南唐的完全湮没了。

如今鸡笼山的鸡鸣寺建筑群中有个景阳楼。景阳台上的楼怎么跑到鸡笼山上去了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如斯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清漪园' 的评论 :
园姐姐好, 鸡鸣寺根本不是六朝的。六朝时那里有过寺庙,但被隋军平荡了。鸡鸣寺是朱皇帝敕建,名字也是他取的。即便明代的鸡鸣寺也被洪秀全灭佛灭掉了,太平天国亡后重建。所以它不早于1864年。简中圈为了替太平天国掩饰,通常说它“毁于咸丰年间战火,同治年间重建”,使一般人不明就里。它毁于咸丰年间没错,但不是战火。这样说吧,圆明园剩下的几块石头都还货真价实,六朝鸡鸣古寺整个都是假的。 谢谢园姐姐留言。
清漪园 回复 悄悄话 虽然俺多年来读南唐后主李煜的词,却从来没有想着去瞻仰一下词中的“雕栏玉砌”,心说清朝的圆明园仅剩下不过几块大石头,南唐至今还能剩个地名就不错了。读了如斯美文,赶紧上网Google景阳台,出来的不是市井味十足的拥挤街道,却是摩登酒店的照片,什么鬼?一家酒店盗窃了景阳台的名称专利了吗?也好,至少名字变个形式留下了。我再Google景阳楼,除了度娘,第一篇便是如斯的此篇大作。果然如如斯所言,景阳楼不是李煜的景阳楼,是六朝的鸡鸣寺建筑群。谢谢如斯美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