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黎

拿得起,放得下。
个人资料
BeijingGirl1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留得残荷听雨声

(2025-09-17 08:04:25) 下一个

如果说树上的第一枝红枫,在绿茵茵的叶丛中露出头来,让我吃了一惊的话; 今年种的莲,一些荷叶的翠绿褪去了,终于让我意识到秋天要来了。 

莲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 除了埋在泥土中的藕根,水面上的部分一岁一枯荣。 看曾经碧绿的叶子发黄,“留得残荷听雨声”,就在我脑海中浮现出来。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七绝,“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这首诗在李商隐的作品中不算有名,远没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那样广为传诵,寄托了深沉又无望的爱情; 也没有“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那样情景交融,寥寥数句便把羁旅行役、相思愁苦写得凄婉动人;更没有”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那样“朦胧美”,充满谜意,既是青春易逝,又含身世之感。

记得它是因为《红楼梦》中贾府的姐妹们在大观园游船。 宝玉说 “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 宝钗说, 咱们天天逛,何曾有闲暇收拾。 黛玉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李商隐号义山。 宝玉一听,立刻说 “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就别叫人拔去了“。

宝玉因为喜欢黛玉, 听她说什么都很上心。 黛玉知道诗人这首诗是写思念表兄弟之情。 当年表兄弟的父亲崔戎认为义山有才,接到家中与自己的儿子们一起抚养。 后来崔戎去世,崔家就不留李商隐了。 诗人在旅途孤寂中写下这首诗。黛玉也是寄人篱下,共情。 

上次回北京在大观园, 朋友说最不喜欢的就是林黛玉这样的女人。 小性、体弱多病,嫉妒心重还尖酸刻薄。老说别人,而听到别人说她又哭。 林黛玉是被惯坏了,在家受宠,到了贾家有老祖宗的疼爱,还是受宠。可自己的家庭和身子不争气,不免多愁善感。

贾母虽然宠爱她, 却知道这样的女孩儿不能给自己的宝贝孙子做媳妇。 做媳妇还是得宝钗,身体好能生养,父亲虽然没了但家底还是丰厚的; 宝钗会做人,心里有什么都不显露,表面上待人宽厚。(下图北京大观园和我的夏日荷花)

曹雪芹一方面痛恨当时的科考制度, 痛恨皇帝独裁官员腐败,抄了他的家。 但他不能直说。 他只好创造了一个林黛玉,美丽多才,深受有同样思想的宝玉的喜爱; 同时又创造一个薛宝钗, 可以在那个世道里八面玲珑,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他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两个女孩儿身上。

随着家族的浮沉经历了人世的险恶,曹雪芹深谙人性的黑暗。 《红楼梦》中所有人物都不是十全十美。可惜他没能写完,也不知他最后要把宝黛如何,是不是一个升仙,一个成寡妇但有一个儿子。

今年种莲买藕根时, 我看介绍说哈珀公主可以一直开花到深秋。 第一波的花开过之后,又有新的荷叶长出来, 我想会有第二波花。 现在看来很可能花还未出身先死。荷花荷叶都是从藕节出生长。 藕根长出新的藕节,按说可以长出新花苞。

现在长出的荷叶很小, 应该是新的藕节长出来的。 可惜天气凉了,特别是夜间温度低。 还等不到小叶长大,从阳光得到足够的营养,天就会太凉了。 不过我还是会让它继续生长,看看能长到什么程度。

留得残荷听雨声。 李商隐的诗经常有这样朦胧含蓄的味道,富丽典雅,音律朗朗,辞藻华美。 什么事物都有它的多面性。 我也准备留着这些残荷。目前还有新的荷叶出水, 碧绿可人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7)
评论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书中十二钗 判词。 @ylyq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lyq_007' 的评论 : “有人分析,假如林黛玉没死,而且嫁给了贾宝玉,皇帝或许看在林如海的后人面子上,不会对贾家抄家抄得白茫茫一片干净。我还是觉得挺有道理,曹雪芹自己家就是如此,祖上是康熙皇帝的亲信,亲信得病了皇帝千里迢迢送药,死了后,继续对亲信的过继的子嗣信任(管理江南织造),子孙共享了三四代福后换了雍正皇帝才收拾他们一家败家子孙。”,

有没可能, 是两人一起嫁给宝玉? 或者又出一个皇妃? 其实薛家就是希望宝钗能进宫的, 可惜元春也死的早。 书中十二钗诗, “玉带林中挂, 金钗雪里埋”。 两人合用一首。

总之, 人就要健康长寿, 曹雪芹也死的太早了。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lyq_007' 的评论 : “林如海的官职感觉不太高,兰台寺大夫/巡盐御史,却是皇帝的最信任,最亲近,且非常有能力的人才能当得到的:前一种官职是相当于监察官员的职位,皇帝的肱骨大臣;后者是古代最肥的肥差。林家从尊贵,社会声望,文化,政治等等,都远远不是皇商/杀人犯亲属的宝钗能比得上的,何况古代人家的地位排序:士农工商,林如海是完美的士大夫。贾家的爵位在递减,林家的爵位是持平,政治地位还在上升,只可惜林家子嗣太少,林如海死得太早。”,

是啊是啊, 你条分缕析一讲, 特别有道理。 贾敏死的太早, 没有留下其他的子嗣; 林如海没几年也死了。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曹雪芹写的几百个人物里,只有一个是接近完美的人:林如海。他不仅出身高贵,本来可以袭第四世侯爵位,但他偏偏不依赖祖荫,自己参加科举考试取得探花,据说明清时期录取的的绝大部分探花郎是翩翩才子的具象化,实力与颜值完美结合。”, 讲得对哦。 你看书很细。 因为他死了老婆, 贾母才吧黛玉接来自己家的。 @ylyq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我得等一下再来了。 说起红楼梦很是喜欢。 要多讨论一下 @ylyq 谢谢并致歉 @初春时节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lyq_007' 的评论 : ““贾母虽然宠爱她, 却知道这样的女孩儿不能给自己的宝贝孙子做媳妇。 做媳妇还是得宝钗,身体好能生养,父亲虽然没了但家底还是丰厚的; ”

你这是按照现代人对婚姻的看法。:)

其实红楼梦书里曹雪芹并没有明确贾母是否让宝玉娶黛玉,是高鹗或其他续写的部分才让贾母安排娶宝钗。我个人的感觉,贾母的意见肯定是该娶黛玉而不是宝钗,原因:除了血缘关系更亲近外, 古代婚配更看重家世,门当户对,如果仔细分析一下,黛玉的家世远远高于宝钗,甚至高于宝玉,宝玉娶黛玉是高攀。”。

谢谢你的评论, 你说的极好, 贾母死,娶宝钗都是后四十回的事。 关于家世确实如此, 林家书香门第, 薛家不过商贾之家, 有钱但没有地位。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小荷才露尖尖角”, 是宋代杨万里的诗吧? 我记得后面是“早有蜻蜓立上头”, 前面两句记不住了。 这首诗我小时候没有背过, 是到美国来以后才看到的。 @ylyq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lyq_007' 的评论 : “你标题上这句诗,好多年前曾经让我获得不少虚荣心。 当时有人发了一幅秋季荷塘的图,其他朋友写着耳熟能详的那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 我因为看了红楼梦,记下这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大家纷纷称赞。:)”, 谢谢ylyq 临帖留评。 你的才能表现在各个方面呢。 你是文雅和man的良好结合。 :)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白纸坊/南菜园一带, 在80年代还是有很多菜地的, 所以红楼剧组可以在那里买得起地建园子。 我小时候, 到那边就是大人领着去牛街还热闹一些。 现在完全是另一番景色, 高楼不少, 地铁通向给处。 这个园子为市民提供了极好的休闲去处。 北京的变化太大了。 40年,中国真是天翻地覆。 @野彪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野彪' 的评论 : 问好野彪。 谢谢临帖留言。 那个公园不收费。 又在住宅区中心, 游人不少。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新林院' 的评论 : “风吹动荷叶,看着它上面的水珠像玻璃球一样滚来滚去,令我感到神奇。”, 你写得太美了。 生活中的你, 一定是一位细心,悟性极高, 见多识广的人。 是的, 荷叶这点真是神奇, 其不浸润性,是由于荷叶表面的微观结构和化学性质共同作用的结果。水滴在叶面上聚集成球状并自由滚动,不易被叶片吸收,从而带走尘土污垢,使叶面保持洁净,这是著名的**荷叶自洁效应**。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不管世道多乱,也不管荷花池的周边一时多么荒凉破败,它自己永远不受影响,每年新的出来,都一样完美,每个花瓣都是从白到粉柔和而动人的渐变。真感谢造物主能造出这么美的东西!”, 写得真好啊。 愿人们都能像荷花一样, 洁身自好。 @新林院
初春时节 回复 悄悄话 此文犹如一首小诗,或者正如文中所述的新生出的那片小荷叶,有淡雅的清香,更有悠悠的意境。谢谢作者的美文。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新林院' 的评论 : 问好新林院。 你的留评好浪漫好真实。 你太棒了。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人生总是有很多感悟, 年轻的时候更关注美好的一面, 在生活中浸淫, 特别是在网上和人接触,才更加懂得真性情的珍贵。 谢谢好妈! @goodmum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goodmum' 的评论 : “好诗有才女旁征博引更有意境”, 谢谢 mum 临帖留言, 特别感谢支持和点赞。
ylyq_007 回复 悄悄话 “贾母虽然宠爱她, 却知道这样的女孩儿不能给自己的宝贝孙子做媳妇。 做媳妇还是得宝钗,身体好能生养,父亲虽然没了但家底还是丰厚的; ”

你这是按照现代人对婚姻的看法。:)

其实红楼梦书里曹雪芹并没有明确贾母是否让宝玉娶黛玉,是高鹗或其他续写的部分才让贾母安排娶宝钗。我个人的感觉,贾母的意见肯定是该娶黛玉而不是宝钗,原因:除了血缘关系更亲近外, 古代婚配更看重家世,门当户对,如果仔细分析一下,黛玉的家世远远高于宝钗,甚至高于宝玉,宝玉娶黛玉是高攀。

曹雪芹写的几百个人物里,只有一个是接近完美的人:林如海。他不仅出身高贵,本来可以袭第四世侯爵位,但他偏偏不依赖祖荫,自己参加科举考试取得探花,据说明清时期录取的的绝大部分探花郎是翩翩才子的具象化,实力与颜值完美结合。

林如海的官职感觉不太高,兰台寺大夫/巡盐御史,却是皇帝的最信任,最亲近,且非常有能力的人才能当得到的:前一种官职是相当于监察官员的职位,皇帝的肱骨大臣;后者是古代最肥的肥差。林家从尊贵,社会声望,文化,政治等等,都远远不是皇商/杀人犯亲属的宝钗能比得上的,何况古代人家的地位排序:士农工商,林如海是完美的士大夫。贾家的爵位在递减,林家的爵位是持平,政治地位还在上升,只可惜林家子嗣太少,林如海死得太早。

有人分析,假如林黛玉没死,而且嫁给了贾宝玉,皇帝或许看在林如海的后人面子上,不会对贾家抄家抄得白茫茫一片干净。我还是觉得挺有道理,曹雪芹自己家就是如此,祖上是康熙皇帝的亲信,亲信得病了皇帝千里迢迢送药,死了后,继续对亲信的过继的子嗣信任(管理江南织造),子孙共享了三四代福后换了雍正皇帝才收拾他们一家败家子孙。
ylyq_007 回复 悄悄话 你标题上这句诗,好多年前曾经让我获得不少虚荣心。 当时有人发了一幅秋季荷塘的图,其他朋友写着耳熟能详的那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 我因为看了红楼梦,记下这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大家纷纷称赞。:)
野彪 回复 悄悄话 去过两次大观园,还不错。
新林院 回复 悄悄话 在我度过童年的校园里,有一个去处叫荷花池。它是一个清朝皇家园林的一部分。
夏天,当我站在它岸边的时候,常常看着荷花、荷叶着迷。
风吹动荷叶,看着它上面的水珠像玻璃球一样滚来滚去,令我感到神奇。
“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不管世道多乱,也不管荷花池的周边一时多么荒凉破败,它自己永远不受影响,每年新的出来,都一样完美,每个花瓣都是从白到粉柔和而动人的渐变。真感谢造物主能造出这么美的东西!

goodmum 回复 悄悄话 好诗有才女旁征博引更有意境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可见同样的生长环境和基因,还是会有不同的结果。”, 是的, 在人类的 siblings, 这种情况也有。 :) @海风姐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海风随意吹' 的评论 : “这枝也太早熟了吧”, 是啊, 我也觉得真奇妙。 这一枝红得真彻底。 :)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海风随意吹' 的评论 : 给姐上茶。 你那边还早呢。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这枝红枫怎么那么红?同种植物有早开花晚开花,早落叶晚落叶的,这枝也太早熟了吧。而且长在同一棵树上,可见同样的生长环境和基因,还是会有不同的结果。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看到那枝红枫觉得很神奇? 估计生病了, 或者特别敏感。:)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这篇都是原创图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