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军旅作家,写过部长篇,《到处都是寂寞的心》。我这里“抄”人家的题目用一用。作家的短中长篇都得过很多奖,这个长篇作家自己认为写得粗糙,一般不提。讲得是一群大龄女恋爱婚姻的故事,各有各的烦恼。我倒是很喜欢。其中有一位男军人,塑造得很吸引我。现在大陆的春节过完了,上周六就开始上班。我们社区的网络也渐渐活跃起来。回家探亲的,出门旅[
阅读全文]

这一段因为美国假期季,中国疫情和春节,经常和国内亲朋通电话,和国内的微信来往也比较频繁。上周末和一位大朋友也电话了一通。这位大朋友是当年是理工科系里的学霸,非常聪明,数学了得。后来进了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能源。
拿到博士学位后,先是在研究所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来有大律所的人找朋友咨询能源问题。结果不但能源问题,一般涉及科学的问题都能给[
阅读全文]

乍看题目这两样东西好像没关联,其实因果关系明显。健康需要运动,跳舞可以使心情愉悦保持健康,也比单纯的走路跑步有趣得多。
关于什么是健康食品,什么是不健康食品说法太多了。美国FDA总是隔段时间就出来对人们的饮食指导一番,社交媒体的流行更是让一些偏见如虎添翼。开始我会特重视“科学”的说法,认真看食物的标签,注意食物的构成。慢慢发现有[
阅读全文]

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女性文学”井喷的年代。50后的王安忆、毕淑敏、方方、池莉、铁凝裹挟改开之风方兴正酣;60后的迟子建、须一瓜勇战文坛追随其后;70后的卫慧、棉棉、乘网络而来,渐露头角。虽然我后来转入美国生活,与中文媒体渐行渐远,但会追喜欢的作家和其Ta人的作品。(下,郜科所做的70后美女作家图)
看方方的书最早的是她的《风景》,一下[
阅读全文]

前几天利用工余时间,又给朋友打工了。帮了朋友,还有收入。咱这人讲义气,跟钱也没仇。
朋友是个“富人”,生意场几进几出,以前文中提过他,以后我写写他的故事。他说自己现在没有财富安全感,他身边的人没有,他的客户也没有。这似乎是一个焦虑的时代。上个世纪我跟他干的时候,还是个职场小白,投资界和来投资的很多人都会问:能带着500万美元退休[
阅读全文]

二次重返是一个初级天体物理,或说是一个理论力学问题,它的英文是“re-entry”。人造或自然物体从宇宙空间进入地球,要先经过进入大气层的过程。如果是从地球发射的航天器,返回时重新进入大气层的过程,就被被称作二次重返大气层。它是怎么和爱情与婚姻挂钩的呢?
物体重返大气层进入的角度直接影响到航天器在大气层里的航程。若再入角过小,航天器[
阅读全文]

我的家族和台湾有些小联系。一位伯祖是黄花岗72烈士之一,牌位至今供奉在台湾忠烈祠里(点击可见以前的文)。他去世时正在青壮年,没有后代。另一位曾是北方某大学教授,情况比较搞笑。教授是中国改开后的第一波“老留”,在美取得了博士学位。升了教授又想升到院里,就提出入GCD,但领导坚决不批准他入。后来把他调进京成了”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的[
阅读全文]

过些天我们又要飞英伦了,准备在那边买一套度假(兼退休)公寓。现在钱已经打入欧洲的银行账户,律师也已经找好。老公要去欧洲工作一段时间,我因为目前在家上班的“福利”,可以向公司申请同去。可因为公司工作性质和要求,我不可以在美国本土以外的地方进入公司的网络,所以只能在国外的公司分部工作。现在还在了解是否需要本人一定在办公室内。
订[
阅读全文]

一转眼世界已经进入COVID大流行的第四年。三年在历史长河中是短短的一瞬,在个人生活中却举足轻重,更别说很多在这期间失去亲人的人,会是人生痛楚的记忆。很多事情已经渡过了一个轮回。在大流行开始的时候,美国的企业经历了裁员的震荡,如今又来了起于科技界的裁员震荡。而中国,从流行开始的乱,又来到了现在不同的乱。
看到美国精英人士也开始就目前中国[
阅读全文]

在Costco购物是很多华裔家庭的传统。这个神奇的购物仓库,货品很多,包装巨大,质量良好,价格合理。让Costco抓狂的事,你干过没?为了提升服务质量,Costco经常给会员发出调研请求,让对其服务质量等进行评价。去年12月的时候我又收到一个。当时我想,有没有人调查Costco的雇员对顾客的吐槽呢?有。《商业内幕》就调查过近50位Costco员工和管理人员。他们分享了工作中顾[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