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的万圣节(Halloween),我家又积极参加了。上次参加是2023年,来了九拨儿要糖的“捣蛋”小鬼。去年没参加,还是来了三拨儿,没准备糖也不敢开门。 后来我家娃爹说, 可能因为房子外面的院灯亮了,孩子们分不清是院灯还是门廊灯,所以去了地下室,把擦黑就照亮房子的自动感应院灯拉闸了。
今年娃爹有兴致参加。前一周他去买东西,顺手买了两包糖回来。 我就又在Costco买了一箱子各种薯片有30小包。 还有家里常备的小橘子。 今年来了12拨儿孩子。 发现他们喜欢 Skittles。 这种亮晶晶的彩色小珠子糖,我小时候也喜欢。 Skittles 全部被拿光了,真开心。不过后面来的就没有了,剩最后一包的时候我赶紧拍了一张照(如下)。 薯片最后也只剩了3包。看,“捣蛋”也得趁早呢。


Halloween 源自古凯尔特人的“萨温节(Samhain)”,时间在每年10月31日。 那是农耕社会的“年终“: 收获季结束、寒冬将至。人们认为这一天阴阳交界、亡灵归来,是死亡与生命循环的节日。 它不仅是“搞怪”“装扮”“糖果”的节日;与“敬畏生命”之间存在某种文化上的深层关联。
基督教吸收“诸圣节前夕(All Hallows’ Eve)”,演化成今天的 Halloween。 面对死亡,才能理解生命的意义。所有骷髅、墓碑、幽灵的象征,不是为了恐怖,而是提醒人类 “生命短暂,请珍惜当下。”。
基督教不信“报应”与“轮回”,但有“审判”和“救赎”的观念,这两者在精神层面上和“报应”有点相似。圣经认为人只有一次生命。死后有审判,灵魂将进入天堂或地狱。我到美国后曾经猛读圣经,记得《希伯来书》中有说:“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 根据圣意,善恶有报不是自然规律,而是上帝亲自审判的结果。
但同时上帝是仁慈的,不仅惩罚,也赦免。因此一个人即使做了恶,只要真心忏悔,接受救赎,也能得救。 怎么救赎呢? 你得相信上帝, 跟随主的意志才行。 不过“相信我, 我才能证明给你看”(Believe me, then I show you), 对从少年时起就浸淫科学的人很难做到。 因为这样的人的思维是,“证明给我看, 我才能相信”(Show me, then I believe you)。
你让信奉进化论几十年的人,相信人类是上帝取了肋骨造出来的,而不是非洲的猩猩进化而来的,很难。不过学科学的人从科学和哲学的角度,最后相信“上帝的力量”非常可能。 因为自然界很多事情仍然不能被解释,而人的生命有限, 相信是上帝的力量可以避免钻入科学的牛角尖。


西方宗教的基督教和天主教,我主要是通过学习圣经和与信徒们接触了解的,两者都是这样看待生命的。 只不过与上帝交流的方式不同。 天主教信徒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交谈;而基督教信徒直接向上帝交心。如果《牛氓》书中的亚瑟信的是基督教,就不至于被整到非洲去了,省去当年很多革命青年的眼泪。
西方的“审判”和“救赎” ,与东方的“因果报应”不同。在佛教或道教中,“业力”是自动运作的; 而在基督教中,审判由上帝决定,而不是“因果法则”自动实现。万一上帝打一个盹儿, 后果不堪设想。
而我相信的报应,基于人基本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 一个人总是将别人往坏处想; 或者因为不喜欢别人的行为或思想方式、甚至因为别人的成就,就产生嫉妒和报复心理,总是挑事儿率先攻击别人,意淫自己是上帝或法官,想将别人踩翻,心理是不健康的。
整天想着和人打仗,多累啊。身体必然也会受到影响。 这种心理和行为也会传染给TA周围的家人,使其受到影响。Halloween 是一种祛魅。 在南瓜灯微黄的火光里,我们和几千年前篝火旁的祖先,其实在做着同一件事:学习如何不惧死亡,从而更好地活着。
到美国的第一个文化冲击就是住宅区街上没人。
中国住宅区,尤其是夏天,街上人很多,坐在小板凳上扇着扇子乘凉、下棋。
而美国的住宅区,人都在家里呆着,街上空空的。
唯有万圣节是一个例外,街上热热闹闹,飘着一群一群的小幽灵。
一年里也就这一天,人们可以敲开陌生人的房门,往屋里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