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黎

拿得起,放得下。
个人资料
BeijingGirl1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你期盼为印度人工作吗?

(2025-07-25 08:06:37) 下一个

21世纪的第一个5年,美国公司把工作、特别是软件开发外包到印度蔚然成风。 虽然后来发现得不偿失,效率不高而偃旗息鼓,但印度人对美国的影响却逐渐增强。

2014年2月4日,当微软宣布将由印度裔高管纳德拉正式担任公司CEO时, 我的闺蜜受到了震动。 她当时已是微软一个重要部门的总管,习惯了斯蒂夫·鲍默和以前的比尔·盖茨。 2015年印度裔的皮贾伊成为 Alphabet/谷歌的掌门人。 闺蜜给我的电话中说,如果萨比赫·汗(Khan)也成苹果的CXO, 美国的三大控制移动互联生态就全被印度人占领了。

如今印度基因已经渗入和占领硅谷,她的话成为事实。 苹果前些天宣布萨比赫晋升苹果的COO。 截至 2023 年,约有 16 位印度裔 CEO 正在领导《财富 500 强》公司。 尤其在科技行业占比更高。 微软,谷歌,IBM, Adobe, Palo Alto Networks。。。

中印两国都是重要的科技人才输出国,也是美国重要的人才输入国, 两国大多数留学生的初期发展轨迹也没有明显差别:都是从各自国内较好的理工院校毕业,来到美国优秀高校深造学习,而后加入硅谷科技公司,从初级研发人才开始自己的职业道路。

但在硅谷印度裔 CEO 和中高层数量井喷的同时,过去15年科技公司里华裔这类人的数量却越来越少, 除了华人自己创办的Zoom、Doordash,NVIDIA等企业,其他著名科技公司的核心管理层已经鲜少看到华人的身影。 曾经的微软两位执行副总裁陆奇和沈向洋好几年前就已经离职,德州仪器高级副总裁谢兵也已经退休。

印度的教育资源向顶级精英倾斜,其顶级名校 IIT【*】 工程师培养的压力训练非常强大;印度移民社区中,许多人获得美国或英国高等教育并积累国际经验;印度文化中强调勤奋、忍耐、家族忠诚等软技能;印裔在 STEM、产品和企业管理领域占比高。 但这些因素中国人也同样具备。

印中个人区别比较大的是语言和文化。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之一,高等教育用英文授课、作业和交流,英文运用自如。 印度文化鼓励辩论和表达想法、追求权力、善于表现。 

不光在经济领域中如此。2020美国诞生了一位印度裔副总统哈里斯,2022年英国诞生了一位42岁的印度裔首相苏纳克,是UK 200多年来最年轻的首相。全球至少还有其他四个国家的首脑是印度裔。

印度现在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印裔已经是加拿大最大移民群体; 留学生人数比前十名国家留学人数总和还多。 而美国2020年人口普查的结果,认同自己为“印度裔单一”的人数为 440 万,而认同“华裔单一”的人数为 410 万;在“新移民”和“高技能工作签证”中印裔已居首位,在高工资收入人口中的印裔也领先华裔。

印度裔非常团结,形成自己族裔内高效的职场和社会支持系统。 在网络上和现实中,印度人会辩论国家政治和宗教问题,但不会内讧、人身攻击自己的同胞和辱骂自己的祖国。 美国公司里一个印裔中层管理, 常常就会发展出一个印裔团队, 而这在华裔中却鲜见。 

不知道再过十年,美国的职场会是什么情况。 也许更多的华裔移二代要为印裔老板工作了。 在今天世界的政治大环境中,印度会不会超越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篇太长了, 以后有机会也写写。 

*】印度理工,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0)
评论
雪狗2014 回复 悄悄话 我们这一代华人领导让做什么先说困难 然后特努力的做好。烙印不一样,先说一定做好, 也许就没后话了
雪狗2014 回复 悄悄话 我以前有位印度博士后眼都是忘上看的 就看见领导
markyang 回复 悄悄话 整个东亚民族,都受儒家影响,习惯于内修,而不属于外发,或者说过于自我为中心,这个和印度裔的那种注重等级,但是善于管理具体事务的特点是不同的,或者说,印度裔有天然的管理者属性,而不是创业家属性,反过来,有能力的华裔很多有创业者属性,并不是合适的管理者,或者不会被信任为高管,还有中国这个X因素
smithmaella 回复 悄悄话 京妮儿,美国加拿大以后就是印度姨的天下,不服不行。我在美国卖货,就是怕遇到采购或和采购相关的技术大拿是同胞。不幸遭遇了,绕着走!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onsony' 的评论 : 问好sony。 谢谢临帖留言。 印度人确实很抱团, 拉大幫三弟進去。
==“聽聞華人一旦升了職,就開始欺壓華人,而印人升了職,就極力拉大幫三弟進去。”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目前看,所有印度化的公司,无一例外都是衰败或正走向衰败的路上。”, 波音确实是招了太多的印度员工; 项目外包印度, 事故频频。 公司运营差劲。 现在换了CEO, 不知悔怎样。 @4h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ahhhh' 的评论 : 问好4h。 写临帖。 你说得有道理。
==“我不管他们怎么爬上去,关键是要有本事坐那个位置。”。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AP33912' 的评论 : 问好态度明确的人。 :)
==“No ”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或者说, 权力野心大。 很多年前我有一个同事, 后来去了Las Vegas 的一个小公司。 但那是个 manager的位置。 @海风姐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海风随意吹' 的评论 : 问好海风姐。 谢谢临帖分享。 确实他们很热衷于当”官“。
==“从跟印度人有限的接触中,发现这句话总结得很到位:“印度文化鼓励辩论和表达想法、追求权力、善于表现。” 尤其是:追求权力、善于表现。‘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微软的CEO, 听闺蜜说挺不错的。 @老师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彩烟游士' 的评论 : 都遇上极端的了。 :)
==“我遇到过一个特别好的印度老板和一个特别讨厌的印度老板:)”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单个人来说,on average,印度人做事没有中国人认真踏实:)”, 同意, 他们很会说。 @暖冬
fonsony 回复 悄悄话 聽聞華人一旦升了職,就開始欺壓華人,而印人升了職,就極力拉大幫三弟進去。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暖冬cool夏' 的评论 : 问好暖冬。 你提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波音真是被前面那个印度CEO给搞残了。 飞行控制软件外包给印度公司,还招了很多印度裔的员工。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两族的对比引人深思。
干出成果,华裔不比印度人差。
可是,在打工族里,印度人比华裔更能引起西人上司的注意。”, 会说,还能让人信任。 能熬。 @新林院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新林院' 的评论 : 问好新林院。 谢谢光临, 你总结得真到位。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被人罩着太美了。 @小树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多伦多橄榄树' 的评论 : 善良遇上善良了呗。
==“我遇到遇到的特别公平的老板,就是一位印度人,勤力聪明,她就罩着你~~”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表现为处理冲突不当,敌我分辨力差。”, 咋还整上敌我了泥。。。 @Gilgen
ahhhh 回复 悄悄话 我不管他们怎么爬上去,关键是要有本事坐那个位置。目前看,所有印度化的公司,无一例外都是衰败或正走向衰败的路上。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Gilgen' 的评论 : 谢谢临帖留言。 谢谢很有意思的分享。
AP33912 回复 悄悄话 No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从跟印度人有限的接触中,发现这句话总结得很到位:“印度文化鼓励辩论和表达想法、追求权力、善于表现。” 尤其是:追求权力、善于表现。
彩烟游士 回复 悄悄话 我遇到过一个特别好的印度老板和一个特别讨厌的印度老板:)
暖冬cool夏 回复 悄悄话 对印度裔当高管不感冒,有人说,想想波音,印度人掌权,能不出问题嘛,出点事很正常。单个人来说,on average,印度人做事没有中国人认真踏实:)
新林院 回复 悄悄话 华裔自己在高科技创业、并取得傲人成绩的有不少:
创建 Wang Laboratories 的王安
创建 Yahoo 的杨致远
创建 Zoom 的袁征
创建 Nvidia 的黄仁勋
但没有从为西人打工开始,一步一步爬到CEO的。
而此博文列举的硅谷印度CEO都是从为西人打工开始,一步一步爬到顶峰的。没有自己创业的。
两族的对比引人深思。
干出成果,华裔不比印度人差。
可是,在打工族里,印度人比华裔更能引起西人上司的注意。
多伦多橄榄树 回复 悄悄话 我遇到遇到的特别公平的老板,就是一位印度人,勤力聪明,她就罩着你~~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这不仅仅是能力,是老印那种敢于争取、彼此提携的精神值得华人反思,我们太习惯单打独斗了。”, 是的, 听以前的老留说过, 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 一群中国人是一堆虫。 @康康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康赛欧' 的评论 : 你讲了一个很深入的问题。 大家出国了, 有了好生活, 似乎就够了。 可能心理还是觉得已经比在国内好很多, 就不愿再努力了。
==“看完心情复杂。当年很多老中拼命读书考TOEFL、GRE,进名校、进硅谷,好像都走在一条“正确”的路上。可今天回头看,很多优秀的华人默默耕耘,。。。”
Gilgen 回复 悄悄话 中国人不是没有组建过自己人的团队,只是基本上被团灭了。背后原因是东方人的等级制度和思维没有办法融入英美社会中,表现为处理冲突不当,敌我分辨力差。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印度人在生意上也是很会“磨”的, 会一分一分地和对方谈价钱, 很有耐心。 中国人耐心也不够。 总之,文化的差异很大。 @康康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印裔在组织内部的团结、善于表达和争取,值得华人深思。我们有相同的学术能力,而在职场的软技能和群体凝聚力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确实如此, 这些不仅表现在职场的晋升上, 中国人不够团结, ”出头的椽子先烂“的处事哲学, 还有竞争中的一些阴暗心理。 比如做生意, 不是去跟甲方好好谈, 而是恶性杀价, 搞得大家都没钱赚; 在职场中不是想提高效率,解决问题, 怕落后就是一味地卷。。。 @康康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康赛欧' 的评论 : 谢谢你的鼓励。 这篇写得很费劲。 当然也是因为印度会不会成为伟下一个中国的内容放进去就太长了。 关于中印的职场比较,我知道写得多了,说得太白也可能会引起一些反应。。。
==“文章很有洞察力,尤其提到语言和文化对职业发展的深远影响。”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康赛欧' 的评论 : 给康康上茶。
康赛欧 回复 悄悄话 看完心情复杂。当年很多老中拼命读书考TOEFL、GRE,进名校、进硅谷,好像都走在一条“正确”的路上。可今天回头看,很多优秀的华人默默耕耘,最终却没能走上决策层,反而是印裔一波接一波往上爬。这不仅仅是能力,是老印那种敢于争取、彼此提携的精神值得华人反思,我们太习惯单打独斗了。
康赛欧 回复 悄悄话 文章很有洞察力,尤其提到语言和文化对职业发展的深远影响。英语作为印度高等教育的工作语言,确实为印度裔在美职场打下坚实基础。印裔在组织内部的团结、善于表达和争取,值得华人深思。我们有相同的学术能力,而在职场的软技能和群体凝聚力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我刚才想把 萨比赫·汗 这句话加上去, 但是已经不行了。 等文下来再加。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萨比赫·汗在闺蜜打电话的时候, 是在苹果管理供应链的工作。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本文照片均为网图。
[1]
[2]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